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杨希道
王绩
郭恭
张烜
张修之
梁献
符子圭
李何
郑鏦 (第 118b 页)
王绩
郭恭
张烜
张修之
梁献
符子圭
李何
郑鏦 (第 118b 页)
青萝馆诗集序(汪道昆/)
余闻之作者曰有唐以诗名盖本业也大历而下不啻
波流隆则隆污则污论其世可已当世以经术论士士
顾能诗太祖始兴草昧间作弘治则李献吉何仲默副
以徐昌谷诸曹超乘而前去挽近世千里矣嘉靖则李
于鳞王元美而徐子与吴明卿宗子相参焉于鳞谓余
吾党亟称献吉恨不与诸君子同时不自意结伍从之
取前茅以进幸也夫前者崛起后者代兴百年之间骎
骎进于大雅非适逢世能乎人言 李何 故相驩卒以名
高为敌国乃子与严事于鳞元美直将尸而祝之二子
周视中原亦首推毂子与子与朝明卿而夕子相卒谔 (第 17b 页)
余闻之作者曰有唐以诗名盖本业也大历而下不啻
波流隆则隆污则污论其世可已当世以经术论士士
顾能诗太祖始兴草昧间作弘治则李献吉何仲默副
以徐昌谷诸曹超乘而前去挽近世千里矣嘉靖则李
于鳞王元美而徐子与吴明卿宗子相参焉于鳞谓余
吾党亟称献吉恨不与诸君子同时不自意结伍从之
取前茅以进幸也夫前者崛起后者代兴百年之间骎
骎进于大雅非适逢世能乎人言 李何 故相驩卒以名
高为敌国乃子与严事于鳞元美直将尸而祝之二子
周视中原亦首推毂子与子与朝明卿而夕子相卒谔 (第 17b 页)
后至耳且皆中州名产于三贤岂有
古今乎业已上记蔡中丞请得增祠三子为六贤从之
而卒阴阻于里中人罢子业而入 李何 为五贤祠云予
观李川父所为五贤祠记自中州七先生外犹有不胜
其耽耽者而独置子业勿谈嗟乎子业之不遇身后且 (第 12b 页)
古今乎业已上记蔡中丞请得增祠三子为六贤从之
而卒阴阻于里中人罢子业而入 李何 为五贤祠云予
观李川父所为五贤祠记自中州七先生外犹有不胜
其耽耽者而独置子业勿谈嗟乎子业之不遇身后且 (第 12b 页)
孙鹏初遂初堂集序(汤显祖/)
汉儒疏五事以水为貌而属火于言诚不能无慨乎是
今夫木之生其所以长润森好恢瑰曲折者大氐水之
为也极焉而措之为薪火以传火者木之神明也而言
者人之神明言而有以传传以久则神明之所际也虽
然顾可以忽貌乎哉人之貌也明暗刚柔成然而具文
亦宜然位局有所不可以反置脉理有隧不可以臆属
藉其神明有至不至于其貌也无不可望而知焉国初
大儒彝鼎之文无所敢论迨夫李献吉何仲默二公轩
然世所谓传者也大致李气刚而色不能无晦何色明
而气不能无柔神明之际未有能兼者要其于文也瑰
如曲如亦可谓有其貌矣世宜有传者焉间者文士好
以神明自擅忽其貌而不修驰趣险仄驱使稗杂以是
为可传视其中所谓反置而臆属者尚多有之乱而靡
幅尽而寡蕴则之以 李何 其于所谓传者何如也然而 …… (第 5a 页)
世有悦之者焉华容孙公鹏初忧之叹曰 李何 于斯文
为有起衰振溺功王元美七子已开弱宋之路日已流
遁长此安极且吾先公四世文林剂量二公为法已久
不可 …… (第 5b 页)
之所以为文也盖江汉洞庭为水渊钜
足以滋演文貌而鹑首祝融为火雄精足以显发神明
然则公之文为必传传而必久 李何 七子之间有以处
