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诏册江王元祥为鄜州刺史
维麟德元年岁次甲子正月己酉朔二十二日庚午皇
帝若曰于戏列爵开基资连属而敷化班条驭宇籍藩
卫而裁风是以(一作/知)光阐帝猷发挥人极固宗庶而兼
列必亲贤而并建邓州刺史上柱国江王元祥识尚闲
伟体局贞凝履顺而居真(一作/自居)冲辉(一作/撝)而持(一作/待)
梁台既启背淮之裾爰萃燕馆(一作/宫)载辟发洧之驾相

趋甄综掩于河书精通符于沛易无道(一作/神遗)紏察政叶
宽平包吐茹之奇递弦韦之用乃至地邻宗翼俗备(一/作)
(格/)于五方壤密回(一作/寰)封润沾于九里是用命王为使
持节鄜州诸军事鄜州刺史勋封并如故往钦哉懋德
惟忠持盈在约思勤躬而景问无弛度以亏名宗简
之规
迈安常之节祗膺宠命可不慎欤
  一作皆唐大诏令
   诏册周王为并州都督文 (第 13a 页)
  御览(臣)以职当飏言简端窃惟 国家敷求俊彦以备
公卿有司百执事之选所以取之者文也而所取则人
也宋苏轼有言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
实唐虞之世敷纳以言成周选士造士崇四术立四教
而宾兴则兼六艺今科举之制约之于五经四子之书

使求圣贤之精蕴束之以制艺使就先 正之规
矩绳墨
历试之论表判策使究心于古今治忽之故文章体制
之殊其立法也详以密而待士也重以周夫果沉潜于
五经 …… (第 12b 页)
  圣心于万一夫糊名易书之中欲求真士苟非平心静
气操绳墨以严其去取则浮华诡激俱得徼倖一时燕
石楮叶之辨所关甚钜肥浊者不清而浅薄非清也浮
艳者乱真而枯寂庸钝亦非真也山泉始达虽涓涓细
流莹彻可鉴无纤毫尘翳其源清也阳和所蒸万卉竞
发林木药草真香生色天然可爱其气真也人之神清
则能穷义理而不为物欲所蔽气真则能达事变而不

为私意所淆究其本则清者治心之功而真者立诚之
效文本心以成声相士者即因文以辨志绳尺恒斤斤
焉舍是则伪体之当别裁而矜嚣驽弱之不容杂进者
耳兹之所录虽不敢谓悉有合于雅 正之
选要必光明
洞达词约理举冀得清明笃实纯粹之士以应旁求之
大典而备异日桢干之用夫 京师首善之地风声所 (第 16a 页)
  乎道矣抑周子有言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
  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
 皇子循是而不已焉则寻流以溯源明体以达用凡
  仁义中 正之规
齐治均平之理体验愈深发挥愈
  盛洋洋乎岂特为文章之大观哉圣贤要道统会 (第 34a 页)
  著眼在上何必然下亦可以一语落纸将翔将跃若
跧若动用笔乃尔纵横如意(原评)

  其惨淡经营处在通篇体势悬空不断恰好上承下
接而丝毫不连不侵此运先 正之规
矩准绳而神巧
过之者也 (第 49b 页)
使持节鄜
州诸军事鄜州刺史。勋封并如故。往钦哉。懋德惟忠。持盈
在约。思勤躬而景问。无弛度以亏名。宗 正之规。
迈安常之
节。祇膺宠命。可不慎欤。

** 册殷王旭轮为单于大都督文 …… (第 16a 页)
尔其供奉彝伦。式昭王度。勉尔忠 正之
诚。无忝恪共之表。
纳吉之寄。可不慎欤。 (第 18b 页)

总集众方。光扬茂实。臣等不胜大愿。谨上尊号曰圣明文
武仁德皇帝。恭惟雍熙之代。开泰之朝。君臣崇相 正之规。
天地无不交之象。书曰一人有庆。当皇极之盛隆。诗曰万
国作孚。在鸿名之远逮。臣等幸逢景运。获事朝廷。 …… (第 10a 页)
。偫官退于门外。
定班如初。俟宣放仗。唯翰林学士前任郡守等。不随百辟。
即时直出。二者礼僭序失。其使 正之。
论安不忘危状 (第 12b 页)
  诗苑众芳一卷提要
此书影元钞本首题吴郡梅溪刘瑄伯玉编所选诸
家诗潘牥章康黄简赵汝谈方万里郑起潜文天祥
李迪郑傅之何宗斗蒋恢朱说魏近思张矩张绍文
张元道吕江蒋华子陈钧萧炎 沈规
吕胜之江朝卿 (第 9a 页)
之板乎。以故不得已给价舵工。以免罪责。而其价之费。殆有甚于一匹所纳之价云。事之惊骇。莫此为甚。此等不 正之规。
袭谬已久。今不可一一追覈以勘其罪。而此后则如不以负石元定米雇人以用。使役军人如前之为。则该守令。绳以 (第 25H 页)
别享乡祠者。独不为不安者乎。书院乡祠。事体自别。而亦未免有移易之举。夫岂不义而尤翁为之哉。自配不可升 正之规。
未知有何明据也。正配昭穆。自殊其制。而昭穆之坐。既无正位配位之可别。则顾岂有可升不可升之可论哉。正配 (第 92L 页)
美。不得复见欤。圭复再三。不胜陨越于下。臣伏闻我 太祖及我三宗。俱以天纵之圣。大开维新之治。监成王蕫 正之规。
革丽季因循之陋。经制官典。合大舜黜陟幽明之制。大典礼政。师周公立政立事之规。则其设官分职之法。有由来 (第 83L 页)
  

