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詔令奏議類
   私辩          牛僧孺
近古之人所谓私者为(文粹/作谓)苟萃(一作/牟)于利苟处于逸
苟润其屋者也僧孺以为斯皆小人之私非圣人之私

也夫圣贤无私而不自知其私也何者必公其身而私
(一作/以利)于人是不私一身而使天下私之(一作/之私)也胡以言
之夫婴儿见保傅之母则咤然而识非有知而亲之利
其乳而私之也枥马见厮养之夫则奋然而嘶非有知
而亲之利其刍粟而私之也夫天下之人非复乳孩枥
马之愚也苟有公其身而利之者孰不利而私之乎故
贤君 良相
必私天下而公其身故天下之人皆私而亲
之暗君愚臣必公天下而私其身故天下之人皆公而 (第 6b 页)
   封李岫长乐县侯制    孙 逖
门下朝议大夫守卫尉少卿上柱国清水县开国伯李
岫操清行洁学敏词优克荷教忠之训以成资敬之德
属交神有庆布泽无偏赐级之荣既覃于 良相
推恩之
典宜及于名卿俾增锡土之封用表传籯之业可封长
乐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主者施行
   授魏慱节度副 (第 5b 页)
剖符
传代不绝至于莅官述职各宜明慎典刑贻庆子孙永
同休戚于戏武德贞观之间有若魏徵王圭李靖李绩
房玄龄 杜如晦
等扶翼大运勤劳王家尊主庇人匪躬
致命咸有一德格于皇天缅然长怀风烈犹在其后嗣
沈翳特加优奖如庙宇荒毁即 (第 10b 页)
   房琯文部尚书同平章事制 贾 至
敕宪部侍郎房琯清识雅量工文茂学秉忠义之规靡
惮艰险挺松筠之操宁移岁寒宜承题剑之荣式允济
川之望可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宝十五载/七月十四日)

   封郭元振为代国公制  太平内制
门下大臣立事夷险不易 良相
升朝安危所系兵部尚
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郭元振伟才生代宏量匡时经纶
文武今之王佐出入将相古之人杰夙侍帷幄 (第 1b 页)
唐充
两营立功宫任折冲并改与郎将郎将改与中郎其亡
官失爵量加收叙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及自古圣帝明
王忠臣 良相
宜令所司(二字集作/所在官长)精洁(集作/以礼)致祭赦书 (第 20b 页)
(一作/土)躬自推求犹冀提携俱免凶虐夫四聪不达华阳
君所谓乱臣百姓无冤孙叔敖称为 良相
足下高才重
誉参赞经纶非虎(一作/豹)非貔闻诗闻礼而中朝大义(一/作)
(议/)曾未经论清禁嘉谟(一 (第 8b 页)
之食既疏(集作/疏去)虞悰之鲊方尝忧其厚味有爽
和气肴簌(疑作/荻)无在(集作/任)琴鹤有馀成万古之 良相

(集作/作)一代之高士繄尔来者景山仰之某昔在左曹每
(集作/实)事先帝虽诡词望利不接于言话而申义 (第 15b 页)
 文苑英华卷七百四十四 宋 李昉等 编
 贤臣
  三名臣论一首   三贤论一首
  谏臣论一首    近代 良相
论一首
  春秋无贤臣论一首 二贤论一首
   三名臣论(管乐/诸葛)      李 翰
或问于翰曰 …… (第 1a 页)
   近代 良相
论       李德裕
客谓余曰扬子法言有重黎颜骞(颜子名犯/庙讳不书)二篇品藻
汉之将相敢问近代将 (第 13a 页)
相可得闻乎余曰唯唯夫股肱
与君同体四海之所具瞻(集作/瞻也)恩义至重实先于爱敬
非社稷大计不可以强谏亦犹父有诤子不获已而诤
岂可以为常也唯宜将明献替致其主于三代之隆孝
经曰天子有诤臣七人非宰相之职也必求端士正人
以当言责导其謇谔救其患难而已虽圣人之言危而

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此亦将明献替之谓也
使其君昭明令德不致于颠危也汉之 良相
十数人矣
公孙弘开陈其端而不肯庭(集作/廷)辩固未可也萧望之
刚不护阙王嘉讦而犯上致元哀二后有信谗邪 (第 13b 页)
失材臣而败随之林甫自
便进蕃将而乱随之由是而言固相万矣子方规规然
窥上材以户晓之迹此吾之所以不取也若 杜莱公

在相位日浅将史失其传然以梁公之鉴裁自天策府
遂以王佐材许之则是又能以道笼房公者矣房之许 (第 6b 页)
以慰氓心
   唐济州刺史裴公德政颂  孙 逖
昔太公之理齐也尊贤知尚有功泱泱大风千载不泯
石庆古之 良相
也临淄社焉于公古之良吏曹也东海
祠焉裴公今之良太守也济北颂焉今古一揆谓之齐
志苟非其人名不伪立君子是 (第 4a 页)
   房梁公玄龄
梁公先觉龙卧待君长彗流光扫天布新义师雷兴公
跃其鳞杖策千里来排帝阍婉婉梁公实懿实聪实光
实融羽翼义忠若鸾若鸿大风动地儒服从容静运胸
中弛张折冲左右太宗夷屯廓蒙定高祖功功告武成
翊开太平我虽忘劳时靡有争网罗遗贤推毂群英玉
不韬光(文粹/作辉)兰无沉馨飞鸿出冥振鹭在庭济济多士

