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盘翁” 相关资源
古籍库 集部
于礼也至于过庭之训二者
初不与易于此见圣人心胸公平广大人知未尝私其
子予以伯鱼所闻论之未尝不厚其子也 盘翁
取以榜
其庭使子孙尝目在之用意顾不深远哉游斯庭者忾
乎如闻我祖教诏之叹息肃乎如睹圣人独立之仪刑 (第 9b 页)
止。与之讲讨。皆莫不致敬。平日睦恤之义。人所难及者甚多。实亦孝友之推也。凡于奉先之节。靡不殚诚。每以 盘翁
遗稿入于灰烬。叹其徽迹泯没。遂复捃拾而编成一卷。久谋剞劂而终未就。乃以为此为吾垂死茹恨也。公配骊兴闵 (第 18H 页)
李致亨(奭相)
珍重琼琚尚在箱。有时披读所思长。如今不禁云亡痛。日暮乾坤独立卬。
挽黄济普(三绝) 盘翁
为祖雨坪爷。况又公姿玉不瑕。也识南州侪友望。由来世德自生华。
平生鹏鴳许翱翔。玉洞花笺锦水觞。大抵人 (第 311H 页)
  次景守
   雨馀即目
   次芝园秖祀 健陵韵
   胸字十叠既成。又叠赠辉垣。
   更叠呈 盘翁
   又叠呈皓邻族叔(应教世白)
   又叠寄持平族叔(世揆)。兼寄启好(世訚),德祖(凤钦)诸公。
有肖孙。名系凤楼重。栖身翰墨林。用意风雅宗。土炭有同嗜。一月凡几逢。春风张绪柳。是汝鬑鬑容。
更叠呈 盘翁
盘翁老益穷。奇气郁蟠胸。癯如病旅雁。贞若老僵松。 (第 266L 页)
。名系凤楼重。栖身翰墨林。用意风雅宗。土炭有同嗜。一月凡几逢。春风张绪柳。是汝鬑鬑容。
更叠呈盘翁 盘翁
老益穷。奇气郁蟠胸。癯如病旅雁。贞若老僵松。 (第 266L 页)
顺弟儿则勿来之云。然数千里行役。渠安得不将送。但所骑疲惫。似不能无班如之虑耳。到彼后行到茂山。必见尹 盘翁
鵩舍。绝塞念旧。似当有表异之道。想不待提及而念到也。(壬辰闰月)
稚从还承书。审比寒政履清迪。阻恋之 (第 170H 页)
   旅中书怀。用沈僚(来永)述怀韵。(时至月一日)
   偶书自警
   前日鄙作解嘲裾字韵。不料转彻于盘湖座下。 盘翁
次其韵。庸示戒诲之意。不觉惭悚。谨又奉和以谢当日戏笑。非有深意。用前韵。
   云栖自警说。 盘翁
题诗寄意。云友转示求和。谨步以寄云栖。
   次族兄当直除夕韵
   次申忠孝堂韵(丙子)
   登
贤涂辙在。至今谟训日星垂。直要删却便宜字。经历方知病痛尤。
前日鄙作解嘲裾字韵。不料转彻于盘湖座下。 盘翁
次其韵。庸示戒诲之意。不觉惭悚。谨又奉和以谢当日戏笑。非有深意。用前韵。
平生性癖太狂疏。官作金吾拥 …… (第 650H 页)
受诎。贫要谋食岂求馀。羁游怜叹长卿渴。还戒慇勤马老书。谑浪笑言总閒事。解嘲那得彻高庐。
云栖自警说。 盘翁
题诗寄意。云友转示求和。谨步以寄云栖。 (第 650H 页)
间酬诗章。天壤何乐。白面阳阳。谓此长保。其去何忙。呜呼哀哉。嗟嗟大来。子我师表。百行之源。畴如子孝。 盘翁
寿岂。色腴且康。曾盘志养。莱舞娱傍。藉席以温。感雉以馔。屡濒色忧。梦告俞扁。春风在家。鹤鸣子和。岂知 …… (第 366H 页)
一尸在旁。两榇穷海。秋猿啼血。秋雁双飞。独生何为。泪枯不挥。呜呼哀哉。嗟嗟大来。子死可矣。子去几时。 盘翁
总辔。汗漫之游。如昔欢侍。尘臼泱漭。九京清夷。子则乐矣。后死堪嘻。呜呼哀哉。孔巢倾卵。牙琴绝徽。独立 (第 366H 页)
   次前韵呈盘皋丈人
   又次前韵题得寓斋壁上
   梦南斋次洪寿民寄来韵
   又和寿民
   次前韵题 盘翁

   又次前韵题得寓斋
   和许太和(霮)忆南社旧游
   送 盘翁
丈人游岭东山水(三首)
   送妹婿洪希倬(瞻汉)归耕花岭诗(并序)
   送赵季温(𪬵)书状赴
山外。自成山下村。江湖十年别。灯火半宵言。云气依檐住。溪流绕枕喧。汲来岩井漱。清晓起开门。
次前韵题 盘翁

半岭碧云起。夕阳犹在村。闲居何所事。乐处最难言。客去偏宜睡。儿啼却任喧。养来三世柳。罗列护山门。 …… (第 11H 页)
霜飞紫阁云中树。月在青轩夜半槐。何处江山身不隐。旧时门巷客虚来。多多寄谢巴陵许。古第无钱可赎回。
盘翁
丈人游岭东山水(三首) …… (第 11H 页)
  其四
汉上寒梅世共知。去年芳信果凭谁。麻鞋未到穿沙破。不费工夫得一枝。(观之乞梅于汉上权尸庵家得来。 盘翁
以先传梅信为头功。观之又以穿沙蹋石。辛苦得来为把柄。故用邓析两非之术。各明其不然。)
  其五
道爱 (第 16L 页)
梅花亦不知。看花莫辨主人谁。纸窗未必藏春住。真境惟须去嗅枝。(趣在赏花。何争主人。此诗斥 盘翁。
)
  其六
凡人说梦最难知。真假相蒙辨者谁。节节还添藤葛乱。不须烦聒费辞枝。(观之诗。有梦见梅神之 …… (第 16L 页)
  其八
男儿快事子何知。手散千金问是谁。眇尔盆中盈尺树。勤心护惜比琼枝。(此诗斥观之悭惜)
  其九
东长西短不难知。试问当时疾足谁。一芥取人元不义。盆梅况是两三枝。(此诗斥 盘翁
强执)
  其十
故家敦睦熟闻知。器玩相通不问谁。族居一巷东西宅。微物何争树一枝。(此诗欲以义缚之) (第 17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