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逆之贼如赵高如石显如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如陈
弘志刘克明如宗爱如苏佐如王守澄田令孜杨复恭
如刘季述如 韩全诲
有一大恶可危人主而破败人国
者刘瑾皆备之刘瑾古今恶魁也今近而京师远而天
下皆曰两皇帝朱皇帝刘皇帝又曰 (第 6a 页)
  王师范传(欧阳修/)
王师范青州人也其父敬武为平卢军牙将唐广明元
年无棣人洪霸郎为盗齐棣间平卢节度使安师儒遣
敬武率兵击破之敬武反兵逐师儒自称留后都统王
铎氶制拜敬武节度使敬武卒师范立师范尚幼其棣
州刺史张蟾叛昭宗以为师范年少其下不服从乃拜
太子少师崔安潜为平卢节度使师范不受代蟾迎安

潜入棣州师范遣其将卢洪攻蟾洪以兵返袭青州师
范阳为好辞遣人迎语洪曰吾幼未能任事赖诸将共
持之尔不然听公所为也洪以师范无能为遽还不为
备师范伏兵于道语其仆刘鄩曰洪来为我斩之用尔
为牙将明日洪来师范出迎鄩于坐上斩之伏兵发尽
杀其馀兵乃急攻棣州破张蟾安潜奔归于京师昭宗
乃拜师范节度使师范颇好儒学聚书至万卷为政有
威爱梁太祖围昭宗于凤翔 宦官韩全诲
等矫诏召诸 …… (第 4b 页)
烟阁俱留京师号三使相恩宠无比是时崔胤方
欲诛唐宦官外交梁以为恃而宦官亦倚李茂贞为捍
蔽梁岐交争冬十月 宦者韩全诲
劫昭宗幸凤翔承诲 (第 9b 页)
凤翔李茂贞邠宁王行瑜等皆遣子弟以精兵宿卫天
宦者韩全诲
等亦因恃以为助天子与胤计事宦者
属耳颇闻之乃选美女内之宫中阴令伺察其实久之
果得胤奏谋所以诛宦者之说 (第 9b 页)
全诲
等大惧日夜相与
涕泣思图胤以求全胤知谋泄事急即矫为制召梁兵
入诛宦者十月王以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兵七万至 (第 9b 页)

河中取同州遂攻华州韩建出降 全诲
等闻梁王兵且
至即以岐邠宿卫兵劫天子奔于凤翔王乃上书言胤 …… (第 9b 页)
是时岐兵屡败而围久城中食尽自天子至后宫皆冻
馁三年正月茂贞杀 韩全诲
等二十人囊其首示梁军
约出天子以为解甲天子出幸梁军遣使者驰召崔胤
胤托疾不至王使人戏胤曰吾未识天子惧 (第 10b 页)
封齐国公卒赠太傅
薛贻矩字熙用河东闻喜人也仕唐为兵部侍郎翰林
学士承旨昭宗自岐还长安大诛宦者贻矩尝为 中尉
韩全诲
等作画像赞坐左迁贻矩乃自结于梁太祖太
祖言之于朝拜吏部尚书迁御史大夫天祐三年太祖 (第 10b 页)
茂贞请乃已久之加拜茂贞尚书令封岐王其后
昭宗为宦者所废既反正宰相崔胤欲借梁兵诛诸宦
者阴与梁太祖谋之 中尉韩全诲
等亦倚茂贞之强以
为外援茂贞遣其子继筠以兵数千宿卫京师宦者恃
岐兵益骄不可制天复元年胤召梁太祖以西梁 (第 4a 页)
军至
同州 全诲
等惧与继筠劫昭宗幸凤翔梁军围之逾年 …… (第 4a 页)
食粥一日食不托安能不与梁和乎三年正月茂贞与
梁约和斩 韩全诲
等二十馀人传首梁军梁围解天子
虽得出然梁遂劫东迁而唐亡茂贞非惟亡唐亦自困
矣及梁太祖即位诸侯之强者皆 (第 5a 页)
    (讨帅李绍琛毛璋等伐蜀因传此/檄出师凡七十日蜀主衍出降)
盖闻舍过论功王者示好生之道转祸为福圣人垂善
变之文矧彼蜀民代承唐德玄宗朝以兵兴河塞久驻
金銮僖宗时以盗起中原曾停玉辂(僖宗时黄巢入长/安田令孜劫帝幸)
(蜀/)蜀之乃祖乃父或士或民皆内禀忠贞外资骁果武
负关张之气(关云长张飞皆万人敌/刘先主资之以取蜀)文传扬马之风(扬/雄)

(司马相如/皆蜀人)迎大驾以涉岷峨合诸军而定关辅忠义贯
乎日月勋业著乎山河凡在幽遐皆所传达不幸龟龙
忽去蛇豕寻生逐此匪人(匪人谓陈敬/瑄田令孜等)据斯重地蜀主
先父(谓衍之父/王建也)出身陈许据众巴庸(建袭阆州逐其刺/史杨茂实节度杨)
(守亮渐不能制建/遂冇图蜀之意)接王室之频迁(光化四年 韩全诲
劫/昭宗如凤翔天复四)
(年朱全忠劫/迁于洛阳)保边隅而自大(建既逐韦昭度据西川/复杀顾彦晖并东川) …… (第 6b 页)
   聘蜀笏记(严至蜀为衍陈唐兴复功/德之盛因作朝见笏记)
伏自朱温肆逆运属昭宗三年痛别于西秦(天复元年 宦者韩全)
(诲
以邠岐宿卫兵/劫天子奔于凤翔)一旦逼迁于东洛(天祐元年朱温逼/迁天子于洛阳)
诛残南北焚爇宫闱虽列藩 (第 8a 页)
刘季述 韩全诲
之徒不免出于末流之下启弊之罪不
可逃也而又何功绩之有况九龄忠嗣果贤将相也则
亦安肯出于其门哉若使阴受 (第 13a 页)
即休敢恨守
株曾失意始知缘朩更难求鸰原谩欲均馀力鹤发那
堪问旧游遥望北辰当上国羡君归棹五诸侯
昭宗诛 韩全诲
等衮时为左拾遗上言刘蕡当大和时
宦官始炽因直言策请夺爵土复扫除之役遂罗 (第 13a 页)
  朕罹此多难播迁无常旦夕慄慄不能自保而况保天
下事为朕藩护有望于卿也

