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后有缺辄补之高
帝八男长庶齐悼惠王肥次孝惠吕后子次戚夫人子
赵隐王如意次代王恒已立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
王恢
吕太后时徙 (第 30a 页)
赵共王
次淮阳王友吕太后时徙
为赵幽王次淮南厉王长次燕王建
 
  (第 30a 页)
绝理兮托天报仇丁丑赵王幽死以民礼葬之长安
民冢次已丑日食昼晦太后恶之心不乐乃谓左右曰
此为我也二月徙 梁王恢
为赵王吕王产徙为梁王梁
王不之国为帝太傅立皇子平昌侯太为吕王更名梁
曰吕吕曰济川太后女弟吕媭有女为营 …… (第 7a 页)
泽为大将军太后王诸吕恐即崩后刘将军为害乃以
刘泽为琅邪王以慰其心 梁王恢
之徙王赵心怀不乐
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官皆诸吕擅权微伺
赵王赵王不得自恣王有所爱姬王后使人酖杀 (第 7b 页)
乃止不拜啬夫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
敝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顷之太子与
王共
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 (第 11b 页)
太子梁王

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
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 (第 11b 页)
太子梁
然后得入文帝繇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至中
郎将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是时慎夫人从上指示慎
夫人新丰道曰此 (第 11b 页)
  沃州山禅院记       白居易
沃州山在剡县南三十里禅院在沃州山之阳天姥岑
之阴南对天台而华顶赤城列焉北对四明而金庭石
鼓介焉西北有支遁岭而养马坡放鹤峰次焉东南有
石桥溪溪出天台石桥因名焉其馀卑岩小泉如子孙
之从父祖者不可胜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州
天姥为眉目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晋

宋以来因山洞开厥初有罗汉僧西天竺人白道猷居
焉次有高僧竺法潜支道林居焉次又有乾兴渊攴遁
开威蕴崇实光识斐藏济度逞印凡十八僧居焉高士
名人有戴逵王洽 刘恢
许玄度殷融郤超孙绰桓彦表
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霞 (第 12a 页)
长都寿春赵王如意都邯郸 梁王恢
都睢阳代王恒都
晋阳又徙中都淮阳王友都陈城阳王章都莒菑川王
贤都剧胶西王卬都高苑胶东王雄渠都即墨河閒 (第 9b 页)
庶有辨教养子弟有法后夫人嫔妇各
得其所矣又安有戚夫人为人彘张美人以恨死赵王
如意以酖死淮阳王友以饿死 梁王恢
以杀死燕王建
绝嗣山朝武彊不疑几于乱姓之事哉又安有审食其 (第 6b 页)
正事行正道闻正言左
右前后皆正人凡武王周公之所以教成王者悉举之
以告文帝文帝深纳其言后景帝为太子时与 梁王共
车不下司马门张释之劾之文帝遂悔其不能教子而
免冠谢罪于薄太后之前传至光武犹知大会群臣为 (第 9b 页)
(器也有大功者铭之于上以示后世也素尚谓清素高尚也/曰前郡尹谓前丹阳尹温峤字太真 刘恢
字真长也鼎彝皆)
臭味风云千载无爽(传季武子谓晋范宣子曰今譬于/善曰言其感应千载不差也左氏)
(言物 (第 35b 页)
高僧竺法
潜支道林居焉。次又有乾兴渊支遁开威蕴崇实光识裴
藏济度逞印凡十八僧居焉。高士名人有戴逵王洽 刘恢
许元度殷融郗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
长霞袁彦伯王蒙卫玠谢万石蔡叔子王羲之凡十八人。
或游焉 (第 14a 页)
有辨教养
子弟有法后夫人嫔妇各得其所矣又安有戚夫人为
人彘张美人以恨死赵王如意以酖死淮阳王友以饿
梁王恢
以杀死燕王建绝嗣山朝武彊不疑几于乱
姓之事哉又安有审食其入于死诛不赦之罪而吕氏 (第 6b 页)
父有天下。传之子。周,汉以来。未易此道。非必私厚其子。亦止乱之道也。汉景帝曲循太后之意。欲传位 梁王。
詹事窦婴引卮酒进曰。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 (第 249H 页)
梁王。
其议遂格。太后虽不悦。无如之何。汉室之不乱。婴之力也。当杜太后临崩。遗命兄弟相传。其意亦主于国有长君 (第 249H 页)
尽烧梁狱辞。空手来谒。帝问曰。梁事有之乎。对曰。死罪有之。帝曰。其事安在。对曰。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 梁王
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后食不甘昧。寝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帝大然之。使叔谒太后曰。梁王不知也 …… (第 189L 页)
悔。又岂可胜道哉。臣历观前事。汉之淮南戾园。反状虽著。而时君不能善处。未免青史之贻讥。终不若景帝之于 梁王。
屈法而全恩也。以我朝事言 (第 19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