太宗以宁太宗宁矣(文粹无/此四字)公无事矣阙衮有补惟仲
山甫经营四方方叔邵虎大邦钧轴至则委汝闲居台
辅挥(二本/作撝)默自处亦莫敢余(一作/佘敢)侮高朗令终于(二本/作呜)
呼梁公
    杜莱公如晦
穆穆 (第 11a 页)
莱公
奇资粹灵蕴元和气为大国祯乘时能恢(文/粹)
(作恢/能)唐室天(文粹/作大)开故人相携(少与房梁公同 (第 11a 页)
能名故曰
贞褊公其馀举凡推类大抵准此皆有为(新唐书/垒为字)之也
若迹无殊途事归一贯则直以一字目之故 杜如晦

成封德彝谥明王圭谥懿陈叔达谥忠温彦慱谥恭岑
文本谥宪韦巨源谥昭唐体璟谥忠魏知古谥忠崔日
用谥昭其 …… (第 23a 页)
(集/通)
(典会要并作慎/静史作慎靓)王也齐桓晋文不如赵武灵王魏安釐
秦庄襄楚考(集作/孝非)烈也 杜如晦
王圭已下或成或明或
懿或宪不如萧瑀之贞褊也历考古训及贞观以来制
度似皆不然今奉所议云国家故事宰相必以 (第 23b 页)
衣一袭杂物百段又诏陪葬乾陵依故事也公
袭封之年也受左传于同郡韩文汪至天王狩河阳乃
废书而叹曰周朝岂无 良相
何得以臣召君文汪异焉
神尧皇帝婕妤河东郡夫人公之姑也每侍高祖(集作/宗) (第 4b 页)
睿宗闻东宫兵至将欲投于楼下公亲扶圣
躬敦劝乃止及上即位宿中书十四日独知政事因下
诏曰大臣立事夷险不易 良相
升朝安危所系兵部尚
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上柱国馆陶县开国伯元振伟才
生代宏量匡时经纶文武今之王佐出入将相 (第 7b 页)
  夏州军将二人授侍御史制(白居易/)

敕某官某等早称武艺久隶军麾禀命元戎服勤王事
或千里移镇从为纪纲或十乘启行倚为肘腋绵历年
月积成勤劳不加宠荣何劝忠效并命宪职宜敬承之
并可兼侍御史馀如故
  赠裴度太师制(李德裕/)
敕尧之旧臣伯益显庸于舜禹周之元老召公流美于
成康永惟其人是属 良相
裴度始以谋策除害佐烈祖
之中兴终以忠贞立朝毗累圣之鸿业经纬之志华皓 (第 7a 页)
  论相(魏李克/)
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

乱则思 良相
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李克对曰臣
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
侯曰先生临事勿让李克曰 (第 24a 页)
  正国法以销祸本疏(庞尚鹏/)

臣自为书生时读嘉靖初年钦明大狱录前后翻异若
矛盾然及询诸海内士大夫乃知李午系山西太原府
五台县人本逆贼李越之侄初名福达因发戌逃归窜
居陜西洛川县倡白莲教聚众称乱攻杀长吏屠其城
邑后馀党尽灭惟午变姓名占籍该府徐沟县诈称张
寅纳授太原左卫指挥使数被韩 良相
等诘其罪悉夤
缘脱免已而巡按山西监察御史马录捕治之午即大
赂武定侯郭勋移书请托欲待以不死录飞章劾勋党 (第 25b 页)
又曰饴我釐麰釐麰麦也
始自天降此皆以和致和获天助也下至幽厉之际朝
廷不和专相非怨诗人疾而忧之曰民之无 良相
怨一
方众小在位而从邪议潝潝相是而背君子故其诗曰
潝潝訾訾亦孔之哀谋之既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
具是依 (第 4a 页)
遗其吝狭非一言所能名故曰贞褊公其
馀举凡推类大抵准此皆有为言之也若迹无殊途事归
一贯则直以一字目之故 杜如晦
谥成封德彝谥明王
圭谥懿陈叔达谥忠温彦博谥恭岑文本谥宪韦巨源
谥昭唐休璟谥忠魏知古谥忠崔日用谥昭其流 …… (第 11b 页)
为贬若褒贬果在字数则是尧舜禹汤
文武成康不如周威烈王慎靓王也齐桓晋文不如赵
武灵魏安釐秦庄襄楚考烈也 杜如晦
王圭已下或成
或明或懿或宪不如萧瑀之贞褊也历考古训及贞观
以来制度似皆不然今奉符所议云国家故事宰相必 (第 12a 页)
  上耶律中书书(元好问/)

四月二十有二日门下士太原元好问谨斋沐献书中
书相公阁下易有之天造草昩君子以经纶伏惟阁下
辅佐王室奄有四方当天造草昧之时极君子经纶之
道凡所以经造功业考定制度者本末次第宜有成策
非门下贱士所敢与闻独有一事系斯文为甚重故不
得不为阁下言之自汉唐以来言 良相
者在汉则有萧
曹丙魏在唐则有房杜姚宋数公者固有致太平之功
而当时百执事之人毗助赞益者亦不为不多传记具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