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伯之圣德断发文身以避于
吴为吴太伯盖成父之志也隐公鲁之贤君居位称摄
欲让其弟后(疑/)其长矣吾将与之 桓公
听羽父之谮以
疑其兄致于篡弑又晋襄公之薨也子周有兄而不慧
不能辨菽麦群臣迎公子周以立政是以治三驾而楚 (第 23a 页)
  冬齐高子来盟

高子者何齐大夫也何以不称使我无君也然则何以
不名喜之也何喜尔正我也其正我柰何庄公死子般
弑闵公弑比三君死旷年无君设以齐取鲁鲁不兴师
徒以言而已矣 桓公
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城
鲁或曰自鹿门至于争门者是也或曰自争门至于吏
门者是也鲁人至今以为美谈曰犹 (第 11a 页)
  梁太祖
呜呼天下之恶梁久矣自后唐以来皆以为伪也至予
论次五代独不伪梁议者或讥予大失春秋之旨以为
梁负大恶当加诛绝而反进之是奖篡也非春秋之志

也予应之曰是春秋之志尔 鲁桓公
弑隐公而自立者
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郑厉公逐世子忽而自立者卫
公孙剽逐其君衎而自立者圣人于春秋皆不绝其 (第 9a 页)
  魏梁解(欧阳修/)
予论正统辨魏梁不为伪议者或非予大失春秋之旨
以谓魏梁皆负篡弑之恶当加诛绝而反进之是奖篡
也非春秋之志也予应之曰是春秋之志耳 鲁桓公

隐公而自立者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郑厉公逐世子 (第 6a 页)
  齐桓公(鲁左丘明/)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
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
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管夷吾乎臣之所不

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
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
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
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
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
请诸 鲁桓公
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
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
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于 (第 1b 页)
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严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
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
国则必得志于天 …… (第 1b 页)
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
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严公使束縳以予齐使齐使
受而以退比至三衅三浴之 桓公
亲逆之于郊而与之
坐问焉曰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毕弋不 …… (第 2a 页)
群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比
缀以度竱本肇末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班序颠毛
以为民纪统 桓公
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 …… (第 2b 页)
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
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桓公
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
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易公曰处士
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 …… (第 3a 页)
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农之子恒为农野处而不昵
其秀民之能为士者必足赖也有司见而不以告其罪
五有司已于事而竣 桓公
曰定民之居若何管子对曰
制国以为二十一乡 (第 4b 页)
桓公
曰善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
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
乡焉高子帅五乡焉参国起案以为三官 (第 4b 页)
臣立三宰工
立三族市立三乡泽立三虞山立三衡 桓公
曰吾欲从
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国未 (第 4b 页)
桓公
曰安国 …… (第 4b 页)
若何管子对曰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
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 桓公
曰诺遂修旧法择其善
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国既安矣 (第 5a 页)
桓公
曰国安矣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君若正卒伍修甲兵
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则难以速得志矣君有攻
伐之器小国诸 (第 5a 页)
侯有守禦之备则难以速得志矣君若
欲速得志于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 桓公
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 (第 5a 页)
桓公
曰善 (第 5a 页)
  黑心符(于义方/)
一妻不能御一家从可知以之卿诸侯一国从可知以
之相天子天下从可知盖夫夫妇妇而天下正正家而

天下定矣惟女子小人为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论语之教也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书之训也无攸遂在
中馈易之戒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诗之
劝也 桓公
纵文姜丧躯而几亡鲁高祖畏吕氏召乱而
几亡汉文帝牵掣于独孤废嫡长立致大业之倾高宗
溺惑于武媚故失威权阶 (第 39a 页)
  观欹器记(蒋德璟/)
右欹器在予姻友傅君子讱家铜为之形如小钟圆上
锐下口径一寸八分高三寸八分环口为旋波纹其下
作虬形一角或曰一角当天禄额睛口耳眉髯悉具而
角在鼻上其腰两旁系小铜耳曰栾各寸许平悬之中
虚可受水三四合其背篆所光二字其簴方亦铜为之

