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豕于渡河之误犹且睹兹殷
繁逊为极盛幽经不传怪箓自剩阁下芸生杖头火炳
北堂钞录东观订定田氏名楼白家投甑 李充 校有万
篇皇甫请非一乘杜元凯之无所不该齐王攸之有求
必应折竹写之多所遗怀饼读之未能竟河东之箧真
亡柱 (第 3b 页)
繁逊为极盛幽经不传怪箓自剩阁下芸生杖头火炳
北堂钞录东观订定田氏名楼白家投甑 李充 校有万
篇皇甫请非一乘杜元凯之无所不该齐王攸之有求
必应折竹写之多所遗怀饼读之未能竟河东之箧真
亡柱 (第 3b 页)
(相误沈佺期诗/愁坐饶虮虱)
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十月山寒重孤城水气昏葭
萌氐种(上/声)迥左担(去/声)犬戎屯(音谆一/作存)终日忧奔走归期
未敢论(平声葭上四叙景愁坐所见下四感事愁坐所/思 萌左担与梓州相近氐种指羌人犬戎)
(指吐蕃恐其内外相结为乱故忧奔走也高高斋乃斋/之通名公诗屡言高斋有指他人言者如 斋坐林杪)
(是说白水崔少府之斋有就自已言者如高斋常见野/是说梓州所寓之斋后夔州诗高斋凡三见亦同此例)
(其华阳国志蜀王封其弟葭萌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 地曰葭萌唐书葭萌县属利州 杨慎曰太平御览)
(引 李充 蜀记云蜀山自绵谷葭萌道径险窄北来担负/者不容易肩谓之左担道益州记阴平县有左担道其)
(路至险自北来者 (第 57b 页)
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十月山寒重孤城水气昏葭
萌氐种(上/声)迥左担(去/声)犬戎屯(音谆一/作存)终日忧奔走归期
未敢论(平声葭上四叙景愁坐所见下四感事愁坐所/思 萌左担与梓州相近氐种指羌人犬戎)
(指吐蕃恐其内外相结为乱故忧奔走也高高斋乃斋/之通名公诗屡言高斋有指他人言者如 斋坐林杪)
(是说白水崔少府之斋有就自已言者如高斋常见野/是说梓州所寓之斋后夔州诗高斋凡三见亦同此例)
(其华阳国志蜀王封其弟葭萌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 地曰葭萌唐书葭萌县属利州 杨慎曰太平御览)
(引 李充 蜀记云蜀山自绵谷葭萌道径险窄北来担负/者不容易肩谓之左担道益州记阴平县有左担道其)
(路至险自北来者 (第 57b 页)
学箴(愚曰他人立论其于老庄或抑或扬其辞俱/偏此云圣教救其末老庄明其本尽有称停)
(但老庄明本亦激于末俗尔圣人之救末其/间殆自有本领在篇终论道与礼四句最当)
李充(晋书本传充字弘度江夏人辟丞相王导/掾转记室参军幼好刑名之学深抑虚浮)
(之/士) 老子云绝仁弃义家复孝慈岂仁义之道绝然后孝慈
乃生哉盖患乎情仁义者寡而利仁义者众也道德丧
而仁义彰仁 (第 17a 页)
(但老庄明本亦激于末俗尔圣人之救末其/间殆自有本领在篇终论道与礼四句最当)
李充(晋书本传充字弘度江夏人辟丞相王导/掾转记室参军幼好刑名之学深抑虚浮)
(之/士) 老子云绝仁弃义家复孝慈岂仁义之道绝然后孝慈
乃生哉盖患乎情仁义者寡而利仁义者众也道德丧
而仁义彰仁 (第 17a 页)
如粪
土好贤乐善与人交竭诚以敬呜呼公剖烦理剧有猷
有为之才百无一施惜乎天不假年可哀也哉虽然韩
文公铭 李充 实之墓曰生而不淑孰谓之寿死而不朽
孰谓之天若公者生淑而死不朽者也德新持里人杜
亮纪公生平之状以神道碑 (第 9b 页)
土好贤乐善与人交竭诚以敬呜呼公剖烦理剧有猷
有为之才百无一施惜乎天不假年可哀也哉虽然韩
文公铭 李充 实之墓曰生而不淑孰谓之寿死而不朽
孰谓之天若公者生淑而死不朽者也德新持里人杜
亮纪公生平之状以神道碑 (第 9b 页)
书宣示帖后
予家贫鲜法书墨迹年十一岁先君出示钟太傅尚书
宣示帖知书者多嗜观之梁武帝云逸少不及元常犹
子敬不及逸少陶隐居云江东无钟迹今流传书惟宣
示帖差繁胜于还示帖墓田丙舍帖黄伯思法帖刋误
曰尚书宣示帖钟书真迹本在王丞相导家导过江时
藏衣带中以遗逸少逸少以遗王濛子修修死其母以
