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憾拜于门者踵相接与人言不
逆诈虽至亲过必面折然不留于心明日有善又称之
故人畏而不怨治生无诡遇鬻货有弗 善直
以告人虽 (第 12a 页)
  居士胡氏讳瓒字廷器合肥人先世讳鉴者彰德卫前

所百户传至荣进千户取周氏实生居士云居士生三
年始能言即行室中器能举其名呼尊行中次邻人大
惊病痘左目眇遂废举业从里师授孝经大学而笃禀
颖识卓然人表年十五诸父同居异食尚繁啧言居士
请于父割田百亩别业址屋十馀丈畀之居诸父感泣
居士事父及两后母迎求所嗜曲向所便而撰之咸说
父没痛至则悲终身然矣伯兄欲各为业居士约分外
计金以昏二弟自跨一骡负米蔬如野力穑积金百斤

田千亩出其馀周戚之贫者助人之迟昏废葬者就桥
之中辍者世官故有第乃又买屋临市取贳布供后母
私费少贾武安武安士乐其为人与友约人餐一日居
士乃至旬不自炊士夫过其里必致之庐贡厚馔徒者
载以马过二舍乃返 善直
乡人之争或不经官府尊贵
民兄弟讼累年矣又赴逮居士遇诸涂阳问之曰子亟
役于县乎畏姚明府而弗敢越乎兄弟各 (第 31b 页)
   孙盛评明帝
闻之长老魏明帝天姿秀出立发垂地口吃少言而沉
毅好断初诸公受遗辅导帝皆以方任处之政自已出
而优礼大臣开容 善直
虽犯颜极諌无所摧戳其君人
之量如此之伟也然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至 (第 5a 页)
有以表励乎令而民之受其泽可知矣予尝观之崧高
卒章曰申伯之德柔惠且直而知申伯之所以为治盖
柔惠者柔德之 善直
者刚德之善也过刚则失之暴过
柔则失之弱刚柔相济而其德全矣于为治也何有若
予前所云守之修于己而表于人者 (第 13b 页)
魏明帝天姿秀出,立发委地,口吃少言,而沈毅好断。初,诸公受遗辅导,帝皆以方任处之,政自己出。而优礼大 臣,
开容善直,虽犯颜极谏,无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之伟也。然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至使大权偏据,社
也。故夫谏而必入。以为无所待于谏也而不谏者匪直也。谏而必不入。以为无所益于谏也而不谏者匪直也。是故夫 善直
谏者。尽吾责而已矣。
凡谏。直谏为经。说谏为权。经固不可废。权亦不可少。故辩有所不厌。术有所不弃。机 (第 426L 页)
  书栗谷别集论性说后(辛丑)曰。按谓之性则未可分善恶。固可疑。性固有兼善恶而言者。如孔子程子所言之性是也。然易所谓成之者性。本以善言。未尝兼言恶。观乎易本义及通书注。则可见其然。而万物之性。虽有偏全。善则皆同。又可见矣。但性非气质则无以

成之。故就此性。兼言气质。则是为气质之性。而方有善恶之不齐矣。孟子言性。亦非言善一边。乃言性之本体也。若以孟子之言性。谓言善一边。则似乎性本有善恶两边。而孟子只言其一边也。恐或起后人之疑矣。而问者以继 善直
谓之性善。亦未莹。继善之善。以在天者而言。性善之善。以在人者而言。善虽一理。分则有限。故谓性善之善。 (第 348H 页)
之初。气质之禀。乃在成性之后。故推其脉络所属而略分言之。则性善当属继善。而气质当属成性云耳。岂真以继 善直
为人性。而成性之后。却只有气质之性。而不复有本然云耶。但其文字语脉之间。少欠曲折。有未圆畅耳。学者政 (第 289L 页)
中。复论孟子之言。以为推原上一截继之者。善曰推原。则非当体之谓也。曰上一截。则非当处之谓也。此果以性 善直
作继善。而不在成性之后者耶。既以性善为人所得之性。则又岂以相近之性。为人之本性乎。即此一言。焕然明白 (第 112L 页)
一边也。恐或起后人之疑矣。而问者以继 善直
谓之性善。亦未莹。继善之善。以在天者而言。性善之善。以在人者而言。善虽一理。分则有限。故谓性善之善。 (第 180L 页)
   答金文汝(遇庚○丙午三月十三日)
   答金文汝问目(丙午六月)
   答赵锡一(龟元○己亥十月)
   答赵锡一,柳 善直(浩根。○甲辰九月)
   答蔡进士(弼钦),蔡于范,边德一。(辛丑七月)
   答金文伯(汉纯○庚子十二月二日)
   ……   答申公舜(锡老○壬寅五月六日)
   与申公舜(丙午二月十三日)
   答申公舜(丙午五月九日)
   答柳 善直(浩根○己亥十月)
   答金▣▣(辉珽○辛丑七月二十二日)
   答金殷卿(▣▣○壬辰八月十六日)
   与金文秀(
日之计。只有此而已。世鲜有此。正见苦心也。老兄一队有之。麟锡所以钦服有恃而望益竭力也。
答赵锡一,柳 善直(浩根。○甲辰九月)
大祸罔极之中。邦内阳类士友知不知间。所以相念相求之情。不得不切矣。际玆两执事同心。金李二承宣。起金 (第 256L 页)
善教。而若肯留身。共完所守。俾有所恃则千万之幸也。未知尊意如何。力疾呼倩。不能一二。乞赐照亮。
答柳 善直(浩根○己亥十月)
老兄义理之正。文学之盛。与希堂,青农同德并高。当此罔极世变。屹然为在山猛虎之势。峻立处义名论。约束 (第 310H 页)
 达道不举四端而只举七情。以四端之直发不假修为。而七情则或有

