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答王季和(二)
    答传子渊(四)
    答陈正巳(三)
    答朱子绎
    答 路德章(五)
    答康炳道
    答郭希吕(五)
    答时子云
    答毛舜卿
    答王伯礼
  (第 72a 页)
   谢子才     宋自适

    路德章     
王显世
   尤 煓     喻汝楫
   丁 木     叶元素
   吴吉甫     李 杜
  (第 84a 页)
  柳
丝丝烟雨弄轻柔偏称黄鹂与白鸥才著一蝉嘶晚日
西风容易便成秋(全芳备祖/)
  句
江湖多少盟鸥地莫近平津阁畔行(送愿父弟/山题跋) (真西/)
   路德章

  盱贻旅舍
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渐近中原语音好
不知淮水是天涯(诗人玉屑/)
  王显世 (第 12b 页)
之忧。而其于臣之一身。事无大于是者。臣安得不焦唇顿足。以冀其及时扑灭。无俾易种于斯世乎。虽然朱子之戒 路德章。
亟勉其不怨天不尤人。而向里消磨。救得晚节。臣虽不敏。请事斯语。为今之计。唯有潜心经傅(一作传)。以图 (第 203L 页)
 答张钦夫论仁说于此识得仁体注。指爱之之理以下而言。以下二字删如何。
鄙意此二字。恐不当删。盖爱之之理便是仁。此言仁体之真。若无天地万物。此理亦有亏欠。此言仁体之大。如西铭所谓塞体帅性。即上一截

意思。同胞物与。即下一截意思。合并普说。方是真切该遍。无渗漏处。传闻高明于此下一截。别有吐释。寻常未晓。恨未得叩问。当俟面论。可尽曲折也。
 答 路德章
屈曲准备注。先已用意屈曲绸缪。 屈曲准备。似是就渠道而言。今以用意绸缪释之。恐失之汎。
刊补。亦如来 (第 254H 页)
示而僭有窜改者。盖水到渠成。是工夫到后道理成熟之效。 德章
不于灌溉畚治处用工。却于未放水时准拟等候。那水到渠成底时节。其用心屈曲安排。无蓦直用功之意。正如答包 (第 254H 页)
礼也。
答应仁仲(六)注亦欲如此。即下文所谓心利其成也。(答 路德章
书)应仁仲书中亦及编集春秋之意。故先生答之如此。移在可叹下。亦未见稳当。
答傅子渊陆兄。考节要注。陆 …… (第 96L 页)
(止)圣人。许渤学圣人而如此。故程子云然。非必当时以为圣人也。 处置匈奴一节。见汉书匈奴传赞中。
路德章(二)
水到(止)了矣 (第 96L 页)
德章
水到渠成之喻。盖有 (第 96L 页)
。于时烈。亦以是意。推以告之。每勉以先示悔吝之端。以为终始保全之地。而辄引程子处邢七。朱子待杨子直, 路德章
之事。劝令平心善处。则其奉勉于长者之意。若是其切。又尝答门人书曰。初欲使师友之间。调和善处。故疏辞书 (第 461H 页)
。则或有犁然穿穴。赧然悔耻之端矣。政使不能遽及于此。自家本领。自不失为忠信谨愿寡罪之人。不止为今日之 路德章
也。高明其肯图之否乎。高明之于重教。相视如燕越。而重教之于高明。尚眷眷为之谋如此。甚矣其愚悃之不能自 (第 404L 页)
圣存可乎。客夏来访时。敢效责善攻阙之义。则开口弩眼。便是左遮右拦。自是挤人之辞。甚则如徐子融之咆哮。 路德章
之怨怼。明日七松亭(汝圣新垈。)之会。则益见其骇然矣。(于省友发执赃之语。又发暗地尹拯之斥。)又明日 (第 525H 页)
叟以陆子静门人。短子静之学于朱子之座。朱子切责曰。子静得失。自有公议。公安得如此。徐子融之咆哮无礼。 路德章
之愤对尤人。被责于朱子。昭然可考。传伯寿尝师朱子。怒朱子之不荐 (第 142L 页)
杨时未释然者。故有是教也。并加仔细也。河西文字。少时一见。此段重检。果觉有警发处也。伯贤书来。依旧是 路德章。
奈何奈何。答纸寄去。不妨亲授而戒之也。此辈人胶固吝滞。终不开廓。数少朋徒。相为仇敌之时。卞庄子一起。 (第 428H 页)
圣存可乎。客夏来访时。敢效责善攻阙之义。则开口弩眼。便是左遮右拦。自是挤人之辞。甚则如徐子融之咆哮。 路德章
之怨怼。明日七松亭(汝圣新垈。)之会。则益见其骇然矣。(于省友。发执赃之语。又发暗地尹拯之斥。)又明 (第 445L 页)
 所谓主敬穷理者。殆亦缉熙光明之所不可已者。而初亦不在涣然心喻者之外。其意若曰吾所谓主敬穷理。殆亦子之所谓缉熙光明之所

不可已者。而亦不在子之所谓涣然必喻之外耶。
似然。
 答 路德章
书。傥遇汉祖唐宗。须有争不得其放过处。争不得其放过。是不能愈之意否。
其字印本作且字。谓遇汉唐二君之 (第 375H 页)
者既为所欺。而复以欺人。又曰。若如此低回前却。不即果决向前。真实下手。则恐不免但为自欺自诬之流也。答 路德章
书曰。将未至乎有疑。而不能问。遂托于不问而自欺也。答郑子上书曰。温公排释氏。亦曰吾欲扶教耳。此只是看 (第 388L 页)
。推以告之。前后进规。亦非一二。每勉以先示悔吝之端。以为终始保全之地。而辄引程子处邢七朱子待杨子直, 路德章
之事。劝令平心善处。则其奉勉于长者之意。若是其切。臣师尝答门人书曰。初欲使师友之间调和 (第 41L 页)
。平生论议不合如骊事。缘文相及。抑又何妨。又曰朱子初疑吴伯丰之受漕司文字。及至死后反极伤痛。杨子直, 路德章
之徒。非意相干。辄自一味逊谢包容。益见其德量之宏大。至于河洛法门。乃以故人情厚不敢疑。以处邢七。大贤 (第 166H 页)
为朋友忠告之志。可谓至矣。于时烈亦勉以先示悔吝之端。以为终始保全之地。而辄引程子处邢七。朱子待杨子直 路德章
之事。劝令平心善处。则其奉勉于长者若是其切。臣师尝答门人书曰。初欲使师友之间。调和善处。故疏辞书意。 (第 309H 页)
生。第亦微略甚矣。师之善得弟子。终始保全其义者。如程子所谓故人情厚。不敢疑。固为忠恕之至也。如杨子直 路德章
辈。怨怼疑怒。靡所不至而朱子乃为之晓譬 (第 546L 页)
丰之受漕司文字。及至死后。反极痛惜。此则恐是别有道理。惟于杨子直, 路德章
之徒。非意相干。辄自一味逊谢包容。益见其德量之光大。至于河洛法门。乃以故人情厚不相疑。以处邢七。此正 (第 450H 页)
先生。第亦微略甚矣。师之善待弟子终始保全其义者。如程子所谓故人情厚不敢疑。固为忠恕之至也。如杨子直, 路德章
辈怨怼疑怒。靡所不至。而朱子乃为之晓譬慰解。至欲将前书一一供答。以听裁处。苟非大贤和平公正之道。能如 (第 53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