公矣
徐文长文集序(虞淳熙/)
元美于鳞文苑之南面王也文无二王则元美独矣余
衣青 (第 6a 页)
汉儒疏五事以水为貌而属火于言诚不能无慨乎是
今夫木之生其所以长润森好恢瑰曲折者大氐水之
为也极焉而措之为薪火以传火者木之神明也而言
者人之神明言而有以传传以久则神明之所际也虽
然顾可以忽貌乎哉人之貌也明暗刚柔成然而具文
亦宜然位局有所不可以反置脉理有隧不可以臆属
藉其神明有至不至于其貌也无不可望而知焉国初
大儒彝鼎之文无所敢论迨夫李献吉何仲默二公轩
然世所谓传者也大致李气刚而色不能无晦何色明
而气不能无柔神明之际未有能兼者要其于文也瑰
如曲如亦可谓有其貌矣世宜有传者焉间者文士好
以神明自擅忽其貌而不修驰趣险仄驱使稗杂以是
为可传视其中所谓反置而臆属者尚多有之乱而靡
幅尽而寡蕴则之以 李何 其于所谓传者何如也然而 …… (第 5a 页)
世有悦之者焉华容孙公鹏初忧之叹曰 李何 于斯文
为有起衰振溺功王元美七子已开弱宋之路日已流
遁长此安极且吾先公四世文林剂量二公为法已久
不可 …… (第 5b 页)
之所以为文也盖江汉洞庭为水渊钜
足以滋演文貌而鹑首祝融为火雄精足以显发神明
然则公之文为必传传而必久 李何 七子之间有以处
公矣
徐文长文集序(虞淳熙/)
元美于鳞文苑之南面王也文无二王则元美独矣余
衣青 (第 6a 页)
原诗(蒋德璟/)
情者性之子性者天之就有性即不能无情有情即不
能无诗非古有诗今无诗也然而今实无诗盖夫子雅
言诗与书礼参而孟氏曰诗亡而春秋作及观子夏所
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动天地而感鬼神则
诗中之书礼也明得失哀刑政郑滥宋燕卫趋齐辟则
诗中之春秋也大哉诗是之谓真诗是故其人不择卿
相其胸不傍书史其法不局四声而宫商叶其材不综
万有而丹青润其旨兼书礼春秋之用而意象深微思
议路断于经外别为一宗故妙在于涵泳反覆徐而识
其性情之所以然自郑康成以注礼之学笺诗已是梦
境而或并小序而臆去之则梦中之梦矣三百篇而下
汉有苏李魏有曹六朝有陶谢唐有杜李韦韩明有 李
何 皆诗之雄其馀不可胜数微论于子夏所称奚如而
如曹瞒父子顾出而霸骚坛可叹也此孟子所谓诗亡
也夫诗何尝亡哉 (第 10a 页)
情者性之子性者天之就有性即不能无情有情即不
能无诗非古有诗今无诗也然而今实无诗盖夫子雅
言诗与书礼参而孟氏曰诗亡而春秋作及观子夏所
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动天地而感鬼神则
诗中之书礼也明得失哀刑政郑滥宋燕卫趋齐辟则
诗中之春秋也大哉诗是之谓真诗是故其人不择卿
相其胸不傍书史其法不局四声而宫商叶其材不综
万有而丹青润其旨兼书礼春秋之用而意象深微思
议路断于经外别为一宗故妙在于涵泳反覆徐而识
其性情之所以然自郑康成以注礼之学笺诗已是梦
境而或并小序而臆去之则梦中之梦矣三百篇而下
汉有苏李魏有曹六朝有陶谢唐有杜李韦韩明有 李
何 皆诗之雄其馀不可胜数微论于子夏所称奚如而
如曹瞒父子顾出而霸骚坛可叹也此孟子所谓诗亡
