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授张增凤翔少尹制
敕朝议大夫守凤翔府天兴县令张增平简以清心直
方以慎行积于政理擅于文词字人晋阳大变风俗更

秩陵邑不阿贵强迭居右辅其政如一属府兼戎号岁
聚军储允济率西之师且无大东之刺赏以劝善官惟
任能贰我藩畿仍参邦宪可守凤翔少尹兼侍御史散
官如故
   授 杨巨源
郭同玄河中兴元少尹制
               元 稹
敕具官 (第 16a 页)
杨巨源
诗律铿金词锋切玉相如有凌云之势
陶潜多把菊之情朝请郎前守华阴县令郭同玄文战 (第 16a 页)
得名吏途称最刘超推出纳之善王涣著抑挫之名皆
用已长各居官守因其满秩议以序迁稽其器局之良
宜参尹正之亚 巨源
可守河中少尹同玄可权知兴元
少尹
   授孟存成都少尹制    白居易
敕孟存尝参极(集作/剧)务亦 (第 16b 页)
其行日分司郎吏与留守之从事窃载酒殽度定鼎门
外盛宾客以饯之既醉各为诗五韵且属愈为序
   送 杨巨源少尹

昔疏(集作/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
设供帐(汉书/作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路观 (第 8a 页)
者多叹息
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
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
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 (第 8a 页)
  姚向
    温会
    李敬伯
    姚康(共一卷/)
    羊士谔(一卷/)
     杨巨源(一卷/)
    令狐楚(一卷/) …… (第 64a 页)
   耿湋

   窦叔向
   王季友
   刘商
    杨巨源
   
欧阳詹
   白居易
   杨衡
   丘丹 (第 197a 页)
津涯处处臻到始病沈宋之不存寄兴而讶子昂之未
暇旁备矣不数年与诗人 杨巨源
友善日课为诗性复
僻懒人事常有閒暇间则有作识足下时有诗数百篇
矣习惯性灵遂成病蔽每公私感愤道义激扬朋 (第 15a 页)
  与王驾评诗书(司空图/)
足下末伎之工虽蒙誉于贤哲未足自信必俟推于其

类而后神跃而色扬今之贽艺者反是若即医而靳其
病也唯恐彼之善察药之我攻耳以为率人以谩莫能
自振痛哉且工之尤者莫若伎于文章其能不死于诗
者比他伎尤寡岂可容易校量哉国初主上好文雅风
流特甚沈宋始兴之后杰出于江宁宏肆于李杜极矣
右丞苏州趋味澄夐若清沅之贯达大历十数公抑又
其次焉力掠而气孱乃市都豪估耳刘公梦得 杨巨源
亦各有胜会阆仙无可刘得仁辈时得佳致亦足涤烦 (第 22b 页)
  送杨少尹序(韩愈/)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
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
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
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
方以能诗
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
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予忝在公卿
(第 6b 页)
  欧虞部桢伯归岭南诗卷序
南海欧桢伯守虞部郎中于留都之三年上书致其事

归天子为之下太宰太宰惜其才嚄唶者久之而俾予
告以行命既下而燕中之士大夫高桢伯之归者争为
诗以赠之凡若而人留都之士大夫率醵以饯桢伯于
龙江之浒而赠诗者若而人既由京口入晋陵遂抵吾
吴郡操觚而和之者又若而人桢伯间道访余于东海
尽出箧中所有则为诗几五百篇文亦称是自此而南
径钱唐入豫章汎彭蠡度岭而后叩五羊之城其操觚
之士响应而为诗者当又不知其几也夫 杨巨源
者唐 …… (第 15b 页)
于诗者亦属而和之昌黎韩愈举以比汉之二疏而
谓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夫当二疏时尚不知有歌诗以
侑行色固不能如 巨源
(第 16a 页)
巨源
之时天下久已盛言诗然
其传者自昌黎一序而外何寥寥也毋论送 (第 16a 页)
巨源
诗即 (第 16a 页)
巨源
所自为诗不能超元和长庆之乘而上之且其传
者又何寥寥也明兴一代之诗无盛于今日靡不称大 …… (第 16a 页)
君前桢伯三载归归而物故今虽不能起之九
原与桢伯唱和而其所兴起后进之士当不使桢伯落
莫也桢伯之齿虽小与 巨源
埒而精饮啖健步履神明
之用不衰异时近而越台之云远而罗浮之雪大庾之
梅唯杖履之所之又宁若 (第 16b 页)
巨源
之迹仅一乡而所指顾
某丘某水某树而已也度桢伯所挟持事事 (第 16b 页)
巨源
若 …… (第 16b 页)
太宰之惜桢伯请予之告与丞相之惜 巨源
而请不绝
其禄其优贤右文之指均而独世贞之叙诸君诗其辞
不能如韩愈桢伯如不以为辱姑取弁焉可也
  汤迪 (第 17a 页)
   可捉摸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
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傍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
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
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
方以能诗
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
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予忝在公卿
(第 9a 页)
  刘乂   古体诗五首近体诗五首

