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防” 相关资源

別集類
江升府老人筦库与计偕解府
诸项钞若干万缗时府为皇太后汤沐邑直𨽻徽政院
道路以岁祲往往椎埋窃发老人用 智周防
卒善达畿
甸院官以老人才可大用比南归敕其府擢之调上海
以年劳为府史地濒海斥卤宜豆麦不宜稻其事合言
(第 32b 页)
   金侄天健挽
黎湖先生文集卷之二
 诗
   朴渊(壬子)
   崧岳
   甥孙尹(得叙)
   高阳
   广滩
   李参议幼安(秉泰)

   秋夕前二日。向安垄偶吟。
   晓坐
   九日后夜
   栗谷傍孙李生华翼。自海州来访。
。并世生吾门。有意与凑着。显晦若相待。千秋配无极。感叹属我曹。经过衷自激。作诗谂后生。慎无厌世德。 李参议幼安(秉泰)

夫子直难得。古人可共评。那曾一物累。直是十分清。宦路多荣辱。天伦隔死生。为仁何以劝。夜哭更无声。 (第 30H 页)
   赘言序
   汉魏晋诗选序
   金生名字序
   赠写真者朴善行序
   申孺人墓志后序
   李幼安
传后序
   县学教条序(己未)
   赠曹生命肇序(庚申)
   肃宗御容摹写都监契屏序(戊辰)
后事人。而无愧于为人之妇也。又喜应教之能教而后嫁之。而无愧于为人之父也。聊书其志后。以塞文仲之请。 李幼安
传后序 (第 263H 页)
李幼安
死六年。光山金殷泽为之传。以示士大夫之知 (第 263H 页)
幼安
者。以余所闻。尚恨其不详。别为叙之。以补其阙云。君事母能养其志。与弟寝郎君相爱甚。终其身不异室。使其 (第 263H 页)
  俞泰仲诗卷序
   送李丈(秉成)赴杆城序
   送李槎川赴三陟序
   刘村隐旌门诗序
   李幼安(秉泰)
传后叙
   太华集序
   玄圃集序
   伯父七十岁寿序
   贺三山李尚书致仕序
   竹轩集
昌。遍求世之能诗者。歌咏其盛典。而余又述君之孝。不止为家庭之行者。为其诗卷序。君名希庆。尝号村隐。 李幼安(秉泰)
传后叙
君子之为善也。不可以求其名。而又不可以避其名也。为善而避其名者。其或谓长者。然求其名者。其为 …… (第 236H 页)
之事。使一世之人。咨嗟愕眙。恬然不避其名。若是者。非其志之笃而守之确。则讵能之乎。近世论廉士者。必称 李幼安。
而有谤 (第 236H 页)
幼安
者曰。 (第 236H 页)
幼安
之廉。出于好名。无可贵者。或者又曰。 (第 236H 页)
幼安
固有近于名者。而自夫世衰道微。并与好名者而犹不可得。 (第 236H 页)
幼安
何可非也。余以为二说者。皆不足以 (第 236H 页)
幼安
也。余窃观世之好名者。方其为善也。苟可以为名。则往往为 …… (第 236H 页)
人不能为者。及其物有所诱于外。志有所移于中。则未有不易其行。 幼安
家世素贫。而上有老母。既登朝。位至下大夫。而贫益甚。顾无以厚养其母。然一芥不以非义取之。至死而不改其 (第 236L 页)
守。 幼安
果出于好名。则其能终始恒其德。至于此乎。余谓 (第 236L 页)
幼安。
古之独行者流也。或有过乎中庸者。而其性然也。自世人观之。则其事邈然。若出于人情之外。而 (第 236L 页)
幼安
则以为不如是。则有愧乎吾心。故不敢以近名而避之也。呜呼。彼谤 (第 236L 页)
幼安
者。使其说行焉。则世无卓行之士。而必也自污以合乎世。然后始可谓不好名者乎。世必有辨之者。 (第 236L 页)
幼安
既死。光山金纯泽为之传以示士大夫。余序其所感者。书其传末如此云尔。
太华集序
余年十二三时。放纵不学 (第 236L 页)
   东亭会李汝刚(秉健),南吉哉(有常)。章五,伯衡亦偕。次汝刚韵。
   朝起共赋
   次吉哉韵
   于邻 李幼安(绥)
适自郊外来访斋居。出唐人韵共赋。
   生日书怀
   东亭感怀(丙午)
   叠前韵
   送外舅
阁新过雨。幽期得与君。酒醒林日晚。诗罢石泉闻。未歇荷蕖露。多生涧壑云。山光澹向我。欲别重慇勤。
于邻 李幼安(绥)
适自郊外来访斋居。出唐人韵共赋。 (第 327H 页)
。呈备局白其死节。 赠兵曹参判,坡宁君。遣官 赐祭。 赐葬需恤家给复。瓮之人士又陈疏以白之。甲戌春。 李防
御重老之子文雄兄弟。朴丰川之子之屏 (第 578L 页)
。则兴衰倾否之业。更何所望。此臣之所大闷也。羑里之厄。圣哲拘幽。可谓斯文之阳九。而文王能遵养时晦。以 智周防。
而不失其正。故身婴缧绁而非辱也。枉道求免而非谄也。易曰。明夷。利艰贞。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 (第 464L 页)
托。而反自轻其身。甘为沟渎之行而莫之顾者乎。羑里之厄。圣哲拘幽。可谓斯文之阳九。而文王能遵养时晦。以 智周防
而不失其正。故身婴缧绁而非辱也。枉道求免而非谄也。易曰。明夷利艰贞。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 (第 207L 页)
命赠公兵曹参判坡宁君。遣官致祭。 赐葬需复其家。公死时年四十五。归葬于高阳香洞先茔之侧。公死后十年。 李防
御重老之子文雄兄弟。朴丰川之子之屏兄弟。手斩守白于都城中。持其首诣 阙自请罪。夫人闻之。日备酒食。躬 (第 384L 页)
   度芦岭寓怀
   次尹涬溟(顺之)寄韵
   次李生滋登完山万景台韵
   次晸儿九日韵。赠楷甥。
   次 李幼安(寿仁)
寄韵
   送林参判载叔(坛)入燕
   次洪大而寄韵
   天安道上
   次李员外韵
东江先生遗
佳节苦无登眺兴。异乡还有去留悲。鸿飞㵳泬迎霜厉。菊影萧疏绽蕊迟。可耐明朝分袂后。一杯斟酌属阿谁。
李幼安(寿仁)
寄韵
居然节物已经秋。昼日凄凄夜苦脩。危鬓暗随霜霰改。羁愁长伴簿书留。砧催更杂蛩音闹。木落仍看雁影浮 (第 28L 页)
   寄日进
   偶拈一律。却寄李远甫丈。
   又吟求和
   李进士仲亮(命采)(并序)
   李参议幼安(秉泰)

