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心世道之骤变一至此哉是有说矣昔宋人有
谒韩大资求荐者程叔子谓大资居位不能求人乃使
人倒来求已是何道理 范夷叟
以为士求荐常事耳而
程子乃曰只为有不求者不与来求者与之遂致人如
此然则今之奔竞请托非有以致之而然乎昔 (第 9b 页)
   朝奉郎石赓京东路提刑 曾 肇
   契丹伪公主锡令结牟封夫人
              曾 肇
    范纯礼
复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
              曾 肇
   故降授太子少保致仕潞国公文彦博追 (第 119a 页)
仰承德意然吾之不能仕盖巳决矣受一月之
俸焉然后唯吾所欲尔(见文集语录又刘忠肃公家私/记云此除乃李邦直 范彝叟
之)
(意/)建中靖国二年五月追所复官依旧致仕(前此未尝/致仕而云)
(依旧致仕疑西监供职/未久即尝 (第 19b 页)
 (元丰六年冬至郊祀以太祖配不设皇地祗位哲宗/初立未遑亲祀有司摄事如元丰仪翰林学士顾临)
 (等谓祖宗皆合祭天地其不合祭者惟元丰六年一/郊尔今失不定后必悔之 范纯礼
等主北郊之议彭) (第 9b 页)
  书宋中大夫周公家传后
予纂古今亲表录友朋多言其徒费日力不知门地分
而流品出未尝不于世教有补乡先生宋中大夫周公
锷预名元祐党人之一大夫之舅氏范丞相忠宣公纯
右丞纯礼
待制纯粹及大夫初娶妇翁胡右丞宗愈
再娶妇翁王学士觌中表兄弟范开封正平九族之中
登锢籍者七人予既牵连书 (第 14a 页)
   范氏先茔碑

洛阳之万安山下宋资政殿学士赠太师魏国范文正
公之坟在焉其子将作监簿纯佑丞相忠宣公纯仁右
恭献公纯礼龙图阁学士
纯粹皆祔葬其间公葬距
今三百馀䙫茔域榛芜樵牧不禁石麟僵卧宿草中而
氓𨽻或垦其隧户过者伤之成化乙未夏 …… (第 18b 页)
松醪清览故邱兮增欷菉葹多兮兰杜零左忠宣兮右 恭献
父子一堂兮饫以宴愿迟迟兮毋遽旋怆予怀兮
泪如霰
    右迎神
灵之旋兮杳何方飙驭翩翩兮云路长衮衣烂 (第 20b 页)
今岿然无恙
信有神物呵护其间也其馀八种一为唐懿宗赐文正
公四世祖柱国诰一为宋哲宗赐恭献公拜给事中诰 恭献公纯礼
也一为哲宗赐忠宣一公御书一为文正公
与尹师鲁二帖一为文正公道服赞一为忠宣公劄子
一为忠烈传芳卷忠烈徽 (第 10b 页)
  司马光(故)文彦博(故)吕公著(故)吕大防刘摰(故)范纯仁
(故)韩忠彦曾布梁焘王岩叟(故)苏辙王存郑雍(故)傅尧

(故)赵詹(故)韩维(故)孙固(故)范百禄(故)胡宗愈(故)李清
臣刘奉世 范纯礼
安焘陆佃(故)黄履(故)张啇英蒋之奇

  曾任待制以上官(四十九人)

  苏轼(故)刘安世范祖 (第 13b 页)
(希圣/)
谢绶(乔云论议似从二程淮南发运司/)
赵㞦(景仁/) (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同荐御史/) 范纯礼(夷叟/)  (举自代/)

(第 9b 页)
)
谢绶(乔云论议似从二程淮南发运司/)
赵㞦(景仁/) (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同荐御史/)
范纯礼 (夷叟/)  (
举自代/) (第 9b 页)
   双桥范氏宗谱序
春秋左氏传曰晋主夏盟为范氏而范氏之谱系其克
始见于经也视它族尤确唐定官族而范望高平故宋
人书文正忠宣曰高平范公高平郡今兖州金乡诸县
是也文正公百世之师凡承学士胥宜颂肄之子参谋

右仆射忠宣 右丞恭献
环帅胥号名臣而 (第 64b 页)
恭献
子徽猷
公孙承议公又三世至主奉公平江府牒主文正祠又
四世至望江公叔望当宋德祐元至元间携文正公图
像一 (第 64b 页)
  韩持国服义论
伊川言韩持国服义最不可得一日与泛舟颍昌西湖

有上书谒韩求知已者伊川不悦云大资居位不求人
乃使人倒来求已是甚道理 范夷叟
谓正叔过执求荐
章常事也伊川曰不然必其曾有不求者不与来求者
与之故致人如此持国便服由是事观之此宋之所 (第 3a 页)

南也三代以上席珍待聘多嚣嚣不肯轻就汉时犹有
古风虽不类如公孙弘犹待强起乃就对是当时自媒
干进者尚少而在上持衡亦未有不求则不与之见流
及唐宋风遂邈耶求人于道左尘雍受人之求于广众

