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为信安君说秦(苏代/)

秦召魏相信安君信安君不欲往苏代为说秦王曰臣
闻之忠不必党党不必忠今臣愿为大王陈臣之愚意
恐其不忠于下吏自使有要领之罪愿大王察之今大
王令人执事于魏以完其交臣恐魏交之益疑也将以
塞赵也臣又恐赵之益劲也夫魏王之爱习魏信也甚
矣其智能而任用之也厚矣其畏恶严尊秦也明矣今
王之使人入魏而不用则王之使人入魏亡益也若用
魏必舍所爱习而用所畏恶此魏王之所不安也夫舍

万乘之事而退此魏信之所难行也夫令人之君处所
不安令人之相行所不能以此为亲则难久矣臣故恐
魏交之益疑也且魏信舍事则赵之谋者必曰舍于秦
秦必令其所爱信者用 赵是
赵存而我亡也赵安而我
危也则上有野战之气下有坚守之心臣故恐赵之益
劲也大王欲完魏之交而使赵小心乎不如 (第 6b 页)
 公与宋都统张茂实吕师夔辟都元帅府江右公为
 左副都元帅破刘槃军下隆兴禽熊飞建昌抚瑞吉
 赣与广闽诸州皆下会宋幼主出降其将相张世杰
 陈宜中挟 益王是
卫王炳浮海趋福立益王元以景
 炎闽广诸州应者十五郡县豪杰亦争起兵公出定 …… (第 10b 页)
 慰使天祥复陷汀行收兵出兴国又击走之追四百

 里及之空坑散降其众二十馀万禽赵时赏以下文
 武将吏数百人拜参知政事行中书省江西益王殂
 庙以 端宗
世杰复立卫王元以祥兴移栅海中崖山
 近去广治四百里授蒙古汉军都元帅经略广东进
 复梅循英德与广之清远 (第 11b 页)
祠可百步许已鞠为榛莽复谒国母坟坟在旧殿
之南稍东牡蛎为垣半己就颓国母即杨太后也夫志
不载杨太后葬处而 端宗
陵寝见于志者已漫不可寻
今国母有坟岿然独存其好事者为之抑中原遗民悯
后之节收其遗骸或具衣冠瘗之以示哀 (第 3b 页)
而身事之也则不
若君秦而名事之无忌曰臣固知其不可也为从之不
固也君亟断河内毋使函崤游士之轼入境而媾韩
一完晋也车驰金马驰璧而南托于楚是益一晋也
车驰金马驰璧而东托于齐燕是又益一晋也三分晋
而抗秦犹庶支三 (第 16a 页)
   上舍除中书奏名淳祐六年丙午元日日食诏
   求直言上丙丁龟鉴忤时相意诏下府狱赵节
   斋疏救得放归田里因又号归田景炎二年
   宗
登极三山孔大谏奏荐特授迪功郎史馆国
   史编校辞归山中宋亡后称宋逋臣有道州台
   衣集咏史集
  (第 33a 页)
  横沥口泊舟
浦外炊烟起柁牙岸头茅屋是农家一冬苦雨全无麦
二月春晴未见花野渡至今濡马足江潮久不露鸥沙
閒随渔父谈占候怕见朝霞爱暮霞
 黄 瑜(二首/)
   瑜字廷美香山人景泰丙子举人长乐知县有
   双槐诗集
  井㠗 (宋端宗
御/舟至此) (第 25b 页)
  信陵君谏魏王(国策/)
魏王以秦救之故欲亲秦而伐韩以求故地无忌谓魏
王曰秦与戎狄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
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
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忧死
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两弟无罪而再夺之国
此于亲戚若此而况于仇雠之国乎今王与秦共伐韩

