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李 邕
邕闻古之常铨今之大宝或藉地因势或经德自身或
(疑/)乐国工或词学时秀或贵盛终吉或等祀老成或
广孝闻家或纳忠刑国有一于是则百斯庆书于牍大
其闻矧乃揔集高曾备致昆弟悉数以周称同原而合
流息女择于贤夫胤子训于良冶首止光宠出入震耀

若此表里者矣府君姓刘氏讳知柔字某彭城人也其
先府君母弟银青光禄大夫左常侍崇文馆学士修国
史子玄按史谍推之 楚孝王嚣
之后粤若伯豫谈经景
瑜志学令言颖迈王乔名理回仁之抚绥内使之节义
是以嗣前人食旧德鼓簧史传柱石邦家其来 (第 6b 页)
   单于朝位论
   石显论
   赦论
   矫制立功论
   汉治迹论
   经籍论
   王商论
   立 定陶王
昕为太子论 (第 4a 页)
 兄弘前坐罪玄成当袭封知非父贤意乃佯狂后选
 为淮阳宪王傅
淮阳谁可传无以易玄成即汝佯狂意为王言事兄
   楚孝王
 诏曰王孝顺仁慈之国以来二十馀年纤芥之过未
 尝闻朕甚嘉之 (第 21b 页)
  (后汉书五行志曰按易曰拔茅连茹以其汇征吉/茅喻群贤也井者法也于时中常侍管霸苏康憎)

  (疾海内英哲与长乐少府 刘嚣
太常许咏尚书柳/分寻穆史佟司𨽻唐珍等代为唇齿河内牢川诣)
  (阙上书汝颍南阳上采虚誉专作威福甘陵 (第 18a 页)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五言起
于李陵苏武(或云/枚乘)七言起于汉武柏梁四言起于 汉楚
傅韦孟六言起于汉司农谷永三言起于晋夏侯湛
九言起于高贵乡公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 (第 3a 页)
  甫刑云五刑之属三千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今大辟之
刑千有馀条律令烦多百有馀万言奇请他比日以益
滋自明习者不知所由欲以晓谕众庶不亦难乎于以
罗元元之民夭绝亡辜岂不哀哉其令中二千石二千
石博士及明习律令者议减死刑及可蠲除约省者令
较然易知条奏书不云乎惟刑之恤哉其审核之务准
古法朕将尽心览焉(事已见元帝议律令诏下)


  封 楚王嚣
子诏(河平四年六月○嚣宣帝子成帝时入朝被疾天子闵之下诏
云云)


  盖闻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 (第 2b 页)
楚王嚣
素行
孝顺仁慈之国以来二十馀年孅介之过未尝闻朕甚
嘉之今乃遭命罹于恶疾夫子所痛曰蔑之命矣夫斯
人也而 (第 2b 页)
邪佞之言何益哉)

  匡衡论治性正家疏(元帝时衡为光禄大夫时上好儒术文辞颇改宣帝
之政又传昭仪及子
定陶王
爱幸宠于皇后太子衡复上疏云云时永光五年)

  臣闻治乱安危之机在乎审所用心盖受命之王务在
创业垂统 (第 54a 页)
 (者也其言尽性中庸之说也其言正家大学之/说也读其奏蔼然儒者之风度也而考其言为)
   (帝嬖傅昭仪 定陶王
而发当是时衡既受知于/史高石显又未必不借此求知于皇后太子也)
   (衡言虽是而衡所以为言者其心则非 …… (第 7b 页)
   (事元不识事亦岂/足箴帝优游之过)
   匡衡(本传衡为光禄大夫时上好儒术文辞颇/改宣帝之政又傅昭仪及子 定陶王
爱幸) (第 7b 页)
  卖印童谣(桓帝延/熹末年)
游平卖印自有平(游平窦/武字也)不辟豪贤及大姓(时窦太后/摄政武为)
(大将军与太傅陈蕃合心戮力印绶/所加咸得其人豪贤大姓皆绝望矣)
  茅田童谣(时桓帝末年中常侍管霸苏康增集英/哲与 刘嚣
许咏等代作唇齿河内牢脩)
   (诣阙上书汝颍南阳上采虚誉专作威福甘陵/有南北二部三辅尤甚由是传考黄 (第 4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东汉文纪卷十八    明 梅鼎祚 编
   刘嚣(字重宁长沙人/历太仆司空)
   上灵帝立宋皇后奏
尚书令臣嚣仆射臣鼎尚书臣旭臣乘臣谟臣诣稽首
言伏惟陛下履乾则坤动合阴阳群臣 (第 1a 页)
   桓帝末京都童谣(后汉书五行志曰按易曰拔/茅连茹以其汇征吉茅喻群)

