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校录古礼序(王樵/)
古礼亡阙文公朱子尝请于朝欲修三礼而不果又尝
编类亦未成书然其考礼之意凡吴氏叙录所拟议者
俱已具朱子与 潘恭叔
书中朱子大意仪礼附记一也
礼记分类二也其他经传及注疏类书但说礼文者并
编集别为一书三也周礼全书虽不可 (第 17b 页)
   同监司荐潘焘韩邈蔡咸方铨状

   举 潘友恭
自代状
   乞潭州谯王等庙额状
 卷第二十
  申请
   请徐王二生充学宾申县劄子
   代同安 …… (第 48a 页)
   书(问答)

   答杨元范
   答潘文叔(四)
   答潘端叔(四)
   答 潘恭叔(九)
   答郑仲礼(二)
   答余占之(四)
   答汪清卿
   答程正思(五)
   答汪子文 (第 70a 页)
  校录古礼序
古礼亡阙文公朱子尝请于朝欲脩三礼而不果又尝
编类亦未成书然其考礼之意凡吴氏叙录所拟议者

俱已具朱子与 潘恭叔
书中朱子大意仪礼附记一也
礼记分类二也其他经传及注疏类书但说礼文者并
编集别为一书三也周礼全书虽不可 (第 10b 页)
冠义等篇附仪礼附记
下篇丧服至有司彻凡七篇礼记丧服小记等篇附其
馀如曲礼内则等篇分为五类仍曰礼记 答 潘恭叔
书曰仪礼附记似合只依德章本子盖免得拆碎记文
本篇如要逐段参照即于章未结云右第几章仪礼即
云记某篇第几 …… (第 53b 页)
似此类已
得二十馀篇若其馀曲礼少仪又自作一项而以类相
从若疏中有说制度处亦当采取以益之旧尝以此意
潘恭叔
渠亦曾整理数篇来 答余正甫书曰周礼 (第 54a 页)
。明道说静坐。又见天命章杨道夫条。此见语类一百二篇。盖上条删节。故字或不同。
天命章胡氏季修条。乃本 潘恭叔
语。此条不必改以 (第 258H 页)
潘恭叔。
盖胡氏问也。
同章义以方外下空一字。似缺而字。按大全中庸首章说。有而字。
礼乐章上蔡谢氏曰明道先生云 (第 258H 页)
存养工夫。只要应事接物之不失此心。(以上三说。以存养兼动静。)程子曰。未发更怎生求。只平日涵养便是。 潘恭叔
曰。戒惧者。所以涵养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朱子曰。此说甚善。朱子答范伯崇曰。钦夫无涵养本源工夫。觉得应 (第 294L 页)
。不能至于不惑不忧之域也。学者不可不知此。
夫子之美夷吾。有功无罪四字。而若极言其功罪之閒。则朱子答 潘恭叔
书为正案。子纠,桓公兄弟之辨。程泰之已有言矣。
卫灵公之不丧。能用三人之外。又有一事。从史鱼之尸 (第 429H 页)
。礼之乐记。讽咏淫液。自不觉手之舞而足之蹈。胸次爽阔。如临洞庭。挽万斛之澄波。洗九有之累尘。昔朱子告 潘恭叔
曰。吝字是阴病里证。尤可畏。余以为吝固然矣。猜尤甚焉。如藏剑于腹。抱火于肚。从黑窣窣地。伤人害物之机 (第 502H 页)
字之误认也。四篇百五十九条。朱子曰。天命之谓性。不只是这处有。处处皆有云云。亦可参考。答吴晦叔书。答 潘恭叔
书。答朱飞卿书。皆论践形。而与老洲说吻合。则梅山说。恐与老洲说。不同也。未知愚见得错而然耶。程子曰。 (第 205L 页)
死。可也者其。执事乃曰。后世为人臣者。当以召忽为正云者。恐或少有违于程朱之旨也。更详之。如何。大全答 潘恭叔
汪易直吴伯丰等书。皆可与或问。互相发明。而未能尽录以呈耳。
与赵镇鹤
退溪先生答赵月川书曰。暮年方窥 (第 349H 页)
翁四十四之六十三板也。(有二条)李尧卿五十七之六板末也。陈安卿五十七之卅一板也。吕伯恭卅五之六板也。 潘恭叔
五十之二十板也。(以上论泰伯章)范伯崇,杨志仁已见上矣。幸参考焉。
  (第 457L 页)
弟。据薄昭书则桓为兄。二说未详孰是。然程子之言一出。则此乃建立万古纲常也。谁敢率然议之乎。至于朱子答 潘恭叔
第一书。固有容议之端。而及其答第二书。则谓 (第 288L 页)
恭叔
桓公非杀兄。管仲非事雠之言曰。此论甚善。而犹恨吕子约之辨未详。此乃朱夫子末后定本也。集注引用程子之论 (第 288L 页)
谓小白兄也。(此条出处未考。)一见于大全 潘恭叔
书及论语或问者。皆据荀氏杀兄之文。而谓程说未必然也。然则集注程子说。盍去诸。意者。朱子之意。以荀子在 (第 231L 页)
 
