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集部
沃州山禅院记 白居易
沃州山在剡县南三十里禅院在沃州山之阳天姥岑
之阴南对天台而华顶赤城列焉北对四明而金庭石
鼓介焉西北有支遁岭而养马坡放鹤峰次焉东南有
石桥溪溪出天台石桥因名焉其馀卑岩小泉如子孙
之从父祖者不可胜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州
天姥为眉目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晋
宋以来因山洞开厥初有罗汉僧西天竺人白道猷居
焉次有高僧竺法潜支道林居焉次又有乾兴渊攴遁
开威蕴崇实光识斐藏济度逞印凡十八僧居焉高士
名人有戴逵王洽 刘恢 许玄度殷融郤超孙绰桓彦表
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霞 (第 12a 页)
沃州山在剡县南三十里禅院在沃州山之阳天姥岑
之阴南对天台而华顶赤城列焉北对四明而金庭石
鼓介焉西北有支遁岭而养马坡放鹤峰次焉东南有
石桥溪溪出天台石桥因名焉其馀卑岩小泉如子孙
之从父祖者不可胜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州
天姥为眉目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晋
宋以来因山洞开厥初有罗汉僧西天竺人白道猷居
焉次有高僧竺法潜支道林居焉次又有乾兴渊攴遁
开威蕴崇实光识斐藏济度逞印凡十八僧居焉高士
名人有戴逵王洽 刘恢 许玄
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霞 (第 12a 页)
正事行正道闻正言左
右前后皆正人凡武王周公之所以教成王者悉举之
以告文帝文帝深纳其言后景帝为太子时与 梁王共
车不下司马门张释之劾之文帝遂悔其不能教子而
免冠谢罪于薄太后之前传至光武犹知大会群臣为 (第 9b 页)
右前后皆正人凡武王周公之所以教成王者悉举之
以告文帝文帝深纳其言后景帝为太子时与 梁王共
车不下司马门张释之劾之文帝遂悔其不能教子而
免冠谢罪于薄太后之前传至光武犹知大会群臣为 (第 9b 页)
(器也有大功者铭之于上以示后世也素尚谓清素高尚也/曰前郡尹谓前丹阳尹温峤字太真 刘恢
字真长也鼎彝皆)
臭味风云千载无爽(传季武子谓晋范宣子曰今譬于/善曰言其感应千载不差也左氏)
(言物 (第 35b 页)
臭味风云千载无爽(传季武子谓晋范宣子曰今譬于/善曰言其感应千载不差也左氏)
(言物 (第 35b 页)
高僧竺法
潜支道林居焉。次又有乾兴渊支遁开威蕴崇实光识裴
藏济度逞印凡十八僧居焉。高士名人有戴逵王洽 刘恢
许元度殷融郗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
长霞袁彦伯王蒙卫玠谢万石蔡叔子王羲之凡十八人。
或游焉 (第 14a 页)
潜支道林居焉。次又有乾兴渊支遁开威蕴崇实光识裴
藏济度逞印凡十八僧居焉。高士名人有戴逵王洽 刘恢
许元度殷融郗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
长霞袁彦伯王蒙卫玠谢万石蔡叔子王羲之凡十八人。
或游焉 (第 14a 页)
父有天下。传之子。周,汉以来。未易此道。非必私厚其子。亦止乱之道也。汉景帝曲循太后之意。欲传位 梁王。
詹事窦婴引卮酒进曰。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 (第 249H 页)
梁王。 其议遂格。太后虽不悦。无如之何。汉室之不乱。婴之力也。当杜太后临崩。遗命兄弟相传。其意亦主于国有长君 (第 249H 页)
梁王。 其议遂格。太后虽不悦。无如之何。汉室之不乱。婴之力也。当杜太后临崩。遗命兄弟相传。其意亦主于国有长君 (第 249H 页)
尽烧梁狱辞。空手来谒。帝问曰。梁事有之乎。对曰。死罪有之。帝曰。其事安在。对曰。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 梁王
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后食不甘昧。寝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帝大然之。使叔谒太后曰。梁王不知也 …… (第 189L 页)
悔。又岂可胜道哉。臣历观前事。汉之淮南戾园。反状虽著。而时君不能善处。未免青史之贻讥。终不若景帝之于 梁王。 屈法而全恩也。以我朝事言 (第 190L 页)
悔。又岂可胜道哉。臣历观前事。汉之淮南戾园。反状虽著。而时君不能善处。未免青史之贻讥。终不若景帝之于 梁王。 屈法而全恩也。以我朝事言 (第 19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