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识则不明群臣莫以闻
则不忠今韩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内有大乱外交彊
秦魏之兵王以为不亡乎韩亡秦有郑地与大梁邻王
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负彊秦之亲王以为利乎秦
非无事之国也韩亡之后必将更事更事必就易与利
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是何也夫越山踰河绝韩
上党而攻彊 赵是
复得阏与之事秦必不为也若道河
内倍邺朝歌绝漳滏水与赵兵决于邯郸之郊是知伯 (第 23b 页)
  苏代为信安君说秦(国策/)
秦召魏相信安君信安君不欲往苏代为说秦王曰臣
闻之忠不必党党不必忠今臣愿为大臣陈臣之愚意
恐其不忠于下吏自使有要领之罪愿大王察之今大
王令人执事于魏以完其交臣恐魏交之益疑也将以

塞赵也臣又恐赵之益劲也夫魏王之爱习魏信也甚
矣其智能而任用之也厚矣其畏恶严尊秦也明矣今
王之使人入魏而不用则王之使人入魏亡益也若用
魏必舍所爱习而用所畏恶此魏王之所不安也夫舍
万乘之事而退此魏信之所难行也夫令人之君处所
不安令人之相行所不能以此为亲则难久矣臣故恐
魏交之益疑也且魏信舍事则赵之谋者必曰合于秦
秦必令其所爱信者用 赵是
赵存而我亡也赵亡而我 (第 38b 页)
未宁它师往援公独镇洪遣偏裨荡
清赣境半年之后宋之荩臣又自汀出公以精兵逐之
循赣之鄙追及吉之鄙支党悉平 宋益王
终卫王嗣立
列舟驻广之厓山公暨张弘范并膺蒙古汉军都元帅
之任期于必取至元十六年春二帅师集彼敌虽小坚 (第 2b 页)
建昌抚瑞吉□与广闽诸州皆下会宋幼
主出降其将相张世杰陈宜中挟 益王是
卫王炳浮海
趋福立益王元以景炎闽广诸州应者十五郡县豪杰 …… (第 3a 页)
及之空坑散降其众廿馀万擒赵时赏以下文武将吏
数百人拜参知政事行中书省江西益王殂庙以 端宗
世杰复立卫王元以祥兴移栅海中崖山近去广治四
百里授蒙古汉军都元帅经略广东进复梅循英德与
广之清远走王 …… (第 4a 页)
国上将军江东宣慰使其民新脱锋镝王抚之期
月境内称治十五年王入觐请于上曰宋主既降而其
将张世杰奉其庶兄 益王是
与弟广王炳南奔既立是 (第 14b 页)
命假息闽广(十三年正月十九日大军至临安北五十/里陈宜中张世杰苏刘义刘师勇等挟宋)
(宗室广王炳 益王是
遁去宋主寻归命五月一日文天/祥宜中世杰等立是于福州收集溃兵大假闽人爵赏) (第 20a 页)
诏听公节度升昭勇大将军广西宣抚使寻罢宣抚改
镇国上将军广南西道宣尉司宋既亡也其将相张世
杰陈宜中挟 益王是
卫王炳浮海趋福州立益王传檄
海岭之州曰余复广之东西豪杰啖其爵赏争起为应
裂裳为旗荷矛为兵者动万为群公 (第 5a 页)
人入城谕意县降遂会丞相于临安北张世杰欲以其
主逃之海公绕出临安城南戍浙江亭世杰计不行窃
宋主弟 吉王是
广王炳南走而宋主㬎出降丞相命公
入城罢宋官府散其诸军封库藏收礼乐器及诸图籍
取皇帝诸玺符上之丞相丞相 …… (第 11b 页)
勤朕所素知乃拜资
德大夫中书左丞时张世杰奉宋主弟 吉王是
据台州
闽中尚为宋守敕公进兵所过禁士马无敢履践田麦 …… (第 12a 页)
不行而功立在军或与长官争事长官国人持巳见不
是公
曰第上两奏得可事乃行长官辄不敢上卒公
是盖上尝诫长官者曰董文炳老成练事汝父行也事
事听之文炳不我负也 (第 15a 页)
亦尚可俟
   太恭人石母赵氏墓志铭
石与赵皆藁城名族赵在国初有为四辅官兼太子宾
客曰民望者孙曰准为 赵王府纪善是
生太恭人嫁于
石为临晋县学教谕赠监察御史麟之妇山西按察使 (第 20a 页)
   (万八千馀级东羌悉平莫强于盗贼而朱隽皇/甫嵩出兵破斩黄巾悉平区区宦竖无夷狄之)
   (强也无盗贼之繁也君臣上下恬不过而问至/若与贼内应亦莫推究且言张常侍是我公 赵)

