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詩文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范师孔
   鲍寿孙     陈文龙
   李 瓘     童 潮
   汪 荐      胡次焱

   
梁 栋     莫 崙
   张镇孙     林一龙
   厉元吉     赵 溍
   林景怡   (第 88b 页)
 洞书院堂长不赴所居艺兰以自况有兰皋集
程继孙(述祖/)文清公仲子荫授扬州制置司干办公事
 入元不仕 胡梅岩(次焱/)
字济鼎明经裔孙咸淳四年进士历官贵
 池县尉宋亡微服还山以易教授从者常百许人晚
 更号馀学(见本/传) (第 27b 页)
 洞书院堂长不赴所居艺兰以自况有兰皋集
程继孙(述祖/)文清公仲子荫授扬州制置司干办公事
 入元不仕
胡梅岩 (次焱/
)字 (第 27b 页)
济鼎
明经裔孙咸淳四年进士历官贵
 池县尉宋亡微服还山以易教授从者常百许人晚
 更号馀学(见本/传)
汪竹 (第 27b 页)
其学一以朱子为
宗其议论风旨皆足以师表后来其文采词华皆足以
焜煌一世国初汸祖令星源长卿贰自许公而次如
公济鼎
吴公遁翁者无不得而友之而滕公山臞方为
主簿故家承平时所藏诸公文翰最多汸尝抚卷慨然
以生晚不见前辈为恨 (第 4a 页)
占答祝以善藏珍题之缄而识之曰此/某年某官父执之所贶非辛未壬申锦标玉轴者比也)
(其何/敢忘)
    胡主簿(次焱/)
传      洪焱祖
胡主簿次焱字济鼎婺源人少孤家贫母氏策励以学
劬书不辍博览强识魁江东漕补在上庠公 (第 28b 页)
以善藏珍题之缄而识之曰此/某年某官父执之所贶非辛未壬申锦标玉轴者比也)
(其何/敢忘)
   胡主簿 (次焱/
)传      洪焱祖 (第 28b 页)
胡主簿次焱
(第 28b 页)
济鼎
婺源人少孤家贫母氏策励以学
劬书不辍博览强识魁江东漕补在上庠公私试辄占
高等登第授迪功郎湖口县主簿以 (第 28b 页)
道远禄养非便改

授贵池县尉既任签宪郡幕录五县囚人称平允有鬼
物愬殴死者获伸于公德祐乙亥微服归乡或以宦进
招之赋媒[𡠉]问答诗以见志金华胡公长孺跋其诗曰
宋疆于淮重兵在山阳盱眙合肥池岸江城恶渠隘浅
荷戈不满千人兵未及境都统制张林已纳款降附与
异意辄收杀之当是时 济鼎
为附城县尉贵池羸尪弓
手数十百人势不得独婴城家寒亲耋无壮子弟供养
伺张出迎托公事过东流县作冢其道周书 …… (第 29a 页)
贵池尉死葬此下用杜张猜疑令不相寻迹归婺源
以易教授乡里往来从学者常百许人昔人称慷慨杀
身易从容就义难 济鼎
盖从容就义者欤
   紫岩先生汪公(宗臣/)行状  汪 斌
公讳宗臣字公辅号紫岩唐端公十一代孙也曾大 (第 29b 页)
念祖振祖光祖德祖孙女四于是炳文以其乡先生方
使君回前进士江雷 胡次焱
程龙之议与状来丐铭铭

