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陈嗟今来而古往方(一作/聊)绝笔于获麟
  凡一作皆艺文类聚节文
   东征赋          高 适
岁在甲申秋穷季月高子游梁复久方适楚以超忽望
君门之悠哉微先容以效拙始(一作/姑)不隐而不仕宜漂
沦而 (第 12b 页)
而命处锦(疑作/绵)蛮者异状而同疾苟精别而栖条同赏
心而无失
   奉和鹘赋(并/序)        高 适
天宝初有自滑台奉太守李公鹘赋以垂示适越在草
(一作/泽)才无能为尚怀知音遂作鹘赋其词曰 (第 6a 页)
   授杨慎矜諌议大夫制
门下太子右赞善大夫兼御史专知大府出纳权知御
史中丞事杨慎矜坚正有才通明足用久持天宪兼掌
国泉竭忠公之一心杜讹伪之千变爰升独坐用肃具
寮而潜恳固辞执谦难夺愿收恩于后命祈尽节于前
功得失不惊将敦薄俗始终如一以勤守官特遂由衷
之诚仍居出纳之任(一作纳/諌之职)可行諌议大夫兼侍御史

仍依旧知大府出纳
   授 高适
諌议大夫制    贾 至
敕监察御史 (第 9b 页)
高适
(一作/立)节贞峻直躬高朗感激效(一/作)
(怀/)经济之略纷纶瞻风(一作/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 (第 9b 页)
于邵闻而且喜即之寓目晔若
春荣遂讲我以宣布咨我以序引取彼敝帚无相患焉
   大唐中兴间气集序     高仲武
诗人之所作夲诸心心有所感而形于言言合典谟则
列于风雅暨乎梁昭明载述巳往撰集者数家㩁(集作/𣙜)
(第 7b 页)
   唐诗类选序       顾 陶
在昔乐官采诗而陈于国者以察风俗之邪正以审王
化之兴废得刍荛而上达萌治乱而先觉诗之义也大
矣远矣肇自宗周降及汉魏莫不政治以讽谕系国家
之盛衰作之者有犯而无讳闻之者伤惧而鉴诫宁同
嘲戏风月取欢流俗而已哉晋宋诗人不失雅颂正直

言无避颇遵汉魏之风逮齐梁陈隋德祚浅薄无能激
切于事皆以浮艳相誇风雅大变不随流者无几所谓
亡国之音哀以思王泽竭而诗不作吴公子听五音知
国之兴废非虚谬也国朝以来人多反古德泽广被诗
之作者继出则有杜李挺生于时群才莫得而问(疑/)
亚则昌龄伯玉云卿千运应物益适建况鹄当光义郊
愈藉合十数子(李白杜甫王昌龄陈伯玉孟云卿沈千/运韦应物李益 高适
常建顾况于鹄畅)
(当储光羲孟郊/韩愈张藉姚合)挺然颓波间得苏李刘谢之风骨多为 (第 4b 页)
   送康若虚赴任金乡序
昔太史公涉汶泗登邹峄以观孔氏之遗风康子之吏
于是邦有以见古人之心矣况大君出豫将事升中之

礼有司择人俾佐奉高之邑利在求旧急于使能位俾
才难亦可宗也夫强学者义之用工文者艺之夲明识
者智之府令名者德之舆子曰疑四德以待百事如农
之既勤若射之有志行无越思往无不利彼游刃于理
剧固恢恢乎有馀地矣初余以朋友之故谪居荒服憔
悴湘汾缙云不调明时殆将十载是举也所谓理旧污
续常职信有国之令典知若人之晚成五月鸣蜩载驱
翘翘赠之维何折彼桑条饯之维何席彼莠葽炎云在

天景风拂野时燠方炽吾子勉之请各赋诗以无忘平
生之好
   送窦侍御知河西和籴还京序
                高 适
天子务西州之实岁籴亿计何始于贵取而以耗称俾
边兵受寒战马多庾挽域中之税铸海上之山江淮之
人盖奔命矣岂 (第 18a 页)
不器行古之(一作/人)道渤海 高适达夫
落落有奇节是皆
重于刘者也工部侍郎韦述脩国史推萧同事礼部侍
郎杨浚掌贡举问萧求人海内以为德选汝南邵轸 (第 8a 页)
    紫金鱼袋独孤公行状  梁 肃
仲尼述易道于坤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公天生懿德外方内直气茂才
全发为时文得大易之中诗人之正邈乎其不可及巳
七岁诵孝经先秘书异其聪敏问曰汝志如何句公曰
立身行道扬名之义(集作/于后)是所尚也后博究五经举其

大略而不为章句学确然有可大之业知者益器之十
五秘书捐馆公茹血(集作/衔恤)在疚踰时而后杖由是乡党
称孝三(集作/二是)十馀以文章游梁宋间通人颍川陈兼长
乐贾至渤海 高适
见公皆色授心服约子孙之契天宝
十三年(集作/载)应诏至京师时玄宗以道涖天下故黄老
教列于学官公以洞晓 (第 14a 页)
   刘太冲
   姚发
   郑愕
   殷少野
   邬载(共一卷/)
   皇甫曾(一卷/)
    高适(四卷/)
   李岘 (第 44a 页)
绮井为重屋或
以圆楣为隆栋各以臆说事不经见今录其疑难为之
通释皆出證据以相发明
  后汉贼臣董卓庙议 (唐高适/
) (第 2a 页)
摩诘依仿渊明虽运
词清雅而萎弱少风骨有韦应物祖袭灵运能一寄秾
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他如岑参 高达
刘长卿孟浩然元次山之属或以兴寄相高取法建
安至于大历之际钱郎远师沈宋而苗崔卢耿吉李诸
家亦皆本伯玉而 (第 3a 页)
  唐诗品汇序(明高栋/)
有唐三百年诗众体备矣故有近体往体长短篇五七
言律绝句等制莫不兴于始成于中流于变而陊之于
终至于声律兴象文词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略

