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反)
不经见朕因其地而不因其仪取其得而不取其失凡
牲币法物之事歌舞接神之类咨故实于方泽不遂过
元鼎
此皆公卿大夫鸿生钜儒献其方闻匡于不逮 (第 17a 页)
    夜雨二首

    将理西斋
    寄题金 元鼎
面山亭
    冬至阴雨
    安溪道中
    留安溪
    安溪书事
    梅花两绝句
  (第 8a 页)
   徐 珩     陈元老

   胡 清     薛循祖
   潘 矩     厉德斯
    耿时举     
何元泰
   马 辅     曾 伋
   叶祖义     木待问
   吕祖谦     楼 钥
  (第 59a 页)
  太守到任谢宰相启(代)     耿元鼎

  香火奉洞霄之祠甫安閒退管籥居雒邑之守遽冒宠
除逊命靡遑宣风云始伏念某少多奇蹇老益戆愚晚
负二三之 (第 24a 页)
  老而无用久欲归耕采言不遗误蒙徒爱特怜半面之
旧遽形一字之褒才无所长言过其实尝谓栖穷闾者
皆弱羽故尺鴳飞翔不离蓬艾之间生名山者无凡材
故新松萌甲已凌霜雪之上金玉不言而人自贵菅蒯

并蓄而用有时苟非不以贵贱易心孰肯尚以孤寒在念
兹盖伏遇某官至诚接下屈已求贤以恩行法而法不
掩恩以义理财而财不害义谓报国莫先乎举善惟得
士乃可以兴邦故兼干虑之愚亦有万分之得某敢不
益坚素守勉继前修敝矣青毡虽惜王家之旧物焦然
黄发岂追秦国之谋人誓竭懦庸终图报效

  谢茶马提举荐举启       耿元鼎

  青衫从事初亡一日之长华衮荐章遽辱五云之妙扪 (第 18a 页)
   题永安刀氏别野壁二首
     聚远亭 英武王马璲庙二首
     汾睢怀古三首 过闻喜县有怀 元鼎
故事
     过太宁宫 安邑道中
     谒司马温公墓二首 游栖岩寺七首
     跋提刑王副使 (第 32b 页)
    将作少监告词(乾道九年四月二十八/日中书舍人王淮行)
敕左奉议郎太常丞杨万里等昔汉宣帝练群臣核名

实于时技巧器械自元成间鲜及其精于中兴有助焉
朕以敦朴先天下设监置贰奉郊庙严武备外固无所
事必择人而授者盖养质望以待用耳惟尔万里古学
精深嶷然多士之秀尔 元鼎
文才超迈出于众俊之表
肆膺并命往司少事辨其物之良窳稽其工之众寡务
为称职朕将汝观可依前件
    广 (第 2b 页)
事与古反义不经见朕因其地而不因其
仪取其得而不取其失凡牲币法物之事歌舞接神之
类咨故实于方泽不遂过于 元鼎
此皆公卿大夫鸿生
钜儒献其方闻匡于不逮朕何有也且王者事天明事
地察示其本教以孝柰何郊丘之礼犹独以祈谷 (第 2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吴文正集卷九
             元 吴澄 撰
  字说
   玉 元鼎
字说
学者阿鲁丁以玉氏以 (第 1a 页)
元鼎
字其先西域人也始祖玉
速阿剌从太祖皇帝出征同饮黑河之水为勋旧世臣
家名载国史今其苗裔乃能学于中夏慕周 (第 1a 页)
公孔子之

道可谓有光其先者矣以其字而请教训之辞予语之
曰鼎者重大之器烹饪以养老养贤享帝享亲皆鼎之
功也其在于易巽下离上之卦为鼎盖取卑逊于内文
明于外之义卑逊者进德之基文明者进学之验进德
在于克己以变气质进学在于穷理以长识虑气质变
而若下巽之逊识虑长而若上离之明此所以成其重
大之器也 元鼎
读大学论语甚习所谓穷理克己岂俟
他求哉于二书格言实用其力而已笔之 (第 1b 页)
元鼎
字说 (第 1b 页)
地士将军大
通将军天道将军印制诏御史昔禹疏九江决四渎间
者河溢皋陆堤繇不息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徐广曰 元鼎
四 …… (第 29b 页)
冀遇蓬莱焉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并
海上北至碣石巡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五月反至甘
泉有司言宝鼎出为 元鼎
以今年为元封元年其秋有
星茀于东井后十馀日有星茀于三能望气王朔言候
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复入焉有司皆曰 (第 38a 页)
元年秋总
管罗公下车首务修明学政偶阅其牍亟命度其地之
肥硗均而为二俾分佃之咸以为平而各安其业山长
元鼎
方谋铢积寸累以兴坏而起废公复谕士人合
私钱二千五百缗助其弗给土木之须靡不毕 (第 43a 页)
元鼎

