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论良臣(国语/)
赵简子叹曰吾愿得范中行之良臣史黯侍曰将焉用
之简子曰良臣人之所愿也又何问焉对曰臣以为不
良故也夫事君者谏过而赏善荐可而替不 献能
而进
贤择才而荐之朝夕诵善败而纳之道之以文行之以
顺勤之以力致之以死听则进不则退今范中行氏之
臣不能 (第 14a 页)
 铿锵而取则高居乃在乎帝庭发迹乃因乎人力于是

玉颜直上金管相催顾影而忽升河汉低首而下指楼
台整花钿以容与转罗袖而徘徊晴空乍临若虚仙之
涌出片云时映若仙女之飞来矧夫曲终示危乘危中
矩八方劳观亿计如堵载之者强项超群登之者纤腰
回舞犹尽巧于繁节且 献能
于圣主广场合势则衽举
成帷众伎惊心则汗流漂雨或有趫材告捷角力争先
鸣鼍鼓以动地仰花竿而拂天初腾陵以电 (第 2a 页)
漏千莫不集于浅濑浮于清涟唼
嚼乎菰蒲菁藻栖息乎菱芡藕莲建宫室则度其隰
原拔斯柞棫爰命工垂乃程匠石巧者 献能
勇者效力
千夫云从万斧雷击凿石而龙门空斩木而虎穴赤发
岭表之瑰材集江南之佳植倏鬼设而神运不一朝而
(第 36a 页)
 卷七十二
   蔡襄二
  卷七十三
   华镇
  卷七十四
   蒋之奇
  卷七十五
    冯山
(第 15a 页)
  卷七十六
    冯山

  卷七十七
   潘大临
  卷七十八
   许将
  卷七十九
   石延年 (第 15b 页)
  丁 骘
   吕惠卿      许广渊
   王 韶      张 载
   林 希       冯 山

   
赵 衮      邓润甫
   田 开      赵挺之
   范百禄      杨寿祺
   李时 (第 21a 页)
  冯 山

   山字允南蜀之普州人初名 献能
嘉祐二年进
   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终祠部郎中有
   安岳集
  山路梅花
传闻山下数株梅不 …… (第 39b 页)
  八阵碛
永安宫前瀼西碛万流峡口争奔激秋涛捲地裂山谷
水落依然阵图出阵形聚拳六十四传是武侯亲手迹
斯人管萧岂足道身在巴东心汉室从容所遇皆法制

浩荡胸中万分一阴机暗与天地合壮气曾将鬼神役
至今千载矻不动渺莽几深难致诘岂徒豪杰重嗟赏
应有神灵长护惜庙偏裸裎七壮士酒炙纷纷走巫觋
万事颠倒皆偶然卧龙无处沾馀沥(以上安岳集/)
  赵 衮
   衮字希甫以殿中丞致仕归隐嘉禾
  平江亭邀 冯允南
同作
文公昔记滕王阁气象终天拂寥廓崔颢题诗黄鹤楼 …… (第 41b 页)
  春帖子
晨曦潋滟上帘栊金屋熙熙歌吹中桃脸似知宫宴早
百花头上放轻红(丹阳集/)
  道中咏怀奉寄利州 冯允南使君
交印夔人国分襟汴水堤十年难会合一梦顿乖暌官 …… (第 42b 页)
  中秋待月夜分乃见
十二周流数经行自不违长圆非物理暂晦亦天时人
欲终宵玩云才逐族移秪应逢此景无足累心期(古今/岁时)
(杂咏/)
  杨寿祺
   寿祺官著作郎合江令
  将过益昌先寄 冯允南使君

衮衮京华志气低归心长伴日轮西苍颜白发因新选
明月清风思旧溪屈指光阴时节晚举头霄汉路岐迷
巴陵太守应怜 (第 45a 页)
我准拟经过醉似泥 (冯山
安岳集附/)
  李时亮
   时亮字端夫博白人嘉祐中进士累官御史大
   夫与陶弼相赓和有李陶集 (第 45b 页)
心而私淑人者不尔则弗克悟陋民而儆薄俗
是则后人之意也欤然神也者聪明正直福善祸淫乃
其职耳奉之者岁时仪 献能
斋庄沐洁远恶迁善可荐 (第 2a 页)
爵一王道不加崇维王达节高抱孤忠维王 献能
茂建
元功纪绩竹帛铸铭鼎钟并日不灭与国无穷敕臣作
颂勒之贞石昭示万国永著臣则 (第 21a 页)
  隆山牟先生文集序
若昔宋东都盛时眉山苏氏父子出而蜀之文章被于海内渡
江后疆圉日蹙衣冠流散而蜀之文章萃于东南及其既久也

百年之遗老相继沦谢而陵阳牟氏父子遂岿然为蜀士之望
以耆年宿德擅文章之柄而雄视乎东南者大理公一人而巳
隆山先生大理公之冢子能世其家业而不陨者也先生之大
父大资清忠公为时名法从所交皆当代 鸿硕先生
无不趍其
下风而接其馀论大理公既与世相违优游事外先生居家庭
之间父子自为师友日以经学道义相切磨母夫人 (第 6a 页)
子皆耳目所接见诸孤虽无所似肖安敢自例流俗附
先夫人于碑志之末乎献卿昆季及从弟 献能
得幸吾
子者有年吾母犹君之母也铭其可辞某再拜言先夫
人之德之教无愧古人顾非不腆之文所能撰述然得
属辞 (第 7b 页)
   葛先生墓补志
修行立节人之彦庆馀泽引慈之契敬宗传美孝之钜

