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而先生苦志力探嗜好俱泯者得所付托矣其决传而
无疑者又于是乎在
   送浮屠默庵序
普照 僧默庵
尝从定庵曹先生学诗与书又每从士大
夫游故释而文余道松亦主焉至则设茗论诗持纸乞
余书数诗以为常屡焉故契 (第 12a 页)
若古之方外交也乙丑岁
会郡僧纲阙 默庵
捧郡檄谒选于吏部既受命冠服有
章又加昔一等矣一日过余别且请以赠余曰维佛氏 (第 12a 页)
以无为宗万有皆幻身世电泡耳吾之所有尔之所不
取也何以赠 默庵
曰缘爱生欲缘欲堕干万劫非爱非
欲即證果矣何名为有何名为无余曰终然不同奈何
相谋 (第 12b 页)
默庵
曰不必于同不必于不同愿卒两忘之余曰
余与尔异趋也独不畏其相妨哉 (第 12b 页)
默庵
笑曰何见之太
晚也佛之道常附圣人之道而行不相妨久矣余曰异
哉当竟其说 (第 12b 页)
默庵
曰吾佛氏之道一切修于内然常使
外者无扰也扰之则力倍矣是故圣人之道行使君臣 (第 12b 页)
 之意不足谓之正命必也如圣人兴道致治救乱扶

 衰然后合乎天地生生之心而可以作元命究于其
 本然者非有所加也故以顺为顺未尽乎顺之道而
  兴道
致治救乱扶衰则顺之顺者也
世术以星盘干支推人休咎曰某度某运应凶应吉此
 于理盖有之然吾徵诸世之人矣如 (第 36b 页)
   兴道观张公舍田奉先记
三代而上教出于圣人故生事祭葬为人子者得以尽
其心三代而下教或移于二氏乃有离形独立而天伦
之爱有不得而完者矣然其徒以传法为父子兄弟则
长幼后先初不可紊其囿于圣人之仁而不自觉者欤
异时亲者疏疏者亲其所谓霜露凄其之感事亡如存
之诚往往又以清虚障碍之说自胜马医夏畦之子犹
冀子孙上邱墓具人心者得无少儆之乎哉明善张公

应元系出于儒早领玄教迨游京师被旨授 兴道
观提
点以归益用虑材缮治中外整饬遂捐已赀买田若干
亩入木观供聂仙焚修又斥其馀二十五亩有奇助玄
妙道众 (第 15a 页)
友。又一昨裴仆射误欲令左右丞勾当尚
书。当时辄有詶对。仆射恃贵。张目见尤。介众之中。不欲显
过。今者 兴道
之会。还尔遂非。再猲八座尚书。欲令便向下
座。州县军城之礼。亦恐未然。朝廷公宴之宜。不应若此。今
(第 04a 页)
即而葬焉。此虽俚传。而忠义所感。有不可诬者。 显宗己酉。尤斋宋文正公领 经筵。启曰臣待罪铨曹。欲录用 兴道
子孙。而不知其有无。今闻或在本郡或在槐山。其在扶奖节义之道。合加收访。 上允之。 肃宗乙丑士林立祠于 (第 517H 页)
今 庄陵侧。享六臣而 兴道
配。己卯复 端宗位号。 赠 (第 517H 页)
兴道
承训郎工曹佐郎。因 命访其子孙。则清州人严信武守汉。赍先代户籍族谱。历谒公卿。左议政崔锡鼎书答东平尉 (第 517H 页)
郑载崙。以为 兴道
墓。信武云在清州。守汉云在义兴。其户籍又无及兴 …… (第 517H 页)
。有展力副尉严汉吕者。父希龄启功郎。祖和将仕郎。曾祖好贤将仕郎。又有严承轸者。其妻父和。祖好贤。曾祖 兴道。
以两籍并而考之。汉吕之为 (第 517L 页)
兴道
四世孙明矣。汉吕有三子。曰应垣应平应一。自辛卯至丙午。应平身故。己酉应垣应一。俱以骑兵。逃役去。籍遂 (第 517L 页)
绝。任公意后日有考。封藏官匮。私录一本以归。 当宁丙午。因后孙清州人从汉等上言。 命㫌 兴道
闾。丁未 庄陵参奉李搢属甥侄屏溪尹公凤九。为 (第 517L 页)
兴道
立传。并录故判书朴忠元祭 端宗时事。本府使尹阳来所撰 (第 517L 页)