也夫诗何尝亡哉 (第 10a 页)
窟岂不快哉昔尝入毗陵觅故籍城郭依然宗族星散
千里孤踪泫焉出涕既乃采风俗问人物则知有足下
然足下之才固 李何 之同驱其所著作实郑孙之逆辔
求其承声合调一口同心之侣则惟王道思陈约之三
四君子而已初振雄丽近就平雅諌 (第 7a 页)
千里孤踪泫焉出涕既乃采风俗问人物则知有足下
然足下之才固 李何 之同驱其所著作实郑孙之逆辔
求其承声合调一口同心之侣则惟王道思陈约之三
四君子而已初振雄丽近就平雅諌 (第 7a 页)
何氏集序(王廷相/)
古今论曰文以代变非也要之存乎人焉耳矣唐虞三
代礼乐敷教诗书弘训义旨温雅文质彬彬体之则德
植达之则政脩实斯文之会极也汉魏而下殊矣厥辞
繁厥道寡厥致辩厥旨近日趋于变若此者所谓世变
也及考夫董贾杨马李杜韩柳诸贤各运机衡以追往
训当世文轨靡得而拘今综八子视之殆自致羽翮凌
驾文囿者矣非存乎其人何哉吾友大复何子仲默蚤
岁能文下笔顷刻数千言不休十有六龄即举于乡至
京师学士大夫慕其神藻无不降重造谒以求识面及
登第与北地李献吉为文社交稽述往古式昭远模摈
弃积俗肇开贤蕴一时修辞之士翕然宗之称曰 李何
云今详其文侵谟匹雅合骚俪选遐追周汉俯视六朝
温醇典雅色泽丰容妙绪鸿裁靡不备举标而彰之将
并日月朗于太 (第 19a 页)
古今论曰文以代变非也要之存乎人焉耳矣唐虞三
代礼乐敷教诗书弘训义旨温雅文质彬彬体之则德
植达之则政脩实斯文之会极也汉魏而下殊矣厥辞
繁厥道寡厥致辩厥旨近日趋于变若此者所谓世变
也及考夫董贾杨马李杜韩柳诸贤各运机衡以追往
训当世文轨靡得而拘今综八子视之殆自致羽翮凌
驾文囿者矣非存乎其人何哉吾友大复何子仲默蚤
岁能文下笔顷刻数千言不休十有六龄即举于乡至
京师学士大夫慕其神藻无不降重造谒以求识面及
登第与北地李献吉为文社交稽述往古式昭远模摈
弃积俗肇开贤蕴一时修辞之士翕然宗之称曰 李何
云今详其文侵谟匹雅合骚俪选遐追周汉俯视六朝
温醇典雅色泽丰容妙绪鸿裁靡不备举标而彰之将
并日月朗于太 (第 19a 页)
徐迪功外集序(皇甫汸/)
徐氏迪功集六卷为君手自定正空同李子刻于豫章
或曰李子稍芟损之其说出于少谷郑子自今观之徐
集独综菁英莫可瑕颣非其佳秽自得去取过严乎家
兄山居搜逸稿于元子伯虬乃叹曰丹以素掩华兰以
薰夺气顾变态不穷岂形质夐绝者哉遂选而刻之题
曰外集勒为二卷昔人谓长门上林殆非一家之言洛
神池雁便成二体之作若夫窥苦心于初构究条理于
终篇推广厥致无害并存矧操龙泉以议割持夜光而
论照即千载端拜旷若神对孰谓后世无相知定吾文
者耶尝考论弘德之间 李何 诸子追述大雅取裁风人
一时艺林作者响臻同好景附咸足驰骋海内而徐君
亦独步江左矣然而意见枘凿造诣堂室耻 …… (第 25a 页)
丘辑珠英之篇溯其渊源实由苗裔公与 李何 特相友
善朝夕扬榷往复讥弹每有撰述辄为嘉赏矣世宗临
御崇儒重道稽古礼文将柄用公群望攸归帝心简在
贰秩 …… (第 29b 页)
前未尝言秦汉而能尽其才近守绳墨而不离乎法盖
病乎世之决裂以为体饾饤以为辞公之文庶几类此
而诗则方驾 李何 翼响迪功矣或谓馆阁之作疏于昉 …… (第 29b 页)