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殊详而分之贞观
永徽之时虞魏诸公稍离旧习王杨卢骆因加美丽刘
希夷有闺帷之作上官仪有婉媚之体此初唐之始制
也神龙以还洎开元初陈子昂古风雅正李巨山文章
宿老沈宋之新声苏张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开
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沈郁孟襄阳
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 高适
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 …… (第 1b 页)
终审音律
之正变可谓得唐人之径路矣然而李杜大家不录岑
刘古调无存张籍王建许浑李商隐律诗载诸正音渤
高适
江宁王昌龄五言稍见遗响每一披读未尝不
叹息于斯由是远览穷搜审详取舍以一二大家十数
名家与夫善鸣者殆将 (第 3b 页)
  苏门集序(吴国伦/)
高子业仕为按察使卒于楚其友陈约之尝梓其苏门
集以遗楚人后二十年门人亢子益重梓于梁顾在楚

者楚人人传之在梁者即荐绅大夫不见多益亢以梓
归其家属其家屡匮不能守至为子钱家所藉匿不传
者几二十年余再至梁始谋诸陆道函赎之得复传嗟
乎子业庶几不朽哉中州谈艺之士率谓子业兴七先
生后然自献吉仲默而下难乎雁行子业者乃他日子
钟称诗而求多于文献吉评文而求多于诗即二说并
持而瑕瑜固不相掩矣吾友徐子与乡为汝南太守时
盖尝登平台谒唐三贤祠慨然兴嗟曰 高常侍
与李杜 (第 12a 页)
文正若其五十筮仕则谢安石也六十始学诗则 高达
也谢绝再娶则曾子舆也聚首忘年几不知谁主谁
客则司马德操之于庞德公也公虽八十敏文健武坐
高阁手一编自哦 (第 16b 页)
  杨仲武诔(潘岳/)
杨经 字仲武
荥阳宛陵人也中领军肃侯之曾孙荆州
刺史戴侯之孙东武康侯之子也八岁丧父其母郑氏
光禄勋密陵成侯之元女操 …… (第 9b 页)
呜呼 仲武
痛哉奈何德宫之艰同次外寝惟我与尔对
筵接枕自时迄今曾未盈稔姑侄继陨何痛斯甚呜呼
哀哉披帙散书屡睹遗文 (第 11a 页)
以来盖一人而已他如岑参 高达夫
刘长卿孟浩然元
次山之属咸以兴寄相高取法建安至于大历之际钱
郎远师沈宋而苗崔卢耿吉李诸家亦皆本伯玉而 (第 3b 页)
  附王参政书
昔年汴上宦游无他所得惟幸与公相见因屡款高论

扬㩁于风骚之场此为有得耳岭外中州相去甚远无
由与公相闻惓惓之意想彼此不异也居閒或追数旧
历事迹辄有感叹蓬池之上阮公长啸杜甫与 高适

白同登吹台悲歌酣谑皆传为后人美谈久而不泯吾
虽游汴岂复能使其迹有记于其后耶然诸君子之在
当时皆羁 (第 5a 页)
旅寄寓之士其迹为奇吾方拥旄传从事于
文法体势之间势固不能为奇如 高适
持节彭门今人
亦不复道说而瀼西夔门独言杜甫显荣之与漂泊其 (第 5a 页)
  苏门集序(吴国伦/)
高子业仕为按察使卒于楚其友陈约之尝梓其苏门
集以遗楚人后二十年门人亢子益重梓于梁顾在楚
者楚人人传之在梁者即荐绅大夫不多见盖亢以梓
归其家属其家屡匮不能守至为子钱家所籍匿不传
者几二十年予再至梁始谋诸陆道函赎之得复传嗟
乎子业庶几不朽哉中州谈艺之士率谓子业兴七先
生后然自献吉仲默而下难乎雁行子业者乃他日子

钟称诗而求多于文献吉评文而求多于诗即二说并
持而瑕瑜固不相掩矣吾友徐子与卿为汝南太守时
盖尝登平台谒唐三贤祠慨然兴嗟曰 高常侍
与李杜
齐名一时之遇也献吉仲默并策上驷而驰中原高子
业虽骖驾第缓辔后至耳且皆中州名产于三贤岂有
古今 (第 17a 页)
贞妇拟议团扇刘
司空之伤乱郭弘农之游仙许徵君之自叙陶彭泽之
田居卢照邻之折柳陈子昂之感遇岑嘉州之浐水
达夫
之安西孟襄阳之清镜王右丞之辋川杜拾遗之
秋兴刘随州之听笛皇甫氏之江草靡不条流檃括兴
象速肖南车首路岐 (第 2b 页)
材于骚诗则众体兼长
浑厚沈著格高调古尤工七言古歌词开阖纵横人不
能述者公独模写曲尽雄健可喜即错之杜甫 高适
(第 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