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集作/心)必以贿死是也中庸之人善恶在其化者
若大舜设化而有苗格仲尼垂谕而子路服是从善而
化者也若 齐桓公
管仲辅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是从
恶而化者也故舜相于尧而天下平禹相于舜而大灾
弭咎繇相禹斯为相见者也见人 (第 7a 页)
   授裴向左散骑常侍制   元 稹
敕周文王侍从之臣无可使结袜者我知之矣左右前
后无非令人朕以将壮之年臣妾天下司其忽(集作/忿)
其在于持重温良之士以鉴之乎前陜虢等州都防禦
观察处置等使中散大夫陜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
中丞万全县(河东有万泉县/无万全县)开国子赐紫金鱼袋裴向

缙绅之徒言其闺门之行仅至于衣无常主儿无常父
矣推是为政仁何远乎是以发自王畿至于陜服多历
年所终无尤违每移孝友之风以惩强暴之俗甘棠之
下廉让兴焉予欲用垂珰夹乘之官以代吾盘盂韦弦
之戒不亦可乎守左骑常侍散官封赐如故
   授孔戣右散骑常侍制   白居易
敕昔 齐桓公
心体懈堕则隰朋侍汉武帝(众本虽同/疑是)
重儒术则刘向从今之常侍是其任(集作/选)矣中吾选者 (第 12a 页)
而安宇宙暨战国之代王道寖微
各伫英贤或杂或霸楚襄劳持金之聘燕昭躬拥彗之
礼空闻僣号之议未睹升平之业虽 桓公
之有仲父晋
侯之获赵文委任责成共登霸道唯勤斗争之理不务
淳和之绩而动乖王度举违帝典故五尺童子耻之不 (第 12b 页)
务其本臣愿覈考课之实定迁序之制则多端之吏道
息矣臣前所言豪猾踰检由中外之法殊者以其官禁
不一也臣谨按 春秋齐桓公
盟诸侯不书日而葵邱之
盟特以日者美其能宣明天子之禁率奉王官之法故
春秋备而书之夫官者五帝三皇之所建也 (第 14b 页)
息今大兵之后主民陷于涂阱九州四海固仰首
于吾君吾相以待其脱涂出阱也使吾君为尧为舜固
在吾相之左扶右翼 齐桓公
任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 (第 14b 页)
   复崔尚书书
男子生而射四方所以有四方之志故怀其道不可以
退已(集作/也)非其人又不可以动心今蜕也伏念仁人在
位野无君子不敢隐忍自置削简授仆夫堂上犹远况

千里之悠悠哉亦将天未甚弃果遇阁下响不私岸谷
与高下为应不戮其使得复庐下而又重币厚词素未
尝遇知(集作/始)者尝为 齐桓公
之明活俘而相晏平仲之
贤赎𨽻而友夫俘未至而鲍子先言之桓虽智不逮安
得勿相𨽻未言而晏子已见其色虽智 (第 12b 页)
傅不得以道为回为宪明时之令人岂不
善欤面叙不周此亦何云
   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  李 翱
翱再拜 齐桓公
不疑于其臣管夷吾信而霸天下攘戎
狄匡周室亡国存荆楚服诸侯无(文粹/作莫)不至焉竖刁易
牙信而齐国乱身 (第 16a 页)
亡不葬五公子争立兄弟相及者数
桓公
之信于其臣一道也所信者得其人(三字集/作贤)
德格于天地功及于后代不得其人则不能免其身(文/粹) (第 16a 页)
(作得/其死)知人(文粹作/其知人)不易也岂惟霸者为然虽圣人亦不
能免焉帝尧之时贤不肖皆立于朝尧能知舜于是乎
驩兜放共工流(集作放驩/兜流共工)殛鲧窜三苗举禹稷皋陶二
十有二人加诸上位故尧崩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后代
之人皆谓之帝尧焉向使尧不能知舜而遂尊驩兜共
工之党于朝禹稷皋陶之下二十有二人不能用则尧将
不得为 齐桓公
(集作/矣)岂复得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
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者哉春秋曰夏 …… (第 16b 页)
灭项孰灭之盖齐灭之曷为不言齐灭之为 桓公
讳也
春秋为贤者讳此灭人之国何贤之尔君子之恶恶也
嫉始(英华作/妒非)善善也乐终 (第 17a 页)
桓公
尝有继绝存亡之功故
君子为之讳也继绝存亡贤者之事也管夷吾用所以
能继绝世存亡国焉耳(蜀本有/矣字)(第 17a 页)
刁易牙用则不能也
向使 桓公
始不用管夷吾未有(集作/用)竖刁易牙争权不
葬而乱齐国则幽厉之诸侯也始用贤而终身讳其恶
君子之乐用贤 (第 17a 页)
内外无私
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
之为道(政要/作义)大矣哉故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昔 齐桓公
问于管仲曰吾欲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
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不无害于霸也公曰如何(政/要)
(作 (第 12a 页)
奖夙沙縳主之风长冒顿射亲之俗昔武安君用戕坑
卒四十一万 齐桓公
受胙立功一十二国今真将军为
时而出贤诸侯代不乏人况其俗产代地之名驹富管
涔之良璞有抱树辞荣之节有漆身 (第 12b 页)
登玉清翔紫霄岂蓬山瀛州而足喻乎 齐桓公
纳厩人
编栈之说以为直木传曲(一作/直)则曲无由至曲木传直
(一作/曲)则直无由至后之君子戴明圣恊盛 (第 10a 页)
太山横
日观之峰金阙银台沧海蔽天虚之岸风土形胜关河
表里三分六州之大业师尚父赞其经纶一匡九合之
元勋 齐桓公
拓其疆场高柴至德籍东鲁之声名高凤
沉研盛西堂之学校英才磊落而秀发人物蝉联而间
起三光不坠察高星于太紫 (第 11b 页)
 李善夷
李善夷与李群玉同时谪宦澧阳江南集十卷今存诗二首
   责汉水辞(并序/)
  春秋僖公四年 齐桓公
合诸侯之师盟于召陵责
  楚之苞茅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南征
  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按昭王南征至 (第 10b 页)
  论用人于社(左传僖公十九年/)
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司马
子鱼曰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
人乎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 齐桓

