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文苑英华卷七百三十一 宋 李昉等 编
 饯送十四
  送浮屠师文畅序一首 送廖道士序一首
  送 石洪处士
赴河阳参谋序一首
  送温造处士赴河阳军序一首
  送权秀才序一首   送何坚归序一首
  送王埙秀 …… (第 1a 页)
吾所谓魁奇而
迷惑没溺者耶廖师善知人若不在其身必在其所与
游访之而不吾告何也于其别申以问之
   送 石洪处士
赴河阳参谋序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
事之贤者有荐 (第 4b 页)
石先生
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
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集有/食字)朝夕饭一盂蔬一盘 (第 4b 页)
也余援昌黎 石洪
之例称曰处士亦史家之词
云耳夫唐之处士所谓罗而致之幕下者其于
君固未可同日而语也
  贺朱进士叙
(第 5a 页)
自直达官贵人多折位势为礼貌若都御史李公祝秦
公纮每询兵农政务语必移日而一不及私二公退曰
梁先生吾之 石洪
温造也□不能言口授以诗辄成诵
知非凡子俾举进士竟以是成其在兵科为给事中戒
以清慎始貤锡命为参政益举职 (第 5a 页)
丈五六厢楼不过二丈一二违者各有罚地方父
老及子弟之谙达事体者其即赴县议处母忽
昨吴魁昊 石洪
等军民互争火巷魁昊等赴县腾
告以为军强民弱已久在县之人皆请抑军扶民
何尔民视吾之小也夫民吾之民军亦吾 (第 22b 页)
足以为养李生虽欲不从事于外
其势不可得止也重李生之还者皆为诗愈最故故又
为序云(一作/之)
   送 石洪处士
赴河阳参谋序
    (孙曰洪字 (第 11a 页)
浚川
洛阳人罢黄州录事参军退/居于洛十年不仕及是为河阳参谋补注欧)
    (公云洪始终无可称而名重一时以 (第 11a 页)
尝为/退之称道耳○一本谋字作谟序作诗序)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韩曰元和/五年四月)
(诏用乌公重裔为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治/孟州其曰节度之三月则是岁六七月间也)求士于

从事之贤者有荐 石先生
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
嵩邙瀍榖之间(孙曰嵩邙山名瀍榖水名皆在洛阳之/境榖即涧木书云卜涧水东是也后改 …… (第 11b 页)
    (樊曰造字简舆/大雅之五世孙)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祝曰左氏传云冀/之北土马之所生)而马群遂空夫

冀北马多于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遂空其群邪(一/无)
(遂/字)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
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留其良虽谓无马不
为虚语矣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怀材能深藏而不
市者(怀一/作恃)洛之北涯曰石生(石生 石洪)
其南涯曰温生(温生/即造)
(严曰 (第 13b 页)
石洪
(第 13b 页)
浚川
温造字简舆二处士皆居洛阳北涯/曰石生南涯曰温生即赠卢仝诗所谓水北山人水南)
(山人/是也)大夫乌公以 (第 13b 页)
等传无一处士惟韩退之集有送 石处士洪
序及诗又有
送温处士造序柳子厚集有裴处士志此所谓人有处
士之称者也宋三朝国史陈抟传赐号希夷先生书其 (第 16b 页)
   宪宗崩慰诸道疏
愈言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伏惟攀慕永痛哀

感难胜某承诏不任号绝限以官守拜慰末由伏增惶
恋谨差某奉疏不宣韩愈再拜
  题名
   长安慈恩塔题名(已下并方/本所载)
韩愈退之李翱习之孟郊东野柳宗元子厚 石洪浚川
同登
   洛北惠林寺题名
韩愈李景兴侯喜尉迟汾贞元十七年七月二十二日 (第 20b 页)
鱼于温洛宿此而归昌黎韩愈书
   谒少室李渤题名
愈同樊宗师卢仝谒少室李拾遗
   福先塔寺题名
处士 石洪浚川
吏部员外王仲舒弘中水部员外郑楚
相叔敖洛阳县令潘宿阳乾明国子博士韩愈退之前
试左武卫胄曹李演广文前杭 …… (第 21a 页)
日以职分辨于留守及尹故军士莫敢犯禁疑)
(郑公卒听其言故军人畏服如此也在河南有感春诗/燕河南秀才序送 石洪
序并诗及月蚀招杨之罘河南)
(令含池台诸诗张/圆墓碣卢殷墓志)迁职方员外郎(洪谱云六年辛卯行/尚书职 …… (第 31a 页)
估匹段或当时有此议然亦非七年也况公六)
(年二月尚在东都洪误矣李洪谱又云是年有石鼎联/句赠刘师服诗祭 石洪
文 素 (第 32a 页)
石洪
墓志路应神道碑)
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执政览之
奇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洪谱云此除在 (第 32a 页)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温造字简舆大雅之五/世孙文宗朝终礼部尚)
    (书公前年送 石洪
今又送造二生皆/东都处士之秀者公时为河南令)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多/下)
( (第 13b 页)
或有/于字)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能下或/有遂字)解之者曰
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
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苟无下/或有留)
(其二字虽下阁/杭本无谓字)东都固士大夫之冀比也恃才能深藏
而不市者(恃或作怀/市或作贾)洛之北涯曰 石生(石洪/也)
其南涯曰 (第 13b 页)
    (书公前年送石洪今又送造二生皆/东都处士之秀者公时为河南令)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多/下)
(或有/于字)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能下或/有遂字)解之者曰
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
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苟无下/或有留)
(其二字虽下阁/杭本无谓字)东都固士大夫之冀比也恃才能深藏
而不市者(恃或作怀/市或作贾)洛之北涯曰石生 (石洪/
也)其南涯曰 (第 13b 页)
音/成)呜呼我
公庶享其诚尚飨
   雷塘祷雨文(此篇乃柳子厚/文此不当录)
   祭石君文(或作祭 石浚川
(第 3a 页)
石洪浚川
也河南/人为京兆昭应尉遂葬于死所故曰)
    (客葬秦原也公既志其墓/又同宋景为文以祭之) (第 3a 页)
   雷塘祷雨文(此篇乃柳子厚/文此不当录)
   祭石名文(或作祭 石/浚川
文)
维元和七年岁次壬辰十月二十七日右补阙宋景国
子博士韩愈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石三学士之
(或 (第 3a 页)
日以职分辨于留守及尹故)
(军士莫敢犯禁疑郑公卒听其言故军人畏服如此也/在河南有感春诗燕河南秀才序送 石洪
序并诗及月)
(蚀招杨之罘河南令舍池台/诸诗张圆墓碣卢殷墓志)迁职方员外郎(洪谱云六/月辛卯行)
( …… (第 8a 页)
估匹段或当时有此议然)
(亦非七年也况公六年二月尚在东都洪误矣○洪谱/又云是年有石鼎联句赠刘师服诗祭 石洪
文李素 (第 9a 页)
石)
(洪
墓志路/应神道碑)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
执政览之奇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馆脩撰(洪谱云此除 (第 9a 页)
  蔡梁村扪斋初集序
余少时未识梁村则闻梁村好为古文词心识之辛巳
春馆于浦邑西湖上梁村过余谈竟日各恨相见晚已
乃出袖中文稿示余余益惊喜过望察其行则天性孝
友族党籍籍然称之意气磊落胸中无城府见义若嗜

