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河南府法曹参军张公墓表 独孤及
有 唐逸士 吴郡张师冲和纯粹辩博闳达卓荦好古傥
荡逸群官不近名唯代耕是媒(集作/谋)贞不绝俗以忘机
为心秀才高第 (第 1b 页)
有 唐逸士 吴郡张师冲和纯粹辩博闳达卓荦好古傥
荡逸群官不近名唯代耕是媒(集作/谋)贞不绝俗以忘机
为心秀才高第 (第 1b 页)
开元太山铭跋 唐封北岳神碑跋
唐崇仁寺陀罗尼石幢记跋
书唐苏秘监小洞庭二碑后
唐悯忠寺宝塔颂跋 苏灵芝 易州铁像颂跋
唐御史台精舍记并碑阴题名跋
唐储潭庙裴谞喜雨诗碑跋
五经文字跋 平定 (第 71b 页)
唐崇仁寺陀罗尼石幢记跋
书唐苏秘监小洞庭二碑后
唐悯忠寺宝塔颂跋 苏灵芝 易州铁像颂跋
唐御史台精舍记并碑阴题名跋
唐储潭庙裴谞喜雨诗碑跋
五经文字跋 平定 (第 71b 页)
书唐苏秘监小洞庭二碑后
天宝十三载七月扶风苏源明守东平时济阳有河堤
之役太守李倰虞夫役不均于是濮阳守崔季重鲁郡
守李蔺济南守田琦胥会于东平源明议废济阳以卢
东阿归东平平阴长清归济南阳榖归濮阳既而县乃
不割郡亦仍旧见源明所作诗序而刘煦地理志称天
宝十三载废济州将毋国史传闻或失其实与迨明年
禄山作逆则源明已徵入为国子司业此杜甫八哀诗
有一麾出守还黄屋朔风卷之句也当五太守宴集源
明特字涡泊曰小洞庭亭曰洄源至太和中天平节度
使令狐楚以二诗立石题云自源明迄楚为时仅八十
年洄源亭涡泊已迷其处矣闻是碑尚存惜储藏金石
文字者多不著于录也
唐悯忠寺宝塔颂跋
右悯忠寺宝塔其文张不矜撰 苏灵芝 书建自唐至德
二载碑称御史大夫史思明奉为大唐光天大圣文武 …… (第 10a 页)
初必禄山父子僭号之年无疑载考安庆绪袭位赐思
明姓安名荣国迨既降附复更旧名因命 灵芝 改书者
尔碑文以左为前宁人谓书丹于石之故疑从禄山俗 …… (第 11b 页)
安有反勒其名于石者乎此又事之所必无也贞一
闻予言作而曰有是哉于是人摹一本予为考其始末
书于后
苏灵芝 易州铁像颂跋 (第 12a 页)
苏灵芝 书予所见者幽州悯忠寺宝塔颂及是碑而已
今其石渐泐飞动之致已失遂不堪与李北海对垒此
宋人拓本精采具存董 (第 12a 页)
天宝十三载七月扶风苏源明守东平时济阳有河堤
之役太守李倰虞夫役不均于是濮阳守崔季重鲁郡
守李蔺济南守田琦胥会于东平源明议废济阳以卢
东阿归东平平阴长清归济南阳榖归濮阳既而县乃
不割郡亦仍旧见源明所作诗序而刘煦地理志称天
宝十三载废济州将毋国史传闻或失其实与迨明年
禄山作逆则源明已徵入为国子司业此杜甫八哀诗
有一麾出守还黄屋朔风卷之句也
明特字涡泊曰小洞庭亭曰洄源至太和中天平节度
使令狐楚以二诗立石题云自源明迄楚为时仅八十
年洄源亭涡泊已迷其处矣闻是碑尚存惜储藏金石
文字者多不著于录也
唐悯忠寺宝塔颂跋
右悯忠寺宝塔其文张不矜撰 苏灵芝 书建自唐至德
二载碑称御史大夫史思明奉为大唐光天大圣文武 …… (第 10a 页)
初必禄山父子僭号之年无疑载考安庆绪袭位赐思
明姓安名荣国迨既降附复更旧名因命 灵芝 改书者
尔碑文以左为前宁人谓书丹于石之故疑
安有反勒其名于石者乎此又事之所必无也贞一
闻予言作而曰有是哉于是人摹一本予为考其始末
书于后
苏灵芝 易州铁像颂跋 (第 12a 页)
苏灵芝 书予所见者幽州悯忠寺宝塔颂及是碑而已
今其石渐泐飞动之致已失遂不堪与李北海对垒此
宋人拓本精采具存董 (第 12a 页)
莫言长苦辛君看轻薄儿何殊胡地人(苕溪渔隐/)
韩子苍题昭君图诗寄语双发负薪女炙面谨勿轻离
家余考 唐逸士 传云昭君村至今生女必炙其面白乐
天诗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㾗乃知炙面之事乐天
