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集部
(插不可捉摸得李长祥曰杜诗每有起得极厚而无/头重之嫌收 极详而无尾大之迹北征中间历言)
(室家情绪乃本题正意故不见腹胀之病人 叶梦得/ 曰长篇最难晋魏以前无过十韵者盖古 以意逆)
(志初不以叙事倾倒为工至杜子美北征述怀诸篇/穷极笔力 (第 47a 页)
(室家情绪乃本题正意故不见腹胀之病人 叶梦得/ 曰长篇最难晋魏以前无过十韵者盖古 以意逆)
(志初不以叙事倾倒为工至杜子美北征述怀诸篇/穷极笔力 (第 47a 页)
恒 西经罗县北谓之罗水)
(汩水又西为屈潭即罗渊也屈原怀沙自/沉于此一统志汨罗在长沙湘阴县北)
(叶梦得 曰杜诗寄高詹事云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鸿雁二物也鲤者鱼之一种疑不可以对鸿雁然) (第 51a 页)
(汩水又西为屈潭即罗渊也屈原怀沙自/沉于此一统志汨罗在长沙湘阴县北)
(叶梦得 曰杜诗寄高詹事云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鸿雁二物也鲤者鱼之一种疑不可以对鸿雁然) (第 51a 页)
元李商隐孙樵在宋为穆修欧阳修司马光吕公
著苏轼苏辙石介黄庭坚王安石王定国邵伯温
伊川程子朱子吕祖谦真德秀洪迈周必大 叶梦
得 叶适黄震陈善朱弁王应麟王明清刘克庄徐
度谢枋得在元为虞集在明为邱浚胡居仁杨慎 (第 3b 页)
著苏轼苏辙石介黄庭坚王安石王定国邵伯温
伊川程子朱子吕祖谦真德秀洪迈周必大 叶梦
得 叶适黄震陈善朱弁王应麟王明清刘克庄徐
度谢枋得在元为虞集在明为邱浚胡居仁杨慎 (第 3b 页)
龚氏四书朱陆会同序
五经专门之说不一既定于石渠鸿都嗣后学者靡知
有异同矣易学以辞象变占为主得失可稽也王辅嗣
出一切理喻汉学几于绝熄宋邵子朱子震始申言之
后八百馀年而始兴者也春秋家刘歆尊左氏杜预说
行公榖废不讲啖赵出圣人之旨微见刘敞氏 叶梦得
氏吕大圭氏其最有功者也尊王褒贬则几于赘是千 (第 8b 页)
五经专门之说不一既定于石渠鸿都嗣后学者靡知
有异同矣易学以辞象变占为主得失可稽也王辅嗣
出一切理喻汉学几于绝熄宋邵子朱子震始申言之
后八百馀年而始兴者也春秋家刘歆尊左氏杜预说
行公榖废不讲啖赵出圣人之
氏吕大圭氏其最有功者也尊王褒贬则几于赘是千 (第 8b 页)
以列望祀也是又不足诮
也
(问)今文尚书传以七政为七始古文尚书传以七政为
七纬历代言尚书者多主七纬而 叶梦得 尤诋伏生之
言近世李穆堂詹事攻古文之伪乃力主七始之说然
不知古文孔传无舜典今文孔传舜典一篇乃王肃本 (第 12a 页)
也
(问)今文尚书传以七政为七始古文尚书传以七政为
七纬历代言尚书者多主七纬而 叶梦得 尤诋伏生之
言近世李穆堂詹事攻古文之伪乃力主七始之说然
不知古文孔传无舜典今文孔传舜典一篇乃王肃本 (第 12a 页)
(臣/)等谨案乐章集一卷宋柳永撰永初名三
变字耆卿崇安人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
员外郎故世号柳屯田 叶梦得 避暑录话曰
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斜善为歌词教坊乐
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余仕丹 (第 1a 页)
变字耆卿崇安人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
员外郎故世号柳屯田 叶梦得 避暑录话曰
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斜善为歌词教坊乐