守宗斋集跋[宋秉璿]
右五𢎥者。我伯父先生遗集也。今距先生易箦。洽为四十年馀矣。呜呼。先生之盛德懿行。洋溢乎一世。擩人耳薰人目者。不由文而传。然岁浸邈而日渐远。知旧门生。七零八落。盖为不寡。则固不待七十子殁而微言绝矣。后生之尊慕而欲学者。将于何乎稽。从弟秉瓒,秉琮等。为是之惧。图所以寿传遗文。用付诸剞劂氏。呜呼。泰山乔岳之象。虽不复得而见之。若其心法之精一。言语之纯粹。具载于是。则先生之学。不可谓无所传。而学者亦不患其无所稽矣。先生平日。不喜著述。所传不多。不多故人之贵珍者众。其或有作。不为支辞剩语。亦不屑屑于雕琢。要皆语意通畅。义理该白而已。是以不甚用力而浑然天成。真仁义之言蔼如也。人之欲学先生者。不但于文辞。而求之于严 正之规
坚确之操。则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有以见之于吾先生矣。岂敢阿好而有所云云哉。 (第 210H 页)
误。而后若自明。愈见君子公 正之规。
而至于欲使此汉有所驳正。多有不然者。此汉与玄湖。苟有书面契分。则直有辨说可也。而虽曰素昧。以吾侪间相 (第 178H 页)
明于察隐。制以严正。一境宁谧。每解绂归第。不以尺寸为累。故磬室尘釜。依旧萧寒。是为外治著绩。而廉洁公 正之规。
人所莫及。 英庙丙戌。大臣筵对。 下询光城祀孙。相臣迭奏以府君聪明绝人。博治古事。廉公详核。已多著绩 …… (第 131H 页)
轰天。公躬往问情。不动声色。犒师抚民。军民称感。在金川孔路流马之民弊及松营城饷远输之劳。报察司筹司釐 正之。
税钱数千缗。失于坡州路。商 (第 132H 页)
义理该白而已。是以。不甚用力。而浑然天成。真仁义之言。蔼如也。人之欲学先生者。不但于文词。而求之于严 正之规。
坚确之操。则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有以见之于吾先生矣。岂敢阿好而有所云云哉。 (第 19H 页)
稍稍入送。间置文官府判。如 祖宗朝。十分抚养。除三籍徵阙之瘼。挟貂布卿相之门者。指为阿大夫。复笞杖校 正之规。
残一人性命者。论以来俊臣。非讨虏犒军。则不使杀牛。稍取赢馀。敷客户以农器。使新旧之民。有牛可耕。有镃 …… (第 174H 页)
谋臣以守四方。而超距陷阵之徒。常为债帅窭人之所卖。论者言之曰。昔有一元衡贪纵无忌。任用凶虐。内致巨叱 正之
乱。外召乙卯倭变。今有百元衡。各肆诛求。其舆马宫室子妾百年之计。无不日剥于军民。召敌雠不怠者。未有甚 (第 177H 页)
于此时。将有剧盗内煽而外侮难御。今果有圜海之贼无地不发。而颇禁杀人。是其魁帅必有深计。而不止如巨叱 正之
臧害平民者也。西牒南俘。各有警报。西民尽为疠鬼。势固岌岌。而然犹有大国之援可恃故事矣。南维极疲。城堞 …… (第 177H 页)
心之人。至如钱谷之守。典以私人。馆阁之选。常付憸佞。言责侍从之列。非其腹心鹰犬。则百计阴斥。使卓荦方 正之
士。一不近于 王所。至于馆学邪论之首。无不显赏。以误士风。至于弟子叛其师。兄图其弟。弟攻其兄。处以善 (第 177L 页)
忧兵政之疏虞。闷军额之减缩。有此不得已之计。可谓知所先务矣。大明律良贱婚娶之禁。极为严密。至有离异改 正之规。
此实天下之所共遵行者也。而我国则壤地褊狭。人民鲜少。婚娶之禁。不亦难乎。刑典公贱条。有曰。凡贱人所系 …… (第 305H 页)
然也。只以 祖宗朝数百年流来之旧典。猝难变革故也。大明律良贱婚姻之禁。实出于正国俗经远之虑。而离异改 正之
规。极为严截。天下后世之所共通行者也。苟能遵行此法。一切不许良贱相婚。则环一国之人。良自良。贱自贱。 (第 305L 页)
三分徙一。或令择还暧昧者。则即日可召和气矣。)除三籍徵阙之瘼。挟貂布卿相之门者。指为阿大夫。复笞杖校 正之规。
残一人性命者。论以来俊臣。非讨虏犒军。则不使杀牛。稍取赢馀。敷客户以农器。使新旧之民有牛可耕。有镃基 …… (第 279L 页)
。而超距陷阵之徒。常为债帅窭人之所卖。 殿下其视今日威权。在于 君父乎。在于当路乎。威权去己。而欲骤 正之。
求凶之道。鲁昭,魏奂。何以失国乎。绵绵不断。蔓则难图。 殿下盍尝观于晋悼公之传而总揽威权乎。晋大夫迎 …… (第 285L 页)
肆元衡之欲。堂参之弊。渐剥吏民。诛求之患。刻削军卒。至于京外吏。胥割取膏液。大伤 邦本之奸。则莫有釐 正之
计者。论者言之曰。昔有一元衡贪纵无忌。任用凶虐。内致巨叱 (第 286H 页)
正之
乱。外召乙卯倭变。今有百元衡。各肆诛求。其舆马宫室。子妾百年之计。无不日剥于军民。召敌雠不怠者。未有 …… (第 286H 页)
皆欲趍胡走越。举萌沙火同之心也。)今果有圜海之贼。无地不发。而颇禁杀人。是其魁帅必有深计。不止如巨叱 正之
戕害平民者也。西谋南俘。各有警报。西民尽为疠鬼。势固岌岌。而然犹有大国之援。可恃故事矣。(臣谨按前朝 …… (第 286H 页)
之守。典以私人。馆阁之选。常付憸佞。言责侍从之列。非其腹心鹰犬。则百计阴斥。使卓荦方 正之
士。一不近于 王所。至于馆学邪论之首。无不显赏。以误士风。至于弟子叛其师。兄图其弟。弟攻其兄。处以善 (第 287H 页)
  