燕其独潜其伏既安既穆是为孝善之卜
    中山处士汪君(应新/)墓铭  虞 (第 15b 页)
  刘须溪
庐陵刘辰翁会孟号须溪于唐人诸诗及宋苏黄而下
俱有批评三子口义世说新语史汉异同皆然士林服
其赏鉴之精而不知其节行之高也余见元人张孟浩
赠须溪诗云首阳饿夫甘一死叩马何曾罪辛巳渊明
头上漉酒巾义熙以后为全人盖宋亡之后须溪竟不
出也与伯夷陶潜何异哉同时合志者如闽中之谢皋
羽徽州之 胡馀学
慈溪之黄东发峨眉之家铉翁自以 (第 16a 页)
善先生胡公之墓娶鱼氏子男三炳文
焕文灿文女一孙男四念祖进祖光祖德祖女四于是
炳文以前进士程君龙江君雷 胡君次焱
之状与议来
丐铭铭曰燕其独轰其伏既安既穆是为孝善之卜 (第 20b 页)
诗云雨添新水半篙绿风
减残花几片红工而妥梅花诗云淡匀姑射仙人貌清
夺林逋处士魂夺字未妥当改作返
尝读 胡馀学
作寿庆楼记云文字颇絮然却自好大凡
作文字如装□然先且说一片冷语又时时说一段可
笑之话使人笑末说一段大 (第 8b 页)
   又
承录示尊先吴端翁正诗序及摘联极感摘联俱精绝
诗坛律起结小不满人意而两联绝佳旧传全诗数篇
豪壮工巧兼有之但不似苏黄一辈之浑厚耳谅于中
原文献之正脉有难以一槩论者欤诵其诗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杨尚书名杰字次公号无为子其
名见于坡诗吕成公文鉴选其诗文近传其为婺源胡
氏作䌽衣堂记此诗序高于记相去十馀年笔力之进

如许可敬畏近示册子 胡馀学
复卦讲篇详明不可及
何其中有云孟子谓伯夷太公盍归乎来斯朋来无咎
之證欤此引证失之巧矣齐鲁曕沈毅斋高弟 …… (第 40a 页)
哀死而吊生顾影自怜有愿莫遂慰唁纸又堕鲁皋惟
高明恕而察之不宣
   慰 胡济鼎
某兹者不意庆门凶变寿母太安人奄弃荣养执事孝
诚天至爱敬两全考叔之羹将有待而遗孟宗之鲊将
有待而寄一旦 (第 70a 页)
   又答先生书
某昨辱程太医传自寄声私心喜得此于素不相识之
人因欲奉书以志责沈程丈行速继托渠宅附达兰叟
再来则某所附书未呈似而群鸿戏海之帖忽出衔袖
盥手庄诵笔畦墨径宛见典刑喜而且惊虽获大具南
金不翅也云石兄昆仲未记小生之先为银邑人耶伯
东伯大吾兄也族间之工时文如二兄者不少而共学

共经能共志同胞同舍作同年二兄之分然耳至不肖
辈于举业越人章甫何所用哉然讲明经学乃家庭夙
训未尝不介介于怀诚有如来翰之云者吾乡自式车
姜介轩先生开其源式车吴菊园先生贡士沈毅斋先
生浚其流提干许山屋先生考亭山长朱小翁先生式
车齐怡堂先生兄弟太常寺簿汪溪阳先生 主簿胡馀
学先生
数老先后相续不但文辞古雅而以近思录为
四子之阶梯以四子为六经之阶梯必使人人习之迩 (第 24b 页)
学一
以朱子为宗其论议风旨皆足以师表后来其文采词
华皆足以焜煌一世国初汸祖长卿贰令星源自许公
而次如 胡公济鼎
吴公遁翁者无不得而友之而滕公
山臞方为主簿故家承平时所藏诸公文翰最多汸尝
抚卷慨然以生晚不见前辈为恨 (第 4a 页)
   集部四
 梅岩文集       别集类三(宋/)
  提要
    (臣/)等谨案梅岩文集十卷 宋胡次焱
(第 1a 页)
次焱
    
(第 1a 页)
济鼎
(第 1a 页)
梅岩
晚号 (第 1a 页)
馀学
其始祖本唐宗室
    五代时育于胡氏因冒姓胡婺源人咸淳四
    年进士官贵池县尉德祐元年元兵至贵 (第 1a 页)