已先道之也(复斋漫录 (第 7b 页)
韩子苍题昭君图诗寄语双发负薪女炙面谨勿轻离
家余考 唐逸士 传云昭君村至今生女必炙其面白乐
天诗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㾗乃知炙面之事乐天
已先道之也(复斋漫录 (第 7b 页)
德政碑之始(事祖广记云自秦汉以来死有功业生/有德政者皆记之稍改用石因总谓之)
(碑/)
德政碑式
明州王密德政碑(李/舟)易州刺史田仁琬德政碑 (苏灵/芝) 高陵县令刘君德政碑(刘禹/锡)
墓碑式 (第 4b 页)
(碑/)
德政碑式
明州王密德政碑(李/舟)易州刺史田仁琬德政碑 (苏灵/芝) 高陵县令刘君德政碑(刘禹/锡)
墓碑式 (第 4b 页)
言罕兼德勇不必仁文行忠信独钟于身凡厥正人既
富方榖子叶于极命故不淑结志方远为郎未老孰与
若木先秋而槁变化谁宰天地何物目不容瞬盛德若
失昨日容徽今如梦焉采君遗尘志君新阡
唐故河南府法曹参军张公墓表
有 唐逸士 吴郡张从师冲和纯粹辩博宏达卓荦好古
傥荡逸群言不近名唯代耕是谋贞不绝俗以忘机为
心秀才高第起家临濮县 (第 18a 页)
富方榖子叶于极命故不淑结志方远为郎未老孰与
若木先秋而槁变化谁宰天地何物目不容瞬盛德若
失昨日容徽今如梦焉采君遗尘志君新阡
唐故河南府法曹参军张公墓表
有 唐逸士 吴郡张从师冲和纯粹辩博宏达卓荦好古
傥荡逸群言不近名唯代耕是谋贞不绝俗以忘机为
心秀才高第起家临濮县 (第 18a 页)
卒葬匈奴谓之青冢晋以文王讳昭故号明妃云
复斋漫录云韩子苍题昭君图诗寄语双鬟负薪女灸
面谨勿轻离家余考 唐逸士 传云昭君村至今生女必
灸其面白乐天诗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㾗乃知灸面
之事乐天巳先道之矣苕溪渔隐曰古今词 (第 2a 页)
复斋漫录云韩子苍题昭君图诗寄语双鬟负薪女灸
面谨勿轻离家余考 唐逸士 传云昭君村至今生女必
灸其面白乐天诗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㾗乃知灸面
之事乐天巳先道之矣苕溪渔隐曰古今词 (第 2a 页)
识廖永年所藏灵隐寺碑册叶(公讳申任太/常寺少卿)
右灵隐寺碑一卷金华石塘胡先生撰吴兴赵文敏公
书夫艺者士之末耳然非其中有绝人者则其绪馀亦
不足以超出乎一时而取重于后世吴兴公风流笃厚
庶几西周麟趾之风非特末世之佳公子而已而石塘
在元清脩苦节最为诸君子所推服余尝闻诸其邑人
有富人欲志其父墓者素闻先生名漕粟三百石以请
先生以其人品非雅驯笑谢曰吾弗能谀墓中朽骨以
取赀也士论亦以是多之则其所立固有过人者况其
文章简而不刻无季世苦窳之气而吴兴用笔之妙直
与李北海相上下 苏灵芝 张从申之流不论也则文墨
之艺又曷可少耶顾世之无得于内而徒区区以尽力
于外者不足以语此也廖生永年葆爱此 (第 30b 页)
右灵隐寺碑一卷金华石塘胡先生撰吴兴赵文敏公
书夫艺者士之末耳然非其中有绝人者则其绪馀亦
不足以超出乎一时而取重于后世吴兴公风流笃厚
庶几西周麟趾之风非特末世之佳公子而已而石塘
在元清脩苦节最为诸君子所推服余尝闻诸其邑人
有富人欲志其父墓者素闻先生名漕粟三百石以请
先生以其人品非雅驯笑谢曰吾弗能谀墓中朽骨以
取赀也士论亦以是多之则其所立固有过人者况其
文章简而不刻无季世苦窳之气而吴兴用笔之妙直
与李北海相上下 苏灵芝 张从申之流不论也则文墨
之艺又曷可少耶顾世之无得于内而徒区区以尽力
于外者不足以语此也廖生永年葆爱此 (第 30b 页)
良下笔遒劲
甚得王逸少体此乃徵知遂良忠直可任大事荐其
人非荐其书其实褚法本为北派与世南不同此后
李邕 苏灵芝 等亦皆北派故与魏齐诸碑相似也(详/见)