发德实录辞之善自夫伯翳俶封葛属肇氏拔分五爵
散部四民萧规曹随傍流达兼之泽伊耕姜渔巩用舍
藏之具君子不斩文 献能
徵千载之间烂然充观若夫
唐灵斯薄周民或遗时则道明府君违淮南而之一邦
卜澄江以宫一亩尔来不亿尤引无极大 (第 4b 页)
   隆山牟先生文集序
若昔宋东都盛时眉山苏氏父子出而蜀之文章被于
海内渡江后疆圉日蹙衣冠流散而蜀之文章萃于东
南及其既久也百年之遗老相继沦谢而陵阳牟氏父
子遂岿然为蜀士之望以耆年宿德擅文章之柄而雄
视乎东南者大理公一人而已隆山先生大理公冢子

能世其家业而不陨者也先生之大父大资清忠公为
时名法从所交皆当代 鸿硕先生
无不趋其下风而接
其馀论大理公既与世相违优游事外先生居家庭之
间父子自为师友日以经学道义相切磨母夫人 (第 40a 页)
翁/) (元祐四年举台阁清要升/)
刘敦夫(元祐四年举著述科/)
龚史(彦和/)
冯如晦(叔明/) 冯山(允南/)
陈鹏(图南/)
赵伋(思诚/)
张康国(饶州教授改官/官) (徐铎榜及第元祐七年荐学/) (第 3b 页)
 (元祐四年举台阁清要升/)
刘敦夫(元祐四年举著述科/)
龚史(彦和/)
冯如晦(叔明/)
冯山 (允南/
)
陈鹏(图南/)
赵伋(思诚/)
张康国(饶州教授改官/官) (徐铎榜及第元祐七年荐学/) (第 3b 页)
   冯宗武墓志铭
君名洸字宗武予郡方伯冯公镐之子也少而敏朗方
伯公奇爱之挈以从宦授诗命业进士未弱冠即能进

士文方伯公尝数使揖客使客立试之其文无不称客
意者宗武既自有材质复获随侍多购典籍与观名
自勉嗜降问无有屈难以故学益有蓄为郡学生厉
志超远不欲委琐循格在群游中尝稍自露翘翘靡所
下同辈亦先之谓 (第 19b 页)
夷之儿无
夺席其所耳濡目染者有素也是以论其世也故衣冠
之家有阀阅岂惟衣冠哉学问文章也亦然闻先生家
鸿硕先生
以来世传学问之灯世擅文章之录则先
生真学问文章家之有阀阅者也而又刻苦以世其传
沉酣以饱其蕴腹万卷书足 …… (第 7b 页)
先生倘以为可教而
辱教之虽不敢自诡于苏门之晁陈亦必不敢叛去为
韩门之籍湜也此又栎之所以来也抑又闻先正 鸿硕

先生
之春秋通解胡文定尝采取之栎愿学焉而未之
见也昔有欲读书不能得而为人慵书以读之者又有
欲传龚氏易而挟饼 (第 8b 页)
漏千莫不集于浅濑浮于清涟唼嚼
乎菰蒲菁藻栖息乎菱芡藕莲建宫室则度其隰原拔
斯柞棫爰命工垂乃程匠石巧者 献能
勇者效力千夫
云从万斧雷击凿石而龙门空斩木而虎穴赤发岭表
之瑰材集江南之佳植倏鬼设而神运不一朝而山积 (第 47a 页)
    五里三滩
    昝公溉
    王会之山亭
    谢友人寄画
    书墨君堂壁二首
    送 冯允南
倅梓
    宿东山村舍 (第 21a 页)
献能
于圣主。广场合势。则衽举成帷。众伎惊心。则汗流
漂雨。或有趫材告捷。角力争先。鸣鼍鼓以动地。仰花竿而 (第 17a 页)
  (集三/十卷)
元绛(字厚之登进士第历翰林学士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谥章简有玉堂集二十卷) 冯山(字允南普州人以荐为台/官力辞不就有集十卷)
赵衮(字希甫以殿中丞/致仕归隐嘉禾) (第 26a 页)
  (集三/十卷)
元绛(字厚之登进士第历翰林学士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谥章简有玉堂集二十卷)
冯山(字 允南
普州人以荐为台/官力辞不就有集十卷)
赵衮(字希甫以殿中丞/致仕归隐嘉禾) (第 26a 页)
 谷梁曰贵复正也〇镛案是年即定公之八年也。定公八年。孔子为鲁司寇。(据史记)明年摄政。诛少正卯。(亦史记)又明年。孔子相于夹谷之会。(见左传)孔子此时。最为当阳。从祀之礼。必当目睹。而某月某日。漫然不书。此非史家之阙文。别是夫子之微意。盖此国家谬典。因循几年。卒正于阳虎之手。国之耻也。玆所以不书日月。以示其不足光鲜。公羊谷梁之等。每执阙文落字。曲成义理。曰讥曰贬。而独于此经。不作一言。有若书以美

之者然。不亦疏乎。
 〔胡氏传〕蜀人 冯山
曰昭公至是。始得从祀于大庙。其说是也。(其说甚长。今略之。)〇毛氏云昭公不得称先公。如锡桓公命。吉禘 (第 325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