    (贤也井者法也于时中常侍管霸苏康憎疾/海内英哲与长乐少府 刘嚣
太常许永尚书)
    (柳分寻穆史佟司隶唐珍等代作唇齿河内/牢川诣阙上书汝颍南阳上采虚誉专作威) (第 9b 页)
    (有司奏削樊亢父二县后/三岁成帝诏有司复之)
盖闻仁以亲亲古之道也前东平王有阙有司请废朕
不忍又请削朕不敢专惟王之至亲未尝忘于心今闻
王改行自新尊脩经术亲近仁人非法之求不以奸吏
朕甚嘉焉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其复前所削
县如故
   礼 楚王嚣
(嚣宣帝子初 (第 10a 页)
定陶王
徙楚成帝/河平中入朝时被疾天子闵之下) (第 10a 页)
    (诏/)
盖闻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楚王嚣
素行
孝顺仁慈之国以来二十馀年孅介之过未尝闻朕甚
嘉之今乃遭命离于恶疾夫子所痛曰蔑之命矣夫斯
人也而 …… (第 10b 页)
    (弟中山王来朝时帝亡嗣而贤定陶王数称/其材王祖母傅太后私赂遗赵昭仪及帝舅)
    (王根皆劝以为嗣明年徵王立为皇太子上/书谢天子报闻月馀立 楚孝王
孙景 (第 18a 页)
定陶)

    (王
奉恭王祀所以奖/厉太子专为后之谊)
臣幸得继父守藩为诸侯王材质不足以假充太子之
宫陛下圣德宽仁敬承祖 (第 18a 页)
  论治性正家疏(元帝好儒术文辞颇改宣帝之/政言事者多进见人人自以为)
    (得上意又傅昭仪及子 定陶王
爱幸宠于皇/太后太子衡复上疏衡为少傅数年数上疏)
    (陈便宜及朝廷有政议传经以对言/多法义建昭 …… (第 9a 页)
   祷高祖孝文孝武庙文(初丞相韦玄成奏罢郡/国庙玄成薨衡代为丞)
    (相上寝疾梦祖宗谴罢郡国庙上少弟 楚孝/王
亦梦焉疾久不平衡惶恐祷高祖孝文孝)
    (武庙又告谢毁庙之由久之遂尽复诸所罢/寝庙祀园皆修祀如故 (第 14a 页)
 宗合大宗之统可为戒者也
一汉哀帝宣帝之孙定陶共王之子丁姫所生定陶傅
 太后所养成帝立为皇太子以既奉大宗后不得顾
 私亲立 楚孝王
孙景 (第 11a 页)
定陶王
以奉王祀礼之正也
 及哀帝即位定陶傅太后欲求尊号董宏希指引秦 (第 11a 页)
 襄王并封所生所养故事追尊 定陶王
为帝师丹劾
 宏称引亡秦诖误圣朝大不道免为庶人傅太后大
 怒要上欲必称尊号上乃曰太皇太后令下诏尊定 (第 11b 页)
   举大礼以成大孝疏
奏为举大礼以成大孝事臣闻人子于亲生事葬祭致
无己之情以自尽如存之敬故曰自始至终一于礼而
不苟其尊亲也至矣先王制礼生有事死有思初丧即
立丧主以成其为丧既葬即立祭主以成其为祭汉成
帝立 定陶王
为皇太子即封 (第 8a 页)
楚孝王
孙景为 (第 8a 页)
定陶王

奉共王之祀宋英宗以濮安懿王长子继体仁宗亦立
濮安懿王次子宗懿以主濮王之祀陛下光起亲藩入 (第 8a 页)
书其后夫隆所生皆衰世事书讥也魏元帝欲尊所
生父不称臣有司议不可噫可称帝邪汉成既立定陶
王为皇太子即立 楚孝王
孙景为 (第 11a 页)
定陶王
以主国祀小
宗之绪不可废也论者谓预养宫中与外藩入继为异
噫人后均也无二统亦无二帝国之有帝未之前闻也 (第 11a 页)
   赵彦卫补定安公纪后题
江阴赵彦卫作西汉定安公纪补首书元年四年书策
命孺子为定安公五年至十八年每岁首书公在定安
其说以为孺子虽幼实系大统公在乾侯圣经可法意
亦美矣愚按通鉴纲目于莽篡之年注新莽始建国元

年盖从篡贼于统正统已绝之例意以孺子未立而废
不得以系统也按孺子婴宣帝玄孙 楚孝王
孙广戚侯
显子同汉之近亲非若吕后取他姓子比矣太后临朝
称制莽居摄践阼改元居摄又改初始则孺子虽未正
(第 4b 页)
定四库全书
 抑庵文集卷九      明 王直 撰
  墓铭
   刘先生墓志铭
先生讳镐字武性系出 汉楚孝王嚣
五季之末由金陵
徙居泰和东门世为大家至先生又徙居龙泉五世祖
天定宋理宗时取进士为著作郎出知宝庆府以卒 (第 1a 页)
 海桑集卷八       明 陈谟 撰
 墓志铭
  刘深林先生墓志铭
先生讳楚兰字芳叟学者称深林先生系出 汉楚孝王
十四世祖后周淮南制置大使始自金陵徙吉之泰
和高祖济赠承事郎曾祖天定宋理宗朝以尚书擢第
累仕至朝散郎宝 (第 1a 页)
姓刘氏。讳知柔。字某。彭城人也。其先府君母弟银青
光禄大夫左常侍崇文馆学士修国史子元。按史谍推之。 楚孝王嚣
之后。粤若伯豫谈经。景瑜志学。令言颖迈。王乔
名理。回仁之抚接。内使之节义。是以嗣前人。食旧德。鼓簧 (第 1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