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论季氏出君(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赵简子问于史墨曰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诸侯与之
君死于外而莫之或罪也对曰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
陪贰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配耦王有
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
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
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于今
为庶主所知也在易卦震乘乾曰大壮☳☰天之道也

昔成季友桓之季也文姜之爱子也始震而卜卜人谒
之曰生有嘉闻其名曰友为公室辅及生如卜人之言
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名之既而有大功于鲁受费以
为上卿至于文子武子世增其业不废旧绩 鲁文公

而东门遂杀适立庶鲁君于是乎失国政在季氏于此
君也四世矣民不知君何以得国是以为君慎器与名
不可以假 (第 20b 页)
  张禹论(李德裕/)
夫社稷之计安危之机人君不能独断者必启于所敬
之臣然臣有忠邪时有险易交有浅深义有厚薄范雎
山东之匹夫也入虎狼之秦履不测之险可谓交疏义
薄矣而能尊昭王去穰侯开秦霸业之基以安固后嗣
可谓忠于昭王矣夫能独断者英主也古人言谋之欲

多断之在独盖为此矣天有震雷之怒龙有逆鳞之恨
所以人君在于能断耳然亲戚之际恩义之重断之于
已可也张敞所谓明诏以恩不听群臣以义固争而后
许而令明诏自亲其文非策之得也汉文帝诛薄昭断
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周宣饯申伯有孔硕之诗秦康
文公兴
如存之感况太后尚存惟一弟薄昭断之不
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汉成帝车马至张禹第辟左
右亲问禹以天变禹以年 (第 15a 页)
遂以名之既而有大功于鲁受费以为上卿至于文子
武子世增其业不废旧绩 鲁文公
薨而东门遂杀嫡立
庶鲁君于是乎失国政在季氏于此君也四公矣民不
知君何以得国是以为君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第 13b 页)
 文章辨体汇选卷七百七十八
            明 贺复徵 编
杂著六(以下拟类/)
  拟周襄王锡命 鲁文公(明王袆/)
鲁文公元年周襄王使毛伯来锡命王若曰呜呼维昔
周公相我成王成文武之志崇礼兴乐弼成至治厥勋
茂焉爰祚大 (第 1a 页)
 (大声謍小声嗃大呼也絙急弦也号钟琴名言风动/竹声如急弦促柱鸣琴高调也彭彭咸谏纣不从而)
 (奔胥伍子胥伯奇尹吉甫之子听后妻言逐之自伤/无罪投河而死哀姜 鲁文公
夫人子不得立而被杀)
 (归齐过市而哭孝已殷中宗子事亲一夜五起听后/妻言逐之搯膺叩心也擗摽拊心貌言竹 (第 9b 页)
   次建业诏

夫爰始居亳不废先王之都受命于周无改旧邦之颂
顷戎旃既息关析无警去 鲁兴
叹有感宵分过沛殒涕
实劳夕寐仍以潇湘作乱庸蜀阻兵命将受律指期克
定今八表乂清四郊无垒宜从青盖之典言归 (第 37a 页)
 所不废则岂非文章之可贵者哉朕尝于几务之暇博
 观典籍见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时称诗以喻志
 不必其所自作皆谓之赋如晋公子重耳赋六月 鲁文
 公
赋菁菁者莪郑穆公赋鸿雁鲁穆叔赋祈父之类皆
 取古诗歌之以喻其志即咏吟之遗音得心意之所存
 使闻之者足 (第 1b 页)
  张禹论          李德裕
夫社稷之计安危之机人君不能独断者必咨于所敬
之臣然臣有忠邪时有险易交有浅深义有厚薄范睢
山东之匹夫也入虎狼之秦履不测之险可谓交疏义

薄矣而能尊昭王去穰侯开秦霸业之基以安国复嗣
可谓忠于王矣夫能独断者英主也古人言谋之欲多
而断之在独盖为此矣天有震雷之怒龙有逆鳞之恨
所以人君在于能断耳然亲戚之际恩义之重不断之
于已可也张敞所谓明诏以恩不听群臣以义固争而
后许而令明诏自亲其文非策之得也汉文帝诛薄昭
断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周宣饯申伯有孔硕之诗秦
康送 文公兴
如存之感况薄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而 (第 20a 页)
使书以为三筴(筴简书也三筴三卿卿一/通谓司马司徒司空也)
   宣公夏滥于泗渊
宣公夏滥于泗渊(宣公 鲁文公
子名倭滥渍也/渍罟于泗水之渊以取鱼也)里革断
其罟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降下也寒气初下/谓季冬建 (第 24a 页)
    (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彪乃作此论以悟之)
昔在帝尧之禅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
禹暨于稷契咸佐唐虞光济四海奕世载德至于汤武
而有天下虽其遭遇异时禅代不同至于应天顺人其
揆一焉是故刘氏承尧之祚氏族之世著于春秋唐据

火德而汉绍之(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范氏其后也/范氏为晋士师 鲁文公
世奔秦后归于)
(晋其处者为刘氏帝系曰帝尧封于/唐为火德汉承尧故亦以火德王)始起沛泽则神母夜
号以彰 (第 14a 页)
  史墨论季氏出君(左传/)
赵简子问于史墨曰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诸侯与之
君死于外而莫之或罪也对曰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
倍贰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配耦王有
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
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

