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与胡解元书秋试得足下卷时文尔而不苟如是信足下能道古者
比相见有恂其容有蔼其言益喜心赏之不谬既退足
下遇仆熟客于涂告以仆对门下士不当呼兄又足下
自称门生而仆不应以是致疑仆过矣从乎俗也昔者
孔子于其徒曰蒧曰由曰求曰雍曰回曰柴曰赐曰偃
曰赤曰商曰须曰参曰师曰予曰枨皆直呼其名至孟

子则不然乐正子高子 公都子
万章公孙丑陈代彭更
第称曰子孔孟相去仅百年尔而习俗之移人已若是
虽圣贤不得而反古也至若门生弟子之称盖 (第 4a 页)
 赵岐曰孟子弟子彭子更宋赠雷泽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公都子
宋赠平阴伯
 赵岐曰孟子弟子 …… (第 14a 页)
 氏之说者矣吴立夫氏撰孟子弟子列传书虽不传

 序称一十九人则未尝依朱子去季孙子叔二人益
 以滕更适合十九人之数考尽心篇 公都子
曰滕更
 之在门也赵岐注滕更滕君之弟来学于孟子也其
 为弟子甚明不知宋太常之议何独赠爵不及有不
 可 (第 16a 页)
而后言性愈益大备性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七篇皆
是也告子不识性 公都子
不识性杨朱墨翟不识性荀
卿不识性扬雄不识性(指气/质)董仲舒性者生之质涉乎
气退之五常是矣而三品之分 (第 20b 页)
(正子/之类)奈何告子之机未触(其时/未发)与之言性则杞柳之(孟/告)
(子曰性犹/杞柳也) 公都子
之机未触(其时/未发)与之言仁义则内外
(孟 (第 87a 页)
公都子
曰仁/内也义外也)善信之克有其机矣(乐正子名克不/尽心下浩生)
(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 (第 87a 页)
   右包扬显道所录
阜民癸卯十二月初见先生不能尽记所言大旨云
凡欲为学当先识义利公私之辨今所学果为何事
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当尽人道学者所以为学学为
人而已非有为也又云孔门弟子如子夏子游宰我
子贡虽不遇圣人亦足号名学者为万世师然卒得
圣人之传者柴之愚参之鲁盖病后世学者溺于文
义知见缴绕蔽惑愈甚不可入道耳阜民既还邸遂

尽屏诸书及后来疑其不可又问先生曰某何尝不
教人读书不知此后煞有甚事
某方侍坐先生遽起某亦起先生曰还用安排否
先生举 公都子
问钧是人也一章云人有五官官有
其职某因思是便收此心然惟有照物而已他日侍
坐无所问先生谓曰学者能常闭目 (第 50b 页)
博兴伯浩生
不害东阿伯孟仲子新泰伯陈臻蓬莱伯充虞昌乐伯
屋庐连奉符伯徐辟仙源伯陈代沂水伯彭更雷泽伯 公都子
平阴伯咸丘蒙须成伯高子泗水伯桃应胶水
伯盆成括莱阳伯季孙丰城伯子叔承阳伯渡江后
邹鲁隔别庙猊乃废世罕 (第 8b 页)
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
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
乡惟心之谓与 公都子
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
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
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 (第 3b 页)
 愚参之鲁
由喜闻过百世之师先哲定论确然无疑游夏四子子
路等夷若师万世先圣何为圣道所属独在子渊天不
憖遗早岁夭阏赖有子舆晚得其传子羔行义固已卓
然过誉传道曾氏齐肩前此未闻乃一家言
 先生举 公都子
问钧是人也一章云人有五官官有 (第 35b 页)
 又自为五行矣
五行之生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性则只
说得气禀使果识所谓各正者则人物之分必不至混
然无别矣下文所云则其所谓生之谓性者语虽似而

意差此则立义甚精
  公都子
问性无善章是乃仁义礼智之具乎性者也
 性之中有是四者而已有外则非天心矣
此章所谓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第 2b 页)
  论古之圣人除天下之大害成天下之大功夫天生圣
人所以为世道计也周公拨乱世而反之正其亦不得
巳而有为者与孟子答 公都子
之问而言及此意谓天
下大乱之后必生圣人之才商纣之世民之困极矣于
是有周公出焉武王既作之于上周公则佐之 (第 19a 页)
  天下大悦  咸以正无缺   王世贞(程)