兴道
八溪墓碑。用续陵志。甲寅从汉与槐山人严世昌。醴泉人严圣和重一等刊族谱。而从汉则以其先光舜为好贤之弟。 …… (第 517L 页)
则以其先顺为和之弟。圣和则以其先汉义为汉吕之弟。若求可證明文。无有也。但从汉之祖海立。有免役官案。称 兴道
四世孙。海立以上三世。又载义兴户籍。则光舜之为 (第 517L 页)
兴道
子似有据。世昌一派则宋文正公已称其居槐山。亦似非希 恩妄认者。至于圣和重一则严翊泰序谱谓醴泉旧谱。汉 …… (第 517L 页)
省扫。汉礼即汉吕音转而异也。己未参判朴师正奉审 庄陵 启曰。闻 兴道
子孙移寓岭南者。往来修墓。亦能儒业。择其尤者授以相当职幸甚。 上允之。癸亥礼曹参判李周镇还自奉审。又 (第 518H 页)
 启 兴道
义烈与六臣无间。而所成就则过之。先正臣宋时烈已经建白 赠职守冢。因有子孙录用之 命。而散落无存。不得 (第 518H 页)
举行。臣于奉审后。即问 兴道
墓所。则一抔之土。芜没原野。而邑人犹知爱慕。每年春秋。香火不绝。遐氓亦肰。在 朝家树风声之道。岂无加 (第 518H 页)
 赠。其祭需。请并令官给。 上曰赏典固不可滥。但 兴道
之前既无 (第 518H 页)
兴道。
(第 518H 页)
兴道
之后。又岂有 (第 518H 页)
兴道
乎。况在 先朝曾已推 恩。其于今日。可不继述。可令超 赠下大夫。本道给祭需。是年十月果 赠通政大夫工 (第 518H 页)
曹参议。戊寅又加参判。丙寅京中人严瑗自言旧传 兴道
后孙。不能详其世也。近以曾祖起生户籍。归准本贯。始得详焉。盖起生当 仁祖丁丑。以都监炮手。当南汉受围 …… (第 518H 页)
。祖即汉吕。曾祖不知名。此于任公所搜。凿凿相契。但名字讹误。无怪乎其不文者之为也。溯而数之。起生之为 兴道
六世孙甚明。数百年求之不得者。今乃得之奇哉。呜呼。起生前之丁丑。乃祖效忠。后之丁丑。其孙效诚。甲子三 (第 518L 页)
周。而祖孙伟肰。当 肃宗追褒 兴道。
追罪贡生之日。有能举起生以 闻者。其所记劳。岂止南汉沈阳而已。进士任选,宗人严璘,尹公阳来,李公搢, …… (第 518L 页)
使曹夏望既皆记之。庶来世可徵。又按起生子信赞嘉善。其子后安后善后延。而后延之子即瑗。改名启祖者也。自 兴道
以后其裔有散居洪川金城地者。相传是 (第 518L 页)
兴道
子孙。而考其久远户籍则洪川严尚宽祖命仁者。父泰运祖应鹤曾祖汉补。此二世名。与应垣汉吕同一行字。亦非妄 …… (第 518L 页)
李均以述于谱序。承轸则子天一定一。天一子海守。定一子德守。海守子三上亦曰三尚。其子悌汉。以世居本府祀 兴道
之故。 当宁戊申参判吕必容 启请。永免军役。尝经 庄陵 (第 518L 页)
国家除叛逆。夫何问。贼究其徒。闭口不言。贼魁见其号牌曰此黄海道人也。仍杀之。及乱平。搜其囊有诉牒云田 兴道。
丙午谒圣武科初试入格。考之兵曹榜目。果录闲良田 (第 181L 页)
兴道。
年四十三。居信川。父幼学万兴。问之黄海观察营。郡中果有田 (第 181L 页)
兴道。
游湖中未回。事闻 赠恤如例。
戊申之逆。非潢池者类。枭獍相连。诸道响应。能知取舍之分。而其死于烈者。 (第 181L 页)
搢绅则忠悯公李凤祥,忠壮公南延年。儒生则李弘茂。幕裨则洪霖。乡品则李述原,慎溟翊。武夫则田 兴道。
唯七人而已。巨室大族往往附反逆诛灭者多。死之早晚无几何。而荣辱若是。不亦悕哉。 (第 181L 页)
