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岁如何其岁始正花萼楼
兮开御营愿同吉甫兮颂我圣君亿载声盖圣人去有
欲反无名深宫皓素高名(疑作/居) 清观
群材之乐业朝
诸侯而向明即知华夷欣庆冠带混并均五气之善叶
三光之精嗟乎时难再得岁不我与迹已混于沈滞心 (第 5a 页)
之而迁善蘧瑗在卫卫多君子子贱居鲁鲁有贤人若
至听词必察临事能断吏不忍欺人不敢犯刺史齐景
胄洎州长举公 清明中
正差充支使毕构代齐假为判 (第 11b 页)
必有积宝虽无颜氏之妙思睹恍惚之迹虽无钟子之
达乐闻山林之音想亦不隐才颖于肝膈而不扬之于 清观
任贤智于骨气而不播之于高听且明智之为物
犹泉流之吐润固不于挹酌而为损含伫而增益也张
仪之志激于见劫季 (第 10a 页)
  答王遵岩(唐顺之/)
两得兄书拳拳以病体为念真意恳恻令人读之堪为
涕下非兄死生之交不能至此感激感激人传言吾病

过重者盖有两说一则以水肾为患痰火时作不得不
闭户调理人以我经年病不见人则以我病不可支矣
不知我貌则槁矣而精神尚可不死盖近于养生家稍
稍得一归根法也其一说则自以早年有志今四十外
矣而犹然醉梦人也盖非特文章气节平生所竭力而
从事者既于真性不切及所闻于经书师友与意见之
窥测而自以为道者亦竟如隔壁听话全无交涉近年
来痛苦心切死中求活将四十年前伎俩头头放舍四

十年前意见种种抹摋于 清明中
稍见得些影子原是
彻天彻地灵明混成的东西生时一物带不来此物却
原自带来死时一物带不去此物却要完全还他 (第 3a 页)
彖文言果如
今之人言否耶是故公近体诸作盖犹有蹊径存焉古
箴铭诗则商敦周罍古润黯积矣今洞语则上尊黄目 清明中
通矣固雅俗同和所以异也曰首阳圣之清也
而隘隘何圣也曰难言哉难言哉同尘而和光德者一
之混者污焉公乐善如 (第 22a 页)
 智者献谋勇者宣力精论巧思悉就经画百堵皆作奋

击鼛鼓之弗胜庶民子来咸颂灵台之勿亟岿壮丽于
崇朝睹崔嵬于瞬息前朝后市之规既肃肃而严严左
庙右社之制复亭亭而翼翼布列有序不爽寸尺妙合
化工莫究窥测其正殿则奉天华盖谨身之尊严翊以
文楼武楼左阙右阙之嶒嵘开千门兮万户带岩廊以
回萦台百尺以巀嵲重三阶以跻登屹中天以层构抗
浮云而上征激日景以纳光耀丹碧于紫 清观
其琼阶
瑶砌赤墀彤庭青琐金铺绮窗朱棂镂槛文㮰玉磶绣 (第 2a 页)
我圣君千万寿岁如何其岁始正花萼楼兮开
御营愿同吉甫兮颂我圣君亿载声盖圣人去有欲反
无名深宫皓素高居穆 清观
群材之乐业朝诸侯而向
明即知华夷欣庆冠带混并均五气之善叶三光之精
嗟乎时难再得岁不我与迹巳混于沈滞心 (第 7a 页)
分处
之三观道众十八九人一派之流演也观占胜地而子
子孙孙皆能观之兴盛而未艾也宜哉
   崇仁县仙游昭 清观

仙而曰游何也以仙之能飞行乎六合之间也游者非
行之谓阴质销尽阳精浑成倏往忽来无所滞碍咫尺
八极瞬息 …… (第 8b 页)
新三门黄施财新道寮余又自新庖厨等屋施粟施田
施山者累累有别载碑阴于是观再兴盛希圣宜黄县
南华山招福 观道士
也遍历罗浮天台武当东岳等处
亦尝一造京师澹净持身通变谐俗兹山可藉以永久
而仙游之胜迹庶其如仙道之无堕 (第 10a 页)
岁如何其岁始正花萼楼兮
开御营愿同吉甫兮颂我圣君亿载声盖圣人去有欲
反无名深宫皓素高名(疑作/居) 清观
群方之乐业朝诸
侯而向明即知华夷欣庆冠带混并均五气之喜叶三
光之精嗟乎时难再得岁不我与迹已混于沉滞心 (第 30b 页)
   崇庆府碑记
蜀府主碑(在晋原县西南/二里唐房琯文)唐李百药碑(在江原县之万/岁寺文字残缺)
唐开元碑(唐天宝八年碑在晋原/常 清观
鲜于仲通文)唐开元皇帝送赵仙
甫尊师归蜀诗碑(见在新津/县宝真观)唐樊知迁碑(在江原县净/居寺唐颜师 (第 3b 页)
淳谨今系藉玉清亦尝游方江南道教之
师署为仙游山昭 清观
住持提举云铭曰
六十而化藏斯丘孰云非仙乃其游微风落月山木秋
箪食屡空吁不留 (第 31b 页)
   高尚泽钓台记