四足高可二寸四分脩五寸六分广四寸内嵌空芝草
形四周刻纹为旋波两旁立小铜柱二高五寸蟠以二
龙然非龙也龙生九子以形求之疑当为蒲牢蚣□博
物志曰蚣□似龙而小好险故立于桥柱蒲牢亦似龙
好叫吼今钟上钮是也柱中二小洼即双悬欹器处璟
按家语孔子观于 鲁桓公
之庙有欹器焉曰此为宥坐
之器而韩诗说苑及太平御览皆以为周庙杜预曰周
庙欹器至汉东京犹在御座家语注曰宥 (第 10a 页)
   (严公/八年)

近豕祸也先是齐襄淫于妺 鲁桓公
夫人使公子彭生
杀桓又杀彭生以谢鲁公孙无知有宠于先君襄公绌
之无知帅怨恨之徒攻襄于田所襄匿其户间足见 (第 71b 页)
未发孝成皇帝闵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臧
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经或脱简传或间
编传问民间则有 鲁国桓公
赵国贯公胶东庸生之遗
学与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识者之所惜闵士君子之
所嗟痛也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阙苟 …… (第 10a 页)
包大小之义岂可偏绝哉若必专
已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违明诏失圣意以陷于文吏之
议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汉书颂 桓公
一作伯公误桓/生以 礼为大夫贯长卿受)
(诗毛公并见儒林传十纪文选作记七十子作七十二/子终作卒读作 (第 11b 页)
   议论得大体而文殊圆转澹宕

呜呼天下之恶梁久矣自后唐以来皆以为伪也至予
论次五代独不伪梁议者或讥予大失春秋之旨以谓
梁负大恶当加诛绝而反进之是奖篡也非春秋之志
也予应之曰是春秋之志尔 鲁桓公
弑隐公而自立者
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郑厉公逐世子忽而自立者卫
公孙剽逐其君衎而自立者圣人于春秋皆不绝其 (第 11b 页)
不伪梁议者或讥予大失春秋之旨以谓
梁负大恶当加诛绝而反进之是奖篡也非春秋之志
也予应之曰是春秋之志尔 鲁桓公
弑隐公而自立者
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郑厉公逐世子忽而自立者卫
公孙剽逐其君衎而自立者圣人于春秋皆不绝其 (第 13b 页)
知义者也而肯以
其身为刺客之用乎春秋宋楚盟于城下齐鲁盟于夹
谷皆以要盟不书书平及会而已使沫信以匕首劫
得非要盟乎而春秋书公会齐侯盟于柯足以知其 (第 17a 页)
雄马融昔皆不废今独得废澄也太皇太后将祔庙诏
议其礼公曰昔周祀后稷姜嫄祭于别庙诗谓之閟宫 鲁桓公
之母仲子不得祔庙春秋书考仲子之宫至宋
始有两后并祔之说然岂后世所宜法哉竟如公议公
年甫七十数引疾求退 (第 6a 页)
  谏造章敬寺书        高 郢

八月二十五日草莽臣前乡贡进士高郢昧死再拜稽
首献书阙下从谏如流者君之明也有犯无隐者臣之忠
也君明臣忠国之利也当陛下至明之化纳练之日臣
敢爱其死以隐其忠乎臣伏见奉为先太后造章敬寺
陛下大孝因心与天罔极蒸蒸之思惟舜其难至德要
道无以加也然臣伏见以毕力追孝诚有所益妨时剿
人亦有所损先太后圣德不必以一寺增辉国家永图
无宁以百姓为本舍人就寺何福之为以臣愚蒙不知

其所昔鲁庄公丹 桓公
庙楹而刻其桷可谓孝乎然而
春秋书之为非礼汉惠帝及孝景孝宣令郡国诸侯立
高祖及太宗高宗代宗之庙当时创制 (第 39a 页)
   桓公自莒反于齐(齐语/)

