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集部
黄河源
按史记云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合流东注蒲
昌海伏流地中南出积石其山多玉石武帝因按古图
书名河所出山曰昆崙班固以骞为未尝见昆崙唐 薛
元鼎 使吐蕃自陇西成纪出塞二千里得源于闷磨黎
山中高四下所谓昆崙水东北流与积石河相连河源 …… (第 13a 页)
大月氐大宛大夏康居其馀旁国皆得之传闻徒见盐
泽伏流至于积石再出遂谓此为河源诚未睹昆崙班
固非之宜矣 元鼎 虽亦以使事往吐蕃然履历有序其
言昆崙山水委曲可信故蔡传以 (第 14b 页)
元鼎 之言为近然亦
未究极至元有天下薄海内外皆置驿使通道绝域如
行国中都尔苏又特以河源事往所诣多乡道指授其 (第 14b 页)
所
纪载当有證据然后知于阗盐泽昆崙积石一皆河流
所经去源犹远譬诸常山之蛇张骞见其尾 元鼎 见其 (第 14b 页)
按史记云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合流东注蒲
昌海伏流地中南出积石其山多玉石武帝因按古图
书名河所出山曰昆崙班固以骞为未尝见昆崙唐 薛
元鼎 使吐蕃自陇西成纪出塞二千里得源于闷磨黎
山中高四下所谓昆崙水东北流与积石河相连河源 …… (第 13a 页)
大月氐大宛大夏康居其馀旁国皆得之传闻徒见盐
泽伏流至于积石再出遂谓此为河源诚未睹昆崙班
固非之宜矣 元鼎 虽亦以使事往吐蕃然履历有序其
言昆崙山水委曲可信故蔡传以 (第 14b 页)
元鼎 之言为近然亦
未究极至元有天下薄海内外皆置驿使通道绝域如
行国中都尔苏又特以河源事往所诣多乡道指授其 (第 14b 页)
所
纪载当有證据然后知于阗盐泽昆崙积石一皆河流
所经去源犹远譬诸常山之蛇张骞见其尾 元鼎 见其 (第 14b 页)
按史记云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合流东注
蒲昌海伏流地中南出积石其山多玉石武帝因按
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崙班固以骞为未尝见昆
崙唐 薛元鼎 使吐蕃自陇西成纪出塞二千里得河源
于闷磨黎山中高四下所谓昆崙水东北流与积石
河相连河源澄莹冬春可 …… (第 10b 页)
西域所至惟太月氐大宛大夏康居其馀旁国皆得
之传闻归而进熟徒见盐泽伏流至于积石再出遂
谓此为河源诚未睹昆崙班固非之宜矣 元鼎 虽亦
以使事往吐蕃然履历有序其言昆崙山水委曲可
信故蔡传以 (第 12a 页)
元鼎 之言为近然亦未究极致元有天
下薄海内外皆置驿使通道绝域如行国中都实又
特以河源事往所诣多乡道指授 …… (第 12a 页)
据然后知于阗盐泽昆崙积石一皆河流所经去源
犹远譬诸常山之蛇张骞见其尾 元鼎 见其腹而都
实所至昂霄所纪庶几见其全体矣虽然中夏内事
有干人纪者君子所当知中夏外事无预于人者君 (第 12b 页)
蒲昌海伏流地中南出积石其山多玉石武帝因按
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崙班固以骞为未尝见昆
崙唐 薛元鼎 使吐蕃自陇西成纪出塞二千里得河源
于闷磨黎山中高四下所谓昆崙水东北流与积石
河相连河源澄莹冬春可 …… (第 10b 页)
西域所至惟太月氐大宛大夏康居其馀旁国皆得
之传闻归而进熟徒见盐泽伏流至于积石再出遂
谓此为河源诚未睹昆崙班固非之宜矣 元鼎 虽亦
以使事往吐蕃然履历有序其言昆崙山水委曲可
信故蔡传以 (第 12a 页)
元鼎 之言为近然亦未究极致元有天
下薄海内外皆置驿使通道绝域如行国中都实又
特以河源事往所诣多乡道指授 …… (第 12a 页)
据然后知于阗盐泽昆崙积石一皆河流所经去源
犹远譬诸常山之蛇张骞见其尾 元鼎 见其腹而都
实所至昂霄所纪庶几见其全体矣虽然中夏内事
有干人纪者君子所当知中夏外事无预于人者君 (第 12b 页)
薛利和方次彭列传论
传不云乎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盖深言治国平
天下者不可聚敛以专利也神宗时王安石议𣙜茶欲
擢薛利和提举广东茶事而利和以诗谢不往且讽以
茶利当归之民此非知治平之道者能之乎书不云乎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此见圣人仁爱忠厚之至所谓
好生之德也仁宗时望江县民有为盗所杀者尉鞫其
