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仆射议
按仆射秦官其名则微其职甚细东汉以后虽委任渐
重职司会府而非百僚师长之职也又按丞相亦秦官
秦氏每群臣上表皆云丞相臣某为首汉之宗臣萧何

为丞相汉仪丞相进天子御座为起在舆为下有疾法
驾至第问得戮二千石申屠嘉欲斩内史晁错是也霍
光受顾托之重当伊周之地废 昌邑王
上表太后丞相
臣敞为首大司马大将军臣光次之其尊崇如此中间
尝置左右丞相亦尝改为相国亦为大司徒大抵汉之 (第 18b 页)
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
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
省繇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
  谏 昌邑王
(王吉/) (第 6b 页)
 刘协曰奏者进也言敷于下情达于上也夫奏之为
 笔固以明允笃诚为本辨析疏通为首强志足以成
 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总要此其体也
  废 昌邑王
(汉霍光/) (第 1a 页)
臣敞等顿首死罪天子所以永保宗庙总一海内者以
慈孝礼谊赏罚为本孝昭皇帝早弃天下亡嗣臣敞等
议礼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也 昌邑王
宜嗣后遣宗正大
鸿胪光禄大夫奉节使徵 (第 1b 页)
昌邑王
典丧服斩缞亡悲哀
之心废礼谊居道上不素食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内
所居传舍始至谒见立为皇太子常私买鸡豚以 (第 1b 页)
 贺复徵曰按说文条小枝也颜师古云凡言条者一一
 而疏举之若木条也古有诏条科条赵充国传充国
 条上留田十二事等是也故列条事为一体
  条奏故 昌邑王
居处(汉张敞/) (第 1a 页)
臣敞地节三年五月视事故 昌邑王
居故宫奴婢在中
者百八十三人闭大门开小门廉吏一人为领钱物市
买朝内食物它不得出入督盗一人别主徼循察往 (第 1b 页)
  张安世传(班固/)
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
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
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上奇其才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昭帝即位大将军

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会左将军上官桀父
子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皆与燕王盖主谋反诛光以朝
无旧臣白用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以自副焉久之天
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
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
为富平侯明年昭帝崩未葬大将军光白太后徙安世
为车骑将军与共徵立 昌邑王
王行淫乱光复与安世
谋废王尊立宣帝帝初即位褒赏大臣下诏曰夫褒有 (第 10b 页)
意光以其书视丞相敞等
擢郎为九江太守即日承皇太后诏遣行大鸿胪寺少
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吉中郎将利汉迎 昌邑王贺
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既至即位行淫乱光忧懑
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
石审此人不可何 (第 5b 页)
  赵广汉传(班固/)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
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才平准令察廉为阳
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
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建素豪侠宾客为
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
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
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

家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是时 昌邑王
徵即位行淫乱大将军霍光与群臣共废王尊立宣帝
广汉以与议定策赐爵关内侯迁颍川太守郡大姓原
褚宗族横恣宾 (第 7b 页)
  严延年传(班固/)
严延年字次卿东海下邳人也其父为丞相掾延年少
学律法丞相府归为郡吏以选除补御史掾举侍御史
是时大将军霍光废 昌邑王
尊立宣帝宣帝初即位延 (第 5b 页)
  玺辨(刘定之/)
咸阳县民段义于河南乡修舍得古玉印文曰受命于
天既寿永昌上之诏蔡京等辨验以为秦玺遂命曰天

授传国受命宝改年号为元符秦始皇以蓝田玉制玺
六面方正螭纽李斯撰文以鱼鸟篆刻之子婴降时献
汉祖汉诸帝常佩之故霍光废 昌邑王贺
持其手解脱
其玺组王莽篡位元后初不肯与后乃出投诸地螭角
微玷董卓之乱帝辨出走失玺孙坚得于城南甄宫井 (第 5a 页)
  扬雄(熊过/)
艺文志载剧秦美新论称门下中郎大夫臣扬雄上云
尔按桓君山传称谭数从扬雄辨疑异今所著新论具

在也然云雄作甘泉赋一首始成梦肠出收而内之明
日遂卒与史文不同汉书永始四年正月成帝幸甘泉
宫雄从幸还奏赋风之李善甘泉赋注连引而增其文
曰乃卒然则汉书所载甘泉已后讹舛实多善岂非有
證于论耶子云识古文奇字而思深湛法言太玄渊奥
奇涩故其体裁辞气区别乌有所谓同功异曲者乎谷
子云最称笔札两子云同时谷称后谷子云者永也岂
大家续书采撷未精误谷为扬乎初雄被荐待诏承明

之庭庭在未央宫霍光传太后驾幸未央宫承明殿罪
昌邑王
则其必严重矣按翼奉传连言前殿曲台渐
台温室承明则承明当近前殿稍南解嘲云登金马上
玉堂按后汉舆服志盖黄 (第 19b 页)
  孙孝子(宋濂/)
孙孝子讳惟中字伯庸潍州昌邑人祖明父琳世为农
孝子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性雅爱宋名臣言行历历
能道之凡所谋猷恒取以为则年及壮用推择为宁海