  又赐诏

  朕去年在凤翔与茂贞熟计诛 韩全诲
等以谢全忠崔
胤固请废两军尽去北司朕止欲诛有罪之人全忠胤
必欲尽杀朕方危迫不得不从而胤与郑元规朋助全 (第 9b 页)
  刘蕡字去华昌平人明春秋能言古兴亡事太和二年
春三月文宗亲策制举人自元和之末宦官益横建置
天子在其掌握威权出人主之右人莫敢言时蕡以贤

良方正举对策极言其祸考官散骑常侍冯宿等见蕡
策皆叹服而畏宦官不敢取裴休李合杜牧崔慎由等
二十二人中第皆除官物论嚣然称屈李合曰刘蕡下
第我辈登科能无厚颜乃上疏乞回臣所授以旌蕡直
不报蕡对后七年有甘露之难令狐楚牛僧孺节度山
南东西道皆表蕡幕府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官
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于柳墓在城西五
里及昭宗诛 韩全诲
等左拾遗罗衮上言使蕡策早用 (第 10a 页)
 以藁见授得无题诗因追味旧时阙忘甚多予按唐
 书韩偓传偓尝与崔嗣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
 功臣与令狐涣同为中书舍人其后 韩全诲
等劫帝 (第 6a 页)
逆之贼
如赵高如石显如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如陈弘志刘克
明如宗爱如苏佐如王守澄田令孜杨复恭如刘季述如 韩全诲
有一大恶可危人主而破败人国者刘瑾皆备之
刘瑾古今恶魁也今近而京师远而天下皆曰两皇帝朱
皇帝刘皇帝又曰 (第 2a 页)
题诗因追咏旧诗缺亡甚多余按唐书韩偓传偓尝
与崔嗣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与令狐涣同
为中书舍人其后 韩全诲
等劫帝西幸偓夜追及鄠见
帝恸哭至凤翔迁兵部侍郎天祐二年挈其族依王审
知而卒以纪运图考之辛酉乃昭宗天复 (第 9b 页)
祸。道弼季述继其凶。幽辱朕躬。淩胁孺子。天复返正。罪己
求安。两军内枢。一切假借。 韩全诲
等每怀愤惋。曾务报雠。
视将相若血仇。轻君上如木偶。未周星岁。竟致播迁。及在
岐阳。过于羁绁。上 …… (第 10a 页)
朕去年在凤翔。与茂贞熟计。诛 韩全诲
等以谢全忠。崔允
固请废两军。尽去北司。朕止欲诛有罪之人。全忠允必欲
尽杀。朕方危迫。不得不从。 (第 11a 页)
。仍惊
畿邑之侵。忧危则矢及车舆。淩胁则火延宫庙。迨至逆连
宦竖。搆结奸凶。致刘季述幽朕于下宫。 韩全诲
劫予于右
辅。莫匪兵围内殿。焰亘九重。皆思假武以容身。唯效指鹿 (第 14b 页)
 

改元(五。)乾符。(六年甲午。)广明。(一年庚子。)中和。(四年辛丑。)光启。(三年乙巳。)文德。(一年戊申。元年己酉)昭宗。(名杰。改名敏。又改晔。懿宗第七子。懿宗丁亥生。初封寿王。僖宗临崩。封为皇太弟。为宦官杨复恭所立。甲子。为朱全忠所弑。在位十六年。寿三十八。葬和陵。○丙辰。李茂贞犯京。帝幸华州。○庚申。宦者刘季述幽帝于少阳院。立太子裕。○辛酉。 宦者韩全诲。
劫帝幸凤翔。○癸亥。朱全忠大杀宦官。○甲子。朱全忠。劫帝迁都洛阳。罗 真圣,孝恭。)
 改元(七。) (第 412L 页)
恩管神策兵。命承璀为招讨使。自是程元振,王守澄,仇士良,杨复恭, 韩全诲
之辈。相继用事。势益骄横。自称定策国老。自天子为门生。手握王爵。口舍(一作含)天宪。依凭城社。窃弄刑 (第 237H 页)
也。昭宗则以英明之姿。愤太阿之倒柄。嫉狐鼠之窃权。即位之初。中外想望风彩。而处置失宜。用舍乖方。内致 韩全诲,
刘季述之幽辱。外召李茂贞,朱全忠之凌逼。此岂恬然不为而屯其膏者乎。此朱子所谓两人全不同。一人是要做。 (第 487L 页)
阙忘甚多。〕予按《唐书韩偓传》:偓尝与崔嗣定 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与令狐涣同为中书舍人。其后 韩全诲
等劫帝西幸 ,偓夜追及鄠,见帝恸哭。至凤翔,迁兵部侍郎。天祐二年,挈其族依王审知而 卒。以《纪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