桓公自莒反于齐(桓公齐太公之后僖公之子襄公之/弟小白也襄公立其政无常鲍叔牙)
(奉小白出奔莒公孙无知杀襄公而立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齐人杀无知鲁庄公伐齐纳子纠 桓公
自)
(莒先/入)使鲍叔为宰(鲍叔齐大夫叔/牙也宰大宰也)辞曰臣君之庸臣也
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 …… (第 29a 页)
若也(军门若今牙/门○枹音孚)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
中钩是以滨于死(滨近也管仲臣于子纠乾/时之战亲射 桓公
中钩)鲍叔对曰
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第 29b 页)
桓公
曰若何
(若何得/还也)鲍子对曰请诸 (第 29b 页)
鲁桓公
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
(施伯鲁大夫惠公/之孙施父之子)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
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 (第 29b 页)
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
欲以戮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
使请诸鲁如鲍
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 …… (第 29b 页)
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
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而以退比至三
衅三浴之(以香涂/身曰衅) 桓公
亲逆之于郊(逆迎/也)而与之坐问
焉曰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毕弋(毕掩雉/兔之网)
(也弋缴 …… (第 30a 页)
(有/等) 桓公
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
参其国而伍其鄙(参三也国郊以内也鄙郊以外也谓/三分国都以为三军 …… (第 31a 页)
之军成民之事(谓使四民各/居其职所也)陵为之终(以为/葬也)
而慎用其六柄焉(六柄生杀贫/富贵贱也) 桓公
曰成民之事若何
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四民谓士/农工商也)杂处则其言哤
其事易(哤乱貌易变易/也○ …… (第 31a 页)
之能为士者必足赖也有司见而不以告其罪五(有/司)
(掌民之/官也)有司已于事而竣(已毕也竣/伏退也) 桓公
曰定民之居
若何管子对曰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国国都城郭之域/也惟士工商而己)
(农不/在焉) (第 33a 页)
桓公
曰善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二干家/为一乡)
(二十一乡凡四万二千家/此管子所制非周法也)工商之乡 …… (第 33a 页)
(乡六则/各三也)市立三乡(市商/也)泽立三虞(周礼有泽/虞之官)山立三衡
(周礼有山虞/林衡之官) 桓公
曰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
曰未可国未安 (第 33b 页)
桓公
曰安国若何管子对曰修旧法择
其善者而业用之(业犹/创也)遂滋民与无财(遂肓也滋长也/贫无财者振业) (第 33b 页)
(之/也)而敬百姓则国安矣 桓公
曰诺遂修旧法择其善者
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国既安 (第 33b 页)
桓公
曰 …… (第 33b 页)
志于天下诸侯
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事从事也隐匿也寄托也匿/军令托于国政若冇征伐邻)
(国不/知也) 桓公
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焉
(内政国政也因治/政以寄军令也) (第 34a 页)
桓公
曰善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
轨为之长(轨中一人/为之长也)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 (第 34a 页)
(夫人鲁庄夫人哀姜也庆父庄公之弟共仲也通/于哀姜庄公薨庆父杀大子般在庄三十二年)
君杀死国绝无嗣 桓公
闻之使高子存之(高子斋卿高/傒敬仲也存)
(之谓立僖公/而存鲁也)翟人攻邢桓公筑夷仪以封之(邢姬姓周 (第 6b 页)
所传经或脱简传或间编(脱简遗失之间编谓旧编烂/绝就更次之前后错乱也○)
(间古/苋反)传问民间则有 鲁国桓公
赵国贯公胶东庸生之
遗学与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识者之所惜闵士君子
所嗟痛也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阙苟因 (第 35a 页)
  梁纪(五代史/)
呜呼天下之恶梁久矣自后唐以来皆以为伪也至予
论次五代独不伪梁议者或讥予大失春秋之旨以谓
梁负大恶当加诛绝而反进之是奖篡也非春秋之志
也予应之曰是春秋之志尔 鲁桓公
弑隐公而自立者
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郑厉公逐世子忽而自立者卫
公孙剽逐其君衎而自立者圣人于春秋皆不绝其 (第 38a 页)
其真,
乃陈发秘藏,
校理旧文,
得此三事,
以考学官所传经,
或脱简,
或脱编。
博问人间,
则有 鲁国桓公

赵国贯公、
胶东庸生之遗学与此同,
抑而未施。
此乃有识者之所叹慜,
士君子之所嗟痛也。 (第 31a 页)
摄告故
不即位也然而天下知隐公让国之善而争夺觊
觎者知所愧矣曰以摄告则宜以摄书而不书何
也曰隐公兄也 桓公
弟也庶均以长隐公君也奚
摄焉然而天下知嫡庶长幼之分而乱常失序者
知所定也曰隐公君也非摄也则宜即位矣而 (第 1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