慎思谨守四字。宜细体之。盖心之所思所守。是道也。谨慎是戒慎恐惧之谓也。今学者。多认戒慎恐惧。为持守一边功夫。然则中庸首章。是一篇之体要。而乃遗了知识一脚。岂非大可疑者耶。今有答子悦书。正论此。幸相与订还。
与孔麟熙(己未)
近日敬功。能贯动静该知行。而不至甚间断否。子悦父子于此。一向将敬对知。分作两畔。而不能通同下手否。朱先生言。方其当格物时。便敬以格物。当诚意时。便敬以诚之。以至正心修身以后。节节常要惺觉

云云。见语类持守门大雅录。大全答 潘恭叔
书云。敬之一字。万善根本。涵养省察。格物致知种种工夫。皆从此出。方有依据。此又分明直截。又考陈北溪言 (第 261L 页)
错一至于此也。凡圣门万千功夫。何者不在戒惧中耶。朱子尝言。涵养省察格物致知种种工夫。皆从敬字出。(答 潘恭叔
书。)又言。为学。只是虚著此心。随动随静。无处不致其戒谨恐惧之力云云。(答潘子善书。)又言。存养之功 (第 460L 页)
中庸首章。岂非缺却格致一段大工夫乎。此决不然也。子悦力主敬知对说之义。而不察敬又有包知而言者。朱子答 潘恭叔
书言。格致存省。皆从敬出。陈北溪亦言。格物致知。也须敬。正心诚意。也须敬。齐家治国平天下。也须敬。不 …… (第 198H 页)
再告。知其无益。而不果也。朱子曰。敬之一字。万善根本。涵养省察格物致知种种功夫。皆从此出有据依。(答 潘恭叔
书。)今以先生此教观之。可见彼说为未周耳。 (第 230L 页)
功夫。则必欲其会一。心性无辨。则为认心为性之见。心性不一。则亦归于恃心自用之病矣。
曲礼少仪。朱子答 潘恭叔
书。论坐如尸。立如齐。引刘原父(敞)说云。此大戴记曾子事亲篇之辞云云。后儒以曲礼少仪等书。为夫子所诵 (第 380L 页)
敬之一字。万善根本。(此句宜著眼看)涵养省察。格物致知种种功夫。皆从此出。方有据依者。是为晦庵夫子答 潘恭叔
书。而𥳑要周遍。无一渗漏处。(有疑中庸戒惧。为涵养一边功夫。但可与格致相对说者。然则圣门博文穷经明 (第 111L 页)
 戒惧慎独之析为二事。非刱自朱子。前此有胡季随之说云云。
朱先生于此。先有定见。故闻季随之言而善之。观于或问所论可知矣。但考之大全。此段是 潘恭叔
语。而季随举以质之先生。非季随之自说也。
 心性理气云云。 (第 356H 页)
人之善者也。未得为人子之道也。(此说见朱子大全答 潘恭叔
问目)正与此章之意互相发。其曰成人之善。岂谓成就人才之善耶。文理决不如此。
 号泣而随之。 朴丈泂之 (第 25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