不中节。必用致和底工夫故欤。
子思于此。只言性情本然之善而已。初非有意于分别四七也。亦非以工夫之有无而去取之也。七情之名。始见于礼记。而人之情不止于七也。四端之名。始发于孟子。而只就其纯 善直
发者拈示真情。非以有工夫而方有此端也。则子思之只举喜怒哀乐四者。槩言性之所发。有此等情而已。若喜亲之 (第 311L 页)
丙辰白川典食主簿
幼学闵大翼子文丁巳延安典食奉事
安应庆吉伯丁巳白川
李 垍汝固戊午延安典兵
韩应信 善直
戊午白川典食参奉
姜应禧季膺己未白川书记
张 拣君选己未延安
进士郑 渭希吕辛酉海州书记 (第 353L 页)
   答赵君锡(景命)
   答朴直卿(乃贞)
   答李春跻
   答朴参判仲良(弼明)礼问
   答朴弼 善直
卿礼问
   答李日跻礼问
   答权致重礼问
约轩集卷之十
 序
   送镇川倅李同甫(喜朝)
 父在而长子先亡。以亡子题主。而父又殁于子之祥前。则祥祭时。诸弟既持缞绖。不当主祀。又无近

族之替行者。填祝行祀。果将何为耶。大祥后辍几筵。自是礼文。而父之三年未终。几筵在堂。子之几筵。先为入庙。虽似未安。以臆见揆之。则父虽生存。礼当孙祔于祖。则先为入庙。亦似无妨。未知如何。一家人有以此礼来问者。此非难知之礼。必有可据之文。而素昧礼家。无以应其问。玆敢奉质。幸望回教。
长子先亡。而大祥前父又殁。且无继嗣。则祥祭。其弟似当主祀。盖父丧未葬。则祥祭不可行。葬后则弟虽持衰服。当以直领行祀。祝文则依备要所载。未知如何。
大祥后。辍几筵入庙。自是当行之礼。父虽生存。固当祔祖。不可以父之三年未终而有所拘碍。来教似得之。
答朴弼 善直
卿礼问
 五代祖以下。至曾王父祠堂。以先人为长房。皆奉于鄙家。吉祭后则五代祖当祧。高祖以下。当迁于族 (第 63L 页)
 嗣服后初 命。有不忍遽退。用是得一二入直。以为宛转退归之计。故至是辞递。○先生之直宁斋也。僚郎李教 源即
谕善直辅之子也。李公尝以谕善同参 讲筵。见先生举止。已心敬之。及闻先生发难敷奏常亹亹不已曰。真经学士 (第 568L 页)
本文缺]
赠别禹景善
(注)
寒粟((坡注)赵飞燕虽寒。体无轸粟。)
次韵答禹景善
美除(时景 善直
翰院。)
赋遂初((史)晋孙绰少高尚。尝著遂初赋以见志。及桓温请迁都。绰上疏弹之。温不悦曰。何不寻君 (第 325L 页)
。东涉万瀑下流。数里许。思曰。自此可入十王百川洞。遂达林莽。披苦竹。余先行。时甫继至。蹰躇间相失。国 善直
向弥陀庵。行至一岩。俯见清潭渟泓。潭之东。有古城。城之北。有地藏 (第 58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