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王后祭天之服按三礼 义宗
明王后六服谓袆衣摇(周/礼)
(注及唐史并作/摇英华皆作摇)翟阙翟鞠衣展衣褖衣也祎衣从王祭
先王则服 …… (第 10b 页)
服之鞠衣以采桑则服之展衣以礼见王及见宾客则
服之褖衣燕居则服之王后无助祭于天地但自先王
已下又三礼 义宗
明王夫人之服云后不助祭天地五
岳故无助祭天地四望之服按此则王后无祭天之服
明矣又三礼 (第 10b 页)
义宗
明王后五辂谓重翟厌翟安车翟车 (第 10b 页)
于人列在祀典无天子每月拜祭告朔之文臣等谨检
(会要/作按)礼论(一作/记非)及三礼 义宗
江都集礼贞观礼显庆礼
及祠令并无天子每月告朔之事若以为近代无明堂故
无其告朔之礼则江都集礼贞观礼显庆 …… (第 14b 页)
会要/作颁)时令布政事京官九
品以上诸州朝集使等咸列于庭此听朔之礼毕而合
于周礼玉藻之文矣礼论及三礼 义宗
江都集礼贞观
礼显庆礼及祠令并无王者告朔之事者臣谨按玉藻
云玄冕而朝日于东门之外听朔于南门之外郑玄注 …… (第 17a 页)
资临事议定(一作/之)既阙明堂宁
论告朔宋朝何承天纂集其文以为礼论虽加编次事
则阙如梁代崔灵恩撰三礼 义宗
但捃摭前儒因循故
事而已隋大业中炀帝命学士撰江都集礼只抄撮礼
论更无异文贞观显庆礼及祠令不言告朔者盖 …… (第 19a 页)
也又
礼官状云礼论等及祠令并无天子每月告朔之事谨
案礼论王珉范宁等议有明堂每月告朔之礼者崔灵
恩三礼 义宗
庙祭服义亦载天子视朔之服不可言无
正文也又贞观显庆礼及祠令非徒无天子每月告朔
之文亦无天子岁首告朔之 (第 22b 页)
冕祭社稷五祀
则絺冕诸小祠(唐志/作祀)则玄冕又云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之
服衮冕以下皆如王之服所以三礼 义宗
遂有二释一云
公卿大夫助祭之日所著(会要/作服)之服降王一等又云悉与 (第 2b 页)
   赠礼部尚书褚公神道碑  苏 颋
昔轩辕至孔丘师止十一名之圣者今天下尊皇帝学

踰三五教之神者既学且师考今犹昔蹈道从事伊褚
公焉公讳无量字弘度其先邑河南之阳翟十一代祖
盛后汉海盐长子孙因居遂为吴郡海盐人也(二唐书/作杭州)
(盐官人/未详)五代祖阳齐民部尚书驸马都尉嗣钱唐侯高
祖辽民梁鄱王国常侍曾祖仁弘陈始兴王法曹参军
暨阳令祖范隋豫章郡丞父 义宗
皇赠使持节和州刺
史自微子封宋以迄于恭恭裔食褚因而得姓乃侯乃
戚或史或儒粤不可量已岂岳镇天峻是先人之 (第 1b 页)
   王巨臣

    李赞华
   
成辅端
   张隐
   朱元
   陈璠
   捧剑仆(共一卷/)
   李密
   孔德绍 (第 108a 页)
   (愤怨作诗书狱壁是夕忽震雷雨雹/主惧释之唐僖宗文德初年事也)
于公恸哭三年旱邹衍含愁五月霜今我幽愁还似古
皇天无语但苍苍

  李赞华
(第 5b 页)
李赞华
辽太祖长子名倍小字突欲聪敏好学尝市书
万卷藏医巫闾绝顶之望海堂能诗画兼精技术奔唐
明宗赐姓名后为废帝 (第 5b 页)
去前此金人以辽取石晋
意其得秦玺于获辽主延禧之日责而徵之延禧诉以
兵败失于桑乾河及既得宋自谓惬所欲而 义宗
守绪
死于蔡州幽兰轩又为煨烬然则哲宗之所得纵使真
为秦玺元人亦不得取之矣诡妄之臣乃犹以之藉口
欺世基 (第 7b 页)
   答法云请开讲书
统览近示知欲见令道义夫释教凝深至理渊粹一相
之道杳然难测不二之门寂焉无响自非深达玄宗精
解妙义若斯之处岂易轻辨至于宣扬正教在乎利物
耳弟子之于内义诚自好之乐之然钩深致远多所未

悉为利之理盖何足论诸僧并入法门游道日广至于
法师弥不俟说云欲见餐禀良所未喻想得此意不复
多云统和南
   重答法云师书
重览来示知犹欲令述义不辨为利具如前言丼露之
开弥惭来说若止是略标 义宗
无为不尔但愧以鱼目
拟法师之夜光耳统和南
  启 (第 18a 页)
   又乐议
案周官云大司乐掌成均之法郑众注云均调也乐师

