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別集類
  稼穑惟宝赋(宋范仲淹/)
  万宝告成赋(明叶向高/) (明赵用贤/) (明王荁/)
  老圃赋 (宋洪咨夔/
)
  水轮赋(唐陈章/)
  水车赋(宋范仲淹/)
  野燎赋(唐崔湜/) (第 78a 页)
  老圃赋           (宋/)洪咨夔
嗟余生之刺乖甘偭密而即疏痛虺隤其倦游裸盘薄
乎闲居老既怯于山峤穷莫备乎泽车坐玩相牛之经
閒钞种树之书 (第 8b 页)
   李大方     郑天锡
  卷六十一
   郑性之     章 樵
   诸葛兴     杜 范
   薛师点      洪咨夔
   
吴 泳     沈大椿
   胡 矩     吕 午 …… (第 70b 页)
     汤仲友
   赵 棠     李坦之
   吕徽之     刘彦章
   胡贯斋      洪平斋
   
赵涧边     翁 森 (第 94b 页)
  酬荅张安抚伯玉先生
寡交率天性积疴攻妙药干禄念烝尝著书恣谈谑永
矣离畏途何况縻好爵感子故人意屏吏延铃阁时剖

千秋心兼订三山约风流张平子文采谢康乐潜鱼媚
幽潭高鸟眤林薄物类既参差天地亦寥廓但愁霜霰
多石出兼水落(甬上耆旧集/)
   洪咨夔
    (第 4b 页)
咨夔
(第 4b 页)
舜俞
于潜人嘉定元年进士理宗朝累
   官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
   提举万寿观卒谥忠文有平 (第 4b 页)
斋集(鹗按咸淳临/安志有嘉定)
   (元年郑自诚榜无二年榜宋史误今订正相至/仇远稗史 洪平斋
新第后上卫王书自宰) …… (第 4b 页)
  感王荆公事
君臣一德盛熙宁厌故趋新用六经但怪画图来郑侠
何期奏议出唐坰掌中大地山河舞舌底中原草木腥
养就祸胎身始去依然钟阜向人青(以上 平斋
集/)
   (梅礀诗话荆公行青苗免役等法引用一等小/人天下受其苦卒召六十年后靖康之祸 (第 7a 页)
洪平)
   (斋
有诗云云按国史侠尝从安石学坰乃安石/所荐皆以新法不便攻之此诗乃五十六字史)
   (论/)
  都城 (第 7a 页)


九月丙戌夜未中祝融涨焰通天红层楼杰观舞燧象
绮峰绣陌奔烛龙始从李博士桥起三面分风十五里
崩摧汹汹海潮翻填咽纷纷釜鱼死开禧回禄前未闻
今更五分多二分大涂小撤噤不讲拱手坐视连宵焚
殿前将军猛如虎救得汾阳令公府祖宗神灵飞上天
痛哉九庙成焦土
   (梅礀诗话绍定辛卯临安大火九庙俱燬独丞/相史弥远赐第以殿司军救扑而存 洪平斋
哭)
   (都城火诗云云末意规讽时宰甚切闻之者足/以戒) (第 7b 页)
  挽文山
裂指秋风感别离乾坤人物太奇奇生为孝子忠臣劝

死结皇天后土知万折江流鱼腹石千年人立首阳碑
一门史氏春秋笔愁绝湖光入画时(庶斋老学丛谈/)
   洪平斋
  挽叠山
千古精忠日月光恨无麟笔写堂堂还家耻作梁江总
辟谷谁知张子房后死十年应有待轻生万里故非狂 …… (第 9a 页)
   (月泉吟社送诗赏小劄天目山人云月泉社友/爰歃旧盟天目山人为题春与不胜佳甚岂果)