游观之地廉耻道丧全不知恻隐羞恶为何物时事尚
可言哉颍昌西湖直同东郭墦间则公朝私室应接不
暇可知韩维 范纯礼
如此举国习尚可知伊川正论仅
能使持国一服则风气不可挽回又可知也昔者所进
昏夜乞哀今者所进白日路旁徽钦 (第 3b 页)
   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前汉得黄金百镒/不如季布一诺)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巳)
(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
(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范彝叟
读此诗/云古人政事本教化而躬率使人从之政事要必行岂)
(是好/事)
   苏秦
已分将身死势权(韩诗 (第 10b 页)
曰潇潇洒洒遂去通向前诸公语如黄既寤莫
测也既而得官校理满任得知睦州是岁建中元年黄
以疾去久矣往谢执政 范右丞纯礼
曰先公常守睦有 (第 9a 页)
一为唐懿宗赐文正
公四世祖柱国诰一为宋哲宗赐恭献公拜给事中诰 恭献公纯礼
也一为哲宗赐忠宣公御书一为文正公 (第 34b 页)
国视公祠特峻起以应堪舆家
之言而郡丞龙君庆云经理其事请以公四子将作监
簿纯佑许国忠宣公纯仁资政殿学士 恭献公纯礼龙
图阁学士
纯粹配享左右皆所谓礼以义起者也已董
公尧封代按至与温公同邑合志复树绰楔于祠前题
曰世济忠贞丹垩赫奕益 (第 29a 页)
   重脩先文正魏国公墓道飨堂碑记
先文正宋太师魏国公薨于徐从母氏谢太夫人兆葬

于洛阳万安山并其子监簿公纯佑忠宣公纯仁 恭献
公纯礼
龙图学士公纯粹以下三世皆附焉公做秀才
时即以天下为已任大通六经之旨文章必本于仁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第 2b 页)
岁进揖应对如成人客皆惊叹以公遗恩补官后死节
于靖康之变(事略) 右丞纯礼
在政府宦者阎守忠恃宠势倾廊庙一日至
堂宣谕辞意甚傲诸公拱手而巳右丞作色叱曰老奴
何敢尔守忠退步连应曰 …… (第 9a 页)
自如也未巳虏使至
选右丞馆伴虏使忽自中批出范某言犯御辞落职知
许寻乞宫祠去(名臣传)
元符三年秋巳亥 范纯礼
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先是吴居厚尹京专任察视以刻深为治 (第 9a 页)
纯礼
一切宽
之或以为 (第 9a 页)
纯礼
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今处深刻之
后若益以猛是以火济火也方务去前政之苛犹虑未 …… (第 9a 页)
尽何宽之患耶
元符三年夏四月是日曾布再对因言自蔡京复留中
外人情无不惶惑及黜刘极收用叶涛 范纯礼
王右辈
人情方少安(长编) (第 9b 页)
纯礼
以光禄卿召迁刑部侍郎给事中凡所封驳正名
分纪纲皆国体之大者起居舍人张来先在病告中书
省录黄不候参假令 (第 9b 页)
供职 纯礼
批敕谓来既能供职岂
不能朝见坏礼乱法所不当为一时为之耸动(东都/事略)
公拜尚书右丞侍御史陈次升乞除 (第 9b 页)
罢言者并自内批
不由三省进拟右相曾布力争不能得乞降黜 纯礼

进曰次升所陈不过防执政引用亲党及罢黜不附巳
者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何用深责之也(夲传) …… (第 9b 页)
吕惠卿告老徽宗以问执政执政请许之 纯礼
谓惠卿
前在二府位节钺岂不存朝廷体貌虽其人不足留所
重者国体也(本传)
户部侍郎宝文阁待制范纯粹知延 …… (第 10a 页)
之馀耶力辞讫不纳(石林燕语)
章惇贬安置潭州上谕三省言惇之恶曾布方对 范纯
曰惇如丁谓不为过词色甚厉布曰如此即须过海
上大笑曰只教这下遂以雷州司户处之
纯粹知庆州时夏人不庭纯粹 (第 11a 页)
    论李清臣 邵氏闻见录
绍圣初哲宗亲政用李清臣为中书侍郎范丞相纯仁
与清臣论事不合范公求去帝不许范公坚辞帝不得
巳除观文殿大学士判颖昌府召章惇为相未至清臣
独当中书益觊倖相位复行免役青苗法除诸常平使
者惇至不能容以事中之清臣出知北京建中靖国初
上皇即位用韩忠彦为相清臣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忠彦与清臣有连故忠彦惟清臣之言是听清臣复用
范右丞纯礼
忠彦所荐也清臣罢之刘安世吕希纯
皆忠彦所重清臣不使入朝外除安世帅定武希纯帅 (第 3a 页)
   论李清臣      邵氏闻见录
绍圣初哲宗亲政用李清臣为中书侍郎范丞相纯仁
与清臣论事不合范公求去帝不许范公坚辞帝不得

已除观文殿大学士判颍昌府召章惇为相未至清臣
独当中书益觊倖相位复行免役青苗法除诸常平使
者惇至不能容以事中之清臣出知北京建中靖国初
上皇即位用韩忠彦为相清臣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忠彦与清臣有连故忠彦惟清臣之言是听清臣复用
范右丞纯礼
忠彦所荐也清臣罢之刘安世吕希纯
皆忠彦所重清臣不使入朝外除安世帅定武希纯帅
高阳张舜民忠彦荐为諌议大 (第 4b 页)
    殿学士正议大夫谥恭献彝叟公传
公讳纯礼字彝叟文正公第三子也仁宗皇祐初以文
正公荫为秘书省正字治平中签书河南府判官知陵
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塼甓及
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 范纯礼
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公曰陵寝皆
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姓均赋曷若置此
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 …… (第 28b 页)
辅圣训非惟忝冒抑亦不能伏望睿慈察臣愚衷特
寝成命使得稍安义分不胜惓惓诏不许公复以年老
力辞上谓安焘曰 范纯礼
作执政不应引年况精力康 (第 3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