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詩文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李介山
   俞 琰     郑 震
   王梦应     陈 观
   熊 鉌      曾子良

   
吴龙翰     汪 涯
   高晞远     曹良史
   钱 颖     家之巽
   刘敏求   (第 90b 页)
  𢷬衣曲

北望悠悠音信少空房远念心常早流萤煜煜夜稍青
塞雁嗈嗈寒已到细丝清水练方新在椸半湿日中明
隔篱翁妪寐不熟月落尚闻砧杵声将军锦帐环歌舞
百战尚迟归寸土老农肩米肉成疮思妇裁衣泪如雨
(以上勿轩集/)
   曾子良
   (第 11b 页)
子良
(第 11b 页)
仲材
(第 11b 页)
平山
南丰人徙金溪咸淳进士
   仕为淳安令宋亡隐陶塘 (第 11b 页)
得安命公往巡公
至不解衣下令掊锁扩门悉出仓实与民活者不知其
数乐安永丰新淦三邑间有山大盘崭岩崄巇顽民
子良
妖术动众聚至数万栅岩穴竖旗号伪称永顺王
成国公太师万户都督等官焚劫杀人其势猖獗有司
不能制会府以告谓 (第 13b 页)
   周易辑说序
易之道其大如天其广如地其悉备也如天地间之万
物靡所不有世之说易者各随所见苟不悖于理其为
言也必有可观无他易广大悉备无不包罗无不该遍

故也金溪 曾先生讳子良
在宋两贡于乡擢进士科仕
至县令晚节隐居讲授以通经学古能诗能文为后进
师临川饶宗鲁游其门每日授易所闻皆 (第 4b 页)
神速傥病者人人得此医则世岂有难愈之疾哉予
之疾既瘳将由城归乡不能已于言而书此以赠
   送曾德厚序 平山曾先生
隐居金溪之陶原诗文自娱以终其身子 (第 18b 页)
渊子所与同僚者节度判官黎立武节度推官萧立之
季年所善者 曾县令子良
异代所师者陆先生子静也
宋嘉熙庚子五月中一生之日也今延祐乙卯五月上
二卒之日也是年六月丁酉葬之期也乡 (第 14b 页)
   故诗人吴伯秀墓志铭
伯秀讳廷兰抚金溪之吉原少工进士业与从兄廷龙
素齐名其从兄入太学登进士科调赣石城尉而伯秀
不仕进士科既废乃肆其力于诗甄意洽辞不甘伈伣
出鲁直履常下迹不涉城府朝夕一室吟啸自若中有
亡聊不平一皆发于声汪洋无涯涘众口遽相传诵其

佳句家素贫抚弟如子私箧无一钱藏言直行方见不
善辄面折有急则力救之慱记览善诱诲后进宗党惠
其德而化者比比生宋淳祐三年四月得年八十元至
治二年闰五月卒闻者靡不伤悼泰定元年十二月葬
里之何家原前期其族孙举及裴在京为之请铭既而
其从子庆益来速铭噫宋三百年间抚之诗人前有谢
逸谢薖后有赵崇怿而崇仁甘泳金溪 曾子良
亦以诗
自好伯秀与曾同邑而为曾所敬余尝观其诗是可铭 (第 10b 页)
不懈读其遗书保其先业以长子老孙不求赢馀以自
广而族人子弟婚嫁丧葬竭力以助之宋亡时有故淳
安令 平山曾子良
退居其乡先生从之游其要以为求
圣贤乐处崇仁甘泳中夫者以隽迈而能隐以其卓识
高志悉寓于诗自以为人莫之及 (第 6a 页)
 人与诸豪相结久之为具酒召至后堂与饮公已潜
 伏壮士于座上尽拉杀之曳十九尸出府门一郡大
 惊远近尽相贺乐安大盗 曾子良
据太盘山为乱有
 众万馀公以地逼永丰使将先率兵伏于界上贼果
 至伏发大破之斩 (第 7a 页)
子良
初公为政务举大纲略苛小
 及大猾既歼乃大起学舍立忠节祠筑堤捍水复诸
 废郡中无事益疏阔法网与民休息每 (第 7a 页)
所自出也径畈之弟子曰谢文节公叠
山乃忠臣曰徐古为乃遗民有诗见天地间集而谢徐
论学宗旨不可得而闻其一曰 曾子良
亦阁下乡里
前辈所 (第 7b 页)
平山先生
者也著录及门者颇多盖三汤之
源流已灭没而愚从五百年之后爬梳而得其一二稍
足为朱陆门墙补亡拾佚以正宋史 (第 7b 页)
  乾宁军民安抚司文昌县尹王君墓志铭
君讳文锷字胜达姓王氏抚之临川人宋丞相荆国文公安石
之弟太子右赞善大夫安上生承奉郎赠朝散大夫旂有子曰
右朝散大夫直秘阁棁葬其母刘氏于郡城东百里钟山之下
山旁有池曰上池心甚乐之尝曰昔荆国葬先太师楚公于金
陵之钟山因卜居其处今吾亲墓所在山名适同吾其老于此
乎遂筑别墅携其子瑀而居焉瑀官石城尉自瑀而下六世皆
不显七世孙曰元亨自号冕峰君之曾大父也为人素厚重岁
饥出粟取直与众人无异而阴以钱寘粟中与之其好善而不