光昭之固在吾等耳于是苦心研力穷搜邃讨博采精
思谓非马班曹刘不足以诣其极盖今之为文者王宋
称一代之宗 李何 为中兴之冠然王宋反元习之靡而
不能不病于声 (第 39b 页)
李何 矫一时之弊而不能不泥其迹故
其为文雅意于史汉庄骚间而于诗独有取于迪功然
又狭小其篇章乃删其遗文以为外 (第 39b 页)
徐氏迪功集六卷为君手自定正空同李子刻于豫章
或曰李子稍芟损之其说出于少谷郑子自今观之徐
集独综菁英莫可瑕颣非其佳秽自得去取过严乎家
兄山居搜逸稿于元子伯虬乃叹曰丹以素掩华兰以
薰夺气顾变态不穷岂形质夐绝者哉遂选而刻之题
曰外集勒为二卷昔人谓长门上林殆非一家之言洛
神池雁便成二体之作若夫窥苦心于初构究条理于
终篇推广厥致无害并存矧操龙泉以议割持夜光而
论照即千载端拜旷若神对孰谓后世无相知定吾文
者耶尝考论弘德之间 李何 诸子追述大雅取裁风人
一时艺林作者响臻同好景附咸足驰骋海内而徐君
亦独步江左矣然而意见枘凿造诣堂室耻 …… (第 25a 页)
丘辑珠英之篇溯其渊源实由苗裔公与 李何 特相友
善朝夕扬榷往复讥弹每有撰述辄为嘉赏矣世宗临
御崇儒重道稽古礼文将柄用公群望攸归帝心简在
贰秩 …… (第 29b 页)
前未尝言秦汉而能尽其才近守绳墨而不离乎法盖
病乎世之决裂以为体饾饤以为辞公之文庶几类此
而诗则方驾 李何 翼响迪功矣或谓馆阁之作疏于昉 …… (第 29b 页)
光昭之固在吾等耳于是苦心研力穷搜邃讨博采精
思谓非马班曹刘不足以诣其极盖今之为文者王宋
称一代之宗 李何 为中兴之冠然王宋反元习之靡而
不能不病于声 (第 39b 页)
李何 矫一时之弊而不能不泥其迹故
其为文雅意于史汉庄骚间而于诗独有取于迪功然
又狭小其篇章乃删其遗文以为外 (第 39b 页)
苏门集序(吴国伦/)
高子业仕为按察使卒于楚其友陈约之尝梓其苏门
集以遗楚人后二十年门人亢子益重梓于梁顾在楚
者楚人人传之在梁者即荐绅大夫不多见盖亢以梓
归其家属其家屡匮不能守至为子钱家所籍匿不传
者几二十年予再至梁始谋诸陆道函赎之得复传嗟
乎子业庶几不朽哉中州谈艺之士率谓子业兴七先
生后然自献吉仲默而下难乎雁行子业者乃他日子
钟称诗而求多于文献吉评文而求多于诗即二说并
持而瑕瑜固不相掩矣吾友徐子与卿为汝南太守时
盖尝登平台谒唐三贤祠慨然兴嗟曰高常侍与李杜
齐名一时之遇也献吉仲默并策上驷而驰中原高子
业虽骖驾第缓辔后至耳且皆中州名产于三贤岂有
古今乎业已上记蔡中丞请得增祀三子为六贤从之
而卒阴阻于里中人罢子业而入 李何 为五贤祠云予
观李川父所为五贤祠记自中州七先生外犹有不胜 (第 17a 页)
高子业仕为按察使卒于楚其友陈约之尝梓其苏门
集以遗楚人后二十年门人亢子益重梓于梁顾在楚
者楚人人传之在梁者即荐绅大夫不多见盖亢以梓
归其家属其家屡匮不能守至为子钱家所籍匿不传
者几二十年予再至梁始谋诸陆道函赎之得复传嗟
乎子业庶几不朽哉中州谈艺之士率谓子业兴七先
生后然自献吉仲默而下难乎雁行子业者乃他日子
钟称诗而求多于文献吉评文而求多于诗即二说并
持而瑕瑜固不相掩矣吾友徐子与卿为汝南太守时