缢。野史所言。皆错互不能详。是时兴道哭临。有小槥为母具者。率吏民敛葬之郡北冬乙旨。其族党惧祸而止之。 兴道
曰为善而祸。固甘心耳。既葬与子好贤亡去。 (第 217L 页)
兴道
死。其子归葬故山。 肃宗戊寅。赠工曹佐郎。英宗丙午旌其闾。戊寅加赠工曹参判赐祭。 正宗辛亥。配食于  (第 217L 页)
在画。陶里名栗。伻官侑祠。灵应不沫。
严兴道㫌闾致祭文
国值嚭运。士效纯节。十室必有。不在地阀。曰尔 兴道。
越中小吏。迹起刀笔。世无簪履。 端庙东巡。逊于此地。时丁不幸。事有难言。挺身奋忠。赖惟尔存。背奉玉匣 (第 415H 页)
 字敬夫。号大田。永川人。副司直玄实子也。世宗己酉。文科。锦城谪顺兴时。甫钦为府使。每相对流涕。潜结南中人士。谋复上王。甫钦为草檄。官奴从壁后听。仍通锦城侍女。窃其檄。将上变。有人夺而先告之。甫钦杖流博川。寻死焉。甫钦少。从柳方善学。能文章。尝选集贤殿博士。与成三问诸人。和匪懈堂西湖十景诗。又有祭吉再墓文。传于世。英宗戊午。复官。赠吏曹判书。己未。赐谥忠庄。享松谷书院及成仁坛。
赠工曹参判宁越郡户长严 兴道。
 宁越人。为郡户长。天顺丁丑十月甲寅。端宗升遐于宁越。 (第 453H 页)
兴道
独临哭。翌日乙卯。取漆槥之为母具者。就郡北五里冬乙旨。亟葬焉。家人惧祸争止之。 (第 453H 页)
兴道
曰。为善而已。既葬亡去。显宗己酉。命录用其后孙。肃宗戊寅。赠工曹佐郎。英宗丙午。旌其旧闾。癸亥。加赠 …… (第 453H 页)
事之地。惟严户长一人。忍以不在死节之列。独漏于配食乎。金文正宋文正之追跻庙庭。即援仿之的据。赠参判严 兴道。
俾与三十一人位序之次。又若故处士金时习。太学生南孝温。弃伦以自靖。洁身而不渝。清标苦守。风励百世。并 …… (第 463H 页)
 

端庙朝节义诸臣设坛侑享之命。寔出于上慰陟降。下扶伦常之盛德至意。圣人义起之礼。可以永有辞于百世。诸人树立。亦皆昭如日星。有不容拟议取舍。而配食之典。至严至重。今玆之命。虽与庙庭从享。差有间焉。而比之赠爵谥享祠院。意义事体。本自不同。未立朝未授命者。虽有卓然可纪。恐合更加商量。惟此严 兴道
一人。尽节终事。与立朝无异。不顾家族。与授命无异。齿诸六臣之列。少无歉焉。大抵旷绝之典。以𥳑为贵。 (第 463L 页)
  
户长严兴道传
户长姓严。名兴道。宁越郡人。户长。邑吏之首称也。其先无徵。不传焉。 端宗大王三年乙亥。逊位。明年丙子。居于宁越。又明年丁丑。卒被祸。祸作。 兴道
走街市号哭。敛棺以营葬。其族人为 (第 196H 页)
兴道
惧。 (第 196H 页)
兴道
曰。为善被祸。诚甘乐之。噫其伟矣。或曰。 王自尽㬥于外。邑宰及从人。亦莫敢收敛。 (第 196H 页)
兴道
即临哭之。盖当是时。奸谀堵立。有事于 王者。辄立杀以威之。邑宰而食于 王者。从人而私于 王者。皆不能 (第 196H 页)
委命于变故之际。 兴道
以一郡吏。曾无食君之义。又非有私昵之恩。终能蹈白刃如坦道。不失致命之义。傥所谓舍生而取 (第 196H 页)
义者非耶。又曰。 兴道
恐有异论。即葬之。其量时审势。见之明虑之深。能若是。则彼义烈之卓卓。实非一时慷慨卒乍间偶然而成就者。 (第 196L 页)
尤岂不为世教重者耶。后二百十四年。我 显庙戊申也。尤斋宋先生进言于 筵席曰。衰世尤当崇尚节义。请官 兴道
之后。以作世道劝。 上许之。访问其子孙则无有。岂天道无知者耶。此何理哉。然人之血属。或绝或嗣。而其有 (第 196L 页)