   (远而执事望邑邻辉 平斋
宗派咏牛羊茁壮仍/观戏水之乳鹅知燕雀生成又善巡檐之窠蜜)
   (有嗿其馌或拊而歌安定书隐云执事昔者 (第 29b 页)
袤友善袤尝为序其集有樵隐词一卷 洪咨夔
(第 5a 页)
舜俞
于潜人嘉定二年进士初受崔与之辟
判蜀还朝应诏上书忤史弥远镌秩理宗亲政累迁至
吏部侍郎兼给事中进刑部尚 (第 5a 页)
书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加端明殿学士卒赠两官著有 平斋
集词一卷
赵汝迕字叔午乐清人嘉定中进士佥判雷州以诗忤
权要谪官
章颖字茂献临江军人淳熙二年试南宫第一 (第 5a 页)
 又论夺之后起知高邮军卒
真文忠公(德秀/)字景元浦城人庆元五年进士历官参
 知政事谥文忠学者称西山先生从祀先圣庙庭追
 封浦城伯
忠文公(公许/)
字季与叙州人嘉定四年进士历官龙 (第 6b 页)
   送吴门叶元老归浮光(并序)

   题东瓯王友直尚友堂
   赠造琴道士刘发云
   洪士龙以 洪舜俞
考功所作竹洲精舍记
     见问
   张永平(辖)作亭于渠河之右余请名以观而
     通守江 …… (第 15a 页)
   赐知閤韩休乞休致不允诏
   赐李(𡌴)辞免除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
     兼侍读不允诏
   赐 洪咨夔
辞免除吏部侍郎兼给事不允诏
   赐李𡌴再辞免除端明内祠侍读不允断章
     批荅
   口宣 …… (第 33a 页)
 答叶子(寘)
   答澧州徐教授(复)
   答福建史提举(弥忠)
   答易尚书(祓)
   答 洪郎中(咨夔)
   答真侍郎
   答袁提举(甫) (第 47b 页)
   答叶子(寘)
   答澧州徐教授(复)
   答福建史提举(弥忠)
   答易尚书(祓)
   答洪郎中 (咨夔)
   答真侍郎
   答袁提举(甫) (第 47b 页)
 不可作巫医
李肩吾云孔子谓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
 所雅颂即乐也古乐不存惟于雅颂见之
鹤山云易言贞观有贞明透彻之意
鹤山云 洪舜俞
近书云昔中原之祸根底于熙宁之
 得君异时东南之祸胚胎于嘉定之专国其语极
 深远
鹤山云子思作中庸始称 (第 4a 页)
   跋金国名公书       元好问
   跋赵太常拟试赋槁后    杨 奂
   题中州诗集后       家铉翁
   跋崔清献公 洪忠文公
帖   牟 巘   书张侯言行录后      图 (第 14a 页)
盖先生之文先秦西汉之文
本六籍而支三传左右以群史诸子者也其渊粹博赡
常与王介夫曾子固颉颃至于近代叶适 洪咨夔
刘克
庄诸人则瞠若乎后尘者也摰知先生者如此摰也言
之潭之搢绅逢掖然之居无何摰以不习风土得疾在
告濒于 (第 15b 页)
天下士矣数百载之下必有谓予言为然者
  跋崔清献公 洪忠文公
帖    牟 巘
宋嘉定中清献崔公以次对帅蜀其后遂制置西 (第 13b 页)
事宾
客从者 忠文
洪公实颛笺翰崔公清规重德洪公雄文
直道参会一时蜀人纪之以为殆过石湖放翁也崔公
出蜀归卧五年杜门谢病而 (第 13b 页)
蟾吞漏不入咽柔情一点
蔷薇血海山重结千年期碧桃小核生孙枝精移神骇
屏山知三诗皆佳不可云宋无诗也
   洪平斋
挽荆公诗
君臣一德盛熙宁厌故趋新用六经只怪画图来郑
侠岂知奏议出唐坰掌中大地山河舞舌底中原草 (第 16a 页)
  坡诗月明看露上之句
苏东坡诗八首大率皆田中语其第四首云种稻清明