主调其音三礼 义宗
称周官奏黄钟者用黄钟为调歌
大吕者用大吕为调奏者谓堂下四悬歌者谓堂上所
歌但一祭之间皆用二调是知据宫 (第 28a 页)
乐之源则释菜先师明庆威之权则张皇治本
又以葬祭故主为请允焉后为位哭汝水上哀动左右
天日为变色仍私谥为 义宗
据法君死社稷曰义其忠
不忘君如此
冬十月侍中和者思传旨都堂与文字召静应姜真人
去者恽时为左司都 (第 4a 页)
此仆而彼兴前屈
而后伸他姓终莫与之抗亦有非人力所能为者岂忠
勋之家神明之胄天固有以默相之欤永庄读书好
䣊称之此举尤见其知本非馀子可及士仪与予皆
出忠壮公后盖于汪有世讲之好云 (第 34a 页)
季叔仲徙婺源横槎叔季徙浮梁勒功思聪五
世曰文汉自西涌别居五城镇生一子晟晟生四子举
温抃季昌举生四子宗 义宗
禹宗明宗和则今五城诸
黄所共祖也季昌三世曰侃尝修五城黄氏谱而序之
宗义自五城徙溪口三世曰何以乾道进士 (第 45b 页)
亲督之工稍毕而火作移入居焉其贤智类此享年八
十有二子男四曰宗仁宗 义宗
礼宗智而宗仁宗礼皆
先卒宗智则芳也女三长适邵志万次适查用辉次适
谢文钦孙男十二曰銮铎钟铁镛钦铣钊鈱镒 (第 13a 页)
   程公(翔卿/)行录      程伯洺
公讳翔卿字羽道初名应龙生于郢州之京山自曾祖
至公居郢三世矣家富而遵礼 义宗
姻之指数百户外
之屦常满邦邑称为望族时号长者之家公谨厚明敏
读书通大义未冠侍亲奉大父避兵乘舟东下南入 (第 11a 页)
  大葬二

   諌山陵厚葬书(虞世南)諌灵驾入京书(陈子昂)
  駮庙号一
   駮 义宗
庙号书(韦凑)
  进贡一
   论进奉书(皇甫湜)
  佛寺三
   諌造章敬寺书(高郢)再上諌书 (第 29b 页)
    谏灵驾入京书(陈子昂/)

   庙号一
    駮 义宗
庙号书(韦凑/)
   进贡一
    论进奉书(皇甫湜/)
   佛寺三
    谏造章敬寺书(高 …… (第 28b 页)
全取鸿名于千古臣何独怯而不及之哉所以敢触
龙鳞死而无恨庶万有一中或垂察焉臣子昂诚惶诚
恐顿首
  駮 义宗
庙号书       韦 凑
臣闻王者制礼是曰规模规模之兴实资师古之道必
也正名惟名与实故当相副其在宗 (第 36a 页)
庙礼之大者岂可

失哉礼祖有功而宗有德祖宗之庙百代不毁故殷太
甲为太宗太戊曰中宗武丁曰高宗周则文王为太宗
武王为中宗汉则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代宗其后代有
称宗者以方制海内德泽可宗列于昭穆期于不毁称
宗之义不亦大乎伏惟孝敬皇帝位止东宫未尝南面
圣道诚冠于储副德教不被于寰瀛立庙称宗恐非合
礼况别起祀典何义称宗而庙号 义宗
称之万代以臣
庸识窃谓不可陛下率循典礼以阐大猷傥致此失或 (第 36b 页)
  明堂告朔议       王方庆

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谨按谷梁传云闰者附月之馀
日天子不以告朔左氏传云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
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人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
闰朔弃时政也臣据此文则天子闰月亦告朔矣以此
宁有他月而废其礼乎先儒旧说天子行事一年十八
度入明堂矣大享不问卜一入也每月告朔十二入也
四时迎气四入也巡狩之年一入也今礼官议惟岁首
一入耳与先儒既异在臣不敢同宋朝何承天纂集其

文以为礼论虽加编次事则阙如梁代崔灵恩撰三礼 义宗
但捃摭前儒因循故事而己隋炀帝命学士撰江
都集礼秖抄撮旧礼更无异文贞观显庆礼及祠令不
言告朔者盖为历代 (第 10b 页)
前此金人以辽取石晋意其
得秦玺于获辽主延禧之日责而徵之延禧诉以兵败
失于桑乾河及既得于宋自谓惬所欲而 义宗
守绪死于蔡州幽兰轩又为煨烬然则哲宗之所得纵使真为 (第 24b 页)
难今更重伸前义卿所引中论即吾 义宗
诸法若不空
则无二谛若不有亦无二谛此定明有无不相离何者
若定言有则无以拔高士若定言无则无以济常流是 (第 15b 页)
   刘善明重答僧岩书
重获来简始见玄解皎然之悟可谓相视而笑矣君识
鉴众流智该理奥每捡感应之源穷寻分石之说何常
不句句破的洞尽 义宗
而苟自谦光乖其侧席仍踵覆
车无诲败□非知之难行之不易也夫去国三年见似
家人者喜作客日久宁不悲心今誓舍 (第 4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