嗣属者。亦或至累世而绝焉。 兴道
之名。将与山岳并高。日星并昭。传万世无穷矣。天之与善人者。至此而不可谓不厚也。至 肃庙乙丑。士林询谋 …… (第 196L 页)
。得与六忠臣而血食一祠。其光耀身后者。果何如也。今者 王之位号已复。 陵岗之象设焕然。若使当时。不有 兴道
收敛而葬之者。虽百年之公议已定。欲伸神人之冤郁。将无地封一抔矣。其志节之凛然者。既不在六臣之下。而为 …… (第 196L 页)
先生表章而 筵请之。则其何能引重而至享于六臣祠也。不有特笔之记其事。则又恶能传之来世而不朽之哉。是知 兴道
之得先生。其与唐卫 …… (第 196L 页)
夫。
坡平尹凤九曰。世衰道微。人心陷溺。今之为士者。平居读书谈义理。临小利害。弃义失身。无难也。其视 兴道。
何如哉。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若兴道者。可谓不失其则者也。
  [附追记]
 肃庙时。府使任侯震 (第 197H 页)
  乙丑
凡入人家。不可看人文字。
子曰。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贡曰。恶徼而为智者。恶不逊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延平李先生曰。学问之道。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见得。虽一毫私欲之发。亦退听矣。
至月廿日。闻宗会往参。见其所议。则为直枝洞墓祭事。以族人兴道为有司。此盖 兴道
之再从兄兴大以先祖宗孙。世主其墓祭。今遭其承重服齐衰。未葬前。固宜废祭。故族祖麟瑞氏所以发文会议者也 (第 171H 页)
公之曾孙文徵氏。与余善。方锓梓诗文。属不佞弁语。不佞窃钦公。不复以污佛头辞。
 庚寅暮春。骊兴后人闵 兴道
谨识。 (第 410H 页)
提灯护还。姜一瑜亲人也。一日来访。公命家人。具午饭。姜语及闵兴道称氏。公辄曰。子尝自谓西论矣。今乃氏 兴道。
子其去。勿复来。呼奴曰。温阳客午饭勿为也。仍入内。姜遂怃然而去。尝于私书踏印。巍岩戏以诡习未革。文词 (第 461L 页)
死于内。 上王遇故于宁越。㬥露路傍。无人收视。郡吏严兴道。冒死袭敛棺椁以葬之。有人衣褴缕。与之同事。 兴道
曰。公是何人。同此患难。自称过客。终不言姓名。痛哭而去。后尤斋宋文正言于朝。 特加 (第 390L 页)
兴道
褒奖。而过客无传焉。 今上元年甲子。子姓吁冤。公议大发。以至道臣冢宰。相继登彻于 九重。赠吏曹参议德 …… (第 390L 页)
臣当追后。陪从于 殿下。王曰。汝独何以恳恻如是。是年十月日。乘夜跋涉。转至 王所。王已遭变。惟户长严 兴道
在焉。公伏尸痛哭。与严 (第 391H 页)
兴道。
终始其事。封窆于郡北冬乙旨。转向南方。遁迹于密阳高踏里。屋后因小丘筑坛。东望越中。无日不哭。因以成病 …… (第 391H 页)
厚荣男圣彬。以下烦不录。呜呼。公之事迹。与严 兴道
一体。而其显晦之不同若是。何也。此则有说焉。严 (第 391L 页)
兴道
一胥吏也。激于忠义。置死生于度外。其迹不必秘也。公则王室之亲。危疑之地也。潜踪隐迹。亦处变之道也。自 …… (第 391L 页)
尝有教曰。如成三问等。可谓万世忠臣。大哉。 王言。庄陵之复位。六臣之褒忠。实惟 世祖之微意。而公与严 兴道。
