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城泗之下流为榖水师古曰奄覆也龟蒙二山名)东带江湖薄会
稽为荆吴(文颖曰即今吴也高帝六年为荆国十年更名 吴师古
曰荆吴同是一国)北界淮
濒略庐衡为淮 (第 61b 页)
(师古
曰濒水涯也音频又音宾庐衡二山名也)波汉之阳亘 …… (第 61b 页)
九嶷为长沙(郑氏曰波音陂泽之陂孟康曰亘竟也音古赠反 师古
曰波汉之阳者循汉水而往
也水北曰阳波音彼皮反又音彼义反九嶷山名有九峰在零陵营道嶷音疑)
诸侯比境周匝 (第 62a 页)
三垂外接胡越 (师古
曰比谓相接次也三垂谓北东南也比音频寐反)天子自有
三河东郡颍川南阳 (第 62a 页)
(师古
曰三河河东河南河内也)自江陵以西至巴
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
颇邑其中 (第 62a 页)
(师古
曰十五郡中又往往有列侯公主邑也)而藩国大者夸州兼
郡连城数十 (第 62a 页)
(师古
曰夸音跨)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
其正矣 (第 62a 页)
(师古
曰挢与矫同枉曲也正曲曰矫言矫秦孤立之败而大封子弟过于强盛有失中也)虽 …… (第 62a 页)
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
而海内晏如 (师古
曰晏如安然也)亡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
太宗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
滥以致溢小者淫荒 (第 62b 页)
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师古
曰易睽卦九四爻辞曰睽孤见豕负涂睽孤乖剌之意)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
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 (第 62b 页)
册下推
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
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 (师古
曰谓齐城阳济北济南淄川胶西胶东也)赵 …… (第 62b 页)
分为六 (师古
曰谓赵平原真定中山广川河间也)梁分为五 (第 63a 页)
(师古
曰谓梁济川济东山阳济
阴也)
淮南分为三 (第 63a 页)
(师古
曰谓淮南衡山庐江)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
馀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如淳曰长沙之南更置郡
燕代
(第 63a 页)
以北更置缘边郡其所有饶利兵马器械三国皆失之也)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
侯减黜其官 (师古
曰谓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损大夫谒者诸官长丞员
等也)
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服虔 (第 63a 页)
曰仕于诸侯为左官绝不得使
仕于王侯也应劭曰人道上右今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 师古
曰左官犹言左道也皆僻左不正应
说是也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也)
设附益 …… (第 63a 页)
(张晏曰律郑氏说封诸侯过限曰附益或曰阿媚王侯有重法也 师古
曰附益者盖取孔子云求也为之聚敛
而附益之之义也皆背正法而厚于私家也)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第 63b 页)
(师古
曰与读曰豫)至于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 (第 63b 页)
(师古
曰言
非始封之君皆其后裔也故于天子益疏远矣)
生于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
埶与富室亡异而本朝短世国统三 (第 63b 页)
(师古
曰谓成哀平皆早崩又无
继嗣)
是故王莽知汉中外殚微本末俱弱 (第 63b 页)
(师古
曰殚尽也音单)亡所
忌惮生其奸心因母后之权假伊周之称颛作威福庙
堂之上不降阶序而运天下诈谋既成遂据南 …… (第 63b 页)
地也言王莽渐渍威福日久亦值汉之单弱王侯见莽篡弑莫
敢怨望皆顿角稽首至地而上其玺绶也)
奉上玺韨惟恐在后 (师古
曰韨音弗玺之组也)
或乃称美颂德以求容媚岂不哀哉是以究其终始彊
弱之变明监戒焉

  高惠高后文功臣 (第 64a 页)
。但鄙意则范文正之得罪也。欧阳公。止以贻书责高若讷而同窜。胡忠简之得罪也。王刚中。止以作序褒美同窜。 吴师古。
止以刊布奏本同窜。抑邪守正。趍向同途则斯已矣。何必亲为范胡。名声辉赫。然后为快于心乎。设心如此。则虽 (第 194L 页)
黎公先获语也。可怕可怕。虽然。病㱡老物。在家则能不死否。死于海上。有何所妨。欧阳公贻书高若讷而被谪。 吴师古
锓木澹庵疏而被谪。据此则今日之事。恐不至全无名色矣。岭 (第 257H 页)
祭酒比来起居何如。源源往来。讲明凡百否。省斋持宪后疏本。近始入海。得以详看。辞婉理备。精切恳到。世有 吴师古
一流人。正当锓梓广传。使之家储人讲。开其蔽惑。决其向背之不暇。而顾乃匿不以布。览者绝无云。其物情所在 (第 366H 页)
焉。然且不悟而尤人焉。其亦愚之甚矣。
读三纲五常说志感
柳稚程三纲五常说。大有功于穷阴无阳之世。世有 吴师古
一流人。正当锓板而布之四方也。仍有所感焉。佛氏之祸天下。至今二千年。非洪水猛兽为祸于一时之比也。其说 (第 673H 页)
累友金平默。识。
书柳稚程壬午陈情疏后
昔胡澹庵抗章斥和。南轩张子读之以为与日月争光。其信然矣。宜兴 吴师古。
为之锓梓。盖欲广其传。以开天下之心智。以正天下之向背也。其意良可悲矣。今柳公此疏。与胡章。实同其洒落 …… (第 195H 页)
肉之归。篇末。又徊眷不已。望其一团真阳。应期而昭回焉。则其忠厚恻怛之诚。又胡公之所未到也。惜乎。世无 吴师古。
遐陬下邑。无从而流布也。余幽囚外瀛。病暇三复。因手写数本。分寄两湖之君子。冀得与洪烈士疏。同编成卷。 (第 195L 页)
吁。可畏也。
读三纲五常说志感
柳处士稚程三纲五常说。大有功于穷阴无阳之世。非胡忠简封事之比也。世有 吴师古
一流人。正当锓梓而布之四方也。仍有所感焉。佛氏之祸天下。至今千有馀年而不熄。非洪水猛兽为祸于一时之比 (第 585L 页)
信然矣。宜兴 吴师古
为之锓梓。盖欲广其传。以开天下之心智。以正天下之向背也。其意良可悲矣。今柳公此疏。与胡章实同其洒落。 …… (第 628H 页)
鱼肉之归。篇末又回眷不已。望其一团真阳。应期而昭回焉。则其忠厚恻怛之诚。又胡公之所未到也。惜乎。世无 吴师古。
遐陬下邑。无从而流布也。余幽囚外瀛。病暇三复。因手写数本。分寄两湖之君子。企得与洪烈士疏。同编成卷。 (第 628H 页)
存为幸。而蒙垢受污于万世也。宋高宗时。金虏有父兄之雠。而以诏谕江南为号。则胡澹庵抗疏。言和议不可。而 进士吴师古。
锓其书。敌人千金募之。而惧曰南朝有人。此可谓一服强剂。足以起死回生。而惜其不见用也。然其凛然义气。足 (第 37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