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詩文評類
   白鹰赋         阙 名

于烁明德兮动休徵萦墨绶兮效素鹰朱草(一作/系)如之
何所萦(一作/系)则止玉壶如之何所饮则承借如紫岩碧
流烟深树幽产鹥成羽自春徂秋含阴阳之淳粹任天
地之刚柔怀好音与好质非成色而不求厌羽毛于原
野恋主人而即留嗟乎含情履洁象君之节厉吻钩锐
澡毛玉截迁河阳之乔木一点清花映武城之瑶琴孤
飞春雪昔王鲁同勋贤哉二君或雉随黄壤或鸾下青
云莫匪白鹰之为最况复见之与所闻良以出自幽谷

迁于华屋霜飘上衣星流入目涅而不缁惟公象之比
德于玉象公不欲匪我政表来仪者 何致
之由德玩物
则那思君子以驯扰不避虞人之网罗盖以少而取贵
岂同乘雁之为多
   一鹗赋(以凌厉清浮羽 (第 11a 页)
无光其气瞢瞢暑雨下湿黄茅上蒸南方之人兮不敢
过岂止走兽踣兮飞鸟堕吾不知造化兮 何致(文粹/作知)

方些蜀之南兮不可以居(文粹作蜀之/南不可以往)北客归去来兮
其北则有剑山巉巉天凿之门二壁谽谺高崖 (第 6a 页)
  文衡山小传(王世贞/)
文衡山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云故丞相天祥裔也避

其祖璧讳以字行更字徵仲长洲人十六而父温州公
林殁于官郡寮合数百金赙先生却之曰孤不欲以生
污逝者既服除补诸生下帷读书恒至丙夜而以其才
旁及诸技文及书绘皆精绝先生所严事故吴尚书宽
李太仆应桢沈周先生而友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吴徐
工古文歌诗吴又能书李祝工书祝又能古文歌诗沈
唐工绘事又能歌诗而皆推让先生以为不可及先生
小𨽻师右军父子古𨽻师钟梁画师龙眠吴兴尤精绝

诗得中晚唐格外趣独于文取达而巳而其试亦不利
久困诸生中甫贡而台使者荐之试吏部得翰林待诏
预修史史成赐金币时故相杨文襄公张文忠公皆贵
用事争欲客公而公不往亡 何致
其事归先生归而以
翰墨自娱造请户屦长满顾所许独书生故人子属为
姻党而窘者即强之竟日不倦其他郡国守相贵 (第 17b 页)
  归三老(程可中/)
归三老昆山人年五十鳏居城南壕上得米炊于床足
并日食而好为大言丈夫居当华榱隆栋联隧达衢出

拥峨艑挝怒驷 何致
作贾竖握一钱惟恐从指罅漏去
也故人笑之以为狂疾乡富民庄小舍者五日一诣邑
应科差会晚不得入城就三老宿三 (第 13a 页)
  白鹰赋          (唐/)阙 名

于烁明德兮动休徵萦墨绶兮效素鹰朱草如之何所
萦则止玉壶如之何所饮则承借如紫岩碧流烟深树
幽产鹥成羽自春徂秋含阴阳之淳粹任天地之刚柔
怀好音与好质非成色而不求厌羽毛于原野恋主人
而即留嗟乎含情履洁象君之节厉吻钩锐澡毛玉截
迁河阳之乔木一点清花映武城之瑶琴孤飞春雪昔
王鲁同勋贤哉二君或雉随黄壤或鸾下青云莫非白
鹰之为最况复见之与所闻良以出自幽谷迁于华屋

霜飘上衣星流入目涅而不缁惟公象之比德于玉象
公不欲匪我政表来仪者 何致
之由德玩物则那思君
子以驯扰不避虞人之网罗盖以少而取贵岂同乘雁
之为多
  苍鹰赋          (第 7b 页)
乃惧夫姚贾与李斯惴偾军之
株坐兮悟不死厕中之更弱憯女子之见卖兮悔不忍
胯下之年少让不思国士之剪拂兮又 何致
必斩赵衣
而雠报亥不激屠门之骪曲兮 (第 30b 页)
何致
必椎晋鄙而危 (第 30b 页)
广成云天地虹洞因无端涯
大明出东月生西陂扬雄校猎云出入日月天与地沓
然觉扬语奇武帝语壮又月生西陂语有 何致
而马融
复袭之
子建谒帝承明庐明月照高楼子桓西北有浮云秋风
萧瑟非邺中诸子可及仲宣公干远在下风吾每至 (第 5a 页)
甫贡而台使者荐之试吏部得翰林待诏
预修史史成赐金币时故相杨文襄公张文忠公皆贵
用事争欲客公而公不往亡 何致
其事归先生归而以 (第 12b 页)
   馆拟甲子科湖广乡试录序
皇上御极之二十三年值元会初开干支初辟之始礼
臣以宾兴大典恪遵成例开列诸臣应任选者仰荷
睿鉴特命臣偕臣典试三楚伏念天下当荡平之际东

渐西被海波不扬而三楚介在南服自荆门以南远至
五岭中间数千馀里前代雈苻跆藉不遗尺寸赖
世祖皇帝方行克诘耆定武功江汉之间幸有宁宇而
潢池盗兵又适当黔巫之冲浸淫衡岳凡铺敦师旅悉
集之襄樊谷邓以下与湖湘为控驭卒之
六师张皇皆藉我
皇上圣文神武裒荆罙入持玉斧而劈之澜沧之外洞
庭上下重见天日迄于今文德振兴贤书进献者又三