  贾岛   古体诗十一首近体诗四十八首
 卷五十三
   杨巨源  
古体诗四首近体诗四十三首
  李约   古体诗一首近体诗六首
  刘言史  古体诗三首近体诗九首
  (第 20a 页)
(古/今)
(词/话)
周德华在崔刍言郎中席上唱柳枝如刘禹锡之春江
一曲柳千条贺知章之碧玉栽成一树高 杨巨源
之江
边杨柳曲尘丝而不取温庭筠裴諴所作二人有愧色 (第 3b 页)
于为文又久之得杜甫诗数百首爱其浩
荡津涯处处皆到始病沈宋之不存寄兴而讶子昂之
未暇旁备矣不数年与诗人 杨巨源
友善日课为诗性
复僻懒人事常有闲则有作识足下时有诗数百篇矣 (第 14a 页)
  与王驾评诗书
足下末伎之工虽蒙誉于贤哲未足自信必俟推于其

类而后神跃而色扬今之贽艺者反是若即医而靳其
病也唯恐彼之善察药之我攻耳以为率人以谩莫能
自振痛哉且工之尤者莫若伎于文章其能不死于诗
者比他伎尤寡岂可容易校量哉国初主上好文雅风
流特盛沈宋始兴之后杰出于江宁宏肆于李杜极矣
右丞苏州趋味澄夐若清沅之贯达大历十数公抑又
其次焉力勍而气孱乃都市豪估耳刘公梦得 杨巨源
亦各有胜会阆仙无可刘得仁辈时得佳致亦足涤烦 (第 15a 页)
   绿沈
梁简文诗曰吴戈夏服箭骥马绿沈弓予考之绿沈乃
画工色之名邺中记云石虎造象牙桃枝扇或绿沈色
或木兰色或紫绀色或郁金色王羲之笔经云有人以
绿沈漆管见遗南史梁武帝西园食绿沈瓜是绿沈即

西瓜皮色也杜少陵诗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沈枪 杨巨
诗吟诗白羽扇校猎绿沈枪皆谓以绿沈色为漆饰
枪柄耳(并同/上)
   合浦叶
刘欣期交州记云合浦东百里 (第 6b 页)
  送杨少尹序(韩愈/)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
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
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

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
方以能诗
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
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予忝在公卿
(第 6a 页)
凡二
千馀人远近观者塞路一时行旅至不得往来商贾为
之废业莫不啧啧称美以为荣至有为泣下者汉之疏
广唐之 杨巨源
不能过于今七八十年之间亦未见其 (第 22b 页)
   题招提寺

   杨巨源
   
长城闻笛
   秋日韦少府厅池上咏石
  羊士谔
   林塘臈候
  刘禹锡
   鹤叹(并引/) …… (第 53a 页)
   雨后辋川

  钱起
   酬寄皇甫侍御
   杨巨源
   
池上竹
  严维
   秋夜船行
  司空曙
   望水 (第 59a 页)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沈佺期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钱起
   和李员外扈从温泉宫
   杨巨源
   
寄同年中书舍人 …… (第 6a 页)
  韩愈

   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回
   杨巨源
   
长安春游
   早朝
   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
    贺
  张籍
   寒食内 …… (第 25b 页)
  羊士谔

   游郭驸马山池
  韩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
   杨巨源
   
赠史开封
  张籍
   谢裴司空寄马
   题韦郎中新亭 (第 30a 页)
  令狐楚

   望春词二首
   杨巨源
   
宫燕词
   和练秀才杨柳
   赠崔驸马
  张继
   枫桥夜泊
  权德舆 …… (第 43a 页)
  薛涛

   酬雍才贻巴峡图
   杨巨源
   
灞岸柳
   城东早春
  鲍溶
   汉宫词
  施肩吾
   春日餐霞阁 (第 70b 页)
    同前二首       周庾信
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溪御史府中何处宿
洛阳城头那得栖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
讵不自惊长泪落到头啼乌恒夜啼

桂树悬知远风竿讵肯低独怜明月夜孤飞犹未栖虎
贲谁见惜御史讵相携虽言入弦管终是曲中啼
    同前          杨巨源
可怜杨叶复杨花雪净烟深碧玉家乌栖不定枝条弱城头夜 (第 18a 页)
    大堤曲        张柬之

南国多佳人莫若大堤女玉床翠羽帐宝袜莲花炬魂
处自(一作/在)目成色授开心许迢迢不可见日莫空愁予
    同前          杨巨源
二八婵娟大堤女开垆相对依江渚待客登楼向水看
邀郎卷幔临花语细雨濛濛湿芰荷巴东商侣挂帆多
自传芳酒浣红 (第 1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