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出分方面屡获扫门入总钧衡久睽望履崇墉虽逖柔

牍时脩过蒙盛 德之谦
屡辱尺书之赐方当勉供职守
仰副已知遽婴无妄之灾几动穷途之泣尚赖保庇终
获辨明伏念某天与朴忠自嫌愚拙三 (第 14b 页)

于臣工饬官常也锡侯封于明裔示殊典也丰盈遍万
国而服御有经见
圣躬之俭焉嘉应在庶徵而忧勤益懋昭
德之谦
焉盖我
皇考诚敬之心中正之道宽仁之恩悉同符乎 …… (第 512a 页)
玉简琅函实与典谟训诰相辉映用是装缮尊藏朝夕
循诵以志绎思衣 德之
义垂裕后昆永永无极焉谨序 (第 513a 页)
   选举表总论
论曰旧志有封君有诸生有仪宾不录非科制也封君
以子贵故于子见之诸生偶赏官尔(若府学生 廖谦
以/徭入朝授新兴典)
(史/)汉卿相多起佐史国朝若况伯律辈即科贡何以加 (第 9b 页)
兴吾兴让兴文生元大德五年辛丑终元至正二十
五年甲辰葬千秋乡四十八都龙门枫山之原葬后十
七年谦等以教谕 廖谦
行状请铭隐君于予五年以长 (第 12b 页)

从哉山人为之解曰夫人刚则失物柔则失已二
者偏之为疢耳夫君子之道有似刚而非者义之
正也有似柔而非者 德之谦
也夫列爵所以辨分 (第 5a 页)
安从哉山
人为之解曰夫人刚则失物柔则失已二者偏之为疢
耳夫君子之道有似刚而非者义之正也有似柔而非
德之谦
也夫列爵所以辨分分定则礼立礼立则和
行君子所以重素位正之秉也善蓄德者不以其所能 (第 5a 页)
德之谦
焉盖我
皇考诚敬之心中正之道宽仁之恩悉同符乎
圣祖以绥猷而立极十三年中有如一日宜其治功之
盛纲举目张 …… (第 11b 页)
考际重熙累洽之盛励精图治良法美意历久弥新
玉简琅函实与典谟训诰相辉映用是装缮尊藏朝夕
循诵以志绎思衣 德之
义垂裕后昆永永无极焉谨序
  日讲春秋解义序
尝考春秋经文不过万有六千三百馀言自三传以后
群儒义疏累 …… (第 12a 页)
  乐善堂全集序
朕少读尚书见二帝三王以及继世之哲后君臣咨儆
惟是身心性命之本原其敷政命官亦惟根柢道德而
不规规于事为之末及考诗易四子之言凡论政者皆

与书所称同其指归互为表里其后博涉诸史则虽明
盛之世所殚心竭虑者大槩详于事功而略于本原教
化之升降治象之崇卑其分岐实判于此用是日有孜
孜求所以取道入 德之
门蒙
皇考示以明理立诚之大训而略得其统贯又念修辞
必本乎诚故凡见于古文诗辞者咸以是为宗而不敢
有贰焉 (第 15a 页)
  跋樗散生传后

樗似椿人呼为山椿或呼为虎目桐以其叶脱处有㾗如之
故名材极易大而不中器用故又以散材称之同郡许君存
礼有长材而不轻于世用托樗散生自号虽其执 德之谦

亦有激云尔然而白玉在璞而中夜吐光若虹虽欲自閟终
不可得存礼今用荐者教授于燕将自此而升为徂徕之松 (第 7a 页)
是冶铜液以灼之遂大溃初雩都未有城侯命属官毛
荣胡思恭吴溥龚昂 廖谦
杨贵德先后督成之不五月
而竣事高厚为尺十有二周环里计者五为门凡六各
为楼缭以瓯脱六十有四于时苟安之民 (第 3a 页)
宽衍可居。吾族父君民氏买其地于里中李氏。将筑室以居。而是堂故李氏作也。君民名致泽。豪奇好义。有弟曰致 益仲谦。
贤而学古人之道者也。仲谦得是堂而喜。乃谋于其兄而以谂余曰。吾尝 (第 373L 页)
壁龛以藏孔子朱子暨宋尤庵先生遗像。每月一会出揭而拜之。已乃讲书而罢。堂盖清风金致泽君民有也。而其弟致 益仲谦
实赞成之。里人以钟厚之寓居于是。使主会讲事。是所谓后峒书庵也。余惟天下之事。固有体小而贤于大。文略而 (第 439H 页)
 
君子之道四。某未能一者。固是圣人之谦辞。而非如农圃之真不能。则章下遂指谓圣人所不能者何也。且所谓道不远人云者。只所以明夫平常而无诡异。非直谓浅近易能之事。则虽人之所不知不能者。亦未必不包其中。而但谓之夫妇所能者。亦不能无疑矣。
义理十分处。固亦不远人为道。而道不远人者。盖指卑近处言也。夫子所谓四未能者。固亦卑近之一理。而盖指十分尽到处也。卑近者夫妇之所能。而十分尽到者。虽圣人。嫌不自居。卑近与十分处。实言其费

