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苍水先生,书生也。当明亡时,不过一举子耳;乃胆薪弥厉、毡雪自甘,义帜纵横凡二十载。其言曰:『所争者天经地义,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待者豪杰事功、圣贤学问』。呜呼!汉之武侯,足以拟之。顾其行谊虽不录于「明史」,而见诸私家箸述者美矣、备矣;独于世德之所自,犹付阙如。寿镛窃不自揆,既得先生遗集于其族裔张世伦所谓海滨遗老 高允权
本者,殆其侍卒史丙所藏者欤!爰依岁月,重为编次。更稽诸谱乘,得清池张氏「世德录」,复详考其世系。盖自 (第 3 页)
    于戏!此予槎上作也。昔之乘槎者,或为客星而直犯牛斗,或入女宿而得支机;故至今羡为胜事。予独不然。浮踪浪迹,当凄霰严霜,不得已而栖托灵槎;笔墨所及,都成冰声。则是槎也,非贯月也、亦非挂星也。而兹集所存,又皆晚节所依;于是以「冰槎」名。嗟呼!水泽腹坚矣、天根尽见矣,乃从凌云千丈间而欲论列古今、辨正华夏,不失君臣、父子、朋友之义,不其难矣哉!异日者,东风解冻,尚有相见此槎中人而兴叹者否?
    岁在壬寅菊月朔,张煌言自识。
    寿镛谨案海滨遗老 高先生允权
跋,以「奇零草」乃公所自定;而「采薇集」乃释兵后作,公自注『起甲辰六月』,而七月被执矣,独未及「冰槎 (第 13 页)
    寿镛谨案:先生之诗,诗史也。一再散亡,仅存者此耳。顾「奇零草」为先生手订,时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凡在是年是月是日以前始得入之,乃见真面目。而拾残剩于散亡之馀,当以最初之本为依据;虽全谢山亦后定者也。今寿镛幸得海滨遗老 高先生允权
录本于先生后人,先生诗文略备。谨依其所注年岁,分年编定,不复分体;更参校张丈让三谓「得钞本于黄东井后 (第 65 页)
  此「奇零草」,乃公所自定。而「采薇集」,乃释兵后作;公自注『起甲辰六月』,而七月被执矣。读斯二集,公二十年之行事始末,具可概见。时同往一卒为余言:公帐下积书充栋,旁置棺一,棺中贮米数斗;床头利剑一。被执时,遽起拔剑而以帐蒙公,遂不及。公之志何如哉!呜呼!公之功业,天下其知之矣;公之文章,天下未必见之也。公之慷慨赴难,天下其见之矣;公之从容就义,未必尽知之也。兹于其卒,幸购得公草;而「采薇集」,更幸为公手稿;复于降弁,得公之遗文。因汇录成集,记其始末,以俟后之采焉。
  海滨遗老 高允权
录毕记。 …… (第 308 页)
  呜呼!昔全谢山有言:『尚书之身可死,集不可泯』。姜西溟则谓:『俟之百世,虽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当文网严密之时,士大夫明知收藏其集为不祥,而展转传钞,犹往往流布人间;则全、姜二君之言信矣。考其最初之本,当即所谓传之防守卒史丙者也。海滨遗老高先生 允权
尝得其稿,为之跋云:『兹于其卒幸购得公草,而「采薇集」更幸为公手稿,复于降弁得公遗文;因汇录成集』。 …… (第 325 页)
                前人
哭苍水                             高允权
甬上拟薤露词(「试一掷、「苏卿谅弗听」二章)          全祖望
重九前二日张尚书忌辰设祭   (第 32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