   (常侍是
我母噫火烈人望而畏之至水则溺焉/而不自觉者人情然也吾观傅燮不忧黄巾而)
   (忧中常侍诛盗有功曾不 (第 7a 页)
  陆君实传后叙(仆为此叙时固巳不敢悉以客语为信及/来京师将取正于太史氏而新史所纪二)
(王事与/皇朝经世大典自有不尽合者史既成而邓氏/光荐家始以其填海录等书上进又不能无所见所闻之)
(异辞谨摭其一二附注于旧文/之下以订其讹舛补其阙逸云)
陆君秀夫之死楚人龚先生开既为立传且曰君实死事得之
里人尹应许尹得之翟招讨国秀翟得之辛侍郎来莘而君实
在海上乃有手书日记日记藏邓礼部光荐家数从邓取之不
得故传所登载殊弗能详至公之官位为丞相为枢密使亦且
贰其传而莫能定因字称之曰君实而不爵盖阙疑也仆往在

金陵客有来自番禺者颇能道崖山事云 宋益王
之践帝位也
不踰年而改称景炎(岁丙子五月乙未朔宋丞相陈宜中等立/益王于福州以为宋主改元景炎升福州) …… (第 6b 页)
位与新史为异)会雷州失守而六
军所泊居雷化犬牙处乃稍北徙广州之境五月寓梓宫于香
山县寻葬其地上庙号曰 端宗
陈宜中以宰相为山陵使事毕
宜中一夕浮海去莫知所之(上庙号以四月辛巳梓官发引以/八月乙亥永福陵□宫复土 (第 7a 页)
   为遂不还后死于暹罗

人臣之义主亡与亡主存与存况宰相秉国之钧天子
之所倚重庶寮之所具瞻又非它为臣者比其君在难
委而去之夫岂义哉王允当汉献之时李傕作乱吕布
招允与俱去允曰朝廷幼小恃我而已遂不去以死君
子谓允死得其所矣景炎之初 端宗
幼冲煢煢在疚所
恃者二三大臣而已自浙迁闽而蒲寿庚叛之自闽入
广而刘深袭之危机交至视献帝之时殆有甚焉为 (第 29a 页)
颐望之若神仙可谓无忝尔祖者矣普晖退而语人曰
学宪识人东邱公十试于有司不第竟岁贡补延津县
学训导秩满升 赵府教授是
时王壮盛颇究心于文
学公至则列十事以谏一曰忠言奉藩谨二曰孝言欢
亲备三曰格心四曰讲学五曰亲贤六曰远佞 (第 5b 页)
  元史格字晋明宪宗时授节度使宪宗殁后加定远大

将军从攻静江众以轒辒自蔽凿城格所当炮礌蔽地
车不可至乃伺隙率众攀堞蚁附而上拔之徇广西十
三州广东三州皆下静江受兵之初溪洞诸夷皆降云
南格遣使谕之来者五十州云南争之事闻诏听格节
度升广西宣抚使改镇国上将军广南西道宣慰使宋
亡陈宜中张世杰挟 益王是
广王炳据福州立益王传
檄岭海欲复其地诈言夏贵已复濒江州郡诸戍将以
江路既绝不可北归皆托计事还静江格曰 (第 43b 页)
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
或存乎天下虽未有大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埶虽有强
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 赵是
也况群臣 (第 2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