州吏一年贡益都府濒行会父卒皇皇如欲无生县有 汉昌邑王
废城举柩葬城中结庵庐其侧藉苫以居旷
野无人深夜月冷哭声依稀随悲风远闻人为泣下日
啜淖糜二盂却酒肉弗御 (第 1b 页)
决疑定策以安宗庙功侯封二千五百户
阳城田延年以军吏事昭帝发觉上官桀谋反事后留
迟不得封为大司农本造废 昌邑王
议立宣帝决疑定 …… (第 79a 页)
地节三年封为侯邑三千户病死无后国除
昌水田广明故郎为司马稍迁至南郡都尉淮阳太守
鸿胪左冯翊昭帝崩议废 昌邑王
立宣帝决疑定策以
安宗庙本始三年封为侯邑二千三百户为御史大夫
后为祁连将军击匈奴军不至质当死自杀国除 …… (第 80b 页)
御史大夫
五凤三年代邴吉为丞相封千八百户
西平于定国家在东海本以治狱给事为廷尉史稍迁
御史中丞上书諌 昌邑王
迁为光禄大夫为廷尉乃师
受春秋变道行化谨厚爱人迁为御史大夫代黄霸为 (第 84b 页)
   隐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春/秋)

周三月今正月也当雨水雪杂雨雷电未可以发也既
已发也则雪不当复降皆失节故谓之异于易雷以二
月出其卦曰豫言万物随雷出地皆逸豫也以八月入
其卦曰归妹言雷复归入地则孕毓根核保藏蛰虫避
盛阴之害出地则养长华实发扬隐伏宣盛阳之德入
能除害出能兴利人君之象也是时隐以弟桓幼代而
摄立公子翚见隐居位已久劝之遂立隐既不许翚惧
而易其辞遂与桓共杀隐天见其将然故正月大雨水

而雷电是阳不闭阴出涉危难而害万物天戒若曰为
君失时贼弟佞臣将作乱矣后八日大雨雪阴见间隙
而胜阳篡杀之祸将成也公不寤后二年而杀
   昭帝时 昌邑王贺
遣中大夫之长安多治仄注
   冠以赐大臣又以冠奴
近服妖也时王贺狂悖闻天子不豫弋猎驰骋如故与
驺奴宰 …… (第 60a 页)
   水中死者数千
近白黑祥也时楚王戊暴逆无道刑辱申公与吴王谋
反乌群斗者师战之象也白颈者小明小者败也墯于
水者将死水地王戊不寤遂举兵应吴与汉大战兵败
而走至于丹徒为越人所斩墯死于水之效也

   秃鹙集 昌邑王
殿下
水鸟色青青祥也时王驰骋无度慢侮大臣不敬至尊
有服妖之象故青祥见也野鸟入处宫室将空王不寤
卒以亡 (第 66b 页)
   高帝封王侯约论
   封匈奴徐卢等论
   三游论
   丞相封侯论
   神怪论
   斩任安论
    昌邑王

   王吉请改正尚主之礼论 …… (第 3b 页)
   斩任安论
论曰任安之斩也是开后人遂恶而无变计也易曰不
远复无祇悔元吉

    昌邑王

昌邑之废岂不哀哉书曰殷王纣自绝于天易曰斯其
所取灾言自取之也故曰有六主焉有王主有治主有
存主有衰 (第 30a 页)
战国策韩非吕不韦之
书足荟蕞者乎四也呜呼岂惟子长即尼父亦然六经
无可着手矣
孟坚叙事如霍氏上官之郤废 昌邑王
奏事赵韩吏迹
京房术数虽不得如化工肖物犹是顾凯之陆探微写 (第 4a 页)
山靖山平原怀王两刘武梁孝王城阳惠王两刘玄淮
阳文王淮阳王(即更/始)两刘旦燕剌王长沙炀王两 刘贺
泗水戴王
(第 10a 页)
昌邑王
两刘授河间顷王胶东共王两刘宠
陈悯王乐安夷王夫以王贺废主然泗水先封名之同
犹可也淮南窜死赵遂燕旦以反 (第 10a 页)
之罘
诸碑可考凡列侯伦侯二等如王离王贲之类列于右
丞相去疾上自汉以列侯为丞相武帝以丞相封侯至
霍光废 昌邑王
之奏而御史大夫谊列于四嗣侯上矣
然九卿犹在下也自后有子侯有小侯职日就卑而章
服犹如故按汉有王侯而无公 (第 12a 页)
   予览欧阳公点次从荣篡弑明宗处固多风神
   然较之太史公所序平勃诛诸吕及班固所序
   霍光废 昌邑王
处犹隔一层史汉尚指顾从容
   所以情事如睹而欧公不免诪张须细细玩索
   当自得之
秦王从荣天成元 (第 12b 页)
   文公丧礼考异序     曹 泾
读书难读礼尤难读丧礼又难郑叔则曳笏却立谓孙
昌允子冠何预我事此不学礼之过宰我亲得圣人而
师之其时又未有秦人灭学坏礼之事直以期丧为可
以食稻衣锦为安又何责于 昌邑王
阮嗣宗辈丧礼之
读信矣其又难也科举行时士以剽窃为学者至不识 (第 5b 页)
    十三
孔子世家古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
礼义者三百五篇然而今诗之著序者顾三百一十一

篇何也龚遂谓 昌邑王
曰大王诵诗三百五篇王式曰
臣以三百五篇谏谶纬之书如乐纬诗纬尚书璿玑钤
其作于汉世者皆以三百五篇为夫子 (第 2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