(跋/中)唐时南派字迹但寄缣楮北派字迹多寄碑版碑 (第 3b 页)
甚得王逸少体此乃徵知遂良忠直可任大事荐其
人非荐其书其实褚法本为北派与世南不同此后
李邕 苏灵芝 等亦皆北派故与魏齐诸碑相似也(详/见)
(跋/中)唐时南派字迹但寄缣楮北派字迹多寄碑版碑 (第 3b 页)
崇福寺
崇福寺。本悯忠寺。唐太宗还自征辽。哀悯战亡将士。为建此寺以荐福。两塔对峙。或云安禄山所建。或云史思明所建。高各十丈。要之两贼所建。而中国人犹以千年旧迹而不没也。宋史。谢叠山以元至元二十六年四月。至燕京。问谢太后攒所及瀛国公所在。再拜恸哭。元人送置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一女子尚尔。遂不食而死。寻张不肯为史思明颂唐肃宗碑。 苏灵芝 所书。今无有。然当以朱彝尊所辨为正矣。高丽史。忠宣王至大都。帝祝发置之石佛寺。或云此寺。未可详也。 …… (第 322H 页)
四年。亲耕籍田。嘉禾一茎双穗。以至八九穗。是时吴中。又进瑞茧。其大如帽。其他麟至凤鸣。河清庆云。甘露 灵芝 之属。无岁无之。而查嗣庭日录。反 (第 333H 页)
崇福寺。本悯忠寺。唐太宗还自征辽。哀悯战亡将士。为建此寺以荐福。两塔对峙。或云安禄山所建。或云史思明所建。高各十丈。要之两贼所建。而中国人犹以千年旧迹而不没也。宋史。谢叠山以元至元二十六年四月。至燕京。问谢太后攒所及瀛国公所在。再拜恸哭。元人送置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一女子尚尔。遂不食而死。寻张不肯为史思明颂唐肃宗碑。 苏灵芝 所书。今无有。然当以朱彝尊所辨为正矣。高丽史。忠宣王至大都。帝祝发置之石佛寺。或云此寺。未可详也。 …… (第 322H 页)
四年。亲耕籍田。嘉禾一茎双穗。以至八九穗。是时吴中。又进瑞茧。其大如帽。其他麟至凤鸣。河清庆云。甘露 灵芝 之属。无岁无之。而查嗣庭日录。反 (第 333H 页)
苕溪渔隐丛话》云:〔唐初书得晋、宋之风,故以劲健相尚,褚、薛尤极瘦硬 。开元、天宝以后,变为肥厚,至 苏灵芝
辈,几于重浊。杜诗云云,虽为篆而发, 亦似有激于当时也。〕此论与鄙意相合。
■汉人分隶古劲,至唐以后
■汉人分隶古劲,至唐以后
昭,故号明妃云。
《复斋漫录》云:〔韩子苍《题昭君图诗》:『寄语双鬟负薪女,灸面谨勿轻 离家。』余考 唐《逸士 传》云:『昭君村至今生女,必灸其面。』白乐天诗:『至 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乃知灸面之事,乐天已先
《复斋漫录》云:〔韩子苍《题昭君图诗》:『寄语双鬟负薪女,灸面谨勿轻 离家。』余考 唐《逸士 传》云:『昭君村至今生女,必灸其面。』白乐天诗:『至 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乃知灸面之事,乐天已先
昭,故号明妃云。
《复斋漫录》云:〔韩子苍《题昭君图诗》:『寄语双鬟负薪女,灸面谨勿轻 离家。』余考 唐《逸士 传》云:『昭君村至今生女,必灸其面。』白乐天诗:『至 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乃知灸面之事,乐天已先
《复斋漫录》云:〔韩子苍《题昭君图诗》:『寄语双鬟负薪女,灸面谨勿轻 离家。』余考 唐《逸士 传》云:『昭君村至今生女,必灸其面。』白乐天诗:『至 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乃知灸面之事,乐天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