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书徐汝佩卷(王守仁/)
壬午之冬汝佩别予北上赴南宫试巳而门下士有自
京来者告予以汝佩因南宫策问若阴诋夫子之学者

不对而出遂浩然东归行且至矣予闻之黯然不乐者
久之士曰汝佩斯举有志之士莫不钦仰歆服以为自 尹彦明
之后至今而始再见者也夫人离去其骨肉之
爱赍粮束装走数千里以赴三日之试将竭精弊力惟
有司之好是投以蕲一 (第 13a 页)
  宋福清儒林传(郭万程/)
自司马传儒林宋乂立道学者福清县一人焉王蘋字
信伯其先县刹上人也自唐水部棨之八世尚书郎伯
虎州教授伯起皆世其文学从弟仲举徙吴生蘋伯
起遣之从程子于洛得高第之学若杨时者居多时
曰同门后来莫踰伯信者绍兴以白衣赐第终朝奉郎
居平江而葬长城详在吴志传中闽自时载道而南传

罗从彦李侗至朱熹其宗为盛而私淑蘋传莆侍郎
林光朝光朝闻陆子正得程门 尹焞
之学而又与之游
及吕祖谦张栻朱氏并鸣为先辈而号南夫子归莆以
讲于东井红泉间闽之洛学又其宗也在福清者白 (第 16b 页)
   李纲二

  卷一百四十
    尹焞
  卷一百四十一
   沈晦
  卷一百四十二
   李宏
  卷一百四十三
   宗泽 (第 23b 页)
  滕茂实
   宋之才      朱 松
   朱 槔      张叔夜
   谢举廉       尹 焞
   
喻汝砺      傅 察
   王仲嶷      朱载上 (第 42b 页)
   姑苏郡邑志序       刘昌
鄱阳邱侯守姑苏之再明年予归自岭南适中书舍人
李应祯贞伯阳武训导陈颀永之皆以告家居以尝有
斯文之契也相与理姑苏遗迹而及于礼文典则之事

侯曰吴自泰伯以礼让立国至言游北学于孔子而仁
义道德之说益推达而充周其后若严助朱买臣之词
华陆澄陆元朗之博浃范仲淹父子之忠贤 尹焞
魏了
翁之学道他如高人逸士则有张翰陆龟蒙皆出于斯
郡而望于天下者文献之实有徵不诬今既千有馀年
出为等 (第 24b 页)
   新建和靖尹先生祠记    黄干
和靖尹先生寓居平江府虎邱西庵榜曰三畏斋所题
杂录论语解皆可考所寓即上方也去之七十有五年

郡守直秘阁陈君芾通守太学博士丁君煜始度庵空
地为屋绘先生像祀焉尊前贤厉后学也先生讳焞洛
阳人年二十师伊川程子举闱策士议诛元祐党人不
答遂弃举子业靖康初以布衣召不至诏褒为 和靖处
洛阳陷家歼焉先生死复苏窜长安山谷中逆豫以
礼聘溺水逃去展转蜀道累年绍兴五年以崇政殿说
书召凡二十辞八 (第 41a 页)
   翁之下不允批答     程克俊
敕岳飞得卿奏近蒙恩除枢密副使令参知政事王次
翁叙位在臣之下契勘参知政事叙位旧例在枢密副
使之上臣虽谬忝孤卿岂得遽紊班列欲望圣慈令臣
只依旧例叙位在参知政事之下庶使邦仪不易愚分
可安具悉卿蚤建殊勋显登亚保虽赞西枢之务实联
左棘之班肆同列之有陈请会朝而居下朕嘉其自抑
盖有能逊之风俾尔在前且昭右武之意情文俱得礼

