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一曰绿腰琵琶录曰绿腰即录要也贞元
     中乐工进曲德宗令录出要者因以为名
     后语讹为绿腰唐新书曰凉州 胡渭
录要
     杂曲是也乐府杂录曰绿腰软舞曲也康  (第 12b 页)
味虽厚兮弗实鼎彝鼓缶而
歌兮日𣅳之离何亏何成兮式全吾归清风拱木兮百年之思
树此贞石兮昭荐刻辞
   胡景吕先生
墓志铭 (第 2a 页)
诸暨之乡先生曰 胡君景吕
以泰定三年十一月二日卒年八
十有二致和元年某月某日葬某乡某原于是先生之子三人
无在者前葬其孙链蹐门泣 (第 2b 页)
以告曰吾祖葬有日以链之藐焉
不肖而持重服奉大事惧无以振吾祖于幽执事苟矜而卑之
铭吾祖虽死不没矣惟溍之曾祖户部府君与先生之父承议
公俱宋淳祐庚戌进士户部府君之外孙刘君应龟在太学与
先生俱允蹈斋生溍生也后顾尝受学于刘君而获知先生兹
又仕于先生之乡而及与先生接铭固不敢辞按胡氏世为越
之诸暨人谓先生之名 景吕
其字也曾大父炜弗仕大父士英
累封通直郎父杲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司主管父字用年劳
赐绯衣银鱼母王 封孺人 (第 2b 页)
家有诗礼夫岂世官仓庾为
氏亦既有时有子有孙迄用一经守为颛门兆兹幽墟
尾箕之野列星之英后有兴者
    胡景吕先生
墓志铭
诸暨之乡先生曰 (第 56a 页)
胡君景吕
以泰定三年十一月二日
卒年八十有二致和元年某月某日葬某乡某原于是
先生之子三人无在者前葬其孙链蹐门泣 (第 56a 页)
以告曰吾
祖葬有日以链之藐焉不肖而持重服奉大事惧无以

振吾祖于幽执事苟矜而畀之铭吾祖虽死不没矣惟
某之曾祖户部府君之外孙刘君应龟在太学与先生
俱允蹈斋生某生也后顾尝受学于刘君而获知先生
兹又仕于先生之乡而及与先生接铭固不敢辞按胡
氏世为越之诸暨人渭先生之名 景吕
其字也曾大父
炜弗仕大父士英累封通直郎父杲承议郎江南东路
转运司主管文字用年劳赐绯衣银鱼母王氏封孺人 (第 56b 页)
  同矣沇水自北而来势锐而流捷冲河衡渡固当
  时所有之事也然其入河而出不能无河水之混
  而大概则济耳 谨按傅寅盖主程大昌之说未
  知水势 胡渭
云传言济与河并流始在北继截河
  而南则似两人同行街北一人忽截街而南别与
  人同行数里乃独抵所欲诣 …… (第 6a 页)
 便涌出故一见于荥泽再见于陶邱不必以入河
  之济为上源亦不必并泰泽东邱数之为三伏三
  见也 谨按 胡渭
所指三伏三见复与郑晓之说
  不同差有据然终归于无定处无定数为通论
(御/制)宋乐史所云清河即今之大 (第 12b 页)
顾遇唐史吐蕃传亦云奏凉州 胡渭
录要杂曲今小石
调胡渭州是也然世所行伊州胡渭州六么皆非大遍
全曲
六么一名绿腰一名乐世一名录要元微之 …… (第 17b 页)
弹得六么彻霜刀破竹无残节沈亚之
歌者叶记云合韵奏绿腰又志卢金兰墓云为绿腰玉
树之舞唐史吐蕃传云奏凉州 胡渭
录要杂曲段安节 (第 17b 页)
之拈出一敬字。实吾道之的源也。世之学者不能深察乎此。务讲学者废践履。务践履者废讲学。其不为象山之顿悟 胡渭
之考證者无几矣。呜呼。此乃先生深造自得之见。笃信不易之论也。世之欲闻先生之道者。观于此可知矣。先生自 (第 470H 页)
歌,制《渭州曲》,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唐史《吐蕃传》亦云:「奏《凉州》、 《胡渭》
、《录要》杂曲。」今小石调《胡渭州》是也。然世所行《伊州》、《胡渭州》、《六么》,皆非大遍全曲。
云:「合韵奏《绿腰》。」又志卢金兰墓云:「为《绿腰》《玉树》之舞。」唐史《吐蕃传》云:「奏《凉州》、 《胡渭》
、《录要》杂曲。」段安节《琵琶录》云:「《绿腰》,本《录要》也,乐工进曲,上令录其要者。」白乐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