欲近名如此大父曰天经有阴德父曰庆来少从淳安令 曾公
子良
游以材略自负江南新附群盗窃发里中大家为所剽掠
郡委以招捕不旬日悉剪平之及卒曾公为铭其墓母黄氏奉
其姑 (第 22a 页)
曾子良
皆不学狂生斯人既不能穷理尽性以希前
哲又不能著书立言以贻后人死无年祀无后天之所
以殃之亦可见矣正之晚 (第 24a 页)
   俞景隆墓志铭
临川黄君述其同郡俞景隆之事来曰炎发之故人也
葬愿丐铭余辞不获盖余与黄君善黄君之为人也悫
语有之不知其人视其友又曰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
与而孟子录郑人之言曰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
端夫薰莸之不同器牛骥之不同皂自古记之矣是故
喜中郎之似则不计其谁何见元宾所与如见元宾彼

岂不知生死之道殊亲疏之势异哉诚爱切于心故也
然则黄君之请不得不力而余之辞也又乌得而力哉
按俞氏繇徽徙抚将十世矣景隆名应元业儒博敏尝
从里中儒先生 曾子良
学复肄业于白鹿洞受知江丞
相及双峰饶先生乃升居洞学讲席久然后归既不得
志于场屋则退而养志重亲之心甚豫 (第 9a 页)
先生游深求性命之理晚而益进其学以无欺实践为
至疾革启手足示人萧文宗鸣凤谓其不愧 曾子良

铭曰四岳之宗有高曰嵩为周降甫为明降公爰发其
迹始于金仓否者失之金粟马羊历典大郡云行雨施
羔裘孔武 (第 26b 页)
死者甚多公督吏胥蒐诸库得故籍俾按季更代工既
得番休从客就事由是无劳役死者乙卯永丰贼 曾子
作乱聚党据太盘山官兵擒而戮之从贼严季茂等
千馀人皆被执时岁凶民艰食公谓其有因饥而被诱
胁者不可令瘦死 (第 42a 页)
外为园数亩培菊百本日徜徉其间人因称径鞠先生
云故 宋平山曾先生
为大书不一书之既久学士虞公
闻而嘉焉亦为赋诗有旧家渭上垂纶远落日篱东把
酒同之句凡乡之耆宿及远近之闻 (第 16b 页)
  先生讳复之字晋昭姓黄氏其先由旴南丰徙抚金溪
曾祖辉祖楠父汝益先生幼励志举子业夜或不寝邑
潘氏才而婿之国初科举废从故宋南城开国伯周公
方淳安令 曾公子良
讲明礼义学见称二公远近俊秀
多从之游先生兄弟四人养二亲至终丧咸身任之伯
兄早世季弟为人后仲弟亦赘他氏 (第 5b 页)
  诗说
至元辛卯秋予与故友易雪厓閒游南城乡至欧桥访
小溪周文郁(名从周淳祐/丙午中乡举)因过坡下访䌽野黄卫道(名/阑)

(登科仕为兴国/军通判除槯院)就往金溪县之曾坊访 平山曾仲材(名/子)
(良咸淳戊辰登科/仕至严州淳安令)
三先生者皆予旧识也前修雅望绰
有典型从容说诗各得一论足以补后学之阙漏今二
十有七年矣雪厓翁壬辰岁先逝 (第 17b 页)
  诗说
至元辛卯秋予与故友易雪厓閒游南城乡至欧桥访
小溪周文郁(名从周淳祐/丙午中乡举)因过坡下访䌽野黄卫道(名/阑)

(登科仕为兴国/军通判除槯院)就往金溪县之曾坊访平山曾仲材(名 子)
(良
咸淳戊辰登科/仕至严州淳安令)三先生者皆予旧识也前修雅望绰
有典型从容说诗各得一论足以补后学之阙漏今 …… (第 17b 页)
伦有序因举梅诗墙角数
枝梅云云又举月诗腾腾离海角云云此二篇血脉贯
通次序不差是一样子也越二日往金溪访 平山曾公
作诗多雄健于近世诗深取苍山翁且云少谒苍翁于
行都翁曰君作丰大合作颠诗一番然后约而归之正
乃有长进问何 (第 19a 页)
之不死于井廪是也。曾晢之以微过而用大杖。虽是狂躁之甚。而亦不可曰大不义也。推晢之意。决无欲杀之心也。 曾子良
久而苏。欣然而起。援琴而歌。则亦见其不至于重伤必死之境也。曾子之预料受杖之或至于死。而逃闪以避之。恐 (第 203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