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余仕丹 (第 1a 页)
范宁与谢安书曰。称无子而养人子者。自谓同族之亲。岂施于异姓。今世行之甚众。是谓逆人伦昭穆之序。违经典绍继之义也。(出通典。)〇陈淳曰。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古人继嗣。大宗无子。则以族人之子续之。取其一气感通。可以嗣续无间。后世理义不明。人以无嗣为讳。不肯显立同宗之子。多是潜养异姓。阳若有继。阴已绝矣。〇柴绍炳曰。礼异姓不相为后。盖神不歆非族。以他人之子。承祧与斩其祀等。故春秋书莒
人灭鄫是也。律有立适子违法一条中云。凡无子而乞异姓人子为后。及以己子与人为后者。罪惟均。其子归宗。是养子为后。有乱宗之嫌。君子设遇此等。断当敕归所生。以复其姓必矣。(律又曰。在三岁以下。收养者。许从其姓。但不得便立为后。本为勋贵之家。冒姓袭爵而设也。〇 叶梦得 在许昌。岁侵民饥。患遗弃小儿。乏人收养。乃为书籍给之。令依养父母。断所生不许复认。〇范仲淹少孤。随母 (第 329H 页)
人灭鄫是也。律有立适子违法一条中云。凡无子而乞异姓人子为后。及以己子与人为后者。罪惟均。其子归宗。是养子为后。有乱宗之嫌。君子设遇此等。断当敕归所生。以复其姓必矣。(律又曰。在三岁以下。收养者。许从其姓。但不得便立为后。本为勋贵之家。冒姓袭爵而设也。〇 叶梦得 在许昌。岁侵民饥。患遗弃小儿。乏人收养。乃为书籍给之。令依养父母。断所生不许复认。〇范仲淹少孤。随母 (第 329H 页)
可谓叶矣。
税服说
檀弓曾子曰小功不税。则是远兄弟终无服也。而可乎。郑玄云大功以上税。小功则不追服。 叶梦得 曰此所谓以义断恩。曾子盖察乎恩而不察乎义。又丧服小记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昆弟。而父税丧。己则否。郑玄云子 (第 76H 页)
税服说
檀弓曾子曰小功不税。则是远兄弟终无服也。而可乎。郑玄云大功以上税。小功则不追服。 叶梦得 曰此所谓以义断恩。曾子盖察乎恩而不察乎义。又丧服小记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昆弟。而父税丧。己则否。郑玄云子 (第 76H 页)
经。蔡季自陈归于蔡。(注)何休以季献,舞为二人。杜
氏合为一人误。
杜氏以季为哀侯。而季乃让国之贤君。何至因息妫而失国乎。胡安国,刘敞,张洽, 叶梦得, 吕大圭,家铉翁。皆从何氏说。故今亦从之。
经。癸巳葬蔡桓侯。(注)称侯。请谥于王也。
出啖助说 …… (第 464H 页)
出程子说。此书例之大者。而杜,林则阙。故取程子说以补。
传。立武由己。非由人也。(注)公羊传。武宫武公之宫。刘敞曰。左氏以武宫为武库误。 叶梦得 曰。春秋诸侯出师。有私祷其先功成立宫者。岂鞍之战。行父亦私请武公欤。
左氏以武宫为武军。杜氏知其 (第 482L 页)
氏合为一人误。
杜氏以季为哀侯。而季乃让国之贤君。何至因息妫而失国乎。胡安国,刘敞,张洽, 叶梦得, 吕大圭,家铉翁。皆从何氏说。故今亦从之。
经。癸巳葬蔡桓侯。(注)称侯。请谥于王也。
出啖助说 …… (第 464H 页)
出程子说。此书例之大者。而杜,林则阙。故取程子说以补。
传。立武由己。非由人也。(注)公羊传。武宫武公之宫。刘敞曰。左氏以武宫为武库误。 叶梦得 曰。春秋诸侯出师。有私祷其先功成立宫者。岂鞍之战。行父亦私请武公欤。
左氏以武宫为武军。杜氏知其 (第 482L 页)
筌求。经不可以筌求。道不可以器闻而可以心求。求经尝求圣人之心。此经筌之所作也。)
石林春秋传二十卷。 宋叶梦得。 末有开禧乙丑。孙筠及真德秀跋。盖是谳,考,传三书合刻之跋也。(案此书参考三传以求经。多不因循旧说。) (第 222H 页)