法无嫌胡为守谦未安厥服勉体眷意勿复有言所请
宜不允
   徽猷阁待制 提举江州太平观尹焞
转一官致
   仕制          程克俊
昔孔戣告老韩愈上疏请留言贪贤之美疏广乞骸道
路观者有 (第 3b 页)
子监先生既受命即谒告欲迁延为寻医计既而供职
门人 尹焞
深疑之先生曰上初即位首被大恩不如是
则何以仰承德意然吾之不能仕盖巳决矣受一月之
俸焉然后唯吾所欲尔( …… (第 19b 页)
文字其所著书令监司觉察(语录云范致虚言程某以/邪说诐行惑乱众听而 尹)
(焞
张绎为之羽翼事下河南/府体究尽逐学徒复𨽻党籍)先生于是迁居龙门之南
止四方学者曰尊所闻行所知可矣不 …… (第 20a 页)
郎致仕(见实/录)时易传成书巳久学者莫
得传授或以为请先生曰自量精力未衰尚顗有少进
耳其后寝疾始以授 尹焞
张绎 (第 20a 页)
(尹焞
曰先生践履尽易/其作传只是因而写成)
(熟读玩味即可见矣又云先生平生用意惟在易传求/先生之学者观此足 …… (第 20a 页)
形容其德美者然先生尝谓张绎曰
我昔状明道先生之行我之道盖与明道同异时欲知
我者求之于此文可也(见集序 尹焞
曰先生之学本于/至诚其于言动事为之间处之)
(有常疏通简易不为矫异不为狷介宽猛合宜庄重有/体或说匍匐 …… (第 21a 页)
除礼部乃在罢政出守还朝之后先生去职久矣谱因/实录而误也年谱又云范致虚言先生以邪说诐行惑)
(乱众听而 尹焞
张绎为之羽翼事下河南府体究尽逐/学徒复𨽻党籍李文简长编云致虚此时不在言路谱) (第 22a 页)
   畈上丈人汪君(绍/)(子存/)  汪师泰
畈上丈人汪君绍字子传唐侍御史濆之六世孙严重
好义崇德乐施父殁七弟二妹冠笄婚嫁皆如礼宗族
贫病丧葬随宜周急人称曰畈上丈人尝于其居之南
辟义学教授乡里子弟曰四友堂捐田三百亩以膳师
生学者无裹粮束脩之费四方闻风踵至婺源县簿吕
广问值靖康之变不能还留以为师广问尝游 尹公彦

之门与闻二程之学君之子存方以西京之学辞官
归养遂得与吕公游尽授其说初驿道由里中以达休
宁之黄茅曲折沿 (第 4b 页)
器谢良佐之力学张绎之高识 尹焞
之笃行未尝不与
其进而道南之叹明道独于龟山发之及论西铭犹不
能无疑伊川以理一分殊喻之道之难明也如此先 (第 11a 页)
   新刻广韵后题
右广韵一部雕刻已完可模印然自梁沈约制为声韵

以来隋仁寿初陆法言等纂次成编唐仪凤末郭知玄
复帅其属而附益之时号切韵天宝中陈州司法孙愐
以切韵为缪略复增字四万二千三百八十三雅俗兼
收务矜该博且取周礼之义又更名曰唐韵宋祥符初
陈彭年丘雍复重修之又易名曰广韵至于宋祁景祐
集韵之出复增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字而广韵微矣
近代书肆喜简而恶繁集韵罕传而广韵独盛行濂等
奉敕校定一遵洪武正韵分合之例布列如左注则并

仍其旧旧韵凡二百又六今省为七十六云洪武九年
九月壬子朔翰林学士承旨金华宋濂记
   题省心杂言后
省心杂言一书刻于虎林西湖书院已久序之者谓
靖处士
林逋所作世之钜儒颇疑焉且云逋之所优者
诗尔至于法语格言可以垂世而范俗者逋或未之有
闻也复定为河南 (第 52b 页)
和靖处士尹焞
所撰岂不以焞为程
门高弟而谈理乃其所长耶然而吕稽中作焞墓志铭 (第 52b 页)
  书徐汝佩卷(癸未)
壬午之冬汝佩别予北上赴南宫试已而门下士
有自京来者告予以汝佩因南宫策问若阴诋夫
子之学者不对而出遂浩然东归行且至矣予闻
之黯然不乐者久之士曰汝佩斯举有志之士莫
不钦仰歆服以为自 尹彦明
之后至今而始再见
者也夫人离去其骨肉之爱赍粮束装走数千里
以赴三日之试将竭精弊力惟有司之好是投以 (第 25a 页)
 南宫策士以心学为问阴以辟先生门人徐
  珊读策问叹曰吾恶能昧吾知以倖时好耶
  不答而出闻者难之曰 尹彦明
后一人也同
 门欧阳德王臣魏良弼等直发师旨不讳亦 (第 6a 页)
   省心诠要序
道家者流任永全携书一编至曰省心诠要予观之可