存三亡国以属诸侯义士犹曰薄德今一会而虐二
国之君又用诸淫昏之鬼将以求霸不亦难乎得死为

  论出莒 …… (第 2a 页)
  论城陈蔡不羹(左传昭公十一年/)
楚子城陈蔡不羹使弃疾为蔡公王问于申无宇曰弃
疾在蔡何如对曰择子莫如父择臣莫如君郑庄公城

栎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 齐桓公
城谷而寘管仲焉
至于今赖之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亲不在外
羁不在内今弃疾在外郑丹在内君其少戒王曰国 (第 10a 页)
终身相焉而韩氏之尊许异也犹其尊列侯也今日郑
君不可得而为也虽然身相之焉然而吾弗为云者岂
不为过谋哉昔 齐桓公
九合诸侯未尝不以周襄王之
命然则虽尊襄王 (第 15b 页)
桓公
亦定霸矣九合诸侯之尊 (第 15b 页)
桓公
也犹其尊襄王也今日天子不可得而为也虽为 (第 15b 页)
桓公
然而吾弗为云者岂不为过谋而不知尊哉韩氏之士
数十万皆戴列侯以为君而许异独取相焉者无他也 …… (第 15b 页)
诸侯之君无不任事于周室也而 桓公
独取霸者亦无
他也今强国将有帝王之舋而以国先者此 (第 16a 页)
桓公
许异
之类也岂可为不善谋哉夫先与强国之利强国能王
则我必为之霸强国不能王则可以避其兵使之无伐
我然则 (第 16a 页)
捐子之之心而不说田常之
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
欲善无厌也夫晋文公亲其雠而彊霸诸侯 齐桓公

其雠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此不可以 (第 21b 页)
  上诽谤书(孔僖/)
臣之愚意以为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
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

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
善咸归焉其为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斯皆有以致
之故不可以诛于人也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
德泽有加天下所具见也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
寔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陛下
不推原大数深自为计徒肆私忿以快其意臣等受戮
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自令以后苟见不可之事终莫复言者矣臣之所以不

爱其死犹敢极言者诚为陛下深惜此大业陛下若不
自惜则臣何赖焉 齐桓公
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
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
实事岂不与 (第 4b 页)
桓公
异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搆衔恨蒙枉
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过察之明宁可复使
子孙追掩之乎谨诣阙伏谒
  (第 4b 页)
而立庶幼子班致有圉人荦卜齮之祸 齐桓公
废庶长
子无亏而立庶幼子昭致五公子相杀而启十年诸侯
之衅晋献公恶庶长子重耳而立庶幼子卓子致二十
年干 (第 4b 页)
肆其诬率是以行触类
而长固无必定之计亦无必实之言计不定则理道难
成言不实则小人得志国家所病恒必由之昔 齐桓公
将启霸图问管仲以害霸之事管仲对曰得贤不能任
害霸也任贤不能固害霸也固而不能终害霸也与贤
人谋事而与小 (第 35a 页)
以臣之愚以为宜求纯信之士骨鲠之臣忧国如家忘
身奉上者超其爵位置在左右如殷高宗之用傅说周
文王之举太公 齐桓公
之拔宁戚汉武帝之取公孙弘
清闲之馀时赐召问必能辅宣王化销殄昊灾臣虽非
朝官月受俸钱岁受禄粟苟有所知不 (第 2a 页)
务其本臣
愿覈考课之法定选署之制则多端之吏息矣臣前所
谓豪猾踰检由中外之法殊者以其官禁不一也臣谨
春秋齐桓公
盟诸侯不以日而葵丘之盟特以日者
美其能宣明天子之禁率奉王官之法故春秋备而书
之夫官者五帝三王之所建也 (第 2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