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著读书录且十万馀
言固濂洛关闽之绪而六经之旨也其为著述则亦已
繁此瑄之无碍于祀典者也然宋儒之贤若尹洙 罗从
李侗黄干皆不得与今瑄所得未知其与数子何如
乃得与或者亦有是说臣又以为不然夫瑄之所得诚 (第 21a 页)
也以非大义所关故不摘之序中盖余尝闻李愿中言 罗仲素
说春秋初未甚晓然及住罗浮后其说不知何
如夫罗浮何与于春秋也岂不以此心空洞无物而后
能好恶与人同好恶与 (第 25b 页)
事名 罗从彦
杨时李侗曾巩游酢真德秀胡氏蔡氏父
子以文学名陈瓘尹洙林之奇以气节名刘韐李纲以
忠义名而朱元晦者世目为 (第 20b 页)
附于鬻子割股而庐墓者因为序而归之
  寿罗达夫序(赵时春/)
罗氏自 豫章先生
以来世有闻人而吉水之族近世得
一峰先生而益著一峰之泽未泯得吾友念庵罗君达
夫而又著吉水自文相信公以迄 (第 19b 页)
世之圣师而不可以周之陪臣视之矣于周何预而不
当帝耶故先儒 罗从彦
谓可加以帝号而褒崇之诚百
世不易之至论也今言者迁就有司之说谓孔子周人
当用周制王乃天王之王非国王之王 …… (第 3a 页)
有功于一方一时者比故不
称鲁大司寇而仍旧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其尊崇之意
极至而无以加矣但当时未有援宋真宗 罗从彦
告者 (第 3b 页)
  宋福清儒林传(郭万程/)
自司马传儒林宋乂立道学者福清县一人焉王蘋字
信伯其先县刹上人也自唐水部棨之八世尚书郎伯
虎州教授伯起皆世其文学从弟仲举徙吴生蘋伯
起遣之从程子于洛得高第之学若杨时者居多时
曰同门后来莫踰伯信者绍兴以白衣赐第终朝奉郎
居平江而葬长城详在吴志传中闽自时载道而南传 罗从彦
李侗至朱熹其宗为盛而私淑蘋传莆侍郎
林光朝光朝闻陆子正得程门尹焞之学而又与之游
及吕祖谦张栻朱氏并鸣 (第 16b 页)
    补遗二十二卷康熙四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御定赋虽古诗之流然自屈宋以来即
    与诗别体自汉迄 宋文质
递变格律日新元
    祝尧作古赋辨体于源流正变言之详矣至
    于历代鸿篇则不能备载明人作赋苑近 (第 1b 页)
伯唐宋国萧贞褊公瑀智元武都智敏王
茂苏苏
有谥忠孝者唐太原王武士艧郇国公韦陟也有谥文
质者宋博罗主簿 罗从彦

糠今谥法不载而汉中山靖王孙昆侈嗣王薨谥曰糠 (第 23b 页)
   张拭

  卷二百十二
    罗从彦
  卷二百十三
   陆九渊
  卷二百十四
   王柏
  卷二百十五
   杨简 (第 32b 页)
  卷四十二

   陈 序     方千里
   钱惟岳     胡致隆
    罗从彦     
熊 蕃
   何 麒     董瞿老
   杜柬之     李 祁
   张师中     徐 忻
  (第 45b 页)
  喜曹刘二从事见过
萧萧细雨锁柴门喜见风流二使君俊逸万春犹录事
清新子建尚参军飘零世路诗千首寥落江湖酒一尊
多病扬雄谢来往暮年谁更可论文(诗林万选/)
   罗从彦
    (第 3b 页)
从彦
(第 3b 页)
仲素
南剑州罗源人从龟山游以累举
   恩授惠州博罗县主簿绍兴初卒学者 (第 3b 页)
豫章
   先生
淳祐閒谥文质有集 (第 3b 页)
家好手(本事/记)
山谷阮郎归全用山字为韵稼轩柳梢青全用难字为
韵皆福唐体究同嚼蜡(古今/词话) 豫章先生
弟黄元明宰庐陵县赴郡会巾带偶脱太
守令妓为缀之且俾元明撰词词云银烛画堂如昼见
林宗巾垫羞蓬首针借花枝 (第 20a 页)
五六七卷取文公所论汉以来至宋及题跋近世诸公
诗后集十三卷各专一类而论其诗者二十三人曰濂
溪横渠龟山 罗豫章
李延平徐逸平胡文定致堂五峰
朱韦斋刘屏山潘默成吕紫微曾文清文公宣公成公
黄谷城黄勉斋程蒙斋徐毅斋刘篁 (第 17a 页)