寻书满徐天麟继之公以 (第 43a 页)
元鼎
经画有素留使同竟其
役会达噜噶齐高昌公适至与公并志壹虑临事劝相
焉寮佐亦克交赞其事而躬程督之劳则县达 …… (第 43b 页)
耶按刘贡甫两汉刋误
元鼎四年方得宝鼎无缘先三年而称之封禅书云后
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自 元鼎

前之元皆有司所追命也由是言之则所谓中元后元
者岂亦后来之追命乎宜其无所讳避也然以汉之武
帝纪考之 (第 108b 页)
成为祖类其合者调
别而声从之近年以之鸣者无不有且四方增益而刻
布之予以其主于调也为言歌焉
   送彭 元鼎
采诗序
近年不独诗盛采诗者亦项背相望宁非世道之复古 (第 8a 页)
而斯文之兴运哉安成彭 元鼎
以明经世美清才能诗
持此道行江湖刻本成帙诸赠之策者上规古史下极
诗评顾犹索予一言予岂能外此而他有以相 (第 8b 页)
                范仲淹

                 耿元鼎
   西楼感怀         章 造
   介庵铭          梅 挚
   灵芝坊     (第 7a 页)
   与杨守(三)与黄监
   与林叔虎 与陈君举
 卷之十
  书
   与李成之(二)与应仲寔
   与张季海(二)与张 元鼎
   与黄康年 与胡无相
   与朱益叔 与路彦彬
   与涂任伯 与董元锡
   与倪济甫 与黄彦 (第 4a 页)
千秋谁恤两端情
近闻崇尚刑名学陛下之心乃好生云云殊
不似推荐安石者青山集有奠王荆公坟三
首云大手曾将 元鼎
调龙沈鹤去事寥寥又
云平昔偏蒙爱小诗如今吟就谁复知云云 (第 3b 页)
  右宋徽宗蝉雀图御史萨公景渊购之越中而归于殳
山陈仲谋者也观其螳袭蝉后旁伺而欲前雀袭螳后
反顾而将击运思之巧殆非画史所及而鸿生硕士历
举吴王舍人谏伐荆事以为务前忘后之戒余窃有感

焉夫自春秋之季楚方淩晋而吴乘其后吴方淩楚而
越乘其后以至七国之交攻一螳雀也汉之衰曹氏篡
之而不知司马氏踵其迹司马氏篡之而不知刘氏踵
其迹以至六朝之迭兴一螳雀也由是以降纷纷不一
何可胜数盖亡仁义之道而惟利之趋则彼此之相乘
不知务前忘后者岂一吴王邪

  跋胡季诚沂州事后

  予读林 元鼎
叙胡季诚沂州事而知流离颠沛之际有 (第 4b 页)
烈丈夫如此王莽篡汉扬雄剧秦美新之论甚于蔡琰
失身于人五代时冯道朝受主托夕举以与人曾不若
王凝妻断臂明节季诚不为山东藩臣所屈而区区为
海外万里之行舍立致之富贵而就一阳朔簿诚明于
事君不贰之义而知所轻重矣 元鼎
之文直而信严而
约若秋霜烈日尤能白其节于天下云

  书击壤生诗卷后

  城西门沈雍氏号击壤生者持 (第 5a 页)
  其再出一节事迹始备惟史载祥正初以荐
    王安石罢官青山集有奠王荆公坟三首云
    大手曾将 元鼎
调龙沈鹤去事寥寥又云平
    昔偏蒙爱小诗如今吟就谁复知其于安石
    死后尚矜誉若此而续集内有 (第 3a 页)
  (外集/四卷)
姜夔(字尧章鄱阳人有/白石道人集三卷)
刘翰(字武子长洲/人有小山集)

张良臣(字武子大梁人/有雪窗小集)
赵子觉(字彦先超然居士/令矜子当为严倅)
黄干(字直卿闽人历知和州以/承议郎致仕卒谥文肃)
詹初(字子元有/流塘集)
巩丰(字仲至号栗斋其先东平人南渡居婺州/淳熙十一年进士有东平集二十七卷)
林亦之(字学可福清/人有纲山集)
陈藻(字元洁福清/人有乐轩集)
章甫(字冠之鄱阳人居吴下自号转/庵有易足居士自鸣集十五卷) 耿德基(字时/举)
查元章(见王十/朋集)
赵民则(见杨万/里集)
虞俦
丁逢
胡澄
方有开(字躬明淳安人隆/兴进士有 (第 49b 页)
宗庚(字章孟/吴人)
张常明(字景昭/吴人)
沈铉(字文举/松江人)
尤存(字以仁/吴人)
赵镇(字 元鼎
号/寄轩吴人) (第 66a 页)
其器藁秸其席黄钟太蔟之律大
羹玄酒之食贵一德之享天馨非在乎黍稷此报本反
始之盛举岂淫昏之得以比迹也彼 元鼎
之好异诡天
神以见之信亳人之鬼道立泰祝之淫祠袭垣平之所 (第 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