盖尝登平台谒唐三贤祠慨然兴嗟曰高常侍与李杜
齐名一时之遇也献吉仲默并策上驷而驰中原高子
业虽骖驾第缓辔后至耳且皆中州名产于三贤岂有
古今乎业已上记蔡中丞请得增祀三子为六贤从之
而卒阴阻于里中人罢子业而入 李何 为五贤祠云予
观李川父所为五贤祠记自中州七先生外犹有不胜 (第 17a 页)
来海内和豫缙绅之声喜为流易时
则李谢为之宗及乎弘治文教大起学士辈出力振古
风尽削凡调一变而为杜时则有 李何 为之倡嘉靖改
元后生英秀稍稍厌弃更为初唐之体家相凌竞斌斌
盛矣夫意制各殊好赏互异亦其势也然而作非神解 (第 6b 页)
则李谢为之宗及乎弘治文教大起学士辈出力振古
风尽削凡调一变而为杜时则有 李何 为之倡嘉靖改
元后生英秀稍稍厌弃更为初唐之体家相凌竞斌斌
盛矣夫意制各殊好赏互异亦其势也然而作非神解 (第 6b 页)
嵩阳春咏集序(俞时/)
余以丙辰岁与嵩阳刘丈脱别而东凡三易星序往如
迅飙乃函近所制春咏稿属言焉余惟弱龄同嵩阳笔
砚兼厕乡荐列而被提掖之好不可以辞也序曰淳濛
已披丛雪宣奥风什微渺丽音互兴汉魏晋李唐以来
诸名家之外无滥选焉盖常寂在中则言焉必应应而
非会则虽高不行焉此其诗赋之所以泄于天而未易
强也故性枣昏者不文而识以水蛔芒蝎者匪钜鼓洪
澜而道浍者来浮媟之嫌抉剔刻削以自□奇者不无
暴天物之忌大都不足为训也我明兴化轨弘宣釐前
元之靡而诚意潜溪正学文贞以迄 李何 马吕王浚川
诸公各为一时鸿业顷企云嵩阳慧心妙悟洽览渊闻 (第 10a 页)
余以丙辰岁与嵩阳刘丈脱别而东凡三易星序往如
迅飙乃函近所制春咏稿属言焉余惟弱龄同嵩阳笔
砚兼厕乡荐列而被提掖之好不可以辞也序曰淳濛
已披丛雪宣奥风什微渺丽音互兴汉魏晋李唐以来
诸名家之外无滥选焉盖常寂在中则言焉必应应而
非会则虽高不行焉此其诗赋之所以泄于天而未易
强也故性枣昏者不文而识以水蛔芒蝎者匪钜鼓洪
澜而道浍者来浮媟之嫌抉剔刻削以自□奇者不无
暴天物之忌大都不足为训也我明兴化轨弘宣釐前
元之靡而诚意潜溪正学文贞以迄 李何 马吕王浚川
诸公各为一时鸿业顷企云嵩阳慧心妙悟洽览渊闻 (第 10a 页)
徐迪功祠记(宋仪望/)
敬皇帝时北郡李献吉信阳何仲默以文章气节睥睨
当世天下翕然慕之而姑苏徐昌榖氏最少以才名受
知北郡二人者相得欢甚乃相与扬㩁古今综理艺文
而徐君声称遂与 李何 相埒矣君由进士三年授大理
右寺副而君固简抗不轻与人交已又求便地不报以
故人多忌之遂落职为国子博士君益 …… (第 4a 页)
载文集中仪望幼时喜学为文章尝得 李何 集读之然
欲购徐集无有也嘉靖戊申余承乏兹土君嗣子伯虬
以迪功集见遗读之信乎其才不让 (第 4b 页)
李何 已逾年始谒
公祠下欷歔久之祠故隘陋不治无以妥灵扬哲以风
邦人余乃命工加葺之为堂凡三楹门如之辨等级洁 …… (第 4b 页)
帝最好文学司马相如严助朱买臣辈咸以文章词赋
见幸出入人主之前得发舒其志气徐君与 李何 数子
遭遇好文之朝并列职郎署使当其时有如狗监者荐
之则其所表见恐不但相如辈以口舌取悦人主而巳
卒乃使 (第 5b 页)
之沉沦下位以死岂非命哉岂非命哉然予闻
徐君始弱冠时以文赋崛起吴中与今翰林文公徵仲
