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集部
特出于流俗又喜故人之有子也特赠以言且期
望于他日云
送葛主事还乡诗序
庐陵葛氏世儒家尝有科名于 宋清隐 自少寄迹老子
法中洪武中以乐舞生举送京师十馀年擢为山川祠
祭署奉祀又十年皇上龙飞之初升太常寺丞又十六 (第 11a 页)
年调礼部仪制主事今满一考盖年七十有二矣奉命
致仕归 清隐 为人温厚笃实不苟其行居常闭户焚香
坐咏道德经南华篇不与俗人接翛然自得也而名儒
硕士方闻博雅之流相好而 (第 11b 页)
过之者或留寓至累月而
不厌非清尚不群者欤其治职事也明于典常之故达
乎节文数度之详岁国家有事天地宗社百神 清隐 秉
虔相事严恭对越虽笾豆罍洗之末必躬莅洁之诗云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第 11b 页)
清隐 可谓
无忝者矣今归荣于乡瞻桑梓而致敬乐山川之仍旧 (第 11b 页)
望于他日云
送葛主事还乡诗序
庐陵葛氏世儒家尝有科名于 宋清隐 自少寄迹老子
法中洪武中以乐舞生举送京师十馀年擢为山川祠
祭署奉祀又十年皇上龙飞之初升太常寺丞又十六 (第 11a 页)
年调礼部仪制主事今满一考盖年七十有二矣奉命
致仕归 清隐 为人温厚笃实不苟其行居常闭户焚香
坐咏道德经南华篇不与俗人接翛然自得也而名儒
硕士方闻博雅之流相好而 (第 11b 页)
过之者或留寓至累月而
不厌非清尚不群者欤其治职事也明于典常之故达
乎节文数度之详岁国家有事天地宗社百神 清隐 秉
虔相事严恭对越虽笾豆罍洗之末必躬莅洁之诗云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第 11b 页)
清隐 可谓
无忝者矣今归荣于乡瞻桑梓而致敬乐山川之仍旧 (第 11b 页)
顺庵集序
记
游金刚山记
伊川诸胜游览记
陶谷集卷之二十六
传
柳监察五世传
宋正父 子传
题跋
书程总兵龙皇华集后
历代律选跋
题八家律选卷首
书族侄普兴所藏
记
游金刚山记
伊川诸胜游览记
陶谷集卷之二十六
传
柳监察五世传
宋正父 子传
题跋
书程总兵龙皇华集后
历代律选跋
题八家律选卷首
书族侄普兴所藏
宅里。缵绪兄弟之卫护母。不顾贼刃。参奉之七十而慕。祖孙兄弟行谊超绝。大为门户之光。嘻乎。其亦盛矣。 宋正父
子传
宋大立字信伯。砺山人。其先有松礼者。仕高丽为宰相。松礼七世孙侃。 端宗朝。巡抚南方。闻 光庙受 (第 401L 页)
宋大立字信伯。砺山人。其先有松礼者。仕高丽为宰相。松礼七世孙侃。 端宗朝。巡抚南方。闻 光庙受 (第 401L 页)
,并此湖光不回顾。梦夫孀妇截髻鬟,亦有老大闺中女。 苍山此歌,假说有发越。余尝观张世南《宦游纪闻》载 宋自适
纪苏翁本末甚详,宋 后得翁遗址,面挹湖山,仍筑小庵,以寄仰高之思。章泉先生为名之曰灌园庵。
习隐印尚 ……行诗,前辈多佳作。近世如杨秀诗: 雾外江山持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头蒲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宋清隐 诗云: 西郊云起白漫漫,近树遥峰欲辨难。山下几多迷路者,人间方梦大槐安。 刘应时诗云: 登舆睡思尚昏
习隐印尚 ……行诗,前辈多佳作。近世如杨秀诗: 雾外江山持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头蒲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宋清隐 诗云: 西郊云起白漫漫,近树遥峰欲辨难。山下几多迷路者,人间方梦大槐安。 刘应时诗云: 登舆睡思尚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