修平昔所宝并入棺真迹遂绝此本右军所临者盖偕
右军临墓田帖右军早岁临长风帖而未克变钟体者
并大令临白骑遂帖胥为二王临钟帖然王丞相藏弆
之其宝贵如此则家鸡野鹜之功当专用于宣示帖非
王世将裁传钟体 李充 母卫夫人雅善钟法比虽谓真 (第 1b 页)
予家贫鲜法书墨迹年十一岁先君出示钟太傅尚书
宣示帖知书者多嗜观之梁武帝云逸少不及元常犹
子敬不及逸少陶隐居云江东无钟迹今流传书惟宣
示帖差繁胜于还示帖墓田丙舍帖黄伯思法帖刋误
曰尚书宣示帖钟书真迹本在王丞相导家导过江时
藏衣带中以遗逸少逸少以遗王濛子修修死其母以
修平昔所宝并入棺真迹遂绝此本右军所临者盖偕
右军临墓田帖右军早岁临长风帖而未克变钟体者
并大令临白骑遂帖胥为二王临钟帖然王丞相藏弆
之其宝贵如此则家鸡野鹜之功当专用于宣示帖非
王世将裁传钟体 李充 母卫夫人雅善钟法比虽谓真 (第 1b 页)
序)少贱王章(见天/章序)大有
幽忧之疾(见海/棠赋)易衣而出居赖贤妻(儒行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笃行传 李)
(充 兄弟六人/易衣而出)椎髻而前出成健妇(范晔后汉书孟氏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
(鸿不答妻曰以观夫子之志 (第 17b 页)
幽忧之疾(见海/棠赋)易衣而出居赖贤妻(儒行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笃行传 李)
(充 兄弟六人/易衣而出)椎髻而前出成健妇(范晔后汉书孟氏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
(鸿不答妻曰以观夫子之志 (第 17b 页)
贺邑大夫俭庵李侯膺奖障词
官箴三事清其最先礼设两端俭为之本苟存心于贪
墨善者亦无如之何或役志于骄奢其馀不足观也已
匪得中流之砥柱孰挽末俗之狂澜恭惟明府李先生
平易近民冰檗成性屈 李充 于一令来悬𨽻地旧铜符
读吴靖之五车素号秦州老书匮念民生之渐蹙常有
隐忧嘅吏治之不情示以大朴无求于世 (第 3a 页)
官箴三事清其最先礼设两端俭为之本苟存心于贪
墨善者亦无如之何或役志于骄奢其馀不足观也已
匪得中流之砥柱孰挽末俗之狂澜恭惟明府李先生
平易近民冰檗成性屈 李充 于一令来悬𨽻地旧铜符
读吴靖之五车素号秦州老书匮念民生之渐蹙常有
隐忧嘅吏治之不情示以大朴无求于世 (第 3a 页)
贽所戢弹延龄事告延龄。延龄益得以为计。由是天子
益信延龄而不直贽。竟罢贽相。以为太子宾客。而黜张滂 李充 等权。言事者皆言其屈。贽因畏惧。至为宾客。拒门不
纳交亲士友。春旱。德宗数猎苑中。延龄疏言。贽等失权 (第 19b 页)
益信延龄而不直贽。竟罢贽相。以为太子宾客。而黜张滂 李充 等权。言事者皆言其屈。贽因畏惧。至为宾客。拒门不
纳交亲士友。春旱。德宗数猎苑中。延龄疏言。贽等失权 (第 19b 页)
,《文选·运命论》注引刘义庆《集林》:「康早卒。」未必入晋也。又案《世说·言语篇》注引《晋中兴书》: 「李充
江夏𫑡人,祖康父矩,皆有美名。」彼康字亦秉之误。)
李重
重字茂曾,秉子咸宁中为始平王
李重
重字茂曾,秉子咸宁中为始平王
,汀州刺史江夏李矩妻,善钟繇书法,世称卫夫人,王羲之师事之,子充,中书侍郎,亦善楷法。(案,《晋书》 李充
在《文苑传》,别有李矩,字世回,平阳人,非即此。)
与释某书
卫稽首和南。近奉敕写急就章
与释某书
卫稽首和南。近奉敕写急就章
晋司徒济阳蔡谟字道明,晋江夏太守陈国袁宏字叔度,晋著作郎济阳江淳字思俊,晋抚军长史蔡系字子叔,晋中书 郎江
夏李充字宏度,晋廷尉太原孙绰字兴公,晋散骑常侍陈留周环字道夷,晋中书令颍阳范宁字武子,晋中书令琅邪王
,虽分为十有馀卷,而总以四部别之。惠怀之乱,其书略尽,汇左草创,十不一存,后虽鸠集,淆乱已甚。及著作 佐郎
李充,始加删正,因荀勖旧簿四部之法,而换其乙丙之书,没略众篇之名,总以甲乙为次。自时厥后,世相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