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张窈窕

   平康妓
   史凤
    盛小丛
   
赵鸾鸾
   莲花妓
   徐月英
   韩襄客(共一卷/)
   薛涛(一卷/) (第 161b 页)
   赠副戎
翱翔曾在玉京天堕落江南路几千从事不须轻县宰
满身犹带御炉烟
 李讷
李讷字敦正赵郡人大中时为浙东观察使终兵部尚
书太子太傅诗一首
   命妓 盛小丛
歌饯崔侍御还阙
绣衣奔命去情多南国佳人敛翠娥曾向教坊听国乐 (第 8a 页)
   八分羊
党家风味足肥羊绮阁留人漫较量万羊亦是男儿事
莫学狂夫取次尝
   闭门羹
一豆聊供游冶郎去时忙唤锁仓琅入门独慕相如侣
欲拨瑶琴弹凤凰
  盛小丛
盛小丛越妓李讷为浙东廉使夜登城楼闻歌声激切 (第 11a 页)
   八分羊
党家风味足肥羊绮阁留人漫较量万羊亦是男儿事
莫学狂夫取次尝
   闭门羹
一豆聊供游冶郎去时忙唤锁仓琅入门独慕相如侣
欲拨瑶琴弹凤凰
 盛小丛 盛小丛
越妓李讷为浙东廉使夜登城楼闻歌声激切 (第 11a 页)
召至乃 小丛
也时崔侍御元范至府幕赴阙李饯之命 (第 11b 页)
小丛
歌饯在座各赋诗赠之小业有诗一首
   突厥三台
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阑中马正肥日旰山西逢驿使
殷勤南北 (第 11b 页)
  杜秋娘  古体诗一首

  周德华  近体诗一首
   盛小丛  
近体诗一首
  章台柳  古体诗一首
  妓常浩  古体诗一首
  徐月英  近体诗一首
  王苏苏 (第 37b 页)
  石碣阳镌额

东皋杂录云汉碑额多篆身多𨽻𨽻多凹篆多凸惟张
平子碑则额与身皆篆也慎按三代钟鼎文有款识隐
起而凸曰款以象阳中陷而凹曰识以象阴刻之印章
则阳文曰朱文阴文曰白文盖古今金石同一例也刘
禹锡宜城歌云花台侧生树石碣阳镌额不见汉碑不
知此句为何说也
   盛小丛
乐府诗集有突厥三台其辞曰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 (第 10a 页)
栏中马正肥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乃唐
盛小丛
诗也传者失其名
  擂鼓
岑参凯歌鸣笳擂鼓拥回军今本擂作叠非近制启明
定昏鼓三通曰发擂当用此字俗作擂 (第 10b 页)
   李讷
李尚书讷为浙东廉使夜登越城楼闻歌曰雁门山上
雁初飞其声激切召至曰去籍之妓 盛小丛
也时察院 …… (第 5a 页)
崔侍御元范自府幕赴阙庭李饯之命 小丛
歌饯在座
各为一绝赠送之崔下句云独向柏台为老吏或曰侍
御凤閤中书即其程也何老于柏台请改之崔不可是
(第 5b 页)
 时难曾赠家人长江不见双鱼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李纳尚书夜登越城楼闻歌曰雁门山上雁初飞其声
 激切公召至乃去藉之妓 盛小丛
也梁园供奉南不
 嫌女甥所唱者乃不嫌昔所授也崔元范自幕府拜
 侍御史饯于鉴湖光候亭命 (第 9a 页)
小丛
歌饯坐客各赋诗 (第 9a 页)
李尚书夜登越城楼。闻歌曰。雁门山上雁初飞。其声激切。
召至。曰去籍之妓 盛小丛
也。汝歌何善乎。曰。 (第 16b 页)
小丛
是黎园
供奉南不嫌女甥也。所唱之音。乃不嫌之授也。今老且废
矣。时察院崔侍御自府幕而拜。李公连夕饯崔 (第 16b 页)
君于镜湖
之光候亭。屡命 小丛
歌饯。在座各为赋一绝句赠送之。亚 (第 16b 页)
 川一半夕阳开为相府莲(讹为想/夫怜)秋风明月独离居
 为伊州歌岑参西去轮台万里馀为簇拍六州(伊州/渭州)
 (梁州氐州甘州/凉州谓之六州) 盛小丛
雁门山上雁初飞为突厥三
 台(三台曲名自汉有之韦应物集有上/皇三台元曲有鬼三台讹为三台)王昌龄秦时 (第 17b 页)
西河长命女崔元范自越州幕府拜侍御史李讷尚书
饯于鉴湖命 盛小丛
歌坐客各赋诗送之又云为公唱
作西湖调日莫偏伤去住人理道要诀长命女在林钟
羽时号平调今俗呼高平调也脞说 (第 19b 页)
柳恭。女有穆氏、方等、念奴、张红红、张好好、金谷里叶、永新娘、御史娘、柳青娘、谢阿蛮、胡二姊、宠妲、 盛小丛
、樊素、唐有态、李山奴、任智方四女、洞云。今人独重女音,不复问能否。而士大夫所作歌词,亦尚婉媚,古意
《西河长命女》,崔元范自越州幕府拜侍御史,李讷尚书饯于鉴湖,命 盛小丛
歌,坐客各赋诗送之。有云:「为公唱作西河调,日暮偏伤去住人。」《理道要诀》:「《长命女西河》,在林钟
和雨梦梨花。 其三云: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度翠弦中。分明自说长城苦,水阔云寒一夜风。 第一首妓女 盛小丛
作,后二首无名氏。
相府莲》,讹为《想夫怜》; 〔秋风明月独离居〕为《伊州歌》; 岑参〔四去轮台万馀〕为《蔟拍六州》; 盛小丛〔雁门山上雁初飞〕
为《突厥三台》;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盖罗缝》; 张仲素〔亭亭孤月照行舟〕为《湖渭州》 王之
?〕即收泪吟曰云云,合座大加赏叹,骈厚赠之。其诗绝 佳,虽使温李为之,不过如此。〔飞〕一作〔时〕。 盛小丛
突厥三台 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栏中马正肥。昨夜阴山逢驿使,慇勤南北寄征衣。 盛小丛,
雁门妓女也。此诗甚佳,乐府歌之。《三台》,曲名,自汉有之,而调之长 短,随时变易。韦应物集有《上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