年矣古者生聚教训必须时日而
皇上以存神过化与斯民更始如风之刁嘹而万窍齐
发不数年间岩居谷处悉受披拂臣虽驽劣亦 何致

文命覃敷不加宣布独是三物六行互相比较惟恐以
浮文虚夸致妨德艺是必于程朱较墨之间使言行相
副始不负 (第 9b 页)
   怀山书言引
怀山相对时若深山道流绝无音声及其发之也而洋
洋然效晋代清谈能作数十万言怀山口授僧开手书
不自知其手之狎而板之续也往见怀山有书言录既

而得见其历游所记布棋测象议若溃捍又既而窥其
装则遥篇曼册穴纸而编焉于是怀山汇其帙请为之
叙予尝疑步兵中散既沦鉴埋昭以嘿成为道似不得
寓词托讽致与物忤及观其夜中不寐起坐弹琴流连
于安乐利贞之间慷慨于代谢差驰之故寄言蓬池眷
念山阿然后知其情深也怀山志怀天下事其所可语
者语之其不可语者手划而心开已耳尔乃跢跦道路
一发其情于谈天指日之间是即不必与物忤乎然

所在謇塞竟与庙中之金狄共铭背者哉
   闻人山人印章谱引
杜预作岘山碑一树之巅一湛之渊惟恐其不传也故 (第 5b 页)
  湖广行都司断事蒋君墓志铭
君讳国玞字公韫福建按察司副使蒋公讳以
忠之次子出后于其弟御史公讳以化者也副
使笃学好修宽然长者历南北郎署出守广平
君皆从囊箧细碎有晨昏之助御史精强饶心
计晚而无子君逡巡不欲往曰矍相氏之圃为

人后者勿入我何人哉其宗老强之而后可田
庐畜积多所推让人以为难以国子生谒选除
湖广郧阳都司断事摄令于郧洁身耆事郧人
怀之无 何致
其事而去居里闬之閒恭大慈小
履顺考祥凡八年而卒钱谦益曰吾里中缙绅
之后有子克家者人于君无閒言而惜其不 (第 12a 页)
不入于昧不蔽于偏不流于虚而有觉之
体全矣虽然格之者何格之以吾心之知也非吾心有
知而何所恃以为格致之者 何致
之以在物之理也非
在物能格而何所藉以为知故知与物非有二体格与
致非有二事司马温公以为格去外物是以物视 (第 16a 页)
宋嘉定中蜀士因樵夫引至其
所以纸打其碑七十二字刻于夔门观中后俱亡近张
季文佥宪自长沙得之云是宋嘉定中 何致
子一模刻
于岳麓书院者斯文显晦信有神物护持哉碑凡七十
七字舆地纪胜云七十二字误也其文云承帝曰嗟翼
(第 2a 页)
所求材艺者为其可
以理人若有材艺而以正直为本者必以材而为理也
若有材艺而以奸伪为本者将因其官而为乱也 何致

之可得乎是故将求材艺必先择志行其志行善者则
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去之而今择人者多云邦国无贤
莫知所举 (第 16a 页)
 王受福然知诸臣有致胙法者安氏昭六年子产
云祭有受脤归脤彼注云受脤谓君祭以肉赐大
夫归脤谓大夫祭归肉于公也
 鹤山先生云文王庙在丰武王庙在镐以文武
 胙赐齐道理甚远不知如 何致
岁终则会惟王及后世子之膳不会
郑不会计多少优尊者其颁赐诸臣则讨之荆公
至尊不可以有司法数制之世子则唯 (第 14a 页)
 脑然难寻个稳当快乐处先生曰尔却去心上
 寻个天理此正所谓理障此间有个诀窍曰请
 问如何曰只是致知曰如 何致
曰尔那一点良
 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 (第 5a 页)
  素足女
太白浣纱女诗一双金屐齿两足白如霜又越女词云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又云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
郎予尝戏谓太白 何致
情回盼此素足女再三张愈光
戏答云太白可谓能书不择笔矣聊记以饷一笑予尝
题浣女图诗纯用太白语意红颜素足 (第 12b 页)
  赵曼龄墓志铭
中议大夫太子家丞赵君曼龄以泰定五年正月二十
一日卒于官朝之大夫士来吊巷隘不足容车马既敛
殡诸京师东南门外执绋者相属行路之人颇皆咨嗟
以为 何致
客之多也踰月相归葬于其乡于是太子府
正臣李某府正簿周某来告于某曰赵君之子幼其藏
也无以识诸幽则无以示 (第 11b 页)
   送陈其年赴大梁携家序
余自罢官菰郡求友荆溪始与陈子其年听黄鸟之音
订丹鸡之好山园听雨出笔札以相娱木榻眠云叙家
门而自慰兄袁弟灌同当学易之年大孔小杨独少传
经之胤嗟同伯道买妾何嫌拟似方明梦儿可应而其

年则谓游梁之日曾聘茂陵会逢归汉之时早生通国
流离千里欲璧合以无期羞涩一囊望珠还而未敢遂
为商之吴质且为话及徐陵并肯毅然用资爰及延陵
解橐办装于孔棘之时东海飞书引车于未经之处情
关义举即持襆以何辞助出名流或入钱而不可行将
有日别矣何言嗟乎陈子具元龙之逸气有司马之妙
才使得早遇诸君推挽青云之路 何致
长贫此客凄凉
白雪之音而八载飘零半生沦落文章自好宁堪路隔 (第 9a 页)
   祭谢子贞辞

古人有言学圣贵资自余求友不啻渴饥得子相助志
愿勃如谓当其议造道无涯数年以来粗见是非与语默
倍不我难疑胡尔背去如旅中违始闻抱疾问 何致

或言误药或弗省思夫子所慎岂是不知始犹厚望书
往勉之未几讣来有涕涟如天不祐善吾亦何施汝奎
天臣咸可 (第 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