以警悟人心可以扶树世教蔼然君子之言也书无作
者姓名溯其所自谓 和靖处士
林浦君复之书也处士
当宋盛且皎然肥遁禄利不怵于中其在逸民卓行之
科乎今人不过诵其诗语之清而已昔范文正 (第 9a 页)
  瞽瞍杀人
问有所不必答不答是也答之非也不答可也两儿论

日孔子不答其事有无不可知传之者正以见圣人存
而不论也孟子于桃应之问不答可也必再三言之愈
起后人之议是不若不答之为愈也予又思为之说曰
人之杀人者虽其凶悖然亦必有由非有犯之则有求
而不得也瞽瞍既为天子父尊之至谁则犯之以天下
养何求不得而杀人耶使瞽瞍而兽也则不可驯兽而
少有知则梁鸯之虎可媚也况亦人类乎即使其果杀
人则议贵之辟在臣下且然乌有天子之父一犯法而

遽拘于狴犴亲伏欧刀乎即使皋陶果执之舜可逃也
则大宝将安归士师将何以自解于天下乎桃应之言
果如小儿之辩惜乎孟子不能如孔子之不应也
  尹和靖对高宗
宋高宗问 尹焞
曰纣亦君也孟子何以谓之一夫焞对
曰此非孟子之言武王誓师之辞也独夫受洪惟作威
高宗又问曰君视臣如土芥臣 (第 31b 页)
   题东坡遗张平阳诗真迹
   题重刻缶鸣集后 跋楮遂良书唐文皇哀册文
   跋天全翁赏灯联句 题王清献公遗墨
   跋 和靖处士
小简 题唐赵模摹集晋人千文
   题宋四家书 跋山谷书发愿文
   题楼节妇诗卷 题楼氏全清堂诗卷 (第 59b 页)
   题王清献公遗墨
元清献王公以父积翁荫幼即受官得赐田宅于吴后
更治郡仕至行省参政而归老吴中以没故公书迹吴
人多得之此卷皆公平日所作韵语亲书者也藏于光
福徐用庄氏按史称公所至政绩暴著又其清白之操
得于家传幼及拜许文正公于京师即知所趍向中年

尤致力于根本之学故自号本斋然则尚论公者勿徒
求之区区诗章字画间以浅其为人可也   跋 和靖处士
小简
去林处士殆五百年区区遗墨数行后世保护完然如
新彼人品庸劣者虽伐山石大书而深刻之固有踣之
者矣成 (第 14b 页)

置而自能疏贯流通道之体于心亦岂待造作矫揉而
后能神明变化耶
古人读书直是要将圣贤说话实体于身心如 尹彦明
见伊川后半年方得大学西铭看其郑重如此今童蒙
初学读书未有不取大学熟烂诵习者其后果能行得 (第 9a 页)
   周可竹移居疏
借车载家具已知生理之疏骑马傍人门可怪言辞之
拙相期青眼少慰白头可竹教授清比丛兰𦡱如野鹤
无残杯冷炙之色有箪食瓢饮之安鼓琴授生徒近马
季长之标致隐居任渔钓入方玄英之品题几经茅屋

之秋风厌听小楼之春雨乌鹊三匝鹪鹩一枝欲寻莬
裘之谋难课兔园之效昔 和靖处士
享西湖之乐不以
告人然康节先生买天津之居尝闻醵众既自惭于启
口要当会于知心不惜一言母烦屡请门多长者共 (第 12b 页)
愈而后尊孟子者日休之言最力宋则范
祖禹孔武仲吴安诗丰稷吕希哲所谓五臣者也若王
安石许允成苏辙王令杨时 尹焞
张九成张栻陈耆卿
之传注皆合登附于庙而余允文陆筠则尤有功者也
其伊川横渠晦翁三公不当在庑下宜援孔庙典 (第 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