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蒋之奇宝文阁待制 曾 肇

   御史中丞胡宗愈中大夫尚书右丞
              曾 肇
   陜西 运副吕大忠
知陜府 曾 肇
   知洪州熊本知越州 曾 肇
   朝奉郎石赓京东路提刑 曾 肇
   契丹伪公主 (第 119a 页)
  手记
傅尧俞(钦之/)
苏轼(元祐五年正月乞召还/)
苏辙(子由/)
赵彦若(元考/)
司马康(公休元祐三年荐讲官除侍讲/)

王岩叟(彦霖/)
朱光庭(公掞/)
吴安诗(传正/)
贾易(明叔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除殿中/)
刘安世(器之/)
吕陶(元钧/) 吕大忠(进伯/)
吕火临 (第 1b 页)
  手记
傅尧俞(钦之/)
苏轼(元祐五年正月乞召还/)
苏辙(子由/)
赵彦若(元考/)
司马康(公休元祐三年荐讲官除侍讲/)

王岩叟(彦霖/)
朱光庭(公掞/)
吴安诗(传正/)
贾易(明叔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除殿中/)
刘安世(器之/)
吕陶(元钧/)
吕大忠 (进伯/
)
吕火临 (第 1b 页)
   天祺张先生(戬/)

    进伯吕先生(大忠/)
   和叔吕先生(大钧/)
   与叔吕先生(大临/)
   季明苏先生(炳/)
   巽之范先 (第 1b 页)
   天祺张先生(戬/)

   进伯吕先生 (大忠/
)
   和叔吕先生(大钧/)
   与叔吕先生(大临/)
   季明苏先生(炳/)
   巽之范先 (第 1b 页)
子夏后
先晚而讲学而达又曰吾弟全器也然语道而合乃自
今始有弟如此道其无忧乎关中学者称为二张云
    进伯吕先生
先生名 (第 10b 页)
大忠
(第 10b 页)
进伯
其先汲郡人祖通太常博士父蕡
比部郎中通葬蓝田子孙遂为蓝田人先生豋皇祐中
进士为华阴尉晋城令未几提督永 (第 10b 页)
兴路义勇改秘书

丞佥书定国军判官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
边封沟 进伯
与范育被命俱辞行 (第 11a 页)
进伯
陈五不可以为
怀抚外国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罢不遣令与刘忱使辽
议代北地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辽使至代设次据主 (第 11a 页)
席先生与之争乃移次于长城北辽使竟屈己而复使
求代北地神宗将从之先生曰彼遣一使来即与地五
百里若使魏王英弼来求关南则何如神宗曰卿是何
言也刘忱曰 大忠
之言社稷大计愿陛下熟思之执政 …… (第 11a 页)
每过之听谢讲论语必正襟敛容曰圣人之言行在焉
吾不敢不肃先生为人质直不妄语动有法度从程正
公学正公称曰 吕进伯
可爱老而好学理会直是到㡳
所著有辋川集五卷奏议十卷弟大防大钧大临兄弟
四人皆为一时贤者世无不高之大防 …… (第 12a 页)
   季明苏先生
先生名炳字季明武功人同邑人游师雄师横渠张子

最久后又卒业于二程子时尹焞彦明方业举造之先
生谓曰子以状元及第即学乎复于科举之外更有所
谓学乎彦明未达一日先生因会茶举盏以示曰此岂
不是学彦明大悟先生令诣程门受学焉元祐末 吕进
伯大忠
荐曰臣某伏见京兆府处士苏炳德性纯茂强
学笃志行年四十不求仕进从故崇文校书张载学为
门人之秀秦之贤士大 (第 18a 页)
 不可易易则多非理故仁者先难而后获所谓难者
 以我视以我听以我言以我动也仰面贪看鸟回头
 错应人视听不以我也胥失之矣(上蔡语录/) 吕晋伯
兄弟中皆有见处一人作诗咏曾点事曰函丈
 从容问且酬展才无不至诸侯可怜曾点推鸣瑟独
 对春风咏不休(同 (第 3a 页)
野至朱梁时刘鄩守长安用幕吏尹)
(玉羽之言迁置唐尚书省之西隅至宋时地杂居民洼/下霖潦随立辄仆腐坏折缺 吕大忠
领漕陕右始移置) (第 11a 页)
    宋李心传旧闻證误云:由熙宁四年辽人请割分水岭地,议久不成,至八年王安石再相,力主割地赂辽。前与议之太常少卿刘忱、枢密院检详文字 吕大忠
执险要不可与,请姑以五寨及治平中所侵十五铺与之。安石不从。馀与通鉴略同。 (第 19 页)
 居敬之𥳑。如主人在家严肃。每事须要整齐。奴仆厮养。亦不敢散漫。凡处置家私者。正正堂堂。皆有法度。无一豪纷扰烦琐之弊。居𥳑之𥳑。如主人在

