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薛西原墓志铭(唐顺之/)
西原先生姓薛氏名蕙字君采先生悯学者漓于多岐
作约言学者执言诠以求见圣人之心而不能自见其

心也作五经杂说方士穿凿乎性命之外而不知养性
之为养生也世儒泥象于有无之内而不知无为之为
有为也作老子解先生之学无所不窥不名一家中岁
始好养生家言自是绝去文字收敛耳目澄虑默照如
是者若干年而卒未之有得也久之乃悟曰此生死障
耳不足学然因是读老子及瞿昙氏书得其虚静 慧寂
之说不逆于心已而證之六经及濂洛诸说至于中庸
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曰是矣是矣故其学一以复性 (第 29a 页)
海海传希运运传临济慧照大师义
玄玄立三玄门以策厉学徒是为临济之宗海之旁出
为沩山大圆禅师灵佑佑传仰山 智通大师慧寂
父唱
子和微妙玄机不可凑泊是为沩仰之宗思传希迁迁
之学湖南宗之其传为道悟悟传崇信信传宣鉴鉴传
义存义 …… (第 3a 页)
渗漏传
昙晟晟传洞山悟本大师良价价传曹山元證大师本
寂而复大振是为曹洞之宗法眼再传至延寿流入高
句丽 仰山
三传至芭蕉彻石晋开运中亦亡弗继云门
曹洞虽仅存然不绝如线惟临济一宗大用大机震荡
无际久盛于今此则世之 (第 3b 页)
冯南岳怀让姓杜永嘉玄觉姓戴石头姓陈径山
大觉姓朱马祖道一姓马二祖慧海姓朱南泉姓王庞
居士名蕴神会姓高 仰山慧寂
姓叶沩山灵祐姓赵黄
檗姓邢北宗神秀姓李嵩岳慧安姓卫支遁姓关佛图
澄姓帛邢州寺碑则云姓湿竺道潜姓王竺僧 (第 9b 页)
   袁州大仰山重建太平兴国禅寺碑
皇元有天下佛法益尊大天下名山思致崇极以称德
意皇庆元年袁州大仰山重建太平兴国禅寺成有司
图上其事诏加刲开山祖师小释迦曰慧慈灵感昭应
大通正觉禅师二神曰显德仁圣忠佑灵济广庆王曰

福德圣仁忠卫康济顺庆王命词臣发扬烈休勒垂坚
珉臣某谨按唐宰相陆公希声塔铭师名 慧寂
世韶州
族叶氏文宗朝从沩山大圆师悟曹溪心地直指之奥
又从国师志和尚得玄机境智之妙又按宜春图经会
昌元 (第 22b 页)
海海传希运运传临济慧照大师义元
元立三玄门以策厉学徒是为临济之宗海之旁出为
沩山大圆禅师灵佑佑传仰山 智通大师慧寂
父唱子
和微妙玄机不可凑泊是为沩仰之宗思传希迁迁之 …… (第 41a 页)
仰山
三传至芭蕉彻石晋开运中亦亡弗继云门曹
洞虽仅存然不绝如线惟临济一宗大用大机震荡无
际久盛于今此则世之 (第 42a 页)
   其二
虽得康庄亦好还(柳子厚牛赋不如羸驴服逐驽马曲/意随势不择处所不耕不驾藿菽自)
(与腾踏康庄出入轻举又荅问云且夫白羲騄耳之得/康庄也逐奔星先飘风而跛驴不出泥涬言于得意处)
(不恋亦知敛退/也康庄大路)每逢沟堑便知难(谓无乘险/徼倖之心)由来此物
非他物莫道何曾似仰山(大集经大梅法常禅师一日/谓其徒曰来莫可抑往莫可)
(追从容复闻鼯鼠声师曰即此物非他物汝善/护持吾今逝矣僧问 仰山和尚
何似一头驴) (第 20a 页)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
西原先生姓薛氏名蕙字君采先生悯学者漓于多岐
作约言学者执言诠以求见圣人之心而不能自见其
心也作五经杂说方士穿凿乎性命之外而不知养性

之为养生也世儒泥象于有无之内而不知无为之为
有为也作老子解先生之学无所不窥不名一家中岁
始好养生家言自是绝去文字收敛耳目澄虑默照如
是者若干年而卒未之有得也久之乃悟曰此生死障
耳不足学然因是读老子及瞿昙氏书得其虚静 慧寂
之说不逆于心已而證之六经及濂洛诸说至于中庸
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曰是矣是矣故其学一以复性
为鹄以慎独为 (第 9b 页)
 (吴融/春词)
异花天上堕仙桂月中栽复壁交青琐幽屏点翠苔对
人传玉腕含笑捧金杯醉后佳期在依稀梦雨来
 异花(张乔闻 仰山禅/师
往曹溪因赠)仙桂(许浑和宾客/相国咏雪)复壁(李商隐/楚宫)
 幽屏(张秘/碧户)对人(王维/杂诗) (第 4a 页)
   吏部郎中薛西原先生墓志铭 唐顺之
西原先生姓薛氏名蕙字君采先生悯学者漓于多岐
作约言学者执言诠以求见圣人之心而不能自见其
心也作五经杂说方士穿凿乎性命之外而不知养性
之为养生也世儒泥象于有无之内而不知无为之为
有为也作老子解先生之学无所不窥不名一家中岁