相友善比出与 李何 辈上下其议论遂杰然有立成一
家言斯亦足声称后世矣然竟脱弃华藻游心玄虚大 (第 5b 页)
敬皇帝时北郡李献吉信阳何仲默以文章气节睥睨
当世天下翕然慕之而姑苏徐昌榖氏最少以才名受
知北郡二人者相得欢甚乃相与扬㩁古今综理艺文
而徐君声称遂与 李何 相埒矣君由进士三年授大理
右寺副而君固简抗不轻与人交已又求便地不报以
故人多忌之遂落职为国子博士君益 …… (第 4a 页)
载文集中仪望幼时喜学为文章尝得 李何 集读之然
欲购徐集无有也嘉靖戊申余承乏兹土君嗣子伯虬
以迪功集见遗读之信乎其才不让 (第 4b 页)
李何 已逾年始谒
公祠下欷歔久之祠故隘陋不治无以妥灵扬哲以风
邦人余乃命工加葺之为堂凡三楹门如之辨等级洁 …… (第 4b 页)
帝最好文学司马相如严助朱买臣辈咸以文章词赋
见幸出入人主之前得发舒其志气徐君与 李何 数子
遭遇好文之朝并列职郎署使当其时有如狗监者荐
之则其所表见恐不但相如辈以口舌取悦人主而巳
卒乃使 (第 5b 页)
之沉沦下位以死岂非命哉岂非命哉然予闻
徐君始弱冠时以文赋崛起吴中与今翰林文公徵仲
相友善比出与 李何 辈上下其议论遂杰然有立成一
家言斯亦足声称后世矣然竟脱弃华藻游心玄虚大 (第 5b 页)
颁无
虚岁尚方金绮楮币珍鲜之贶无虚月言恭孝隆继述
材备文武昔师望表海伋将虎贲平阳入相窋直禁籞
代兴之 李何 以异兹显则纶綍幽惟金石足以照耀东
第黼衮千古尤欲累生时之德行注送往之旒旌爰以
不朽属之儒生爰纪荣哀托 (第 21a 页)
虚岁尚方金绮楮币珍鲜之贶无虚月言恭孝隆继述
材备文武昔师望表海伋将虎贲平阳入相窋直禁籞
代兴之 李何 以异兹显则纶綍幽惟金石足以照耀东
第黼衮千古尤欲累生时之德行注送往之旒旌爰以
不朽属之儒生爰纪荣哀托 (第 21a 页)
是以谏明节也陈刘孙许之殉义是以守明节也所
谓以实应者犹故也当弘正间天下不胜其质人文之
所蕴崇浡发而为 李何 徐薛辈相与脩明骚雅西京之
业颇翕然争言古矣执事乃谓其少伸而多抑何也骤
习之而稍怠事则抑骤言之而稍骇听 (第 18b 页)
谓以实应者犹故也当弘正间天下不胜其质人文之
所蕴崇浡发而为 李何 徐薛辈相与脩明骚雅西京之
业颇翕然争言古矣执事乃谓其少伸而多抑何也骤
习之而稍怠事则抑骤言之而稍骇听 (第 18b 页)
文伯仁燕台八景
永乐中人主移跸大都而一时馆阁诸先生扈从者光
侈其事分胜标咏大抵损益胜国之遗如所传金台八
景然往往多七言近体汤王孙所以见屈于刘尚医者
此也自 李何 后护格绝不作谄长语而丹青之托则杜
堇古狂外亦不复再见文德承薄游燕市久取王蓝田
画中诗法别贮奚囊隐隐有 (第 19a 页)
永乐中人主移跸大都而一时馆阁诸先生扈从者光
侈其事分胜标咏大抵损益胜国之遗如所传金台八
景然往往多七言近体汤王孙所以见屈于刘尚医者
此也自 李何 后护格绝不作谄长语而丹青之托则杜
堇古狂外亦不复再见文德承薄游燕市久取王蓝田
画中诗法别贮奚囊隐隐有 (第 1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