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理学纂言序
自孟子之殁大道晦冥世人擿埴而索涂者千有馀载
天生濂洛关闽四夫子始揭白日于中天万象森列无
不毕见其功固伟矣而集其大成者惟考亭子朱子而
已四夫子之微辞精义朱子与吕成公既已纂成近思
录以六百二十二条汇分十又四篇朱子之道无异于
四夫子也其散见语言文辞者广博渊深若未易涯涘
乌可以不成编是故 觉轩蔡氏
与三屿陈氏皆尝采为 (第 30a 页)
     志道字说

      杨端义字说
      詹宗楚字说
      杨实之字说
       蔡仲觉
名字说
      李自修祝说
      刘诚伯字说
      李平甫三子字说
      詹景 (第 71b 页)
  跋画竹
以中每爱余画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
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它
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真没奈览者何

但不知以中视为何物耳
  跋环庆王氏所藏赵荣禄六帖
右赵荣禄与 觉轩先生
手简共六纸有以知交谊之深
家世之旧也先生学行纯正为宋琅琊王仲宝之后仕
至兰溪州判官今获观于其孙光大之 (第 17b 页)
公左史存斋牟公皆欲以公经学荐
闻公又贻书辞不就盖公平生潜心问学不求知闻蚤
受学于节斋蔡先生与进斋徐公 觉轩蔡公
敬斋詹公
思斋翁公为同门友所造既深自任之意弥笃后登西
山真先生静斋刘先生之门尤见器重壮岁即弃科举
(第 9b 页)
  书画竹
以中每爱余画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