邻人狱且具方次彭力争而释之其后果获真盗此非
有好生之德者能之乎至若利和之孙倞从曾孙璨珩
璆次彭之子辨道醇道孙翼晔绾皆知名当世其他掇
科登仕者尤夥欧阳文忠公所谓文行不失其世守者
吾于二君子之后见之矣
姚宗之 薛元鼎 列传论
姚宗之独不贺戚里之进位枢筦者此可见其有定见
定力也盖人之升沉荣辱皆有一定之命知命则有定
见矣 (第 31a 页)
所见既定而守之不变则有定力矣以是而措之
于事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孰能
御之哉 薛元鼎 被旨往秀州综覈岁计嬴缩以为天下 (第 31a 页)
准平而行贡籍之法 元鼎 还奏但见郡县窘束不见有
馀其事遂寝则天下之民阴受其赐者多矣然其所以
能若是者要之亦自有定见定力中来也 (第 31b 页)
传不云乎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盖深言治国平
天下者不可聚敛以专利也神宗时王安石议𣙜茶欲
擢薛利和提举广东茶事而利和以诗谢不往且讽以
茶利当归之民此非知治平之道者能之乎书不云乎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此见圣人仁爱忠厚之至所谓
好生之德也仁宗时望江县民有为盗所杀者尉鞫其
邻人狱且具方次彭力争而释之其后果获真盗此非
有好生之德者能之乎至若利和之孙倞从曾孙璨珩
璆次彭之子辨道醇道孙翼晔绾皆知名当世其他掇
科登仕者尤夥欧阳文忠公所谓文行不失其世守者
吾于二君子之后见之矣
姚宗之 薛元鼎 列传论
姚宗之独不贺戚里之进位枢筦者此可见其有定见
定力也盖人之升沉荣辱皆有一定之命知命则有定
见矣 (第 31a 页)
所见既定而守之不变则有定力矣以是而措之
于事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孰能
御之哉 薛元鼎 被旨往秀州综覈岁计嬴缩以为天下 (第 31a 页)
准平而行贡籍之法 元鼎 还奏但见郡县窘束不见有
馀其事遂寝则天下之民阴受其赐者多矣然其所以
能若是者要之亦自有定见定力中来也 (第 31b 页)
合流一出葱岭一出于阗汇入盐泽潜行地下
者千里至积石而再出则视禹贡所纪为已远
矣然而葱岭于阗皆河之所分流而亦非其源
也唐 薛元鼎 使吐蕃云得河源于穆穆哩石山
史称其说多迂怪未足为据元至元间遣都实
专求河源凡四阅月至鄂端 (第 38b 页)
者千里至积石而再出则视禹贡所纪为已远
矣然而葱岭于阗皆河之所分流而亦非其源
也唐 薛元鼎 使吐蕃云得河源于穆穆哩石山
史称其说多迂怪未足为据元至元间遣都实
专求河源凡四阅月至鄂端 (第 38b 页)
亭之记
河源记
古今河源之说异禹贡云导河自积石未穷其源也汉
张骞云河有两源一出于阗一出葱岭唐 薛元鼎 云得
河源于昆崙盖皆传闻者山海经言昆崙之水赤黄黑
青色以方异穆天子传言阳纡之山河伯所居是为河 (第 7a 页)
河源记
古今河源之说异禹贡云导河自积石未穷其源也汉
张骞云河有两源一出于阗一出葱岭唐 薛元鼎 云得
河源于昆崙盖皆传闻者山海经言昆崙之水赤黄黑
青色以方异穆天子传言阳纡之山河伯所居是为河 (第 7a 页)
详其归处。则遂以为伏流。殊不知真个河源。即在葱岭之内。而唐宋以来。无一人足到而目击。但凭信于传记。若 薛元鼎
所见者。既曰与积石河相连。则又不可谓河源。而及元则自太祖西征拓地以后。河源一路。近在内服。又命专使。 …… (第 447L 页)
晓如此。博雅之论。愿闻其详。
履健对。河之发源处。蔡注所谓伏流地中者。盖本于张骞之说。而但欠明的。 薛元鼎 所谓源出昆崙。与积石河相通云者。此是合流之水。非发源之处也。至若都实出所穷星宿海。果是河水发源处。而 (第 448H 页)
晓如此。博雅之论。愿闻其详。
履健对。河之发源处。蔡注所谓伏流地中者。盖本于张骞之说。而但欠明的。 薛元鼎 所谓源出昆崙。与积石河相通云者。此是合流之水。非发源之处也。至若都实出所穷星宿海。果是河水发源处。而 (第 448H 页)
观之。则全蜀之地。在唐虞世。自为华夏。后人取金牛诞说。以为通蜀之始者。亦陋矣。
河源。张骞云出葱岭。 薛元鼎 云出昆崙。二人皆目见。而所言不同。曷衷之哉。盖河源甚远。派聚者不一。张薛自各见一方耳。但水源数百里。 (第 244L 页)
河源。张骞云出葱岭。 薛元鼎 云出昆崙。二人皆目见。而所言不同。曷衷之哉。盖河源甚远。派聚者不一。张薛自各见一方耳。但水源数百里。 (第 24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