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集部
誩攘(自汉以来张光严宣钱乐/之祖莹梁武帝信都芳陈)
(仲儒郑译苏祗婆祖孝孙王朴和岘窦仪阮逸胡瑗刘/几 房庶 范镇司马光沈括蔡元定等尤难偏举如何妥)
(牛弘辈无可言至魏/汉津蔡京等益缪尔)遴执随而成渝兮非数词之 (第 32b 页)
(仲儒郑译苏祗婆祖孝孙王朴和岘窦仪阮逸胡瑗刘/几 房庶 范镇司马光沈括蔡元定等尤难偏举如何妥)
(牛弘辈无可言至魏/汉津蔡京等益缪尔)遴执随而成渝兮非数词之 (第 32b 页)
律管长短班马不同上生
下生诸家各异杜夔紫玉不能铸钟荀勖张华终昧管
□隋万宝常善讲尺度而律法不著宋范镇 房庶 单辨
黍粒而施用全乖至魏汉津竟欲量徽宗中指以定黄
钟则可笑孰甚昔人云智者造律明者听律愚者算律
自宋元 (第 13a 页)
下生诸家各异杜夔紫玉不能铸钟荀勖张华终昧管
□隋万宝常善讲尺度而律法不著宋范镇 房庶 单辨
黍粒而施用全乖至魏汉津竟欲量徽宗中指以定黄
钟则可笑孰甚昔人云智者造律明者听律愚者算律
自宋元 (第 13a 页)
律管长短班马不同上生
下生诸家各异杜夔紫玉不能铸钟荀勖张华终昧管
籥隋万宝常善讲尺度而律法不著宋范镇 房庶 单辨
黍粒而施用全乖至魏汉津竟欲量徽宗中指以定黄
钟则可笑孰甚昔人云智者造律明者听律愚者算律
自宋元 (第 13a 页)
下生诸家各异杜夔紫玉不能铸钟荀勖张华终昧管
籥隋万宝常善讲尺度而律法不著宋范镇 房庶 单辨
黍粒而施用全乖至魏汉津竟欲量徽宗中指以定黄
钟则可笑孰甚昔人云智者造律明者听律愚者算律
自宋元 (第 13a 页)
百族谱 麟台旧事 宰辅编年
一礼乐历代帝王不相沿袭自聂崇义作三礼图多
有舛误乐自王朴李照胡瑗范镇魏汉津 房庶 皆
有异同史志所载止于一时而诸家所陈罔有纪
载其乐志止详于乐髓新经礼书若元丰集议未
之有 (第 34b 页)
一礼乐历代帝王不相沿袭自聂崇义作三礼图多
有舛误乐自王朴李照胡瑗范镇魏汉津 房庶 皆
有异同史志所载止于一时而诸家所陈罔有纪
载其乐志止详于乐髓新经礼书若元丰集议未
之有 (第 34b 页)
以誩攘(自汉以来张光严宣钱乐之祖莹梁武/帝信都芳陈仲孺郑译苏祗婆祖孝孙)
(王朴和岘窦仪阮逸胡瑗刘几 房庶 范镇司马公沈括/蔡元定等尤难偏举如何妥牛弘辈无可言至魏汉津)
(蔡京等/益缪尔)遴执随而成渝兮非数词 (第 32b 页)
(王朴和岘窦仪阮逸胡瑗刘几 房庶 范镇司马公沈括/蔡元定等尤难偏举如何妥牛弘辈无可言至魏汉津)
(蔡京等/益缪尔)遴执随而成渝兮非数词 (第 32b 页)
累黍
累黍之说群儒辨论纷纭而终无定准李照以纵黍累
尺而太长胡瑗以横黍累尺而太短 房庶 以实千二百
黍为黄钟之长而马端临讥其非通论是皆止言黄钟
为九寸而不知此九寸为何代之尺也朕亲累黍测验 (第 6b 页)
累黍之说群儒辨论纷纭而终无定准李照以纵黍累
尺而太长胡瑗以横黍累尺而太短 房庶 以实千二百
黍为黄钟之长而马端临讥其非通论是皆止言黄钟
为九寸而不知此九寸为何代之尺也朕亲累黍测验 (第 6b 页)
临之官可谓要且重者而吾党东西南北之人同与
斯文之盛夫岂偶然哉吾将具列十有七人之官爵姓
名刻石临川之山 房庶 吾党子孙可以通世好于他日
也曷记之故为之记
有融斋记
昔余侍坐于君子君子告我以烝民之诗申之以既醉 (第 6a 页)
斯文之盛夫岂偶然哉吾将具列十有七人之官爵姓
名刻石临川之山 房庶 吾党子孙可以通世好于他日
也曷记之故为之记
有融斋记
昔余侍坐于君子君子告我以烝民之诗申之以既醉 (第 6a 页)
今论之。损益又难。南吕以下之分之际。其能无差乎。假使古律虽未可得。而惟黍得真。亦难定律。阮逸主方积。 房庶
主圆积。李照用纵黍累尺。胡瑗用横黍累尺。纵则太长。横则太短。而按精义曰。纵黍八十一。当横黍一百九九。 (第 240L 页)
李潗。庶子惀主簿。四房二男。憘宣务郎,怀生员。四女适参议赵基蕃,监役李耆英,县监李遇臣,进士金俣。五 房庶
子愐。郑韩两婿俱无育。李婿三男沃臣,景臣,哲臣。一女适察访朴春秀。安婿五男厚之,慎之,审之,益之,逸 (第 594H 页)
声。本非第一调之清宫声。那移贸乱。安得如是。然且羽之与宫。碧天黄壤。本不循环。安有两间。苟其相接。即 房庶
