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论刑法之弊(升法科/选法吏)
问今之 法贞
观之法今之官贞观之官昔何为而大和
今何为而未理事同效异其故何哉将刑法不便于时
耶而官吏不得其人耶
  (第 11b 页)
   为监军贺赦表
臣某言今月四日节度使伏奉制书大赦天下者涣汗
大号滂沲鸿恩降自九天被于四海怀生之类无不庆
跃中贺臣闻天地之大德本于生成圣人之全功在乎

化育伏惟皇帝陛下至明立极大圣统天 法贞
观之宏
规纂建中之盛业降哀矜于罪戾一物不遗颁宠赠于
忠勤万方皆及事遵俭约道在宽弘散作仁风洒为膏
泽率 (第 11b 页)
卷今也思行
乎昭代求一言羽翼之因为评曰世之言诗僧多出江
(文粹/作右)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清江扬其波 法振
沿之
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独吴兴昼公能(文/粹)
(作/服)备众体昼公后澈公承之至如芙蓉园新 (第 13b 页)
   汴州纠曹厅壁记     刘宽夫
郡府中(一作/之)有录事参军犹文昌之有左右辖南台之

有大夫中丞也纠正邪匿提条举目俾六联承式属邑
知方致上于坐啸举纲维之未振俾侧者不敢挟其侧
奸者不敢萌其奸法令修明典章不紊此其任也大梁
当天下之要㧾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
漕丞相治所鹓鹭成列池辟土沃兵多甲坚人尚矜豪
气率骄蹇有梁园兔苑之遗事当四会五达之通庄杂
燕赵悲歌之人迩吴楚剽轻之俗为吏之道不论他邦
滔滔来往断断阡陌任刚毅则失于突犯守谦卑则病

于委随刚则害身随则弛 法贞
元以来戎帅自擅威令
已出无后(疑作/复)国章堤防不完徽墨荡失调补斯任者
但叠迹敛手以脱祸为心何有意于 (第 8b 页)
   周颂

   李益
   广宣
   杜羔
   韦执中
   诸葛觉
   贾岛
    法振
   耿湋 …… (第 143b 页)
   灵澈

   大易
   法照
   释泚
   庞蕴(共一卷/)
   护国
    法振(共一卷/)
   清江(一卷/)
   无可(二卷/) (第 164b 页)
如不及可不谓文乎谨按谥 法贞
之列有三清白守节
曰贞大宪克就曰贞忧国忘死曰贞文之义有六经纬
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悯人接礼曰文不耻下 (第 5a 页)
 古体诗二十一首近体诗二十四首
  灵一   古体诗五首近体诗十八首
  灵彻   近体诗一首
   法振   
近体诗四首
  法照   近体诗二首
  太易   近体诗一首 (第 31b 页)
   (显能兼采众家不事拘狭恭俞汝成云少师诗/纵浅近宜传 顾玄言云 靖性空思玄心寂)
   (语新惠休 法振
不得专誉禅藻命蒋仲舒云少/师栖遁禅宗中婴世网既参佐 卒叛初服互)
   (逃儒释之间未获进退之所其 (第 1b 页)
交不谄渎可不谓贞乎掌训诰秉铨衡处
成均贰宗伯润色王度无替厥美加以敏而好学见善
如不及可不谓文乎谨按谥 法贞
之例有三清白守节
曰贞大宪克就曰贞忧国忘死曰贞文之义有六经纬
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悯人接礼曰文不耻下 (第 4b 页)
文人训唱别为十卷今也思行乎昭世求一言羽翼之
因为许曰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灵一导其源护国袭
之清江扬其波 法振
沿之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 (第 17a 页)
交不谄渎可不谓贞乎掌训诰秉铨衡处
成均贰宗伯润色王度无替厥美加以敏而好学见善
如不及可不谓文乎谨按谥 法贞
之例有三清白守节
曰贞大宪克统曰贞忧国忘死曰贞文之义有六经纬
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悯人接礼曰文不耻下 (第 24b 页)
者或与于科目之选出而为台谏侍从公
卿辅相之臣所以辅德立功参天地赞化育者繇此焉
出然则其敩学之方惩劝之 法振
起磨砺之风不于此
始焉亦奚以施哉夫秉彝之性人人所同初不以远迩
疏戚而间惟狃于气习然后失之学之制所以明 (第 16a 页)
   题沈少府书斋
   送重钧上人游天台
   题沈道士新亭
   若邪春兴
  僧泚
   北原别业
   法振
   越中赠程先生 (第 58a 页)
  吴商浩