    元帅张林以城降 次焱
奉母遁归教授乡里 …… (第 1a 页)
    文八卷冠以雪梅赋盖著其素心九卷以下
    皆附录同时赠答往来之作目录所载往往
    与集中诗文不相应则编次之疏也 次焱
在 …… (第 1b 页)
   陶潜栗里之风故是集至今犹传集中有赘
    笺唐诗绝句序称叠翁注章涧二泉先生选
    唐绝句 次焱
复为赘笺叠翁者谢枋得章泉
    者赵蕃涧泉者韩淲也其书不传无由验其
    工拙然亦足见 (第 2a 页)
次焱
研心诗学非苟作者矣
    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 (第 2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梅岩文集卷九
  附录
  诗
   次 胡济鼎同年
三律     曹 泾
五经为笥腹便便千佛名高此作缘贵仕直堪梅和鼎
贫交猥为酒供钱连章秋月雁回翅贮袖天 …… (第 1a 页)
   又
费却长吟复短吟投瓜投李愧何深吾人只记钱留纸
此老能令户作金掷地有声知处处如兰斯臭见心心
(来章押/两心字)柏梁体后八仙赋趾美重光未陆沉(被里人排/作金户书)

(来以/为□)
   次 胡馀学同年
四首     曹 泾
对看中秋是好天健来欣为子分田只消菽水欢无尽
况有经书腹可便家事既传情思稳吟篇谩 (第 2a 页)
写墨痕鲜
馀学
课随年挨共我艰劬知几员
   又
金明池上共扬鞭豪气宁求许祀田不道福碑轰忒早
相逢颓景稳为便牙牌刻处 …… (第 2a 页)
 作缘山谷贫乐斋云我虽贫至骨犹胜杜陵老忆昔
 上岳阳一饭从人讨
   跋媒嫠问答诗后      程以文
右媒嫠问答诗宋乡先生 胡公次焱济鼎
之所作也先
生登宋咸淳四年第授迪功郎江州湖口县主簿以母
老改授池州贵池尉德祐乙亥天兵将至池州都统制 (第 3b 页)
  刘须溪

庐陵刘辰翁会孟号须溪于唐人诸诗集及李杜苏黄
大家皆有批点又有批评三子口义及世说新语士林
服其赏鉴之精博然不知其节行之高也余见元人张
孟浩赠须溪诗云首阳饿夫甘一死叩马何曾罪辛已
渊明头上漉酒巾义熙以后为全人盖宋亡之后刘公
竟不出仕也噫是与伯夷陶潜何异哉须溪私印古篆
三代人物四字自许良不为过张孟浩盖亦同时合志
者他如闽中之谢皋羽徽州之 胡馀学
慈溪之黄东发 (第 6b 页)
淳末中进士及第。时伯颜入寇。宋之取士迄于此科。授节度推官。国亡退隐于家。元人搜求遗逸。幼黄避不出。 胡次焱
字济鼎。婺源人。咸淳进士。官贵池尉。元兵南至。脱身归家。以易教授乡里。或劝其仕。 (第 471L 页)
次焱
作媒婺问答诗以见志。
孙潼发桐庐人。咸淳进士。官军器干办公事。国亡避地万山中。程钜夫举潼发应遗逸。辞 (第 471L 页)
  [胡幼黄]
胡幼黄。字成玉。咸淳末登第。时伯颜入寇。宋之取士迄于此科。壮元王龙泽。榜眼路万里。探花即幼黄。时有三不得之说。谓龙在泽。飞不得。路万里行不得。幼而黄医不得。授节度推官。国亡。退隐于家。元搜求遗士。幼黄避隐不出。
   胡次焱
(第 309H 页)
胡次焱。
字济鼎。婺源人。咸淳进士。官贵池尉。元兵南寇。脱身归家。以易教授乡里。或以仕进招之。 (第 309H 页)
次焱
作媒嫠问答诗以见志。
   (第 309H 页)
问者之辞。故著力否下。本无曰字。而今却添此一字。似若以若是以下。并为答者之辞。尤谬误。
宪问耻章小注 梅岩胡氏
说。世有道如南容之不废。宁武子之知。伯玉之仕。史鱼之直。可也。按夫子称南容之不废。特言其不见弃于治世 (第 367L 页)
异哉!须溪私印,古篆〔三代人 物〕四字自许,良不为过。张孟浩盖亦同时合志者。他如闽中之谢皋羽,徽州之 胡馀 学,
慈溪之黄东发,自以中国遗人,不屈夷狄者,不知其几。宋朝待士之厚,其效可 验矣。
刘须溪 世以刘须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