前后褒扬。亶由于此一言。传所谓一言兴邦者。非是之谓耶。惜乎。愈无文。无以微显阐幽。即书此。以塞其后孙 (第 391L 页)
   外乡仙源洞松坛志感
   兴道书社。走笔题一绝。以勉诸君。
   问林居趣(甲辰)
   甲辰夏。余留殷栗 兴道
书社。七月同少友十数人。移入九月山停毂寺。取幽静也。为赋五律一则。识其事。
   次斗陵文会韵
   ……   病淹殷栗。准拟浮海入鲁国。
   夜坐口吟
   自解
   止去国行口号
   病莫浮海。计定还乡。
   殷栗 兴道
书社。以丙午闰四月十五日。奉安孔子遗像。以朱子配之。口号小绝。
   郑君▣▣(祖铉)往还柯亭。闻季 ……   再告十三道大小同胞
   通告俄领地流寓同胞(壬子九月)
   通告留俄地同义义员(癸丑)
   兴道
书社约束(甲辰七月二日)
   兴道
书社书示数郡同讲少友
   山斗斋圣祠事实约束(兼举省斋影堂事仪○甲辰九月)
   答堤邑都约所单 ……   盥盘铭
   灯檠铭
   灯檠铭
   烛笼铭
   题书窗
   窗铭
   牖铭
   兴道
书社铭
   青华琴追铭
   药鼎铭(膏药。每患忌铁。欲求石鼎。甲辰秋。始得之于海州。金箕洪,郑于
终蔑成就。要办此志立。
一。为人阶梯节目。在所读书中。学舍模范职事。古多遗规。可以照例。此并不及。 兴道
书社书示数郡同讲少友
盖当今日夷炽华亡。兽横人灭。万古罔极之会。吾徒其奈何。吾徒禀天地正性。持父母重 …… (第 16L 页)
遗化。学圣贤至道。自处以衣冠士类。所宜有守。圣人所训守死善道至死不变者。可不深理会耶。殷之冠岩。既设 兴道
书社。而社中老少士友情愿欲奉先圣孔夫子像以重之。始盖难之。诚以事系至重。且平山山斗斋为先奉。一道叠设 (第 16L 页)
 殷栗金箕洪,郑子弘,郑可舜诸君。创书社于冠岩

村。要余共处。余既名 兴道。
而继以述铭云。
惟皇上帝。性民仁义。循之以往。散为万事。自古圣神。全体此理。相承以显。大明是似。胡人 (第 198L 页)
酉向之原。公初娶掌令林枢女。后娶学生李彦恒女。有一男曰兴道。李氏出也。侧出女一人。适天文学主簿许林。 兴道
(第 108H 页)
义祠记(丙子)
洪兴道(名可臣)出宰扶馀。是百济故都也。济之亡。非无烈士。而事远迹昧。民无得而称焉。 兴道
慨然想古。思构庙表忠。乃相地于望月山敬龙寺之北。西望半月古城。不满数里。扶苏白马。山盘水回。东望鸡龙 …… (第 277L 页)
月。奉妥位版。分官田以赡祀。募居民以守护。且将筑书斋于侧。使乡士作藏修之所。驰书求记于德水李珥。珥闻 兴道
为邑。刬弊苏民。既不怠于事。又能丕阐幽光。耀人耳目。使衰世之士。懦者立。偷者厚。此岂少补哉。请名其祠 (第 278H 页)
而朝廷之所惓惓也。虽然。馀之为县邈矣。四子之节。表表如是。而祠庙之建。乃在今日。岂非有待而然哉。余闻 兴道
为政。既以慈详岂弟得民心。益存心于教化牖民之道。乃能贲阐幽光。激起渝薄。以新一方之耳目。其事尤可尚也 (第 543L 页)
。抑不知继兴道者。能以 兴道
之心为心。使祠宇无废于永久否乎。而扶馀之民。又能以四子之节。自砥砺。他日菀为国家之用。以无负 (第 543L 页)
兴道
激劝之意也耶。在己之责。 (第 543L 页)
兴道
既尽之矣。在人者。 (第 543L 页)
兴道
之所知也。庙凡三间。斋厨俱备。又作观善堂于其侧。为士子藏修 (第 543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