石林春秋传二十卷。 宋叶梦得。 末有开禧乙丑。孙筠及真德秀跋。盖是谳,考,传三书合刻之跋也。(案此书参考三传以求经。多不因循旧说。) (第 222H 页)
唐艺文志。孔颖达,杨士勋,朱长才奉诏撰。马嘉运,王德韶,苏德融与隋德素覆审。四库全书总目。自刘向,刘韶,桓谭,班固。皆以春秋传出左丘明。左丘明受经于孔子。魏晋以来儒者更无异议。至唐赵匡。始谓左氏非丘明。盖欲攻传之不合经。必先攻作传之人非受经于孔子。与王柏欲攻毛诗。先攻
毛诗不传于子夏。其智一也。宋元诸儒相继并起。王安石有春秋解一卷。證左传非丘明者十一事。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出依托。今未见其书。不知十一事者何据。其馀辨论。惟朱子谓虞不腊矣。为秦人语。 叶梦得 谓记事终于智伯。当为六国时人。似为近理。然考史记秦本记。称惠文君十二年始腊。张守节正义。称秦惠文王始 (第 244L 页)
毛诗不传于子夏。其智一也。宋元诸儒相继并起。王安石有春秋解一卷。證左传非丘明者十一事。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出依托。今未见其书。不知十一事者何据。其馀辨论。惟朱子谓虞不腊矣。为秦人语。 叶梦得 谓记事终于智伯。当为六国时人。似为近理。然考史记秦本记。称惠文君十二年始腊。张守节正义。称秦惠文王始 (第 244L 页)
逸之馀。数之存者。不能什一。则尤不可以为祝史之事而忽之。
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 叶氏梦得 云。丧服。父卒继母嫁。从为之服报。传曰。何以期。贵终也。则继母有再嫁之道。然丧服所称。为天下穷民而设 (第 87L 页)
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 叶氏梦得 云。丧服。父卒继母嫁。从为之服报。传曰。何以期。贵终也。则继母有再嫁之道。然丧服所称。为天下穷民而设 (第 87L 页)
即谥。侯即爵。非字也。约字休文。第三十三卷答吕伯恭书。石林燕语。劄疑云书名。按石林燕语。即宋吏部尚书 叶梦得
所著。浅之为丈夫。劄疑云犹言浅丈夫。按此语本出左传。第三十四卷答吕伯恭书。仁鸟增逝。劄疑引吊屈原赋语 …… (第 434H 页)
汉书梅福上书。第三十五卷与刘清之书。石林考其年。劄疑云石林。疑是石林燕语。盖李翱所作。按石林燕语。即 叶梦得 所著。今云李翱所著。何耶。岂翱亦有所著名石林者耶。当考。论白鹿院记。骂破。劄疑云骂詈毁破。愚意破字恐 (第 434H 页)
汉书梅福上书。第三十五卷与刘清之书。石林考其年。劄疑云石林。疑是石林燕语。盖李翱所作。按石林燕语。即 叶梦得 所著。今云李翱所著。何耶。岂翱亦有所著名石林者耶。当考。论白鹿院记。骂破。劄疑云骂詈毁破。愚意破字恐 (第 434H 页)
无偏轻之患。交差之意。于是得矣。而奈之何近年以来。事多矛盾。治未得效。以贻我 圣上之忧耶。愚也闻之。 叶梦得
之言曰。以内为荣进之途。则苟可以安乎内者。人谁不荣。以外为谴黜之所。则苟可以免乎外者。人谁不避。斯言 (第 303L 页)
少。」吴叔永《水龙吟·寿李长孺》句。寿词能为此等语,视寻常歌诵功德,何止仙尘糟玉之别。
○郭遁斋卜算 子
叶梦 得《避暑录话》:「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每暑时,辄淩晨携客往游。遣人走邵伯,取荷花千馀朵,以画
○郭遁斋卜算 子
叶梦 得《避暑录话》:「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每暑时,辄淩晨携客往游。遣人走邵伯,取荷花千馀朵,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