家。全不务收敛。凡待奴仆处家私者。率易放纵。不成貌样。其流之害。至于猖狂自恣。夫自身而家。自家而国天下。皆一理也。居敬而行自𥳑则有之矣。未有居𥳑而能用敬者也。敬者固通贯动静。而此则以居字对行字。专指里面道理而言欤。程子曰居敬则所行自𥳑。此乃敬与𥳑。作一事看。而朱子亦曰程子说。自不相害。果能居敬则理明心定。自是𥳑云。而毕竟以 吕进伯
曹参为敬𥳑各异之證言。其集注。不敢全用程说。未知朱子之意。槩以为仲弓之言。本是脩己治人用工处。而程 (第 539L 页)
粗遣。而月初为观妻母葬。赴杨根。归后以四岁孙女病忧恼。竟见其惨境。此怀伤叹。不能遣奈何。尝于程先生谓 吕进伯
老而好学尤可爱之训。颇有自厉之意。秋冬来拟欲了得一部书。而事冗牵夺。又不能打坐会心。此亦意不诚而天不 (第 46H 页)
无此言。今观李录。文义语势。似非不解言义而误录者。且与今集注说同。岂明道实有此言而伊川偶未之闻耶。 吕晋伯
闻上蔡说仁。悟曰。公说仁字。正与尊人门说禅一般。尊人。即佛家世尊。尊者一般语也。上蔡以觉言仁。政如禅 (第 543L 页)
家以觉言性。故 晋伯
以为一般。 (第 543L 页)
晋伯
只听得如此。而便自以为悟。则上蔡自误而误人。其害岂浅浅哉。 (第 543L 页)
而原本之觅来不易。极叹。
与李杨根[甲寅]
前日壁经遍诵之工。能不辍否。老而嗜书。程夫子之所以称赏于 吕晋伯
者也。未尝不瞻想钦仰也。先铭文字。尽依兄教以改。又手写以呈。而眼眊手涩。不成字可愧。更求鸿笔。以重大 (第 322H 页)
。见所引程子语。有曰。少而好学。固可爱。老而好学。尤可爱。遍考全书。姑未得而十一卷洛阳议论条。有曰。 吕进伯
老而好学。理会直是 (第 245L 页)
踰七旬。而志气不摧颓。不肯竖降幡于对垒之敌。而欲具利其器械之方。何其勇也。使在伊雒。其见褒与。必不在 吕晋伯
之末矣。愚于是。不胜叹仰之情。敢举平日所自病者。写之别幅。以奉助晚暮深省力诣之功。区区亦益有儆饬于属 (第 89L 页)
注曰。众体所会之谓要。盖言入圣所由之要也。)苏季明。(名炳。武功人。始学于张子。事二程卒业。元祐末。 吕大忠
荐之。为太常博士。后坐元符上书入党籍。编管饶州。出一统志。○ (第 175H 页)
吕大忠
称其德性纯茂。强学笃志。行年四十。不求仕进。)不诚(诚即一也。)须是习。(习。谓习主一之功也。言初习 …… (第 175H 页)
曰忠。子柄从学杨时。以荐除编修。累官至台州。出一统志。)过举。(举犹事也。)吕氏。(名大临。字与叔。 大忠
弟。蓝田人。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通六经。尤邃于礼。所著有克己铭诸篇。元祐中。 (第 180L 页)
隐。借得文木棋局于从弟德浦。时遇闲客。聊寓闲兴。昨忽恶其无益而害事也。即磨去之。用为书案。昔程夫子以 吕晋伯
老而好学。为视少而好学者。尤可爱。余亦喜其勇也。为之铭。铭曰。 …… (第 157H 页)
乎。黄卷之粲然兮。彼名而利。此实而善。书乎书乎。是心存亡之判乎。
老学斋铭(并序○丙子)
昔程叔子称 吕晋伯
云。 (第 157L 页)
晋伯
老而好学。老喜学者。尤可爱。人少壮则自当勉强。盖人老则血气衰聪明藏。而百虑倦矣。于是而犹能好学焉。此 (第 157L 页)
不同。然后方可逶迤转及于他功矣。如何如何。此有要诀为学图。切欲奉呈。而便遽未遂。当俟后计计。程子尝谓 吕进伯。
老而好学尤可爱。不意今日复见于列卿。区区此喜。非纸笔可既者。惟在嘿谅而深体焉。
答金锡文(四月十六日 (第 287L 页)
夫全然脱略。不存轨则。如子桑之为简也。若论左右规模气像。殆朱子所谓知敬而不能简者。规规太以事为重。与 吕晋伯
之屡改食次。症情颇同。从前觑察。每见其自晨朝盥栉。以至入昏枕席。事有蔓延。殆无中间空隙。费言于合默之 (第 556L 页)
书等书。姑以大文读过。仍又参考于集注。则虽不着实。犹贤乎已。抑或有岁计之效否。小生今年已过五十。既无 吕晋伯
老而好学之资质。病又如此。其何以有立乎。窃诵晦庵杜门却扫。阴与同志深究力行之训。尤切慨惋。近来窃有所 (第 164L 页)
不成也。宁可因循推委。以失事机哉。如惧其生乱。则只可讲求其处之之道。何可为日攘而待来年之计哉。程子使 吕晋伯。
勿请于朝而除鬼教。盖虑请之则不得行矣。投机之间。恐不可容发也。 先王初服。令髡徒。纳廿布而受牒。然后 (第 163H 页)
。则不期于见功而自有其功矣。曾闻栗谷先生。不曾出声诵读。而惟以沈潜讽咏为事云。想于此得力尤多矣。示谕 吕进伯
语实晚学者之三字符。极令人兴起也。沃川谪士。承已嘱其阴护。渠辈必能得力矣。感幸无已。渠辈尊尚程子。而 (第 557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