之广矣。○夫子之自谓未能者。出于圣 德之谦
辞。初非真有所不能。而章句以某未能。谓圣人之所不能者。亦非真以夫子为不能于此。只引夫子自谓未能之语。 (第 468H 页)
又有东儒礼说一卷。其规模皆若将以自备遗忘。而取舍之权衡。未尝不默寓于其间。观乎此而其所学之精而博。执 德之谦
而厚。可领会七分矣。使其抠衣之列。有相长问难之益。则虽以先生之谦光自晦。而所传岂止于此哉。是为可惜也 (第 396H 页)
道。及撞著事。却与所尝讲者不同。此甚可惧。昔陆门人杨敬仲言。读书者盈天下。省己者万无一千无一。朱门人 廖益仲
言。今之言学者满天下。家诵四子之书。人习四子之说。究观其实。不惟应事接物。与所学不相似。而其举足动步 (第 132L 页)
则所谓甲寅大定者。殆亦未也。
僩录。在戊午以后。而有曰心属火。缘是个光明发动底物。所以具得许多道理。 (廖谦
甲寅所闻。谓心是动底物。自然有善恶。若如季氏之见。则亦将曰。太极属火。缘是个光明发动底物。所以具得许 (第 88L 页)
 

沈庄仲语 擂起。
擂似是挝之之义。
 石子馀语 前卷字。
即子馀前日所纳讲目。
  廖益仲
语 趁养家一般。
趁犹急赴之义。如为人食客之类。其理然也。
 周纯仁语 煖阁。
其制未详。恐是冬月所 …… (第 388H 页)
 小学三物之教知在仁先。抑知止在先之意耶。(小学)
朱子尝论三达德。以谓成德以仁为先。进学以知为

先。六行之说。似亦以进学言也。如何如何。
答蔡伯瑞问(近思录)
 伊川曰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云云。按明者是明 德之
明。而知之谓欤。动者至之谓欤。
此段集解以知行为说者甚明。可更详之。
 人于议论章第六截云。谢安闻谢 (第 389L 页)
设令臣因歧贰于此等之论。尝被邮罚。尚不可惩刱而变改。况其所尝受知与受 恩既深厚。初无可以惩刱者。 圣 德之谦
抑。又往而弥固。而臣若不思所以终始将顺之道。改头换面。以苟同于人。则此果 (第 390H 页)
光武有光矣。以此论之。不但今年之为未安。虽于明年亦不当为此举也。 殿下既不许之。固无更加容议。而 圣 德之谦
挹如此。为臣子者理宜赞扬将顺。以彰不自满暇之美。故敢陈区区所怀。伏愿 圣明留神焉。
 左承旨洪受畴曰 …… (第 576L 页)
其徒行 祖宗之例。不若克法 祖宗之志。若使宣庙谦让之盛德。至 圣躬乃成。今日臣僚亦从而将顺。以成 君 德之
美。能免有识之议。岂不善哉。 圣明宜于副提学之言。特加省察。
又曰。李恒福固名臣。而至论此事则不及申 …… (第 577H 页)
谏之待 朝廷有事而始为争执。当从容启沃。委曲导达。或因事而推言其本末。或先事而预陈其得失。以仰裨 圣 德之
万一。 …… (第 577H 页)
疑也。然府君之所可藉以不朽。又有重于此者。夫知臣莫如君。而我 殿下尝览府君遗像。 亲制其赞以赐曰。之 德之
行。馀事文章。允矣君子。华闻孔彰。勋庸茂著。纪绩太常。戚畹有贤。邦国增光。其词优其旨隆。乃以府君之贤 (第 591H 页)
。归重于邦国。此实申伯,伏波之所不能得之于周宣汉明者也。则府君勋 德之
过古人。从可徵耳。 纶綍一宣。人皆传诵。固已书之国史。记于家乘矣。宋先生之文。亦已显刻而揭诸垄矣。云 (第 591H 页)
铭二百七十馀言。发明书镇之美而微寓感慨之怀。
沙禽洞立石日记
吾家之碣而不碑。粤自文纯公始焉。是亦先 德之谦
光而世守之家法也。文纯公以下世碣。多有未备。每因展墓。议营立而尚未焉。乃者宗叔知县公龟应就于族曰。是 (第 597H 页)
   出山亭
   岁暮吟
   读放翁诗有感(并小序)
   病枕无聊。消日政苦。时拈一两句以自遣。适见朱子答 廖益仲
书。以暮年诗政为一厄。不觉瞿然。
   次聋斋李公 赠爵焚黄时韵
   处世吟示儿辈
   适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