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送郑君日进守嘉兴序
今年春嘉兴缺守吏部以为浙大郡也非其人莫可俾
往是时郑君日进为户部郎中声称籍甚遂以其名上

从之 郑氏文献
旧族世以儒显日进尊公省斋先生起
进士为南京礼部郎中尤以清德宿学为时所重然不
及大用以殁其时日进在弱稚 (第 40b 页)
矣。城隍旅厉之鬼。无不从食矣。处士以壬戌九月日终。寿五十七。以其年九月日。葬于县南严田洞午坐原。初娶 郑文献公
后。生一男廷铨。早殁。一女适士人某。后娶骊兴闵氏。生一男宅铨。今年八十。 上推恩国中赐士民高年爵。于 (第 55L 页)
景泰乙亥后。自放于山水间。垂钓忘世。 成宗朝。特被司谏召命于渔矶。后人名之曰司谏岩。除内赡寺正。疏荐 一蠹郑先生。
 上即命擢用。及燕山嗣位。群小用事。诸贤被诬。公退而家居。自号南溪渔叟。以寿终。葬于咸阳郡北水南村子 (第 380H 页)
义。阐发幽隐。常眷眷焉。以故如评事时。尹瓘,吴延宠,金应河之庙祀。赵重峰, 郑一蠹
诸贤之院享。其后建请。如江留时。 端宗三相六臣之除罪籍。江都死节人沈誢,李时稷,宋时荣之 赐爵谥。靖 (第 604H 页)
俗尚刚厉。武力虽竞。文教扫地。逮于丽末。有郑圃隐梦周始倡理学。其入本国以来。文学渐兴。其金寒暄宏弼, 郑一蠹汝昌。
皆表章程朱之学。有赵静庵光祖天资极高。年三十掌风宪。数年国中化之。男女异路。庶民丧葬。皆遵家礼。不幸 (第 145L 页)
便宜。方倡率同志。为募兵守城计。而城已陷矣。则以逆顺之理。晓谕郡人。郡人之自贼中逃归者百馀人。熙运。 一蠹郑文献先生
之七代孙也。君子以为 (第 571L 页)
文献
有后云。贼平。使臣上其事。后八年。余仲祖忠靖公观察岭南道。余获闻其始末颇详。及今 上丁未。公之孙镇望 …… (第 571L 页)
。请余表公墓。按状。公字泰吾。郑氏。河东府人。以高丽密直副使国龙为始祖。至判宗簿寺事之义始居咸阳。于 文献
曾祖也。高祖讳大民。长水县监。曾祖讳弘绪。成均馆学正。祖讳光渊。黄山道察访。考讳世桢。娶南原梁氏。司 (第 571L 页)
秋馆同知事。预修 成庙实录。及戊午祸作。左迁而卒。当是时金公驲孙以史笔死。一代名贤。如金文敬公宏弼, 郑文献公汝昌,
李公穆,郑公希良诸人。或窜或殛。而公亦坐其事见贬。同入于告庙之文。此公之立朝大略也。尤庵宋先生时烈。 (第 385L 页)
行之详。公对曰。金宏弼, 郑汝昌。
遭惨祸。文籍散佚。若干言行。在儒先录而已。赵光祖,李彦迪。则李滉所撰行状甚悉。可考据而恨著述不多。李 (第 484H 页)
高丽有一郑圃隐。而论者或以忠节掩之。当时盖未知尊也。其卓然为斯道倡。接坠绪于中土者。实自寒暄金先生, 一蠹郑先生
始。继之以诸老先生六七作。至于今磊落燀赫。而天下道统之传。归于我矣。猗欤盛哉。然而金,郑二先生皆遘祸 …… (第 466H 页)
六代祖妣之考县令权公大勋。与公友婿也。钟厚故不敢辞。铭曰。
王曰忠贞。友曰洁直。重之有大贤之赠诗。在 文献
之徵。孰是足。
结城县监黄公墓碣铭(并序○己亥)
公讳戴仁字元伯。上祖乙耇。高丽末封齐安君。齐安今黄 (第 474H 页)