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抺久
之它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真没柰
览者何但不知以中视为何物耳
  跋环庆王氏所藏赵荣禄六帖
右赵荣禄与 觉轩先生
手简共六纸有以知交谊之
深家世之旧也先生学行纯正为宋琅琊王仲宝之
后仕至兰溪州判官今获观于其孙光大之 (第 5b 页)
  先进
问事鬼神章注幽明始终初无二理。○尽诚敬于事人。则必尽诚敬于事鬼。知气聚而生。则知气散而死。此无二理之义。
小注辅氏一而二云云。○恐未安。气二而理一者。物皆然矣。何必于死生人鬼乎。事人与事鬼。虽二。而诚敬则一。死与生虽二。而气之聚散则一也。
子路刚强。有不得其死之理。○行行有杀伐之气。恐亦以其气象而言。
小注饶氏曰乐字终难说云云。○此恐未安。行行虽不足于中和。而刚勇之气。凛然有不可犯。则非可乐乎。朱子云云。亦恐未必然。
  颜渊
问仁章小注 觉轩蔡氏
曰圣性之也。谓哲人止同归云云。○此说恐可疑。哲人果是性之之圣。则岂有诚之之工乎。且其意以为哲人志士。 (第 11L 页)
 按尹氏之说。是论不知不愠之所以然而为最切。(朱子语。)故先书之。程子之说。是论不知不愠之情状。故后书之。正意联言之说恐未然。
集注愚谓云云下小注 觉轩蔡氏
说。
 按程朱两说。皆本于夫子之言。故初未尝有不同者。盖夫子之言。犹曰人不知而不愠者。则乃成德之人也 (第 241L 页)
 张南轩曰此正名之义也。春秋时。以妾母为夫人者多矣。甚则以妾为夫人。如鲁惠晋平之为者。名实之乖。一至于此。正其名。所以责其实也。〇 蔡觉轩
曰夫子有志古礼而尝言之。记者附见于卫灵公篇末。岂因南子而发欤。〇案蔡说非也。此季氏篇也。且南子虽淫。 (第 337H 页)
  孟子
南轩孟子说七卷。宋张栻。乾道九年十月自序。何焯曰。东海从天乙阁钞本。即以付刊后。得最精宋本。余劝其校正修板。未从也。(案栻谏除张说为执政。出知严州。故多因著书。寄感愤于时事者。)
孟子集疏十四卷。 宋蔡模觉轩。
九峰先生沈之子。此书后序。在淳祐六年。何焯曰。汲古宋本最精。尚有论语集疏。应访求刻之。(案此书皆备列 (第 226L 页)
朱子集注原文而发明其义。故曰集疏。言如注之有疏。)
孟子音义二卷。宋龙图阁学士博平孙奭撰。采张镒,丁公著,陆善经三家音义。可补陆德明经典释文之阙。非孟子正义之影附者比。阎若璩曰。奭谥宣公。真宗朝名儒。乃置 南宋蔡模
之后何也。(案陆德明经典释文。群经皆有音义。独缺孟子。奭校正赵歧注。因刊正。唐张镒孟子音义及丁公著注 (第 226L 页)
懿德。而孟子引之。以證性善之说。杨龟山曰。于其本文。加四字而已。而诗语自分明。今之说诗者。殊不知此。 蔡觉轩
曰。天命所赋。谓之则。人性所禀。谓之彝。存于心而有所得者。谓之德。其实一而已矣。陈定宇曰。自性之确然 (第 258L 页)
卷。(宋张栻。)论语集说十卷。(宋蔡节。)○孟子凡三种。南轩孟子说七卷。(宋张栻。)孟子集疏十四卷。 (宋蔡模。
)孟子音义二卷。(宋孙奭。)○四书凡八种。四书纂疏二十六卷。(宋赵顺孙。)四书集编二十六卷。(宋真德 (第 12H 页)
继作论语通释。至采语录。附于章句之下。始自真西山。名曰集义。然止大学一书而已。伊后祝宗道著四书附录。 蔡觉轩
著四书集疏。赵格庵著四书纂疏。吴克斋著四书集成。论者多病其汎滥。及陈定宇有四书发明。胡云峰有四书通。 (第 109H 页)
已。朱夫子著章句集注之后。黄文肃有通释。倪道川有辑释。真文忠有集编。以至祝宗道之附录。赵格庵之纂疏。 蔡觉轩
之集疏。陈定宇之发明。纷然迭出。而朱夫子微言大旨。郁而不章。后之尚论者。最称辑释为善。而倪氏病处。多 (第 164L 页)
三十有二家。若熊禾大学口义广义。陈普大学指要。谢升贤,陈肤仲大学解。黄必昌大学讲稿。熊庆胄大学绪言。 蔡模
大学衍论。熊以宁大学释义。方禾吴季子大学讲义。叶味道大学儒行编。吴中立大学大旨。苏烈大学格物致知传。 (第 369L 页)
 敬是吾儒之极工。程子以主一为敬。无适为一。而朱子合主一无适谓之敬。更觉亲切。一念之杂。非主一也。一息之离。非无适也。惟其如此。故圣贤言敬。必须通贯动静。而小注 觉轩蔡氏。
以此章敬字。专谓之主动者。得无如何耶。
子不见执事敬之训乎。亦不闻居敬之义乎。今曰敬事。即犹言执事敬 (第 509H 页)
。强欲分言则 蔡觉轩
主动云云。固是矣。若训诂之释以主一无适者。朱夫子于此。实有 (第 509H 页)
人。有德者心在言前。不言而人服。义制者事皆当理。人不敢以非理干。子路之片言折狱。即不敢也。非不忍也。 蔡模
所谓两欺字。一则不能欺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章
 康子凡三问。而夫子之答。皆以躬行为言。初不及于 (第 566L 页)
有三十有二家。若熊禾大学口义广义。陈普大学指要。谢升贤陈肤仲大学解。黄必昌大学讲稿。熊庆胄大学绪言。 蔡模
大学衍论。熊以宁大学释义。方禾吴季子大学讲义。叶味道大学儒行编。吴中立大学大旨。苏烈大学格物致知传。 …… (第 536H 页)
已。朱夫子著章句集注之后。黄文肃有通释。倪道川有辑释。真文忠有集编。以至祝宗道之附录。赵格庵之纂疏。 蔡觉轩
之集疏。陈定宇之发明。纷然迭出。而朱夫子微言大旨。郁而不章。后之尚论者。最称辑释为善。而倪氏病处。多 (第 539L 页)
 龟山杨氏曰。尽其诚心而无伪焉。所谓直也。若施之于事。则厚薄隆杀一定而不易。为有方矣。
按直内方外。夫子本以动静工夫言。杨氏以就动上分存心制事而言。恐非夫子之指也。盖尽诚无伪。非静中无伪底气像。而亦非所以解直字。只是不偏倚不放倒之义者矣。
  觉轩蔡氏
曰。若玩周子一者无欲之一。程子涵养 (第 536H 页)
  [四书五经小注]
明永乐中。命儒臣纂修四书五经大全。即今本小注也。日知录曰。自朱子作大学中庸章句。或问论语孟子集注后。黄勉斋(名干。字直卿。)有论语通释。而采语录。附于章句之下。则始于真西山。(名德秀。字希元。)名曰集义。止大学一书。祝宗道(名洙)乃仿而足之。为四书附录。后有 蔡觉轩(名摸。字仲觉。)
四书集疏,赵格庵(名顺孙)四书纂疏,吴克斋(名真子)四书集成。论者病其汎滥。于是陈定宇(名栎。字寿翁 (第 24L 页)
 重答清台别纸。 性中自具五常之理。故自然发而为仁义礼智。则所以为五常者。性也。所能为五常者。情也。
性是心中所具之理。浑然之中。涵包四德。故有仁义礼智之目。皆是未发境界。今曰发而为仁义礼智。则是性为体而仁义礼智旋次生出来为用。恐非孟程朱氏之说也。如何。
 
今谓性先发而为情。可乎。
性具于未发。而及其感物而动然后为情。则分明有先后。与理气动静自不同。 觉轩蔡氏
有是说。而老先生尝论其非。恐不可援而为说也。(似在答李平叔书中)
 后说。 太极固无声臭影响之可言。 (第 147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