始好养生家言自是绝去文字收敛耳目澄虑默照如
是者若干年而卒未之有得也久之乃悟曰此生死障
耳不足学然因是读老子及瞿昙氏书得其虚静 慧寂
之说不逆于心已而證之六经及濂洛诸说至于中庸
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曰是矣是矣故其学一以复性
为鹄以慎独为 (第 7a 页)
  大元大崇国寺佛性圆明大师演公塔铭
至大二年九月廿二日大都大崇国寺住持沙门佛性

明大师演公卒越二年其大弟子告于天子曰先师
入般涅槃浮屠氏法遗骨舍利必奉之以塔先师以道
行承列圣宠遇甚厚非著之文字无以垂永久在廷之
臣孰宜为之铭维陛下择焉天子以命臣孟頫臣孟頫
谨奉诏按其行事而叙之曰师名定演俗姓王氏世为
燕三河人自幼性不能肉食祖母教之佛经应声成诵
七岁入大崇国寺事隆安和尚为弟子遍习五部大经
服勤左右朝夕不懈隆安亟称之于是遂使之研精抄

疏求第一义及隆安顺世遗命必以师补其处法兄总
统清 慧寂
照大师亦退而让之师固辞是夕其徒有梦
净室中一灯□ (第 24b 页)
仰山 通智大师
塔铭 …… (第 08b 页)
居士养道。以曹溪心地。直
指示学人。使入元理。天下云从雾集。常数千人。然承其宗
旨者。三人而已。一曰 仰山。
二曰大安。三曰香严。希声顷因
从事岭南。遇 (第 08b 页)
仰山
大师于洪州石亭观音院。洗心求道。言
下契悟元旨。大师尝论门人。以希声为称首。及大师自石
亭入东平。会 …… (第 08b 页)
人同体异用之意。其辞曰。 仰山
龙从于江西。大安雨聚于
闽越。香严霰雨[:-FBEC:●]覞于南阳。皆寻流得源。同出异名之谓 (第 09a 页)
也。达道者皆以为确论。按西域秘记。自达摩入中国。当有
七叶。草除其首是也。 仰山
韶州人。俗姓叶氏。仰承六祖。是
为七叶。然曹溪心地。拨去文字。不使染着。而大师即以曹
溪元旨印于大教 …… (第 09a 页)
体异用者。予以香严
碑内巳曾论三师之旨。故不得重言。以俟知者。今略解释。
以为塔铭。大师法名慧寂。居 仰山
日。法道大行。故今多以 …… (第 09a 页)

仰山
为号。享年七十七。僧腊五十四。从国师忠和尚得元
机境智。以曹溪心地。用之千变万化。欲以直截指示学人。 …… (第 09b 页)
合离变化。所谓龙从者也。大
师元和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生。中和三年二月十三日入
灭。大顺二年三月十日敕号 通智大师
妙光之塔云尔。乾
宁二年三月一日。力病撰铭曰。

六用如如。合于太虚。四大无主。当归享土。以家为塔 …… (第 09b 页)
伏遇 仰山
大师方开法宇。大启禅扃。赴地主之邀迎。会天
人之供施。面陈奥义。众莫能分。和尚立以剖之。如刀解物。 (第 19a 页)
仰山
目眙击指。称叹再三。遽闻临济大师巳受满相蒋公
之请。才凝省侍。飞锡而遽及中条。寻获参随。置杯而将渡 (第 19a 页)
 下便下座武帝愕然志公问陛下还会么帝云不
会公云大士讲经竟颂曰

不向双林寄此身却于梁土惹埃尘当时不得志公
老也是恓恓去国人
 举仰山问三圣汝名什么圣云 慧寂
山云 (第 19a 页)
慧寂

 我圣云我名慧然 (第 19a 页)
仰山
呵呵大笑颂曰
双收双放若为宗骑虎由来要绝功笑罢不知何处
去只应千古动悲风
 举南泉归宗麻谷同去礼拜忠 (第 19a 页)
为怀海海传希运运传临济慧照大师义玄玄三玄门
策厉学徒是为临济之宗海之旁出为沩山大圆禅师
灵祐祐传仰山 智通大师慧寂
父唱子和微妙玄机不
可凑泊是为沩仰之宗思传希迁迁之学湖南主之其
传为道悟悟传崇信信传宣鉴鉴传义存存传 …… (第 33b 页)
三种渗漏传昙晟晟传
洞山悟本大师良价传曾山元證大师本寂而复大振
是为曹洞之宗法眼再传至延寿流入高句骊 仰山

传之芭蕉彻当石晋开运中遂亡弗继云门曹洞仅不
绝如线唯临济一宗大用大禨震荡无际若圣若凡无
不宗仰此 (第 34a 页)
夫人为 世宗大王,昭宪王后。超升极乐。先母夫人王氏,广平大君。皆得涅槃之愿。邀苾刍五十员为上堂。请圆 通智大师
为讲主。设法华道场于是寺。于时大檀越。则有若贞懿公主。有若临瀛大君及夫人。有若永膺大君及夫人。各以舆 (第 101H 页)