而行伪乎。不纳。湖儒高敬履等上章。言成牛溪浑。能继国朝四贤而绌晦斋先生不以举。公又以为先正臣金宏弼, 郑汝昌,
赵光祖,李彦迪,李滉。一国之人。无不同辞并称。谓之五贤。怪鬼辈敢肆睢盱。与夺惟意。亟宜崇奖五贤。从祀 (第 202H 页)
参议。于是黾勉赴京师。疏乞收还。 上赐对。特拜承旨。因从容问我朝从祀诸贤学问言行之详。对曰。金宏弼, 郑汝昌。
惨祸之馀。文籍散佚。若干言行。在儒先录而已。赵光祖,李彦迪。则李滉所撰行状甚悉。可以考据。但所著文字 …… (第 265H 页)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行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兼弘文馆提学同知春秋馆事药山吴公谥状
同福之吴。高丽侍中 文献公
大升之裔也。 (第 272L 页)
文献
琢石作四十八灯。夜辄礼天。其后蕃而大。自丽及 圣朝。公卿磊落相望。有讳百龄。号默斋。官吏曹参判 赠领 (第 272L 页)
纩。奄奄作喉间语。连问钟城者再。钟即 郑先生汝昌
所谪居而未入于庚申量移中故也。三月。自莲坊邸舍。返榇于蔚山。十月。葬州北含月山酉向之原。 中宗二年丁 …… (第 323H 页)
可考信。南公孝温曰。磊伟持大体。真台辅器。权公景裕曰。貌如妇人。身如不胜衣。至义理剖断。辄毅然难犯。 一蠹郑先生
曰。蹈白刃辞爵禄。今之世。惟杨可行一人。表公沿沫曰。可以托妻子。可以辅幼主。赵公之瑞曰。其言行。实学 …… (第 323H 页)
殆古所称士君子。此皆污不阿好之言也。有足以得公之详。然犹外也。公入则日读论语小学。非甚病不废。出则与 一蠹
寒暄为道义交。及二先生谪西北塞贻书相勉。辞恳义正。虽百代之下。亦知其临患难而守正不挠。此公之在内者然 (第 323H 页)
相伯仲。不为夸也。况以兴起斯文为己任。教育英才。远近坌集。诱掖作成。为世名儒者。殆难搂指。而金寒暄, 郑一蠹
尤得其真正路脉。有以接乎洙泗濂洛之统。而静庵,晦斋,退溪诸贤接武而继起。使义理之学。大明于东土。苟论 (第 410L 页)
一脔。当是时去北门之祸不远。而格致诚正之说。又不顾时讳而进之者。岂不亦难矣哉。论者以诗止一绝少之。然 郑一蠹先生
亦诗不过一绝而已。其为千载之所讽诵而钦仰者。果何如。而可以此少之哉。用是一时名公钜卿贤士大夫。咸一口 (第 477H 页)
升通政。庚戌拜吏曹参议。秉铨清而公。首荐 郑一蠹,
金寒暄为参奉。朝野皆服其知鉴之明。寻以老病致仕。卜筑于郡西八公山下。一室端坐。左右图书。作正乡风箴。 (第 64L 页)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行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蓝溪表先生行状。
先生讳沿沫字少游号蓝溪。新昌表氏。高丽閤门祇侯仁吕之后也。高祖讳光远官大夫。曾祖讳乙忠军器寺少尹。祖讳河温水监务。考讳继奉直郎尚州教授。妣主簿安某女。以 皇明宣德某年月日生先生。弱冠已以文行名世。从佔毕斋金先生游。得闻为己之学。自是益肆力于实工。操心饬躬。一以义礼。于同门士最为蔚然。所与交。道学则有金寒暄, 郑一蠹