一语及其数且有偏伯之讥何欤登程氏之门而得其
传者可悉闻欤其所造之浅深亦有可知者欤龟山杨
氏之传为 罗仲素
氏李愿中氏而子朱子出焉其授受
之际微言精义犹有可考者欤道南之叹程子之属望
于中立者何如也而乃深以著书 (第 12a 页)
 卷五十七

  宋(李纲十汪藻杨程俱/ 王 朋 万里)  (罗从彦/
周必大) (郑樵/) (李焘/)
 卷五十八
  宋(胡宏彭刘子翚刘朱松/浚 龟年 光祖 (第 11a 页)
  赠李子贞序
昔天下盛时文学行义之士多出于江淮以北今岂异
于昔哉何其辽邈而未见之也元兴乎朔方其化自北
始故士之北产者尤盛于元今皇帝起南方士之盛诚
由南方始自南而北理势之必然也况朝廷思用北方
士甚至有一才者即尊显之所以运化机欲其速变也

士生其间者安可不勉乎安丰李子贞善读书有文士
之秀者也其妇之弟郑子端为通事司丞涉远道访之
其于行义得矣及其归也子端须余文赠之亦欲其化
乡人以文学乎子贞归告而父兄语而朋友上方以文
治思得奇才而用之有志功名者慎无自弃哉
   罗文质公
集叙        胡 翰
尚论人物者功业易见学术易知而道德为难颜子之
不违仁必孔子而后知之有若之似 (第 10a 页)
圣人必曾子而后

辨之一时之门弟子非不贤也日与之处也犹不能致
察于斯而况庸常之人方之圣贤才智相百十也将探
其所蕴之精微孰从而得之乎而况世之相去又远也
将极所至之高妙孰从而得之乎扬子云曰存则人亡
则书将必于其书而知之而得之 罗文质公
之在宋仕
不登于朝化不行于国绍兴之末言任斯道之重者必
属之先生焉先生受学于龟山杨文靖公因文靖而见
(第 10b 页)
   羲苍漫语序
自仲尼出而六籍传自六籍湮而诸子作不佞幼则沈
酣四部博考古今窃谓子书之变大槩有三春秋战国
文不在经而在子子不在儒术而在百家汉晋而下文
不在子而在史子不在百家而在二氏唐宋而下文不
在子而在集子不在二氏而在诸儒故夫战国而上之

为子者子以文唐宋而下之为子者子以理盖文与世
污隆而理弗以代为升降故也明兴而子以文著则刘
青田之郁离崔相台之士翼以理显则薛河汾之日录 罗豫章
之困知自馀彬彬未易指屈庆历以还谈文者
盛纪述谈理者眇见闻著作既诎焉乃今读羲苍先生
之为漫语也庶几乎剂 (第 8a 页)
   丰寅初
嘉靖志叙寅初两事一云洪武十七年徵为国子司业
上书谏观灯谪德化学教谕一云建文壬午弃官归盖
皆本其家传而全祖望辨之云寅初本名初以洪武二
十七年岁贡官江西德化教谕其子庆以宣德间用父
宦籍自江西中式则谓逊国中弃官者妄也予又考水

东日记云寅初洪武中授训导升教谕则寅初未尝为
国子司业传所云直谏谪官者亦妄也志家好信家乘
而訾旧志得毋为若辈技掚所误邪
   王罃奏从祀事
成化嘉靖志俱载王罃奏请杨时 罗从彦
李侗等从祀
孔子庙庭上可其议考明史礼志杨时从祀在孝宗朝
罗李从祀在神宗朝而罃为给事乃在宣德之世时代 (第 18b 页)
 按隋史止有豫章县而无南昌县唐书武德五年始
 析置南昌若隋时已改南昌唐初又何必析置乎此
 处宜再考 罗从彦
 仲素以春秋中庸论语孟子之说授李愿中愿中传
 其学于朱子此其大者不可不书 (第 23a 页)
  送熊太古诗序

昔者周公孔子之为教盖莫大于礼焉千数百年以来
其书阙轶多矣汉儒即所闻而缀辑之因所言傅会之
先王制作之绪馀赖其记载而有可知者亦不可诬也
伊洛诸君子因遗言而得其心发真识以广其义行焉
而安乎其躬道焉而信乎其人学者得以推见三代之
上岂不盛哉昔横渠张子与两程子并起一时张子专
以执礼佐持敬之教可遵而行也世俗之弊乐放肆而
忽检束之常狃见闻而失性情之正迂鄙其行事而莫

肯从繁厌其绪言而不知讲于是纲沦而法斁所由来
之渐吁可畏哉 豫章先生
独知忧之因进士之设科慨
斯经之鲜学其意远矣先生之子太古承遗训于指授
又力究之有年儒林望之为日久矣荐书 (第 4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