   秋塘晚望
   法振
   送友人之上都
  曹唐
   题武陵洞
  花蕊夫人
   宫词
  武元衡 (第 64b 页)
  皎然    灵一    灵澈


  清江     法振    
无本

  无闷    齐已

  羽士一人

  曹唐

  女冠一人

  鱼玄机

  宫闺十 …… (第 48b 页)
  辩才    灵一    皎然

  法照    护国    僧泚

  清江    灵澈     法振

  无可    栖白    处默

  归仁    沧浩    虚中

  齐已    贯休     …… (第 59a 页)
  僧处一   郎士元

  羽士一人

  曹唐

  衲子七人

  皎然    灵一    灵澈

  清江     法振    
广宣

  昙域 …… (第 76a 页)
  灵澈  (姓汤氏字澄源会稽人贞元中游京师名振辇下缁流疾之造飞语因得罪贬汀州赦后
游吴楚间诸侯多礼之诗十卷传)


   法振  (一作法贞李益同时人)
  广宣  (蜀僧有诗名元和中住安国寺诏许居红楼院以诗洪奉有红楼集行)

  无本  (即贾岛也 (第 152a 页)
  灵澈  (姓汤氏字澄源会稽人贞元中游京师名振辇下缁流疾之造飞语因得罪贬汀州赦后
游吴楚间诸侯多礼之诗十卷传)


  法振  (一作 法贞
李益同时人)

  广宣  (蜀僧有诗名元和中住安国寺诏许居红楼院以诗洪奉有红楼集行)

  无本  (第 152a 页)
  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清露湿寒条登楼望月楚山上
月到楼南山独遥心送秦人起凤阙自随阳雁极烟霄

轩车不重无名客此地谁能访寂寥

   法振

  张舍人南溪别业

  新田绕屋半春耕藜杖閒门引客行山翠自成微雨色
溪花不隐乱泉声渔家遣到堪留兴公 …… (第 19a 页)
  五言律诗中

  钱起    刘长卿   韦应物

  皇甫冉   皇甫曾   释皎然

  释灵一    释法振   
严维

  耿湋    李端    韩翃 …… (第 31a 页)
    陈希烈

  卷九

  五言排律下

  钱起    刘长卿   耿湋

  释皎然    释法振   
皇甫冉

  皇甫曾   包佶    严维

  李嘉祐   卢纶    司空曙 …… (第 34a 页)
  包何    卢纶    司空曙

  耿湋    李端    崔峒

  苗发    释灵一   释护国

  释清江    释法振   
张南史

  朱湾    戴叔伦   武元衡 (第 35b 页)
 第七十二卷

  僧法宣 僧中窹 僧子兰
  僧灵澈 僧灵一 僧清江
  僧广宣
 第七十三卷
   僧法振 
常雅 隐丘
  僧法照 僧泠然 金地藏
  僧皎然 护国 含㬢
 第七十四卷
  僧文秀 僧尚能 僧 (第 26a 页)
中不去父母之邦请𨽻于
本州景云寺修道应无所住故贞元初离我我所徙居
洪州龙兴寺说法亲近善知识故与匡山 法贞
天台灵
裕荆门法裔暨兴果神凑建昌惠进五长老交游佛法
属王臣故与姜相国公辅太师 (第 13b 页)
   五十六论刑法之弊 升法科选法吏

问今之 法贞
观之法今之官贞观之官昔何为而太和
今何为而未理事同效异其故何哉将刑法不便于时
耶抑官吏不得 (第 3b 页)
上文后得之得贯下得朋之得故
谓当返之西南而不知得丧之际盖有以丧为得者当
从程子为是
(问)春秋外传筮 法贞
屯悔豫皆八之说大不可晓沙随
尚不了了近世如安溪所云先生尤以为妄究竟何以
解之
(答)贞悔之例有变爻则 (第 1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