  大贤赞元圣大顺之治而必徵诸书焉盖文武之谟烈
盛矣而实周公成之也此天下之所以悦其治与昔孟
子释 公都子
好辨之疑及此若曰世之治也有启运之
君则必有翼运之臣吾尝观于有周而知周公一代之
治功矣盖文武嗣兴虽足以 (第 19a 页)
  大贤引诗及圣人说诗之词所以明性善也夫物则同
禀而懿德自好性之发乎情者则然也观此而性善之
义不有足徵乎孟子答 公都子
之意盖谓以情之善而
徵性之善此非予之私言也诗尝言之而孔子亦尝道
之者也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 …… (第 23a 页)
  大贤引诗与圣人之言所以明人性之无不善也夫性
出于天而同具于人者也观诗与孔子之说而性善之
言不益信矣乎孟子告 公都子
之意至此谓夫性善不
明于天下盖自诸子之论兴而不能折衷于圣人也昔
孔子尝读蒸民之诗而赞之矣诗言天生烝民 (第 25a 页)

公都子
其知之乎

  呼吸排荡直如天风海涛真雄才也(原评)

  专发承三圣意最得本文语气愉怡自得之致不及 (第 46b 页)
  乃若其情  四节      郝 敬

  因情以知性虽圣人不能易也夫情性之发也今人不
以情善观性而以不尽之才罪性亦异乎诗与圣言矣
孟子告 公都子
曰世之言性者亦各有据也以为不善
天下固未有生而无秉彝之人以为至善则天下又真
有济恶不才之人无惑乎众说 (第 25a 页)
  合情才以溯性其善著矣夫情才非性而皆出于性也
其善若此其无不善若彼奈何敢于诬性耶昔者孟子
之论性与孔子异孔子之说理气参焉者也故其言曰
相近孟子之说论理不论气者也故其言曰性善然置
气不言而天下之辨起矣则仍即其流行运用于气之
中者言之而立教乃可无弊答 公都子
曰天命之谓性
性动而有为之谓情性具而能为之谓才夫性浑然在 (第 46a 页)
  读荀子
一言而本末具者圣人之言也有所操有所遗然而不
虚言言以救世者贤人之言也操其本者不弊操其末
者未有不甚弊者也孔子之言性曰性相近习相远上
知与下愚不移所谓一言而本末具者也孟子之言性

善所谓操其本也荀子之言性恶所谓操其末也其言
殊其所以救世之意一也孟子曰口之于味目之于色
鼻之于臭耳之于声四肢之于安佚是性也不亦与荀
子言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者同乎哉
荀子曰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又曰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虽
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不亦与孟子言民之秉彝故
好是懿德者同乎哉 公都子
问孟子曰告子曰性无善
无不善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或曰有性善有
性不善三说皆非欤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 (第 20b 页)
之谓性者。何谓也。 世子曰。告子认气为理故云然。良浩曰。诚得之矣。书进讲栍。光颜读新受音。自孟季子问 公都子
止亦在外也。 世子读一遍。良浩曰。大 (第 177H 页)
众咻中。尽有以克践其自警之语矣。宜乎屏翁举邹圣之答 公都子
而深致钦叹也。苟使公克展才志。得持风裁于朝著上。则其摧陷廓清之象。岂无可观。而惜乎。其以一上舍生。坎 (第 479H 页)
大夫。以齐之平陆。警齐之君。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政谓斯欤。
蚳蛙之去就在于官。孟子之进退在于己。 公都子
不以此答齐人。则 (第 446H 页)
公都子
不知孟子矣。司马温公乃以此疑孟子。则司马温公不知宾师矣。
王驩朝暮见于孟子。孟子岂不言之哉。不言者特 (第 446H 页)
喻长者。耆以喻长之者。马在外而所以知其白者。在于内而不在于外。
学之有效。可谓神矣。始也孟季子之问。 公都子
不能答。闻庸敬之训而后。能以冬汤夏水之说。折季子之词锋。学之有效。不其神欤。
性无善无不善者。认性为 …… (第 458L 页)
一静。义无不由之谓也。心包性。性具理。
前章只说性善。以著其本然之理已然之故。后章始说降才不殊。以破 公都子
三说之非。若知性善而才不殊。则天下古今贤愚之性一也。于此三说。不攻而自破。譬如人有表证三四之病。而良 …… (第 459L 页)
是喻。孟子惟利是斥。举世惟以不仁不义为事。孟子惟以行仁行义为道。一矛一盾。将何以合哉。
孟门诸公。惟 公都子,
乐正子,万章,公孙丑差有可取。而其外则无闻焉。余则曰。汉之董仲舒出于孟门诸公云。以其道则能知其出于天 (第 471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