  紫 清观
莲花塘记
  董孝子墓柱记
  真隐观洞天古迹记
  重修三江亭记
  重修众乐亭记
  是亦楼记 (第 10a 页)
  范培园墓志铭
城南老友范君培园精于岐黄之学其所造盖高鼓峰
之流也其人之仗义好古亦高鼓峰之流也培园九岁
丧父十有四岁丧母零丁孤苦家无一垄之植顾于殡
葬大事能要于诚信虽成人有弗逮识者以为有道之
器补国子生工于所业可以进取于功名之路而以贫
故隐于医其治病巧发奇中自当路及荐绅士大夫以
至下户无不延之终日肩舆不得少憩犹苦未遍然培
园宁先下户而谢豪门或终日无所得弗以为恨以是
虽负盛名而其家一贫如洗里中耆宿与培园同甲子

者前翰林蓼厓蒋先生陈丈南皋前磁州牧万君西郭
皆与培园厚岁在已未予为蓼厓先生称七十庆约同
人集紫 清观
下看荷时西郭已逝培园游山左南皋在
昌国蓼厓先生于席中眷怀齐年正屈指兴存殁之感
忽有一舟自塘外过遥睇之 (第 19b 页)
  天一阁藏书记
南雷黄先生记天一阁书目自数生平所见四库落落
如寘诸掌予更何以益之但是阁肇始于明嘉靖閒而
阁中之书不自嘉靖始固城西丰氏万卷楼旧物也丰
氏为清敏公之裔吾乡南宋四姓之一而名德以丰为
最清敏之子安常安常子治监仓扬州死于金难高宗
锡以恩恤治子谊官吏部以文名谊子有俊以讲学与

象山慈湖最相善亦官吏部有俊子云昭官广西经略
云昭子稌稌子昌传并以学行为时师表而云昭群从
曰芭曰𦶜皆有名盖万卷楼之储实自元祐以来启之
自吏部以后迁居绍兴其后至庚六迁居奉化庚子茂
四迁居定海茂孙寅初明建文中官教谕寅初子庆眷
念先畴欲归葬父于鄞而岁久其祖茔无知者旁皇甬
上或告之曰城西大卿桥以南紫 清观
吉地也庆乃卜
之遇丰之革私自喜曰符吾姓矣是日适读元延祐四
明志云紫 (第 1b 页)
清观
者宋丰尚书故园也庆大喜即呈于官
请赎之并为访观中旧籍得其附观圃地三十馀亩为 …… (第 1b 页)
自唐以后六史篇目虽多
文献不足今采其稗野之作金石之记皆足以资考索
其一为志乘宋元图经旧本近日存者寥寥 明中
叶以
后所编则皆未见古人之书而妄为之今求之大典釐
然具在其一为氏族世家系表而后莫若夹漈通略然
亦得其 (第 12a 页)
  紫 清观
莲花塘记
宋尚书丰清敏公之故居在桓溪既贵后在月湖而其
园在城西清敏身后筑紫 (第 7a 页)
清观
以奉祀元时丰氏他徙
其地为人所侵布政公于明正统中自定海归鄞失其
故居卜之遇丰之革喜其与姓符次日访得紫 (第 7a 页)
清观

城西遂复先业其事甚奇昆山叶文庄公登之水东日
记历传学士考功父子中兴甚盛考功晚年以放荡废
家日落其 (第 7a 页)
后建昌虽以甲第继之弗能振于是丰氏遂
衰而紫 清观
不可问观本附郭绕观三里皆曲塘妙莲
弥漫水中甲于四明盖犹丰氏之物也呜呼人心畏暑 …… (第 7a 页)
络也小江湖上诸山其与大雷诸山之脉分道而
下磅礴绵延直入城中其在城外者则会于长春望京
两门之閒即丰氏紫 清观
一带也其入城中者正会于
柳汀之北故其气象倍觉空濛浩渺明瑟无际而是亭
适当之左顾右眄以揽其全方丈之地洞 (第 16b 页)
司马公程子之心也永嘉辈借此以倖进则固非欧阳
之比也丰氏之子孙微矣予少时过紫 清观
犹及见学
士之像今亡矣夫忽见之胡京兆鹿亭斋中特记之
  沈文恭公画像记
康熙己未之开史局也秉笔诸公欲 (第 12a 页)
墓泣血之所宋则丰清敏公之紫 清观
实居寺西沿河
皆植莲花其观连延三十馀亩荆公为鄞令于寺最多
题墨戴帅初诗所云惊风急雨舒王字是也其女卒即 …… (第 14a 页)
赵清献公穹碑护之故游人又呼曰祖关入元而清容
学士修复南园其芳思亭罗木堂皆有诗入明而丰布
政文庆重新紫 清观
有故园十咏于是是冈游屐不减
宋时荐绅先生之葬者黄公孟清而后不下数十家而 (第 14a 页)

时壬戌夏四月六日丁未也既阅月壬申翰林及春坊
诸公张宴于院中阁老而下皆赋诗以送而以故事俾
清序其端 清观
上之起章谢二公于山间固不谓在廷
之绝无人也以为俗降而窳士习由之假二公之风操
以振起其颓靡也及章公之未 (第 2a 页)
后世福次指大德纪年曰
成宗初政 清明中
遘末疾遂不复振次指至大纪元曰
武宗锐意中兴惜乎天不假年次指皇庆纪元至是年曰今八
年矣 上曰延祐之治如 (第 12a 页)
  魁字赞赠丁未状元费宏

维人之魁应天之星卓尔不群大志夙成游学者三载
潜心乎六经甫芳龄之二十奉大对之三千袖然举首
领袖群仙百年魁选最为少年噫一天之星惟魁在斗
一榜之士所重在元匪徒蜚英腾茂以著声实于一世
尚期弘文辅治以建功业于万年
  梅峰先生赞
梅为百花之魁人为万物之灵若人与梅妙合而凝不
色而白不气而馨节不雪而后见影不冰而自 清观
(第 3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