拟与三溪书院士友(己丑)
传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朱子曰道之在世有显晦。而在人无存亡。由是观之。道在天地之间。初未尝外于人。亦非窈冥高远之谓也。大而君臣父子。小而手足动静。以至言语应接。日用常行之间。莫不各有平实路径。不以尧而丰。不以蹠而啬。亦不以古今远近而有分限。古者圣贤设学教人。皆所以明此理行此事。而欲为格致诚正之学者。亦岂外此而他求哉。虞夏殷周之盛。尚矣无以议为。下至两汉选举之法。魏晋中 正之规。
犹皆敦本务实。先德行而后文艺。所以其时虽未跻于大猷。随其力量才分。犹为济世务臻治平之具者也。自夫词章 …… (第 166H 页)
忧永叹。而历代因循。莫或 正之。
居今之世。岂敢望反古之道乎。惟其轻重内外之分。不可不详择而审处。故程子曰不患妨工。惟患夺志。今不必远 …… (第 166L 页)
忙处。无妨工无夺志。毋以得失关心。是所望也。
  别纸
 大学修身章。以五辟溺爱贪得为戒。岂以意诚心 正之
后。复有此病痛邪。章句曰人谓众人。又曰常人之情。惟其所向而不加察焉。则必陷于一偏云云。以此推之。其汎 (第 172H 页)
戒众人明矣。然大学次第。皆就自家本分事。使著己做工夫。至此反汎戒众人何邪。抑五者在人。本有当然之则。而易至于辟。故虽在意诚心 正之
后。而尤所警省也邪。
大学诚正修身工夫节次。各有地头。所谓诚其意者。欲其透打善恶关头。必自慊而毋自欺 (第 172H 页)
婿闵昌周。稚子彭。絿死之时。才一岁。孤孀可怜。冢铭曰。
谷之欢其宜。死之恋其悲。简洁之风。方 正之规
今其已。而铭其冢。报相知。
亡子通德郎翿墓碣(丙辰)
翿。右议政许穆文父少男。本孔岩之世。母贞敬夫人 (第 302L 页)
以便宜从事。又以为司赡奴婢总十九万。而今收贡者只二万。请刷出其隐漏。以补经用。国初虽行推刷。而又有辨 正之规。
今不可不并行也。以使事将西出。 上使延阳权察公职事。亦异数也。兼总管金吾。又移刑曹。以讯囚忤 旨递。 (第 437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