前乐事我能数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分秧及初夏
渐喜风叶举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秋来霜穗重颠
倒相撑拄但闻畦垄间蚱蜢如风雨新舂便入甑玉粒
照筐筥云云此诗叙田家自清明至成熟曲尽其趣注
未能尽发其妙今补之于后○渐喜风叶举秧初立苗
后得风则长吕氏春秋所谓禾心中央疏为泠风是也
○月明看露上农夫云秧苗得露皆先润其根由根上
节至叶梢垂一点月明窥见其上 洪舜俞平斋
集有魏 …… (第 32b 页)
二云飞
明一点上苗端难作寻常露雨看碧眼道人参解得黄
河夜半溯昆湍以此补坡诗注真妙也此事奇坡诗咏
之奇 平斋
二诗注之又奇特表出之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诗白华之什云英英白云露彼菅茅毛传云露亦有云
孔颖达正义云 (第 33a 页)
  又一体(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 赵长卿

荷钱浮翠点前溪(韵/)梅雨日长时(韵/)恰是清和天气(句/)
雕鞍又作分携(韵/) 别来几日愁心折(句/)针线小蛮衣
(韵/)羞对绿阴庭院(句/)衔泥燕燕于飞(韵/)
 (此与辛词同惟后段起句不押韵异 洪咨夔
荷/花香里词换头句去天尺五城南路正与此同)
  又一体(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 (第 15a 页)
  东发先生史稿跋
东发先生日钞后一半即其文集也别有理度二朝政
要近又得其戊辰史稿乃其为史馆检阅时所作列传
一杜范一真德秀一 洪咨夔
一袁甫一徐元杰一李心 (第 7a 页)
   西岳降猎图
玄云蓊荟中车一乘南辕驾牛三策而挽者二人前有
二女子骑后有辇舁而可见者四人女子骑而从者八

前马及执器物者十一人执仗导以北车之前仪卫缤
纷而南者其队八二人手弓箙矢而趍骑二韔弓而持
矛三女子骑一臂隼驱犬于马前执琴执器臂隼者男
子五少前女子骑者十有四其一以孺子载其不骑而
从者亦五二骑最先启行并张弓挟矢而驰绁犬臂鹰
隼而随者各一其次一贵人骑从者十有三壶矢弹麾
竿杖各有执也鹰四隼二犬一扰龙者一人旗六继之
以蛇戏者一人骑四又继之首骑秉角以吹怪兽如狻

猊者二从者如骑之数而加其三有介者有矛者有盖
者有云中半隐半见者不能了也呜呼此岂屈子骚经
远游之所赋者乎及观 平斋洪公
跋语则曰西岳降猎
图也呜呼异哉评画者率谓狗马难鬼神易以其茫昧
不可致诘故此固茫昧不可致诘之事也而所画 (第 23a 页)
  好事近(四十五字/) (又名钓船笛/) 郑 獬
江上探春回正值早梅时节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
彻 谢娘扶下绣鞍来红靴踏残雪归去不须银烛有

山头明月
 (红靴句如向子諲之尚喜知时节 洪咨夔
之半阴晴/方好稍有不同然踏残雪用仄平仄甚起调名词皆)
 (然两结用仄平平平仄图谱谓可用平仄平仄仄误 (第 13a 页)
 (当作幽燕之燕但旧草堂所载是燕春台合当从之/也 又按夏初临一调与此相同即载此后以便考)
 (订/)
  夏初临(九十七字/)        洪咨夔

铁瓮栽荷铜彝种菊胆瓶萱草榴花庭户深沈画图低
映窗纱数枝奇石谽谺染宣和瑞露明霞于菟长啸风
林囗囗霜草先 …… (第 5b 页)
 (旧刻此词俱作小桥飞入横塘沈天羽云飞字下缺/盖字愚谓据此调风范小桥句当以六字为正况有)

 (前洪词可据但天羽或有所考故收此九十八字体/然作者只从 洪平斋
可耳 此篇霜纨未摇纱厨半)
 (开用平平去平比洪词山林朝市句/用平平平仄者不同想所不拘也)
  瑶 (第 7b 页)
亦不可忽也是编吾家所藏西汉十二卷吴郡林
虙录东汉十一卷四明楼昉录及官浙省与宪使王公
议刋行之向闻于潜 洪咨夔
亦尝纂次成书事著其略
帝系之说惜乎不传独得其经论刻置卷首又命进士
高明辑其目文学掾江若泉正其讹或谓两 (第 1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