   明寝直庐感怀(甲寅)
   敬次尤庵先生题清潭壁上韵
   津宽
   沿溪而上。得奥区。
室忧深混沌时。倘使霜台迎獬豸。定看风裁走狐狸。如今天意终难测。不欲衰邦一士遗。(杜诗台迎獬豸威。) 李参议幼安(秉泰)

三黜何曾枉道行。一星长夜也孤明。绯衣不改单瓢乐。素节能知爵禄轻。浊世方看清士贵。 圣朝犹记旧臣名 (第 204L 页)
   戊申除夕在义原。以客心何事转悽然为韵志感。何处悲前事例首句。(七首)
   正月五日。入越中。路上口占。(己酉)
   二月初六日。与伯春 李幼安
维期宿长淮村。自凌江洞渡七松亭前江而去。
   长淮村 幼安(三首)
   龟潭朝起看彩云峰
   与 幼安
伯春同宿长淮沈生村。赏龟潭。用韦苏州与幼遐君贶兄弟。同游白家竹潭诗。点窜十六字记实。
   雪马洞。次前韵。
   龟潭次退陶韵
   次 幼安

   己酉仲春十三日。与济大从弟,用谦修甫,从侄达行。往观龟潭。碓儿亦从焉。舟中共次 农岩先生集
  其七
何处悲前事。今来义林边。孤城暮角歇。远树凝苍烟。故乡不可见。丘墓益渺然。残生旧知觉。万感孤烛前。飘蓬自岭海。四载凡七迁。宁知绝峡内。浑室又团圆。身顽白发新。世乱忧病缠。悠悠此天地。弟兄馀几年。誓将益深入。树屋开荒田。遗经诵唐虞。馀外且听天。
正月五日。入越中。路上口占。(己酉)
又作新年役。曾无十日閒。兵戈何地阻。宇宙此生顽。岭昃萦云栈。汀回矗雪峦。斜川空复想。千载羡怡颜。
二月初六日。与伯春 李幼安
维期宿长淮村。自凌江洞渡七松亭前江而去。
山寒若坯蛰。十日断经过。孤兴有相引。短棹越清波。万里碧无云 (第 175H 页)
   雨后秋月
   答洪都宪寄书
   天涯。逢蔡伯昌夜坐联句。
   复用联句韵。东湖洲。
   复用前韵。和 李幼安。(寿仁。)
   复用前韵。赠故人。
   次散木堂诗韵
   次散木堂诗韵。题赠訔师。
   丁仲徽淮阳赴任 ……   十月旬后。连夜或雨或月。夜坐和金进士韵。叙怀。
   次觉明诗轴韵
   谪中适值怪鬼之变。题示山西 李学士幼安。(寿仁。)
   再用前韵。奉 李学士幼安。
   汭阳江大水
   独步东城
   完山尹朴德雨(潢)
   重九日感怀。次金生韵。
  用前韵。寄金生。
   柬山南 李学士幼安
   次金进士韵
   挽郑座首(韬)
   挽林承旨东野(堜)
   升天太守金贯之(宗一)。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