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常州建安寺止观院记   梁 肃

沙门释法颙启精庐于建安寺西北隅与比丘众劝请
天台 湛然大师
转法轮于其间尊天台之道以导后学
故署其堂曰止观初南岳祖师受于惠文禅师以授智
者大师于是乎有止观法门大 (第 2a 页)
(一作/源)净安寺僧惠从本州开元寺僧清辨纯得醍
醐饱左溪之道味入室弟子本州开元寺僧行宣常州
妙乐寺 僧湛然
见如来性专(一作/传)左溪之法门新罗僧
法融理应英纯理应归国化行东表宏左溪之妙愿(一/作)
(顺/) (第 11a 页)
尚书赠太尉河南房公琯继论撰之而遵宏道之典易
名之礼则朝廷方今(集无/今字)以多故而未遑也长老比邱 释湛然
诵经于灵塔之下与涧松俱老痛先师名氏未 (第 9b 页)
之上首今 湛然禅师
行高识远超悟辩达凡祖师之教
在章句者必引而伸之后来资之以崇德辨惑不可悉
数盖尝谓肃曰是山之佛陇亦邹鲁 …… (第 3b 页)
天宝寺僧道源净安寺僧惠从本州开元寺僧清辨纯
得醍醐饱左溪之道味入室弟子本州开元寺僧行宣
常州妙乐寺 僧湛然
见如来性传左溪之法门新罗僧 …… (第 7b 页)
天下为不侔矣自智者传法五世至今天台 湛然大师
中兴其道为予言之如此故录之以系于篇
  止观统例
夫止观何为也导万法之理而复于实际者也实际者
何也性 (第 10b 页)
东薛公道衡唐相国刑部尚书赠太尉河
南房公琯继论撰之而尊道之典易名之礼则朝廷方
以多故而未遑也长老比丘 释湛然
诵经于灵塔之下
与涧松俱老痛先师名氏未经邦国焉与禅众寺大律
师释澄俊同寅叶恭亟以为请会是岁嵩丘大比丘 (第 2b 页)
以多故而未遑也长老比邱 释湛然
诵经于灵塔之下
与涧松俱老痛先师名氏未经邦国焉与禅众寺(原作/等据)
(英华/改)大律师释澄俊同寅叶 …… (第 8b 页)
  舒州山谷寺上方禅门第三祖璨大师塔铭
   右淮南节度观察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
   史大夫张延赏状得舒州刺史独孤及状得

   湛然
等状称大师迁灭将二百年心法次第天
   下宗仰秀和尚寂和尚传其遗言先朝犹特建
  灵塔且加塔册谥大师 (第 10b 页)
州天宝寺僧道源净安寺僧惠从本州开元寺僧清
辨纯得醍醐饱左溪之道味入室弟子本州开元寺僧
行宣常州妙乐寺 僧湛然
见如来性传左溪之法门新
罗僧法融理应英纯理应归国化行东表弘左溪之妙
颐菩萨戒弟子传礼王光福等菩提惠牙 (第 36a 页)
廷方今以多故而未遑也长老比丘 释湛然
诵经于灵
塔之下与涧松俱老痛先师名氏未经邦国爰与禅众
等大律师释澄俊同寅协恭亟以为请会是岁嵩岳大
比 …… (第 9b 页)
万有千岁此法无坏

  右淮南节度观察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
御史大夫张延赏状得舒州刺史独孤及状
僧湛然
等状称大师迁灭将二百年心法
次第天下宗仰秀和尚寂和尚传其遗言先
朝犹特建灵塔且加塔册谥大师受圣贤衣 (第 12a 页)
衡唐相国刑部尚书赠太尉河南房公琯继论撰之。而尊
道之典。易名之礼。则朝廷方以多故而未遑也。长老比邱 释湛然。
诵经于灵塔之下。与涧松俱老。痛先师名氏未经
邦国焉。与禅众寺大律师释澄俊。同寅叶恭。亟以为请。会
(第 22b 页)
右。淮南节度观察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张
延赏状。得舒州刺史独孤及状。得 僧湛然
等状称。大师迁
灭。将二百年。心法次第。天下宗仰。秀和尚寂和尚传其遗
言。先朝犹特建灵塔。且加塔册谥 (第 16b 页)
外道。为害一揆。
由是观之。此宗之大训。此教之旁济。其于天下。为不侔矣。
自智者传法。五世至今。天台 湛然大师
中兴其道。为予言
之如此。故录之以系于篇。

** 止观统例议 (第 15b 页)
沙门释法禺。启精舍于建安寺西北隅。与比邱众劝请天
湛然大师
转法轮于其閒。尊天台之道。以导后学。故署
其堂曰止观。初南岳祖师受于惠文禅师。以授智者大师。
于是乎 (第 06a 页)
与缙云
同号。时谓小威。小威传左溪朗禅师。自缙云至左溪。以元
珠相付。向晦宴息而已。左溪门人之上首今 湛然大师。

高识远。超悟辩达。凡祖师所施之教。形于章句者。必引而 (第 0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