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于今
为庶主所知也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壮☳☰天之道也
昔成季友桓之季也文姜之爱子也始震而卜卜人谒
之曰生有嘉闻其名曰友为公室辅及生如卜人之言
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名之既而有大功于鲁受费以
为上卿至于文子武子世增其业不废旧绩 鲁文公

而东门遂杀嫡立庶鲁君于是乎失国政在季氏于此 (第 23b 页)
  赵简子问于史墨曰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诸侯与之
君死于外而莫之或罪也对曰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
陪贰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
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
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脩其勤民
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杜氏曰奉之无常人言唯

德也)
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小雅言高下有变易)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三后虞夏商)
易卦雷乘乾曰大壮䷡天之道也(乾为天子震为诸侯而在乾上君臣
易位犹臣大强壮若天上有雷)
昔成季友桓之季也文姜之爱子也始
震而卜卜人谒之曰生有嘉闻其名曰友为公室辅及
生如卜人之言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名之既而有大
功于鲁受费以为上卿至于文子武子世增其业不废
旧绩 鲁文公
薨而东门遂杀适立庶鲁君于是乎失国 (第 20a 页)
   复上书

秦筑长城功役繁兴胡亥不革卒亡四海故孝元弃珠
崖之郡光武绝西域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鲁文公
毁泉台春秋讥之曰先祖为之而己毁之不如勿居而
已以其无妨害于民也襄公作三军昭公舍之君子大
其复古以为不 (第 17a 页)
   周襄王锡命 鲁文公
鲁文公元年周襄王使毛伯来锡命王若曰呜呼维昔
周公相我成王成文武之志崇礼兴乐弼成至治厥勋
茂焉爰祚大国 (第 6a 页)
   审势
大司马职中夏教茇舍曰帅以门名郑氏注曰以门
名者所被徽识如其在门所树者也军将皆命卿古
者军将盖为营治于国门鲁有东门襄仲宋有桐门
右师皆上卿为军将者也贾氏释曰云军将皆命卿

者欲解帅以门名之意止繇卿居于国门使为军将
故军将得以门为名云古者军将盖为营治于国门
者此解军将得以门为名者止繇非常之急要在于
门故使卿在门任而营治其门故也又曰云鲁有东
门襄仲者按昭三十二年左传云 鲁文公
薨而东门
遂杀适立庶鲁君于是乎失国公子遂字襄仲号为
东门止繇居东门宋有桐门右师者案春秋左氏传
昭二十 (第 4b 页)
   还都建邺诏

夫爰始居亳不废先王之都受命于周无改旧邦之颂
顷戎旃既息关柝无警去 鲁兴
叹有感宵分过沛殒涕
寔劳夕寐仍以潇湘作乱庸蜀阻兵命将授律指期克
定今八表乂清四郊无垒宜从青盖之典言归 (第 27b 页)
  历代赋汇序

赋者六义之一也风雅颂兴赋比六者而赋居兴比之
中盖其敷陈事理抒写物情兴比不得并焉故赋之于
诗功尤为独多由是以来兴比不能单行而赋遂继诗
之后卓然自见于世故曰赋者古诗之流也班固又谓
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端材智深美可以与
国政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是则赋之于诗具其一体
及其闳肆漫衍与诗并行而其事可通于用人书曰敷
奏以言夫敷奏者有近乎赋之义使尧舜而在今日亦

所不废则岂非文章之可贵者哉朕尝于几务之暇博
观典籍见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时称诗以喻志
不必其所自作皆谓之赋如晋公子重耳赋六月 鲁文
赋菁菁者莪郑穆公赋鸿雁鲁穆叔赋祁父之类皆
取古诗歌之以喻其志即咏吟之遗音得心意之所存
使闻之者足以感 (第 6a 页)
下后世之公议也礼
不自正后人亦自正之我宪宗事二太后尽孝然议尊
议祔终不苟顺从乖大伦失正礼所谓自正者也 鲁文
跻僖公春秋讥为逆祀而卒正于定公所谓后人正
之者也臣衰病淹缠势当坚乞致仕圣谕责以辅成新 (第 9b 页)
  次楚距宋亦不远矣
鸿雁(小雅/)四月(小雅/)载驰四章(鄘风/)采薇四章(小雅/)
  郑卫得罪于晋者以恃楚而蔑同姓也 鲁文公

  晋欲因公为根柢以请平于晋公皆成之故明年
  为新城盟其叙晋赵盾于七国诸侯之下亦以抑
  赵盾 …… (第 22b 页)
  齐鲁之不睦以邾之争也赵盾阴制晋侯俾受齐
  赂扈之盟自陷于无能之地其何以表率诸侯哉
  谋伐齐者八国诸侯各以爵书 鲁文公
初不与此 (第 23a 页)
   张禹论

夫社稷之计安危之机人君不能独断者必启于所敬
之臣然臣有忠邪时有险易交有浅深义有厚薄范睢
山东之匹夫也入虎狼之秦履不测之险可谓交疏义
薄矣而能尊昭王去穰侯开秦伯业之基以安固后嗣
可谓忠于昭王矣夫能独断者英主也古人言谋之欲
多断之在独盖为此矣天有雷震之怒龙有逆鳞之恨
所以人君在于能断耳然亲戚之际恩义之重断之于
已可也张敞所谓明诏以恩不听群臣以义固争而后

许而令明诏自亲其文非策之得也汉文帝诛薄昭断
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周宣饯申伯有孔硕之诗秦康
文公兴
如存之感况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断之不
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汉成帝车驾至张禹第辟左
右亲问禹以天变禹以年 (第 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