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以矜式朱子小学书亦备载瑗事以为百
世之法臣以为自秦汉以来师道之立未有过瑗者矧
程子于瑗之生也欲致其与 张邵
并居于尊贤之堂其
没也乃不得与 (第 12b 页)
张邵
并侑于宣圣之庙其为缺典甚矣
况宋端平二年议增十贤从祀以瑗为首若谓瑗无著
述之功则元之许衡亦无著述但其 (第 12b 页)
若董仲舒贾
谊司马迁扬雄皆用之成一家言虽不及于古其屈而
在下则一也至宋人君能以道德作海内之气故周程 张邵
朱子皆以是闲孔孟之道幽者使之明郁者使之
宣辟邪说而驱之完群经于既坏而司马光亦以是更
弊法欧阳修苏轼亦 (第 22b 页)
得以矜式朱子小学书亦备载瑗事
以为百世之法臣以为秦汉以来师道之立未有过瑗
者矧程子于瑗之生也欲致其与 张邵
并居于尊贤之
堂其没也乃不得与 (第 28a 页)
张邵
并侑于宣圣之庙其为缺典
甚矣况宋端平二年议增十贤从祀以瑗为首若谓瑗
无著述之功则元之许衡亦无著述但其 (第 28a 页)
以为百世之法臣以为自秦汉以来师道之立未有过
瑗者矧程子于瑗之生也欲致其与 张邵
并居于尊贤
之堂其没也乃不得 (第 13a 页)
张邵
并侑于宣圣之庙其为阙
典甚矣况宋端平二年议增十贤从祀以瑗为首若以
为瑗无著述之功则元之许衡亦无著述但 (第 13a 页)
非圣哲何以与此后世学者虽希之而未至亦儒之徒
也然则儒林岂亚道学直以吕东莱诸儒之讲明著述
较之周程 张邵
朱子稍不逮况陆朱之学不可强而同
乎孙复以下数君子亦卓为世表靡容轻议止斋不幸
以文章知名即其出处交游文 (第 12a 页)
   为湘州祭屈原文

维有宋五年月日湘州刺史吴郡 张邵
恭承帝命建旟
旧楚访怀沙之渊得捐佩之浦弭节罗潭舣舟汨渚乃
遣户曹椽某敬祭故楚三闾大夫屈君之灵兰薰而摧 (第 56a 页)
易之变
而推广之者也要之其为说虽正大而微妙然岂有出
于六经之外者扬雄王通氏急于六经之名而缓其实
周程 张邵
氏精于得经之实而避其名此所以异也而
后之持正论者必欲深文巧诋以中通雄之罪至目之 (第 26a 页)
  刘一止      李 质
   曹 纬      曹 组
   邵 彪      范宗尹
    张 邵      
张 嵲 (第 43b 页)
   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建炎初授修武郎借吉
   州团练使副王伦使金通问被拘凡十九年绍
   兴十三年始与洪皓 张邵
南归易宣教郎直秘
   阁主管佑神观卒有聘游集輶轩唱和集曲洧
   旧闻风月堂诗话行世 (第 1a 页)
其父兄外以骄其闾里终身不知自勉而卒就小人
之归然岂专在学者之罪亦典教者不知为教之道也
于乎朱子集周程 张邵
之成以续孔孟之统当时乃有
记诵剽窃之弊盖朱子之学虽不能行于一时而寔大
行于今日则今日为师为弟子者其可 (第 4a 页)
宗庙昭穆之数刘歆之说也五音六律十二管还相为
宫郑康成之说也是知汉儒之学长于数得圣人之博
宋自周程 张邵
逮于朱蔡天地阴阳之奥道德性命之
微深究其妙不泥前人之说其学也得圣人之约合二
者而一之然后得圣人之全经 (第 22a 页)
 小学书亦备载瑗事以为百世之法臣以为自秦
  汉以来师道之立未有过瑗者矧程子于瑗之生
  也欲致其与 张邵
并居于尊贤之堂其没也乃不
  得与 (第 10a 页)
张邵
并侑于宣圣之庙其为阙典甚矣况宋
  端平二年议增十贤从祀以瑗为首若以谓瑗无 (第 10a 页)
   书朱子答张敬夫书
按此书谓陆子废讲学而专务践履将流于异学然朱

子他日又谓温公只恁行将去无致知一段疑其与论
象山之失同至于沧洲精舍祝文则云周程授受万理
一原曰邵曰张爰及司马学虽殊辙道则同归遂以温
公上班周程 张邵
以侑宣圣岂别有见邪抑大贤之造
诣浅深必历其域者然后知之非后学小子所得骤而
窥邪
   书朱子与陆子静 (第 12a 页)
则圣人之志岂易知乎若夫程 张邵
朱四君子者可谓
知足以知圣人矣而于属辞比事有未暇数数焉者此
五经微旨所以闇而复明春秋独郁而不发也自是 (第 22a 页)
   张达善文集序

昔之为文者曰不蹈前人一言一句或曰此文人之文
尔儒者之文不如是儒者托辞以明理而非有意于文
也虽然周子之太极图易通张子之订顽正蒙程子邵
子之易传序定性书观物篇前无是也朱子祖述周程 张邵
而辞莫有同者焉谁谓儒者之文不文人若哉彼
文人工于诋诃以为洛学兴而文坏夫朱子之学不在
于文而未尝不力于 (第 17a 页)
没千有馀年溺于俗儒之陋习淫于老佛之异教无一
豪杰之士生于其间至于周程 张邵
一时迭出非豪杰
其孰能与于斯乎又百年而朱子集数子之大成则中
兴之豪杰也以绍朱子之统自任者果有其人乎澄 (第 27a 页)
   张知白
张文节知白沧州清池人考其历官亦未到两浙宋元

明诸志叙人物亦无有及知白者闻志宋贤传忽阑入
之谓与林逋游过四明择鄞之十七甲居焉此何据耶
考范光阳撰张士埙行状郑梁撰张遐勋行状俱云系
出文节公知白其后有讳吁者徙居于鄞然则张村之
族虽出自知白其徙鄞者乃张吁也吁与知白未知中
隔几世要岂可以后人之卜居斯土而妄引其先世也
   王鄞江墓志不足信
闻性道志载王荆公所撰鄞江先生墓志一篇文最芜
陋乃后人伪造其尤可笑者以 张邵
张郯张祁三人在
从学之列三张仕于南渡初距鄞江之殁七八十年矣 (第 8b 页)
   跋宋史
自史迁以经师相授受者为儒林传而史家因之洎宋
洛闽诸大儒讲明性道自谓直接孔孟之传嗣后儒分
为二有说经之儒有讲学之儒宋史乃刱为道学传列
于儒林之前以尊周二程 张邵
朱六子而程朱之门人
附见焉豫章延平非程氏弟子以其得程之传而授之
朱氏亦附见焉其它讲学宗旨小异于朱氏者 (第 13a 页)
杨君更其名体仁书院檄州守徐君祠先生于中以伊
张邵
朱吕诸先生左右列而配焉谓祠为先生设也
未及百年墙屋圮倾蔓草寒烟芜废不治康熙壬申之
冬滦水伦君来守是邦 (第 2a 页)
记曰今吾学之所
讲其书易诗书春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其道则尧舜
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所以明其道者颜曾思孟周程

朱之言也仁卿在此则遵是而学之往彼则循此而
教之勿 (第 3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