欲不顾前后盖梁村位置高固不徒以文人自命者余
既喜与定交因与朝夕论文当是时余家桂山之麓离
县六十里虽不能年年常聚然梁村有所作余未尝不
得读岁癸未宫坊沈心斋先生视学闽中余与梁村俱
受知门墙追随轺车者数载所过名山怪 石洪
涛激湍
梁村悉取笔记之余读且击节相对高歌又时与评论
古今人物揭其可法可师可憎可骂之状梁村不尽发
之文 (第 16b 页)
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
恊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
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送 石洪处士
序       韩 愈
    看前面大夫从事四转反覆又看后面四转
    祝辞有无限曲折变态愈转愈 (第 5b 页)
 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
 也二为吾字当去其一
退之评伯夷止是议论散文而以颂名之非其体也
退之送 石洪处士
序云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 (第 4a 页)
    右灵台山
两龙出行雨下吸幽涧泉喷沬著草树明珠烂清圆

    右双瀑涧
大道如流泉三才本一气谁人凿吕梁留险在天地
    右三 石洪
铸铁在厓石仰视何嵌空明月照不到白云出其中
    右青石岩
湿翠外盘盘寒玉中浩浩不与舅氏同乃有真人号 (第 3b 页)
 汉货殖传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句有万人敌
 项羽传学万人敌耳兼用老杜白也诗无敌之意
颇类邺侯家连墙架书册
 退之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退之送 石洪
序云戒
 行李载书册
残编汲县冢
 杜预经传集解后序云太康元年汲县有发其界内臼 (第 22a 页)
交加影芙蓉袅娜茎超然延爽笏
肃若卫寒更虑念真如是功勋孰与京誓清怀晋逖虚
左慕齐婴好定龙蟠价毋登狗盗名 石洪
重胤辟韩愈
建封迎故典何其盛斯文与有荣中州襟陜陇上国掖
幽并麟阁将来绘鸡坛宿昔盟刍荛言慎择葵藿义同 (第 58a 页)
   陈氏阡表记
至元庚寅秋教授陈君公望手书其先人行实一通遗
予曰新茔毕事子为我记其阡之表予辞不获因谓之
曰夫志墓铭碑已非古而阡表之记也又何居虽然欧

阳子为之矣敢不敬承君之命谨按君所书曰陈舜后
也武王封胡公满于陈子孙氏焉族远益大丧乱后谱
谍不存高曾而上莫能详先君讳某字某其先 石洪

考某不仕妣赵氏里人也金季避兵至先君于讳山逆
旅既又侨居睢阳父终殡于此母病尝剉臂肉杂他食
进遂愈母 (第 16a 页)
   招杨之罘(之罘元和十一年进士/阁本作之杲字讹也)
日巳至(阁作已荆蜀作以皆杭本作/不难至 公山谷 从杭本)振迅(三本同七字/见毛氏 月)
(诗传鲍照/鹤赋亦见)失待柏与马(阁杭言失其所以待柏马/者 作实待蜀作实失)
   寄卢仝(唐韵仝同古文也见道书李水北谓 石洪
也水南温造也少室 渤也)
至令(阁蜀杭同/ 作今)仆从(阁本作/仆夫)五传(杭蜀本同传/阁本 (第 9a 页)
 宜有主出 不谋于其朋 宵则沐浴戒行事(阁/)
(杭本下语无宵字馀/同阁本 蜀同今文)张筵于上东门外(阁杭李谢校/ 蜀本作)

(张别上东门外/ 文苑同今文)真能以道自任(阁本此真字作/其 李谢校)决去
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阁/杭)无味
于谄言(杭本作诤言疑误监管子有毋访于佞毋蓄/于谄毋育于凶毋 于谗不正广其荒语势)
(殊/类)无固利(阁/杭)敢不敬蚤夜(蜀本作/祗敬)退愈为之序(阁本/蜀)
(云送诗元具于此/今附第四卷末)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石洪
温造皆以元和/五年从乌重胤之辟)
多于天下(三本/同)安能空其群邪(蜀本与文苑皆作/遂空 李谢删去 (第 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