之变羽声。郑译之变宫声。不足为疵。(郑译用龟玆七音。变宫在羽声前。)左絜右度。毛氏之义无所立也。〇总 …… (第 576H 页)
毛云。有更造七律者。(服虔下晓七声。在十二律之内。乃别设七律。一簴为十九律。)有另立二声变者。(马融、郑元谓宫商角三声。为从声。徵羽二声。为变声。)有七声外。增一声者。(隋郑译得龟玆七声。而不知用法。后见编悬有八。则复于七声外。更立一声。谓之应声。)有改变声。为闰声。改变徵为变羽者。朱(一作 宋)房庶 请改变徵为变羽。使二变。位次尽列之羽后宫前。而改变声。为闰声。 有言七声即清声者。(明全赐作乐典序有 …… (第 577H 页)
于人则计目以为纲。于己则合寸以为尺。其明于人而暗于己。类皆如此。〇试观下图。其视服处(一作虔)。郑译 房庶 之等。不又坠落乎。大吕、中吕、夷则。无故不用。其妄一也。宫清高于声。而无故环下。其妄二也。九声之中。 (第 577H 页)
毛云。有更造七律者。(服虔下晓七声。在十二律之内。乃别设七律。一簴为十九律。)有另立二声变者。(马融、郑元谓宫商角三声。为从声。徵羽二声。为变声。)有七声外。增一声者。(隋郑译得龟玆七声。而不知用法。后见编悬有八。则复于七声外。更立一声。谓之应声。)有改变声。为闰声。改变徵为变羽者。朱(一作 宋)房庶 请改变徵为变羽。使二变。位次尽列之羽后宫前。而改变声。为闰声。 有言七声即清声者。(明全赐作乐典序有 …… (第 577H 页)
于人则计目以为纲。于己则合寸以为尺。其明于人而暗于己。类皆如此。〇试观下图。其视服处(一作虔)。郑译 房庶 之等。不又坠落乎。大吕、中吕、夷则。无故不用。其妄一也。宫清高于声。而无故环下。其妄二也。九声之中。 (第 577H 页)
将何以别之。此陈仲孺所谓气有盈虚。黍有巨细。不如准之代律者也。然黍之大小。恐不至悬绝。王朴言之于前。 房庶
言之于后。长短皆合。则求其适均而定其分寸。犹为近之也。仲孺当北魏神龟二年。已奏律准法不行。此本于汉京 (第 322H 页)
跋乐律书
予曾见马范钟律书。窃以 房庶 说为稍近可行。盖以黍生律。古人亦不得已而大槩言之者也。其岁之丰俭。地之肥瘠。亦无柰何。则姑此依其说。 …… (第 489L 页)
然则取黍当如何。岁有丰俭。取其中而已矣。地有肥瘠。取其中而已矣。子有大小。取其中而已矣。其义一也。然 房庶 所论。攻之者相继。唯范公信之笃。亦不能谕众人之惑矣。愚且为房生讼之可乎。司马公曰律管至小而黍粒体圆。 (第 489L 页)
予曾见马范钟律书。窃以 房庶 说为稍近可行。盖以黍生律。古人亦不得已而大槩言之者也。其岁之丰俭。地之肥瘠。亦无柰何。则姑此依其说。 …… (第 489L 页)
然则取黍当如何。岁有丰俭。取其中而已矣。地有肥瘠。取其中而已矣。子有大小。取其中而已矣。其义一也。然 房庶 所论。攻之者相继。唯范公信之笃。亦不能谕众人之惑矣。愚且为房生讼之可乎。司马公曰律管至小而黍粒体圆。 (第 489L 页)
讨得几家。要入未得。
支子次日祭之礼。盖是古宗法意。今人必有行之者。讨得犹索得也。欲索得行此礼几家。入于古今礼说以證之而未得云尔。抑未知未得者。有志而未就耶。求之而未得耶。
折了八字。
资治通鉴曰范镇与君实。志意相孚。而平生惟论律事不合。 房庶 以律管径三分周围九分。累黍容受。不能相通。遂增废一黍为一分之法八字于班志中。自称古本。蜀公从而信之。 (第 475H 页)
以为今汉书折了八字。与温公始终争执。盖 房庶 误之也。
絣定七弦。(止)一均六同。 (第 475H 页)
支子次日祭之礼。盖是古宗法意。今人必有行之者。讨得犹索得也。欲索得行此礼几家。入于古今礼说以證之而未得云尔。抑未知未得者。有志而未就耶。求之而未得耶。
折了八字。
资治通鉴曰范镇与君实。志意相孚。而平生惟论律事不合。 房庶 以律管径三分周围九分。累黍容受。不能相通。遂增废一黍为一分之法八字于班志中。自称古本。蜀公从而信之。 (第 475H 页)
以为今汉书折了八字。与温公始终争执。盖 房庶 误之也。
絣定七弦。(止)一均六同。 (第 475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