两先生。文章则有曹梅溪,金濯缨诸君子。相切磋推许之。一时侪友皆以蓝溪先生称焉。事亲尽孝。愉婉奉养备至 (第 216H 页)
女朴承任大司谏。福崇男沈。内外曾玄多不录。日公之九代孙晦烨。以诸信笔属余为之状。辞不获。谨阅之。盖如 一蠹郑先生
则称公为孝仁。金濯缨驲孙,南秋江孝温,权睡轩五福,李藏六鳌,孔仁斋仁达。皆一代名胜。而或称其刚正。或 …… (第 304L 页)
子承宣君。而自在孩提。教导甚严。少有斗争。必加夏楚。岁时俗节。亦令不废日课曰。一日不读书则惰矣。吾家 文献
之望。专在于汝。遂割爱资送于乡先进家。闻其艰食。亦任之曰男子许多事业。皆从吃辛中出。如渭阳聘家则不许 (第 305L 页)
 按见行谚解。解率性作性을率。此恐嫌于人之率之。若改以性偓로率则似好。未知如何。○又按此所谓天命性不可分作三层看。朱子于或问曰。此先明性道教之所以名。天命之谓性。言天之所以命乎人者。是则人之所以为性也。盖天之所以赋与万物而不能自已者命

也。吾之得乎是命以生而莫非全体者性也。在天在人。虽有性命之分。而其理则未尝不一。在人在物。虽有气禀之异。而其理则未尝不同。又曰。子思姑以释夫三者(性道教)之名义。又于大全曰。之谓二字。所以直解之辞也。据此则可见其以天命二字释夫性也。朱子之言。如此其详且明也。而犹不能无后世之疑何也。
章句。气以成形。理亦赋焉。○ 郑一蠹(汝昌)
以为天下岂有先理之气。此说可疑云云。栗谷曰。理气元不相离。即气而理在其中。此承阴阳化生之言。故曰气以 (第 283H 页)
 按见行谚解。解率性作性을率。此恐嫌于人之率之。若改以性偓로率则似好。未知如何。○又按此所谓天命性不可分作三层看。朱子于或问曰。此先明性道教之所以名。天命之谓性。言天之所以命乎人者。是则人之所以为性也。盖天之所以赋与万物而不能自已者命

也。吾之得乎是命以生而莫非全体者性也。在天在人。虽有性命之分。而其理则未尝不一。在人在物。虽有气禀之异。而其理则未尝不同。又曰。子思姑以释夫三者(性道教)之名义。又于大全曰。之谓二字。所以直解之辞也。据此则可见其以天命二字释夫性也。朱子之言。如此其详且明也。而犹不能无后世之疑何也。
章句。气以成形。理亦赋焉。○郑一蠹 (汝昌)
以为天下岂有先理之气。此说可疑云云。栗谷曰。理气元不相离。即气而理在其中。此承阴阳化生之言。故曰气以 (第 283H 页)
 五佐之目。见月令。
五圣
五圣者。百世之师也。孔子曰至圣。(字仲尼)颜子曰复圣。(回字渊)曾子曰宗圣。参子(一作字)舆 子思曰述圣。(伋)孟子曰亚圣。(轲)此之谓五圣也。
 五圣之名。出大明会典。
五贤
五贤者。东国之先师也。寒暄金公。(名宏弼) 一蠹郑公。(名汝昌)
静庵赵公。(名光祖)晦斋李公。(名彦迪)退溪李公。(名滉字景浩)此之谓五贤也。
 
五贤之名。出文苑 (第 550L 页)
。皆籍记之。以奉(一作俸)钱为酒食。月吉召老者饮劳。使其子孙。侍劝以孝弟。民化其德。所至狱讼日少。 郑一蠹先生。
宰安阴。莅事之暇。选邑中聪明子弟。作斋居之。亲加教诱。日课讲读。学者闻之。自远方来。春秋行养老礼。设 (第 359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